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西南地区热灾害链及其与芦山地震的关系
被引量:
6
1
作者
陈桂凡
郝海健
+3 位作者
冯旻譞
纪星星
陈继乐
李德威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1-148,共8页
通过对西南地区干旱(森林大火)-洪涝(或冰冻)-地震灾害链的分析,发现"4·20"芦山地震震前出现了一系列与该灾害链相关的热异常现象,即:川滇地区自2009年以来,先后经历了跨年度干旱,并伴随森林大火,2012年5月中旬局地开始出...
通过对西南地区干旱(森林大火)-洪涝(或冰冻)-地震灾害链的分析,发现"4·20"芦山地震震前出现了一系列与该灾害链相关的热异常现象,即:川滇地区自2009年以来,先后经历了跨年度干旱,并伴随森林大火,2012年5月中旬局地开始出现暴雨洪涝,还引发大量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013年初南方多地相继出现大雾、低温、冻害、雪灾,在此期间,川滇地区还发生了一系列4.0~6.0级范围内中强地震,随后于4月20日发生了芦山地震。此外,通过芦山地震考察,发现震前8~6h内出现喷水冒砂、天气闷热、狗狂吠等宏观异常,地震的同时震中地区出现爆炸、冒烟等现象,这些现象进一步说明芦山地震成因并非断层错动,而是地下热异常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突然释放。同时,结合西南地区热灾害链结构推测,西南地区近期内仍将有强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灾害链
热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华北热灾害链的结构、成因及强震趋势分析
2
作者
李德威
郝海健
+3 位作者
刘娇
周洋
陈桂凡
梁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2-108,共7页
华北地壳热活动强烈,重大自然灾害频发。华北自然灾害具有区域性、群发性、连发性、关联性特征,组成热灾害链。华北热灾害链的典型结构是跨年度干旱—异常路径台风—异常降雨—异常海冰—强震—异常降雨,受控于源于渤海和青藏高原的下...
华北地壳热活动强烈,重大自然灾害频发。华北自然灾害具有区域性、群发性、连发性、关联性特征,组成热灾害链。华北热灾害链的典型结构是跨年度干旱—异常路径台风—异常降雨—异常海冰—强震—异常降雨,受控于源于渤海和青藏高原的下地壳不均匀流动形成的"热河"及其热能有规律地积累与释放,渤海放射状下地壳热流系统与地幔软流圈底辟作用有关。当前华北热灾害链已经有序演变到地震阶段,近5年内在韧性下地壳中6条"热河"的6个撞击区可能发生多个强震,流经辽东湾向北东方向流动的下地壳"热河"撞击区、临汾—太原—大同下地壳"热河"与流经渤海湾—通县—沙河下地壳"热河"的夹击区危险性最大,应当尽快系统监测与热流体有关的地震前兆异常,科学开展地震短临预测。查明华北韧性下地壳中"热河"的三维动态演变,系统梯级开发各条"热河"的热能资源,对于发展经济、减灾减排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灾害链
机理
下地壳流动
强震预测
华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鲁甸、景谷、康定地震预测的原理、方法及其意义
被引量:
6
3
作者
李德威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4,共14页
继中长期预测了芦山地震之后,笔者中期预测了鲁甸、景谷和康定地震。例如,鲁甸地震的预测震级为7级左右或6.5级以上(实为里氏6.5级),地点为北纬26°~29°、东经101.5°~105°(实际震中北纬27.1°,东经103.3&...
继中长期预测了芦山地震之后,笔者中期预测了鲁甸、景谷和康定地震。例如,鲁甸地震的预测震级为7级左右或6.5级以上(实为里氏6.5级),地点为北纬26°~29°、东经101.5°~105°(实际震中北纬27.1°,东经103.3°),发震时间可能是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实际为2014年8月3日)。本文总结了鲁甸、景谷、康定地震和陆内地震热流体物理综合预测的原理、方法和步骤;阐明了在开放复杂地球系统多级物质循环热构造背景下,大陆地壳非均匀流动(“热河”)过程中热能的源、汇、释过程与热灾害链及其地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根据热灾害链时空结构和活动“热河”地震空区相结合进行长期和中期地震预测,与根据热流体直接和间接前兆异常开展立体监测和短临地震预测有机结合的新思路。根据当前热灾害链的演变规律和异动“热河”地震空区分布,进一步分析了西南和华北地震的发展形势,强调华北(特别是东北)的震情极为严峻,短临地震监测和预测已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地壳非均匀流动
热流体撞击
地震预测
鲁甸
景谷
康定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玉树地震地表破裂特征及其破裂方式
被引量:
8
4
作者
程丰
李德威
+1 位作者
Jerry Bartholomew
罗文行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9-75,共7页
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玉树Ms7.1级地震产生了长约50km的地表破裂带,地表破裂系统非常典型。本文通过对果庆益荣松多村附近河滩与结古镇西南河道两岸2个地表破裂点的野外观测和地表破裂的力学分析,探讨玉树地震地表破裂特征和方式。在...
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玉树Ms7.1级地震产生了长约50km的地表破裂带,地表破裂系统非常典型。本文通过对果庆益荣松多村附近河滩与结古镇西南河道两岸2个地表破裂点的野外观测和地表破裂的力学分析,探讨玉树地震地表破裂特征和方式。在果庆益荣松多村附近河滩地表破裂与地震陡坎呈间隔式左行右阶排列,具转换压缩性质;在结古镇西南河道北岸主地表破裂带中地表破裂非常发育,出露一处古断层面。地表破裂的野外调查与应力分析结果表明,玉树地震同震地表破裂带总体走向为125°,属于典型的左行走滑破裂带,最大左行走滑位移量1.75m,主压应力为近东西向,这一结果与美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地震局地震地球物理研究所公布的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地震
甘孜-玉树断裂带
地表破裂
转换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震预测:从芦山地震到大陆地震
5
作者
李德威
陈桂凡
+1 位作者
陈继乐
郝海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0,共10页
自从1990年以来,通过对青藏高原的调查和研究,认识到下地壳流动同步形成盆地和造山带,并受控于相关洋盆地幔软流圈向大陆的顺层流动和底辟作用。下地壳不均匀流动通过韧脆性中地壳热能-应变能转换孕育地震,部分发震能量通过上地壳脆性...
自从1990年以来,通过对青藏高原的调查和研究,认识到下地壳流动同步形成盆地和造山带,并受控于相关洋盆地幔软流圈向大陆的顺层流动和底辟作用。下地壳不均匀流动通过韧脆性中地壳热能-应变能转换孕育地震,部分发震能量通过上地壳脆性断层释放。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通常会伴生跨年度干旱和异常降雨,构成热灾害链。近5年内青藏高原东部连续发生汶川、玉树、芦山大地震,形成于从亚东流经羊八井、安多、玉树并分支流向汶川和芦山—康定的下地壳"热河"的仰冲式和侧冲式撞击作用。从2008年9月以来连续发表5篇论文,根据地壳热构造和热灾害链的时空结构对芦山地震的三要素进行了长期和中期预测。2008年9月预测从2013年开始可能发生大地震,2012年9月将鲜水河—安宁河—小江异常热流构造带5年内将发生多个7级地震的首个大震锁定在芦山或西昌。芦山地震只释放了亚东—羊八井—安多—玉树—鲜水河—安宁河—小江"热河"剩余热能中的一小部分,在西昌—会理—昭通地区、道孚—康定地区、通海—石屏地区近5年内很可能发生4个7级左右的地震。此外,华北典型的热灾害链结构表明震情严峻,环渤海地区近3年内很可能发生大地震。从地震热流体撞击机理与地震异常之间的关联性出发,提出了动态立体监测及短临预测地震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机理
地震预测
下地壳流动
芦山地震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南地区热灾害链及其与芦山地震的关系
被引量:
6
1
作者
陈桂凡
郝海健
冯旻譞
纪星星
陈继乐
李德威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
地质
调查
研究
院
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
重大
地质
灾害
研究
中心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1-148,共8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121246
12120112204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2188)
文摘
通过对西南地区干旱(森林大火)-洪涝(或冰冻)-地震灾害链的分析,发现"4·20"芦山地震震前出现了一系列与该灾害链相关的热异常现象,即:川滇地区自2009年以来,先后经历了跨年度干旱,并伴随森林大火,2012年5月中旬局地开始出现暴雨洪涝,还引发大量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013年初南方多地相继出现大雾、低温、冻害、雪灾,在此期间,川滇地区还发生了一系列4.0~6.0级范围内中强地震,随后于4月20日发生了芦山地震。此外,通过芦山地震考察,发现震前8~6h内出现喷水冒砂、天气闷热、狗狂吠等宏观异常,地震的同时震中地区出现爆炸、冒烟等现象,这些现象进一步说明芦山地震成因并非断层错动,而是地下热异常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突然释放。同时,结合西南地区热灾害链结构推测,西南地区近期内仍将有强震发生。
关键词
芦山地震
灾害链
热异常
Keywords
Lushan earthquake
disaster chain
thermal anomaly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北热灾害链的结构、成因及强震趋势分析
2
作者
李德威
郝海健
刘娇
周洋
陈桂凡
梁桑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2-108,共7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121246
12120112204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2188)
文摘
华北地壳热活动强烈,重大自然灾害频发。华北自然灾害具有区域性、群发性、连发性、关联性特征,组成热灾害链。华北热灾害链的典型结构是跨年度干旱—异常路径台风—异常降雨—异常海冰—强震—异常降雨,受控于源于渤海和青藏高原的下地壳不均匀流动形成的"热河"及其热能有规律地积累与释放,渤海放射状下地壳热流系统与地幔软流圈底辟作用有关。当前华北热灾害链已经有序演变到地震阶段,近5年内在韧性下地壳中6条"热河"的6个撞击区可能发生多个强震,流经辽东湾向北东方向流动的下地壳"热河"撞击区、临汾—太原—大同下地壳"热河"与流经渤海湾—通县—沙河下地壳"热河"的夹击区危险性最大,应当尽快系统监测与热流体有关的地震前兆异常,科学开展地震短临预测。查明华北韧性下地壳中"热河"的三维动态演变,系统梯级开发各条"热河"的热能资源,对于发展经济、减灾减排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
热灾害链
机理
下地壳流动
强震预测
华北
Keywords
thermal disaster chain
mechanism
lower crustal flow
strong earthquake prediction
North China
分类号
P315.1 [天文地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鲁甸、景谷、康定地震预测的原理、方法及其意义
被引量:
6
3
作者
李德威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 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
重大
地质
灾害
研究
中心
出处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4,共14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编号:1212011121246,12120112204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1172188)
文摘
继中长期预测了芦山地震之后,笔者中期预测了鲁甸、景谷和康定地震。例如,鲁甸地震的预测震级为7级左右或6.5级以上(实为里氏6.5级),地点为北纬26°~29°、东经101.5°~105°(实际震中北纬27.1°,东经103.3°),发震时间可能是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实际为2014年8月3日)。本文总结了鲁甸、景谷、康定地震和陆内地震热流体物理综合预测的原理、方法和步骤;阐明了在开放复杂地球系统多级物质循环热构造背景下,大陆地壳非均匀流动(“热河”)过程中热能的源、汇、释过程与热灾害链及其地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根据热灾害链时空结构和活动“热河”地震空区相结合进行长期和中期地震预测,与根据热流体直接和间接前兆异常开展立体监测和短临地震预测有机结合的新思路。根据当前热灾害链的演变规律和异动“热河”地震空区分布,进一步分析了西南和华北地震的发展形势,强调华北(特别是东北)的震情极为严峻,短临地震监测和预测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
下地壳非均匀流动
热流体撞击
地震预测
鲁甸
景谷
康定地震
Keywords
lower crustal uneven flow
thermal fluid impacting
earthquake prediction
the Ludian,Jinggu and Kangding earthquakes
分类号
P65 [天文地球—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玉树地震地表破裂特征及其破裂方式
被引量:
8
4
作者
程丰
李德威
Jerry Bartholomew
罗文行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青藏高原
研究
中心
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
重大
地质
灾害
研究
中心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出处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9-75,共7页
基金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学理科基地“本科生科研能力提高”项目(DXTZ09001)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汶川地震区岩体稳定性评价技术方法”(1212010914036)共同资助
文摘
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玉树Ms7.1级地震产生了长约50km的地表破裂带,地表破裂系统非常典型。本文通过对果庆益荣松多村附近河滩与结古镇西南河道两岸2个地表破裂点的野外观测和地表破裂的力学分析,探讨玉树地震地表破裂特征和方式。在果庆益荣松多村附近河滩地表破裂与地震陡坎呈间隔式左行右阶排列,具转换压缩性质;在结古镇西南河道北岸主地表破裂带中地表破裂非常发育,出露一处古断层面。地表破裂的野外调查与应力分析结果表明,玉树地震同震地表破裂带总体走向为125°,属于典型的左行走滑破裂带,最大左行走滑位移量1.75m,主压应力为近东西向,这一结果与美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地震局地震地球物理研究所公布的结果基本一致。
关键词
玉树地震
甘孜-玉树断裂带
地表破裂
转换压缩
Keywords
Yushu earthquake
Ganzi-Yushu fault zone
surface rupture
transpression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震预测:从芦山地震到大陆地震
5
作者
李德威
陈桂凡
陈继乐
郝海健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
地质
调查
研究
院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0,共10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121246
1212011220400)
文摘
自从1990年以来,通过对青藏高原的调查和研究,认识到下地壳流动同步形成盆地和造山带,并受控于相关洋盆地幔软流圈向大陆的顺层流动和底辟作用。下地壳不均匀流动通过韧脆性中地壳热能-应变能转换孕育地震,部分发震能量通过上地壳脆性断层释放。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通常会伴生跨年度干旱和异常降雨,构成热灾害链。近5年内青藏高原东部连续发生汶川、玉树、芦山大地震,形成于从亚东流经羊八井、安多、玉树并分支流向汶川和芦山—康定的下地壳"热河"的仰冲式和侧冲式撞击作用。从2008年9月以来连续发表5篇论文,根据地壳热构造和热灾害链的时空结构对芦山地震的三要素进行了长期和中期预测。2008年9月预测从2013年开始可能发生大地震,2012年9月将鲜水河—安宁河—小江异常热流构造带5年内将发生多个7级地震的首个大震锁定在芦山或西昌。芦山地震只释放了亚东—羊八井—安多—玉树—鲜水河—安宁河—小江"热河"剩余热能中的一小部分,在西昌—会理—昭通地区、道孚—康定地区、通海—石屏地区近5年内很可能发生4个7级左右的地震。此外,华北典型的热灾害链结构表明震情严峻,环渤海地区近3年内很可能发生大地震。从地震热流体撞击机理与地震异常之间的关联性出发,提出了动态立体监测及短临预测地震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地震机理
地震预测
下地壳流动
芦山地震
青藏高原
Keywords
earthquake mechanism
earthquake prediction
lower crustal flow
Lushan earthquake
Tibetan Plateau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西南地区热灾害链及其与芦山地震的关系
陈桂凡
郝海健
冯旻譞
纪星星
陈继乐
李德威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华北热灾害链的结构、成因及强震趋势分析
李德威
郝海健
刘娇
周洋
陈桂凡
梁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鲁甸、景谷、康定地震预测的原理、方法及其意义
李德威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玉树地震地表破裂特征及其破裂方式
程丰
李德威
Jerry Bartholomew
罗文行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地震预测:从芦山地震到大陆地震
李德威
陈桂凡
陈继乐
郝海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