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评论:基于多源融合建模和热−流耦合模拟的张掖盆地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及成因机制
1
作者 郭清海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共2页
地热能是典型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亦是相对清洁能源,对于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优化意义重大[1]。与太阳能、风能等易受气象条件以及昼夜和季节变化强烈影响的间歇性能源相比,地热能在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具备明显优势;不同类型地热资源可... 地热能是典型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亦是相对清洁能源,对于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优化意义重大[1]。与太阳能、风能等易受气象条件以及昼夜和季节变化强烈影响的间歇性能源相比,地热能在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具备明显优势;不同类型地热资源可用于发电、区域供暖、温室种植、康养等领域,利用前景广阔[2]。然而,地热资源的勘查与开发始终面临比其他类型新能源更为严峻的挑战,其核心难点在于地热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是“黑箱”系统,为深部热源、区域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多重因素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内深度耦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掖盆地 多源融合建模 地热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X气田基于地热模型的地热资源评价
2
作者 梁玉凯 郑华安 +3 位作者 曾倩宜 宋吉锋 田中原 蒋恕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1-899,共9页
莺歌海盆地是中国南海西部海域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区域,近年来在X气田黄流组不仅发现了具有商业潜力的气层,而且钻遇了大量高温地层水,显示出水热型地热资源开发的良好前景。然而,当前尚缺乏针对该系统的地热资源量评价研究。以莺歌海盆地... 莺歌海盆地是中国南海西部海域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区域,近年来在X气田黄流组不仅发现了具有商业潜力的气层,而且钻遇了大量高温地层水,显示出水热型地热资源开发的良好前景。然而,当前尚缺乏针对该系统的地热资源量评价研究。以莺歌海盆地X气田为例,综合钻井、测井、岩心和地震资料,构建了非均质三维热储地质模型,实现了孔隙度、渗透率、温度和含水饱和度等关键属性的网格化建模与分配。模型构建过程中引入多次随机模拟与地震属性约束,以增强地质参数空间展布的合理性与精度。基于该模型,采用容积法对黄流组热储进行了地热资源量评价,并识别了主要地热富集区。研究表明:黄流组热储地层温度介于167.0~197.6℃,平均温度达186.5℃,具备高温地热开发条件。地热总资源量为3.84×10^(16)kJ,折合标准煤1310.5×10^(6)t,其中细砂岩为主要热储。按8%的可采系数计算,可采资源量约为0.31×10^(16)kJ,折合标准煤104.8×10^(6)t。资源空间分布揭示了2个主要地热富集区,均位于黄流组深水浊积水道砂体中,具有高温、良好物性和细砂岩发育等特点,是未来开发的优选区域。同时,含水饱和度模型分析显示,黄流组东部与西部含水率均较高,发育独立水体,可作为潜在的开发区。研究成果为莺歌海盆地地热资源的分布特征和开发潜力提供了更直观的认识,对推动中国海上气田与地热协同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油气田地热 热储建模 海上地热资源评价 容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地工程安全”专题序言
3
作者 李邵军 张国华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I0001-I0002,共2页
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资源开发的深入推进,水利水电、交通、矿山等领域的深部重大岩土工程呈现出规模更大、埋深更深的发展态势。受复杂地质条件和探测技术局限的制约,深地工程常面临高地应力、高地温、高渗透压、强地震烈度等极... 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资源开发的深入推进,水利水电、交通、矿山等领域的深部重大岩土工程呈现出规模更大、埋深更深的发展态势。受复杂地质条件和探测技术局限的制约,深地工程常面临高地应力、高地温、高渗透压、强地震烈度等极端环境挑战。同时,极端环境下的岩体性态感知、工程智能化建造与长期健康运维等瓶颈问题,也严重制约着深地工程的安全性。因此,迫切需要突破相关理论方法、灾变监测和防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性 高地应力 高地温 复杂地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