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东昆仑造山带中东段海德乌拉铀矿区印支期酸性花岗斑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1
作者
戴佳文
段建华
+7 位作者
李彦强
孙立强
林俊杰
王凯兴
赵生辉
白强
张宇宏
刘松林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8-692,共15页
为探讨东昆仑中东段海德乌拉铀矿区花岗斑岩的成因、演化,以及其与铀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本文对采自该区的花岗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海德乌拉花岗斑岩的结晶年龄为240±2 Ma(M...
为探讨东昆仑中东段海德乌拉铀矿区花岗斑岩的成因、演化,以及其与铀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本文对采自该区的花岗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海德乌拉花岗斑岩的结晶年龄为240±2 Ma(MSWD=0.69,n=9),属于中三叠世岩浆活动产物,与区内铀成矿作用时代基本一致。该花岗斑岩具有富硅(SiO_(2)=75.41%~76.71%)、富碱(K_(2)O+Na_(2)O=7.54%~7.84%)、贫P_(2)O_(5)(0.01%~0.02%)、低Mg^(#)(3.2~17)的特征。锆石ε_(Hf)(t)值为–10.2~–2.5,主要集中于–4.5~–3.0之间。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指示,海德乌拉花岗斑岩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其源岩为下地壳镁铁质岩石,并有少量古老地壳物质加入。综合前人对东昆仑中东段岩浆岩和沉积岩的研究结果,认为海德乌拉花岗斑岩在板片俯冲作用下,由地壳物质熔融形成。结合前人对海德乌拉铀矿床的研究结果,认为花岗斑岩的侵入可能与同期辉绿岩一起为区内铀成矿带来了更多的热源和成矿流体,为铀成矿作用提供了便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乌拉
花岗斑岩
岩石成因
三叠纪
东昆仑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伟晶岩结晶动力学和热力学及稀有金属超常富集成矿机制
2
作者
左达昇
杨可
+5 位作者
魏海珍
王勤
蒋少涌
林和丰
环淳
许志琴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89-1506,共18页
本文综述了伟晶岩结晶动力学、热力学和伟晶岩熔体稀有金属元素实现超常富集成矿的机制。结晶动力学涉及成核动力学和晶体生长动力学两个方面。低成核速率和高晶体生长速率是伟晶岩结晶动力学的重要特征,在结晶过程受到水、助溶剂以及...
本文综述了伟晶岩结晶动力学、热力学和伟晶岩熔体稀有金属元素实现超常富集成矿的机制。结晶动力学涉及成核动力学和晶体生长动力学两个方面。低成核速率和高晶体生长速率是伟晶岩结晶动力学的重要特征,在结晶过程受到水、助溶剂以及过冷条件三个因素共同制约。伟晶岩熔体的相态(超临界态)可能在伟晶岩形成和稀有金属元素超常富集中扮演重要角色。花岗伟晶岩稀有金属超常富集程度受到岩浆源区成分、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与熔体化学成分等因素的控制。花岗质岩浆高度分异结晶或者变质沉积岩部分熔融直接形成的成矿伟晶岩熔体均需要源岩中稀有金属元素预富集。深熔作用产生的低程度、小体积的伟晶岩熔体具有更高的稀有金属元素成矿潜力。在岩浆分异演化过程中,稀有金属元素的超常富集主要通过超临界熔体/流体、岩浆熔体作用、过冷作用实现。超临界熔体/流体发生熔体-流体不混溶作用使稀有金属元素在熔体相和流体相间再分配和富集;岩浆熔离作用使稀有金属元素选择性分配到富挥发分的熔体中,导致稀有金属元素再次富集;过冷作用降低稀有金属矿物结晶的饱和浓度,促进稀有金属矿物结晶。熔体的化学成分(如挥发分)直接影响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例如,挥发分的富集能够降低熔体黏度,促进岩浆分异结晶过程。挥发分和稀有金属元素的亲和性也控制稀有金属元素在不同相熔体中的分配和富集,显著增加稀有金属元素的溶解度和迁移富集能力,有助于伟晶岩中稀有金属超常富集和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晶岩
结晶动力学
结晶热力学
稀有金属元素超常富集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精度硅同位素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
3
3
作者
王俊霖
王微
魏海珍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5-288,共14页
基于碱熔法的改进和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MC-ICP-MS)的发展,近年来高精度Si同位素组成(δ30Si)分析方法取得了长足进步,分析精度(2SD)自气体质谱仪(GS-MS)时代的±0.15‰~±0.30‰提高到优于±0.10‰,足以辨析高温...
基于碱熔法的改进和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MC-ICP-MS)的发展,近年来高精度Si同位素组成(δ30Si)分析方法取得了长足进步,分析精度(2SD)自气体质谱仪(GS-MS)时代的±0.15‰~±0.30‰提高到优于±0.10‰,足以辨析高温过程中Si同位素发生的微小分馏,并且避免了实验流程中使用含氟等危险化学品。二次离子质谱(SIMS)和飞秒激光剥蚀(fs LA)的发展使得原位Si同位素组成分析精度近期也优化到±0.10‰~±0.22‰。文章对近年来Si同位素分析方法的发展沿革进行综述,探讨建立溶液法MC-ICP-MS的高精度Si同位素分析方法的进展与局限,并比对了国内外各个实验室已发表国际国内Si同位素标准物质测定值,最后总结了硅酸盐地球(BSE)、地壳和陨石等主要地质储库的δ^(30)Si组成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同位素
高精度分析方法
碱熔法
地质储库硅同位素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江汉盆地东北缘现今地壳构造应力场及其发震构造
被引量:
1
4
作者
廖梵汐
路辉
+1 位作者
董彦君
申学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43-1148,共6页
基于湖北省区域测震台网数字波形数据,利用震源机制解获取江汉盆地东北缘现今地壳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壳受力源影响发生自NWW向SEE方向位移,使得皂市断裂和长江埠断裂在4~6 km深度范围内发生以走滑为主、兼少量逆冲的剪切破...
基于湖北省区域测震台网数字波形数据,利用震源机制解获取江汉盆地东北缘现今地壳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壳受力源影响发生自NWW向SEE方向位移,使得皂市断裂和长江埠断裂在4~6 km深度范围内发生以走滑为主、兼少量逆冲的剪切破坏,震群活动与古近纪以来的断层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城M4.9地震序列
构造应力场
发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昆仑造山带中东段海德乌拉铀矿区印支期酸性花岗斑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1
作者
戴佳文
段建华
李彦强
孙立强
林俊杰
王凯兴
赵生辉
白强
张宇宏
刘松林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
紧缺
战略
矿产资源
协同
创新
中心
青海省核工业
地质
局
东华理工
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8-692,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2095)
青海省科学技术厅重点研发项目(2025-SF-141)
+3 种基金
青海省省级财政资金地勘项目(2024524016jc016)
中央组织部“西部之光”人才计划(青组字〔2023〕189号)
青海省“昆仑英才”计划(青人才字〔2024〕1号)
赵鹏大院士创新中心联合资助。
文摘
为探讨东昆仑中东段海德乌拉铀矿区花岗斑岩的成因、演化,以及其与铀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本文对采自该区的花岗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海德乌拉花岗斑岩的结晶年龄为240±2 Ma(MSWD=0.69,n=9),属于中三叠世岩浆活动产物,与区内铀成矿作用时代基本一致。该花岗斑岩具有富硅(SiO_(2)=75.41%~76.71%)、富碱(K_(2)O+Na_(2)O=7.54%~7.84%)、贫P_(2)O_(5)(0.01%~0.02%)、低Mg^(#)(3.2~17)的特征。锆石ε_(Hf)(t)值为–10.2~–2.5,主要集中于–4.5~–3.0之间。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指示,海德乌拉花岗斑岩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其源岩为下地壳镁铁质岩石,并有少量古老地壳物质加入。综合前人对东昆仑中东段岩浆岩和沉积岩的研究结果,认为海德乌拉花岗斑岩在板片俯冲作用下,由地壳物质熔融形成。结合前人对海德乌拉铀矿床的研究结果,认为花岗斑岩的侵入可能与同期辉绿岩一起为区内铀成矿带来了更多的热源和成矿流体,为铀成矿作用提供了便利条件。
关键词
海德乌拉
花岗斑岩
岩石成因
三叠纪
东昆仑造山带
Keywords
Haidewula
granite porphyry
petrogenesis
Triassic
East Kunlun Orogenic Belt
分类号
P595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P597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伟晶岩结晶动力学和热力学及稀有金属超常富集成矿机制
2
作者
左达昇
杨可
魏海珍
王勤
蒋少涌
林和丰
环淳
许志琴
机构
南京
大学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京
大学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
紧缺
战略
矿产资源
协同
创新
中心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89-1506,共1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973005)
南京大学卓越研究计划“川西伟晶岩锂矿科学钻探”和南京大学地球物质循环前沿科学中心研究基金(编号2022300193)联合资助的成果。
文摘
本文综述了伟晶岩结晶动力学、热力学和伟晶岩熔体稀有金属元素实现超常富集成矿的机制。结晶动力学涉及成核动力学和晶体生长动力学两个方面。低成核速率和高晶体生长速率是伟晶岩结晶动力学的重要特征,在结晶过程受到水、助溶剂以及过冷条件三个因素共同制约。伟晶岩熔体的相态(超临界态)可能在伟晶岩形成和稀有金属元素超常富集中扮演重要角色。花岗伟晶岩稀有金属超常富集程度受到岩浆源区成分、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与熔体化学成分等因素的控制。花岗质岩浆高度分异结晶或者变质沉积岩部分熔融直接形成的成矿伟晶岩熔体均需要源岩中稀有金属元素预富集。深熔作用产生的低程度、小体积的伟晶岩熔体具有更高的稀有金属元素成矿潜力。在岩浆分异演化过程中,稀有金属元素的超常富集主要通过超临界熔体/流体、岩浆熔体作用、过冷作用实现。超临界熔体/流体发生熔体-流体不混溶作用使稀有金属元素在熔体相和流体相间再分配和富集;岩浆熔离作用使稀有金属元素选择性分配到富挥发分的熔体中,导致稀有金属元素再次富集;过冷作用降低稀有金属矿物结晶的饱和浓度,促进稀有金属矿物结晶。熔体的化学成分(如挥发分)直接影响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例如,挥发分的富集能够降低熔体黏度,促进岩浆分异结晶过程。挥发分和稀有金属元素的亲和性也控制稀有金属元素在不同相熔体中的分配和富集,显著增加稀有金属元素的溶解度和迁移富集能力,有助于伟晶岩中稀有金属超常富集和成矿。
关键词
伟晶岩
结晶动力学
结晶热力学
稀有金属元素超常富集成矿
Keywords
pegmatite
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crystallization thermodynamics
metallogenesis of rare metal elements
分类号
P618.6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精度硅同位素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
3
3
作者
王俊霖
王微
魏海珍
机构
南京
大学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
紧缺
战略
矿产资源
协同
创新
中心
中国
科学院比较行星学卓越
创新
中心
出处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5-288,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73005,41673001,41422302)资助。
文摘
基于碱熔法的改进和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MC-ICP-MS)的发展,近年来高精度Si同位素组成(δ30Si)分析方法取得了长足进步,分析精度(2SD)自气体质谱仪(GS-MS)时代的±0.15‰~±0.30‰提高到优于±0.10‰,足以辨析高温过程中Si同位素发生的微小分馏,并且避免了实验流程中使用含氟等危险化学品。二次离子质谱(SIMS)和飞秒激光剥蚀(fs LA)的发展使得原位Si同位素组成分析精度近期也优化到±0.10‰~±0.22‰。文章对近年来Si同位素分析方法的发展沿革进行综述,探讨建立溶液法MC-ICP-MS的高精度Si同位素分析方法的进展与局限,并比对了国内外各个实验室已发表国际国内Si同位素标准物质测定值,最后总结了硅酸盐地球(BSE)、地壳和陨石等主要地质储库的δ^(30)Si组成范围。
关键词
Si同位素
高精度分析方法
碱熔法
地质储库硅同位素组成
Keywords
silicon isotopes
high precision analytical method
alkali fusion
δ^(30)Si in major geological reservoirs
分类号
P597.2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汉盆地东北缘现今地壳构造应力场及其发震构造
被引量:
1
4
作者
廖梵汐
路辉
董彦君
申学林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
紧缺
战略
矿产资源
协同
创新
中心
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地震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中南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43-1148,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02056)。
文摘
基于湖北省区域测震台网数字波形数据,利用震源机制解获取江汉盆地东北缘现今地壳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壳受力源影响发生自NWW向SEE方向位移,使得皂市断裂和长江埠断裂在4~6 km深度范围内发生以走滑为主、兼少量逆冲的剪切破坏,震群活动与古近纪以来的断层活动有关。
关键词
应城M4.9地震序列
构造应力场
发震构造
Keywords
the M4.9 earthquake sequence in Yingcheng
tectonic stress field
seismogenic structure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东昆仑造山带中东段海德乌拉铀矿区印支期酸性花岗斑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戴佳文
段建华
李彦强
孙立强
林俊杰
王凯兴
赵生辉
白强
张宇宏
刘松林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伟晶岩结晶动力学和热力学及稀有金属超常富集成矿机制
左达昇
杨可
魏海珍
王勤
蒋少涌
林和丰
环淳
许志琴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高精度硅同位素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王俊霖
王微
魏海珍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江汉盆地东北缘现今地壳构造应力场及其发震构造
廖梵汐
路辉
董彦君
申学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