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新安全格局的国土空间韧性规划研究”专题序言
1
作者 胡守庚 廖启鹏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I0001-I0002,共2页
在全面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新阶段,提升国土空间韧性成为空间治理的重要价值导向。为应对新安全格局下的多重挑战,需统筹考虑国土空间全要素并强化空间资源的功能复合与整合利用,从而以有机的空间组织来有效应对不同类型的灾害风险;... 在全面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新阶段,提升国土空间韧性成为空间治理的重要价值导向。为应对新安全格局下的多重挑战,需统筹考虑国土空间全要素并强化空间资源的功能复合与整合利用,从而以有机的空间组织来有效应对不同类型的灾害风险;同时,需推动国土空间综合风险防控从被动防御的工程逻辑转向系统治理思维和数智思维,以安全发展的新范式助力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和整体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风险 新安全格局 国土空间韧性 空间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中国城市地下空间研究发展综述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志 吴梦涵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34,共10页
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动城市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的重要方式。为动态分析城市地下空间研究主题与前沿的演进路径,运用可视化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将1990—2021年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与城市... 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动城市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的重要方式。为动态分析城市地下空间研究主题与前沿的演进路径,运用可视化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将1990—2021年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与城市地下空间研究相关的3368条学术性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文献数量时序分布、研究团队识别与机构分析、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对我国城市地下空间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城市地下空间研究领域的文献发文数量稳步上升,研究机构合作相对分散,研究热点演进具有阶段性特点,不同阶段的研究侧重点有所不同;随着“决战深部”“智慧城市”“多规合一”和“城市双修”等一系列战略决策及城市发展理念的提出,城市地下空间更需要交叉学科的深入和技术方法的创新,我国城市地下空间未来的发展趋势表现为地下工程的绿色化生态化发展、地下空间的智慧化集成化发展、深地资源的分层化个性化发展以及地上地下一体化综合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研究热点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以广西贺州市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婷 龚健 +1 位作者 高静 潘越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7-173,共7页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是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与利用的重要前提。将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引入广西贺州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中,基于阻力约束视角开展建设用地、生态用地、农业用地扩张阻力评价,通过分析不同用地扩张的适宜性划分土地利用功能区。...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是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与利用的重要前提。将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引入广西贺州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中,基于阻力约束视角开展建设用地、生态用地、农业用地扩张阻力评价,通过分析不同用地扩张的适宜性划分土地利用功能区。结果表明:(1)生态用地扩张阻力以各生态保护源为中心向四周扩张,农业用地扩张阻力由贺州市中部向四周递增,建设用地扩张阻力呈中部低、四周高的特点;(2)依据各类用地扩张的适宜性将贺州市划分为生态保护核心区、农业生产核心区、建设开发核心区、生态保护涵养区和生产生态拓展区,其空间分布与贺州市现状用地布局相符且契合相关规划的用途分区及管控要求。与传统适宜性评价相比,基于扩张阻力评价的适宜性分析综合考虑了各用地类型的垂直自然要素和水平扩张作用,为具体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研究明确了各功能区的分布并提出对应的发展建议,能够为贺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提供依据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扩张阻力评价 贺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班玛县森林资源生态价值核算研究
4
作者 张志 钱玉萍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202-207,217,共7页
以青海省班玛县为例,运用替代工程法、市场价格法、影子价格法等方法对该地2020年森林资源生态价值进行核算与分析。结果表明,班玛县2020年森林资源生态价值总量为196.43亿元,其中涵养水源价值、固碳制氧功能价值、水土保持功能价值和... 以青海省班玛县为例,运用替代工程法、市场价格法、影子价格法等方法对该地2020年森林资源生态价值进行核算与分析。结果表明,班玛县2020年森林资源生态价值总量为196.43亿元,其中涵养水源价值、固碳制氧功能价值、水土保持功能价值和生物多样性价值这4种生态价值是班玛县森林资源的主要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占总价值的93.92%。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优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政策与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以及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等建议,以期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也为其他地区的森林资源生态价值核算提供案例参考与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生态服务价值 核算体系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下的甘肃省生态功能分区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潇飞 龚健 +3 位作者 叶菁 方鸿嘉 张世镇 林家胜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7-479,共13页
以西北生态脆弱区甘肃省为研究对象,基于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数据,运用InVEST模型、CASA模型和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甘肃省生态服务功能及其权衡协同关系,探讨权衡协同关系下生态功能分区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由于... 以西北生态脆弱区甘肃省为研究对象,基于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数据,运用InVEST模型、CASA模型和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甘肃省生态服务功能及其权衡协同关系,探讨权衡协同关系下生态功能分区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由于退耕还林等大规模生态建设工程促使甘肃省生态功能较强的林地、草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等地类增加,固碳量、生境质量、土壤保持和产水量4种生态服务均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2)权衡协同关系中,生境质量-产水量、固碳量-产水量、土壤保持-生境质量表现为中等协同关系,土壤保持-固碳量、土壤保持-产水量、生境质量-固碳量表现为强协同关系。(3)利用K-means聚类将甘肃省划分为经济-文化发展区、生境质量-固碳优先区、土壤保持-固碳优先区、生物多样-土壤保持区、水土综合保育区和生态服务综合保育区6种生态分区,将权衡协同关系纳入生态系统服务簇分区优化,需优化区占全省面积的3.07%。通过综合分析生态服务相似性和差异性,形成生态系统服务簇后充分考虑其分区内部的权衡协同关系,对传统生态分区进行优化调整,提出增强协同、缓解权衡的空间差异化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分区 权衡协同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治理便利化:资本下乡的治理逻辑及其效应
6
作者 王海娟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9-167,共9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乡镇政府与工商资本的互动关系发生变化,对乡村产业治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基于实践经验,从地方治理便利化视角探讨乡村振兴过程中乡村产业治理转型的逻辑及其对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影响,阐释资本下乡的治理逻辑...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乡镇政府与工商资本的互动关系发生变化,对乡村产业治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基于实践经验,从地方治理便利化视角探讨乡村振兴过程中乡村产业治理转型的逻辑及其对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影响,阐释资本下乡的治理逻辑及其产业治理效应。研究发现,随着各级政府加强对基层治理的监管,部分乡镇政府动员农民振兴产业遭遇目标困境、项目落地困境、治理成本困境和治理风险困境,通过动员工商资本下乡塑造了新的治理空间,可以更加便利地完成治理任务。治理的困境与优势“一推一拉”共同推动了乡村产业治理从组织农民到动员资本下乡转型,形成了以工商资本为主体的产业治理体系。基于地方治理便利化驱动的乡村产业治理陷入悬浮型内卷化困境,乡镇政府推动工商资本下乡的政策实践不仅未能有效提升农民的市场组织水平,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形成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制度性阻隔,加剧了农民边缘化的处境。有效利用工商资本推动乡村振兴,需要提升乡镇政府的农民组织能力,促进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产业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地方治理便利化 悬浮型内卷化 乡村产业治理转型 资本下乡 国家与农民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收缩城市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演变及耦合协调分析——以东北三省为例
7
作者 罗耀 方世明 +1 位作者 武慧 杨斌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9-165,共7页
以城市收缩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东北三省为例,利用人口统计数据识别出2009—2019年的收缩城市,并运用综合指标评价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收缩城市的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度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09—2019年,东北三省收... 以城市收缩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东北三省为例,利用人口统计数据识别出2009—2019年的收缩城市,并运用综合指标评价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收缩城市的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度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09—2019年,东北三省收缩城市土地利用总功能及其子功能整体发展水平较低,总功能和经济功能表现为先增后减的倒“U”型的变化规律,社会功能呈现增长态势,生态功能呈波动下降趋势。(2)收缩城市土地利用多功能存在收缩类型和收缩区域的差异性,具有明显的土地利用多功能收缩效应。(3)收缩城市土地利用多功能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态势,具有相对明显的阶段特征,但整体处于轻度失调,且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城市 土地利用多功能 耦合协调度 东北三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