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西北银山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成彬 陈建国 +2 位作者 肖凡 吴光明 张珍玉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34-646,共13页
浙西北银山银多金属矿赋存于震旦纪蓝田组之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受褶皱和断层控制明显,在褶皱的转折段和倒转翼矿明显加厚。Fe/Ti-Al/(Al+Fe+Mn)、Co/Ni比值都显示银山银多金属矿具有热水沉积特征,结合野外矿脉穿插关系和矿石的... 浙西北银山银多金属矿赋存于震旦纪蓝田组之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受褶皱和断层控制明显,在褶皱的转折段和倒转翼矿明显加厚。Fe/Ti-Al/(Al+Fe+Mn)、Co/Ni比值都显示银山银多金属矿具有热水沉积特征,结合野外矿脉穿插关系和矿石的结构构造特征,可将成矿期划分为:热水沉积期和后期低温热液改造期两个成矿期;成矿流体整体属于低盐度流体,显示出从低盐度往高盐度演化的趋势。本文研究初步认为,银山银多金属矿属于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前寒武纪热水沉积阶段是金属元素的富集沉积阶段,但并未形成有经济价值的矿体,后来的构造运动和岩体侵入使其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西北 银山 银多金属 矿床地球化学 矿床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林周地区帕那组火山岩时代及构造背景 被引量:4
2
作者 杨硕 向树元 苏英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7,共9页
林子宗火山岩在冈底斯带上广泛发育,其中帕那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构造背景和成因都存在一定争议。对林周地区帕那组火山岩进行了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火山岩以流纹岩和英安岩为主,w(SiO2)极高,表现由高钾钙碱性系... 林子宗火山岩在冈底斯带上广泛发育,其中帕那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构造背景和成因都存在一定争议。对林周地区帕那组火山岩进行了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火山岩以流纹岩和英安岩为主,w(SiO2)极高,表现由高钾钙碱性系列向钾玄岩系列过渡的特征。帕那组火山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LREE、LILE富集,HFSE亏损,Eu负异常,与岛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此外,帕那组流纹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51.3±0.7)Ma,是目前为止冈底斯带中东段中的最老年龄。帕那组火山岩形成于后碰撞背景之下,其岩浆为地壳源区的部分熔融作用所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那组 LA-ICP-MS 锆石U-PB年龄 岩石地球化学 林周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物探在西藏仲巴县帮布勒地区找矿中的应用和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振武 吴运军 +4 位作者 高顺宝 郑有业 姜晓佳 姜军胜 张永超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02-210,共9页
帮布勒矿床为近年来新发现的矽卡岩型铅锌铜铁矿床,地表圈定铅锌铁矿(化)体76个、铜矿(化)体2个,矿体地表长10~480m,平均厚度0.75~30m,成矿岩体为石英斑岩,矿体主要产于石英斑岩与大理岩、灰岩、砂岩的接触带以及大理岩、灰岩的层间... 帮布勒矿床为近年来新发现的矽卡岩型铅锌铜铁矿床,地表圈定铅锌铁矿(化)体76个、铜矿(化)体2个,矿体地表长10~480m,平均厚度0.75~30m,成矿岩体为石英斑岩,矿体主要产于石英斑岩与大理岩、灰岩、砂岩的接触带以及大理岩、灰岩的层间分界面等。在该矿区实施了1∶10 000地面高精度磁测和1∶10 000激电中梯测量、激电测深工作,综合利用磁法和电法,总结了本区主要铅锌铜铁矿(化)体的地球物理找矿标志,控制了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以及大理岩、灰岩层间分界面,通过激电测深二维极化率反演推测了矿(化)体在地下空间的展布形态,结合矿区地质特征,进行了成矿预测,有效地指导了帮布勒矿区的深部找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磁测 激电中梯 激电测深 西藏帮布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猫儿山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洁 王盛栋 +1 位作者 黄蔚 寇晓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351-352,共2页
猫儿山花岗岩体为桂北地区较大的岩体,属南岭锡多金属成矿带中段。经历了长期的构造活动和岩浆热事件的作用,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条件。区内普遍分布钨锡矿化,矿点分布密集。秦佑兴(2007)对猫儿山岩体西部鸭头水钨矿床进行了研究,... 猫儿山花岗岩体为桂北地区较大的岩体,属南岭锡多金属成矿带中段。经历了长期的构造活动和岩浆热事件的作用,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条件。区内普遍分布钨锡矿化,矿点分布密集。秦佑兴(2007)对猫儿山岩体西部鸭头水钨矿床进行了研究,冯国玉等(2009)对花岗岩体进行了研究。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进一步对猫儿山花岗岩类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体 岩浆 源区 负异常 Eu 地球化学特征 原始地幔 大陆地壳 大陆型地壳 猫儿山 部分熔融 二长花岗岩 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XRF原位分析在柴北缘鱼卡金红石矿床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林成贵 程志中 +4 位作者 郑有业 许荣科 白杰 陈鑫 颜廷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66-977,共12页
便携式X射线荧光分析(pXRF)具有快速、高效、绿色、便捷等优点,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样品的不平度效应和不均匀效应等问题,使得pXRF现场原位分析结果与实验室分析结果存在一定偏差。将该技术运用于柴北缘鱼卡金红石矿床勘查找... 便携式X射线荧光分析(pXRF)具有快速、高效、绿色、便捷等优点,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样品的不平度效应和不均匀效应等问题,使得pXRF现场原位分析结果与实验室分析结果存在一定偏差。将该技术运用于柴北缘鱼卡金红石矿床勘查找矿,对pXRF原位分析的稳定性进行试验,并与实验室XRF法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pXRF原位分析单点重复测量结果稳定,分析测试最优时间为25~30 s;pXRF和实验室XRF法对样品Ti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存在线性关系。野外快速分析,评价榴辉岩的Ti含量,结果表明,当pXRF原位分析榴辉岩中Ti含量在0~0.52%时,对应非矿化榴辉岩;Ti含量在0.52%~0.86%时,对应金红石贫矿体;Ti含量大于0.86%时,对应的榴辉岩为金红石工业矿体。在槽探编录和钻探施工过程中,使用pXRF分析可在野外快速判断榴辉岩的含矿性,辅助找矿工作中圈定矿体,大大减少样品采集的工作量,节约成本和时间,提高对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床的勘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pXRF) 原位分析 榴辉岩 金红石矿床 柴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庞家河金矿黄铁矿标型特征及对深部找矿的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卢飞 吕新彪 +3 位作者 杨帅 肖强 李军 任龙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7-288,共12页
【研究目的】黄铁矿是庞家河金矿床最常见的金属矿物,也是最主要的载金矿物,其标型特征蕴藏着丰富的地质信息。【研究方法】本文选取矿区东段新发现的Ⅳ-2号矿体黄铁矿的形态标型、热电性标型和成分标型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研... 【研究目的】黄铁矿是庞家河金矿床最常见的金属矿物,也是最主要的载金矿物,其标型特征蕴藏着丰富的地质信息。【研究方法】本文选取矿区东段新发现的Ⅳ-2号矿体黄铁矿的形态标型、热电性标型和成分标型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研究发现该矿体黄铁矿晶体形态以立方体和五角十二面体为主,具有高砷、亏铁和硫的特点,Fe/(S+As)含量平均值为0.860,Co/Ni比值主要集中在1~10。【结论】统计分析显示该矿床形成于浅成中低温环境中,成矿流体有明显的变质属性;黄铁矿热电性及形态的垂向变化规律,均表明深部找矿仍有一定的潜力,且初步计算表明至标高861 m向下矿体仍有186 m的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黄铁矿 标型特征 深部找矿 矿产勘查工程 庞家河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周庄萤石-铁铜矿床构造对矿体的控制作用分析
7
作者 王玉奇 吕新彪 +1 位作者 侯光久 曹晓峰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367-368,共2页
1矿区地质特征概述周庄铁铜矿床位于河南省确山县任店乡,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秦岭东西复杂构造带东段南枝,桐柏-大别构造带的中段(劳子强等,1989)。中生代该地区处于欧亚板块和古太平洋板块强烈挤压俯冲构造环境中,形成一系列变质岩带... 1矿区地质特征概述周庄铁铜矿床位于河南省确山县任店乡,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秦岭东西复杂构造带东段南枝,桐柏-大别构造带的中段(劳子强等,1989)。中生代该地区处于欧亚板块和古太平洋板块强烈挤压俯冲构造环境中,形成一系列变质岩带、褶皱带、断裂带、韧性剪切带,区域上花岗岩带即产于此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体 条带状 断层 大理岩 地质构造 变质岩 铁铜矿床 萤石 非金属矿物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儋州兰洋地区发现泥盆纪地层:来自锆石U-Pb 年龄的证据 被引量:5
8
作者 赵小明 姚华舟 +7 位作者 裴毅俊 胡在龙 袁海军 汪洋 张仁杰 何金兰 龙文国 吴年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18-826,共9页
在海南岛中部儋州兰洋镇上番开村附近,发育一套灰绿色变细砂岩、变粉砂岩与深灰色板岩互层的岩石组合,其整合于灰色变细砂岩夹浅灰色中厚层状结晶灰岩或白云质灰岩组合的地层之上,伏于灰黑色炭质板岩、千枚岩与灰色变细砂岩互层,夹薄层... 在海南岛中部儋州兰洋镇上番开村附近,发育一套灰绿色变细砂岩、变粉砂岩与深灰色板岩互层的岩石组合,其整合于灰色变细砂岩夹浅灰色中厚层状结晶灰岩或白云质灰岩组合的地层之上,伏于灰黑色炭质板岩、千枚岩与灰色变细砂岩互层,夹薄层硅质岩的地层之下。前人将该套岩石组合划归石炭纪青天峡组。本次在该组合下部新发现了2层沉凝灰岩夹层,对该凝灰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试,60颗锆石206 Pb/238 U年龄分成4组,其中年龄最小的一组为349~375 Ma,年龄加权平均值为365±3 Ma,代表了火山喷发的时限,也指示地层的沉积时代为晚泥盆世晚期,这是海南岛首次报道的泥盆系绝对年龄。结合在相邻的上番开村青天峡组结晶灰岩中新采获的泥盆纪弗拉期竹节石Polycylindrites鉴定结果,可以确定海南岛存在中晚泥盆世沉积。据此对海南岛中北部晚古生代地层序列进行了重新厘定,为研究古特提斯洋东延及构造演化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凝灰岩 锆石U-PB年龄 泥盆纪 竹节石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三亚中元古代变质砾岩的发现及其对Columbia超大陆裂解的指示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小明 胡在龙 +4 位作者 裴毅俊 袁海军 邱啸飞 吴年文 姚华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80-888,共9页
海南岛中元古代沉积记录对于探讨华南陆块早期大陆演化过程起关键作用。对海南三亚三郎岭地区奥陶系干沟村组砂岩-板岩组合中的变砾岩形成时代进行了重新厘定。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分析结果表明,65颗锆石207Pb/206U年龄范围为2691~13... 海南岛中元古代沉积记录对于探讨华南陆块早期大陆演化过程起关键作用。对海南三亚三郎岭地区奥陶系干沟村组砂岩-板岩组合中的变砾岩形成时代进行了重新厘定。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分析结果表明,65颗锆石207Pb/206U年龄范围为2691~1350 Ma,且分成2691~2444 Ma、1838~1632 Ma、1540~1350 Ma三组,形成约1699 Ma、约1440 Ma 2个主要峰值和约2461 Ma的1个次要峰值。基于最年轻锆石年龄为1350 Ma,且没有出现海南岛常见的1250~1100 Ma和1000~900Ma年龄记录,将该套变质砾岩沉积时代限定在1350~1250 Ma,而并非前人划属的奥陶纪,这是海南岛首次发现中元古代的砾岩建造。该套变砾岩砾石成分成熟度高、结构成熟度中等,表现为裂谷盆地高密度的碎屑流沉积特征,是研究区Columbia超大陆裂解晚期的沉积响应。变质砾岩与劳伦大陆西部的Belt-Purcell超群下部沉积地层具有相似的碎屑锆石年龄组成和年龄谱特征,暗示中元古代哥伦比亚超大陆中,海南岛与劳伦西部靠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砾岩 锆石U-PB年龄 Columbia超大陆裂解 中元古代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