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钨矿成矿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27
1
作者 夏庆霖 汪新庆 +2 位作者 刘壮壮 李童斐 冯磊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0-58,共9页
钨矿是中国传统优势矿种,前人在钨矿成矿理论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随着近年来在江西、云南和新疆等地取得的多项钨矿重大找矿突破,对原有的钨成矿带地质认识提出了挑战,急需进一步分析和总结其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和资源... 钨矿是中国传统优势矿种,前人在钨矿成矿理论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随着近年来在江西、云南和新疆等地取得的多项钨矿重大找矿突破,对原有的钨成矿带地质认识提出了挑战,急需进一步分析和总结其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和资源潜力,为今后地质找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文中采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在各省区钨矿资源潜力预测成果的基础上,以MapGIS为平台,进行数据库汇总与综合分析研究。首先,基于全国1 538处钨矿产地数据的统计分析,初步总结了中国钨矿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岩浆岩、构造和地层等控矿因素。其次,根据钨矿床及预测区的空间分布和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了56个钨矿成矿区带。再次,将钨矿的预测类型划分为石英脉型、夕卡岩型、斑岩型、云英岩型、陆相火山岩型、沉积变质型、层控夕卡岩型和砂矿型,并建立了主要钨矿类型的预测模型。最后,在全国范围累计圈定的1 357个最小预测区,累计预测资源量(WO_3)2 973×10~4 t。根据钨矿区域成矿特征,将最小预测区归并为461个二级预测区,并进一步合并为118个钨矿三级预测区,其中,找矿潜力大的河南卢氏—栾川、新疆白干湖、湖南香花岭—瑶岗仙、甘肃野马滩—干巴河脑、江西坪背山—八仙脑和大湖塘等6个三级预测区可优先部署钨矿勘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矿床 成矿地质特征 资源潜力评价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条件随机场的地质矿产文本分词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陈婧汶 陈建国 +1 位作者 王成彬 朱月琴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9-74,101,共7页
中文与英文不同,词与词之间没有类似空格的天然分隔符,致使中文分词成为中文信息处理中的难题。地质矿产文本中含有大量未登录地质专业术语,现阶段仍无效果较好的分词方法。本文探讨了一种基于双语料库条件随机场模型的方法对地质矿产... 中文与英文不同,词与词之间没有类似空格的天然分隔符,致使中文分词成为中文信息处理中的难题。地质矿产文本中含有大量未登录地质专业术语,现阶段仍无效果较好的分词方法。本文探讨了一种基于双语料库条件随机场模型的方法对地质矿产文本进行分词,并与通用领域分词方法、单语料库条件随机场模型分词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在开放测试下分词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方法,准确率为94.80%,召回率为92.68%,F-值为93.73%。本文对地质矿产文本进行了中文分词研究,既能够很好地识别未登录地质专业术语,又保证了普通词汇的识别率,为对地质领域的自然语言处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分词 地质矿产文本 条件随机场 语料 地质词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地区竟柱山组时代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38
3
作者 李华亮 高成 +3 位作者 李正汉 张璋 彭智敏 关俊雷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63-673,共11页
上白垩统竟柱山组呈近EW向分布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内,该组以陆相磨拉石建造为特征,角度不整合在蛇绿岩及老的海相地层之上,从早到晚由河流相向湖泊相演化。本文以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的班公湖地区出露的竟柱山组为主要研究对象,对... 上白垩统竟柱山组呈近EW向分布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内,该组以陆相磨拉石建造为特征,角度不整合在蛇绿岩及老的海相地层之上,从早到晚由河流相向湖泊相演化。本文以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的班公湖地区出露的竟柱山组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岩性特征、沉积环境及形成时代进行了分析,认为竟柱山组为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全面闭合后的陆相山间盆地沉积,是洋陆转换全面完成之后的陆相沉积。本文首次对班公湖地区竟柱山组进行了ESR年代学、磁性地层学研究,得出了研究区竟柱山组底部砾岩的ESR年龄为92.0±9.0 Ma,古地磁测年显示该组的底界年龄约为96 Ma。班公湖地区在96 Ma左右全面完成了由洋到陆的转换,进入了陆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竟柱山组 地质特征 形成时代 洋陆转换 班公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上扬子地块周缘主要金属成矿系统及成矿谱系 被引量:8
4
作者 姚书振 宫勇军 +5 位作者 胡新露 周宗桂 沈传波 皮道会 熊索菲 谭满堂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8-231,共14页
中上扬子地块周缘巨型成矿带是多旋回多阶段构造演化背景下成矿作用的产物。主要的成矿系统包括沉积-热水沉积成矿系统类、后生盆地流体成矿系统类、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类三大类。南华纪沉积-热水沉积锰成矿系统、震旦纪沉积-热水沉积铅... 中上扬子地块周缘巨型成矿带是多旋回多阶段构造演化背景下成矿作用的产物。主要的成矿系统包括沉积-热水沉积成矿系统类、后生盆地流体成矿系统类、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类三大类。南华纪沉积-热水沉积锰成矿系统、震旦纪沉积-热水沉积铅锌成矿系统、震旦纪一寒武纪沉积-热水沉积银钒多金属成矿系统、二叠纪沉积-热水沉积锰成矿系统主要发育在古大陆边缘且形成于大地构造挤压向拉张的转换期,大型、超大型矿床定位受大陆边缘构造网络系统的制约,成矿的有利环境是拉张断裂控制的裂陷槽,同生断裂系统和深部含矿流体的持续补给是关键的控矿要素。印支一燕山早期后生盆地流体Pb-Zn成矿系统是本区主要的成矿系统且发育在盆山结合带,大型、超大型矿床定位主要受断裂、层位与岩性联合控制。燕山期岩浆热液型Pb-Zn多金属成矿系统受侵入接触构造体系控制,Pb-Zn矿体主要发育在外带;燕山期岩浆热液型Au多金属成矿系统主要发育在盆山结合带,大型、超大型矿床定位受断裂、褶皱构造和隐伏花岗岩的联合控制。本文初步构建了中上扬子地块周缘主要金属矿床成矿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多金属成矿系统 锰成矿系统 金多金属成矿系统 成矿谱系 中上扬子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WR的湖北省社会经济因素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陈彧 李江风 徐佳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9-96,共8页
研究目的:掌握湖北省社会经济因素对生态服务价值影响的空间分异情况,为湖北省不同区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参考。研究方法: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第一产业对生态服务价值的负面影响由西至东逐渐减弱;... 研究目的:掌握湖北省社会经济因素对生态服务价值影响的空间分异情况,为湖北省不同区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参考。研究方法: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第一产业对生态服务价值的负面影响由西至东逐渐减弱;(2)第二产业对鄂东地区生态服务价值负面影响较为显著,鄂中地区较弱,在鄂西地区则表现出正面影响;(3)第三产业主要对鄂西北及鄂中地区生态服务价值呈现正面影响,其他地区则不太明显;(4)城镇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负面影响由西至东逐渐减弱,对鄂东地区负面影响十分微弱;(5)人口因素主要对湖北省人口比较集中的沿江平原地区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研究结论:应根据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因素对生态服务功能影响的差异,采取适合当地的差别化发展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评价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生态服务价值 社会经济因素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扬子地块东缘凹子岗锌矿床成矿流体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熊索菲 姚书振 +3 位作者 皮道会 曾国平 何谋惷 谭满堂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5-477,共13页
凹子岗锌矿床位于上扬子地块东缘,该矿床经历了两个成矿期:沉积成岩期和热液期,形成两种不同岩相学特征的闪锌矿。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显示,存在盐水包裹体(W型)、烃类包裹体(G型)和含石盐子矿物多相包裹体(S型)。有机流体活动... 凹子岗锌矿床位于上扬子地块东缘,该矿床经历了两个成矿期:沉积成岩期和热液期,形成两种不同岩相学特征的闪锌矿。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显示,存在盐水包裹体(W型)、烃类包裹体(G型)和含石盐子矿物多相包裹体(S型)。有机流体活动与成矿存在耦合关系,其中烃类包裹体(G型)赋存于白云石和自形粗粒闪锌矿中,具有黄色荧光效应,激光拉曼测试显示其成分为沥青质、CH4、C3H8和H2O;此外,沥青与闪锌矿密切共生。显微测温结果显示热液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160-180℃,盐度集中于8%~14%NaCl(eqv),部分可达30%NaCl(eqv)左右。成矿流体除含有机质外,还含有NaCl、KCl、CaCl2、MgCl2、H2O,为多元共存的流体体系,成矿压力为22~84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子岗锌矿床 流体包裹体 有机流体 鄂西成矿带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