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岩溶泉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与分析——以香溪河流域白龙泉为例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亮 陈植华 +1 位作者 周宏 罗朝晖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37,共7页
以1∶5万水文地质调查兴山县幅内的白龙泉为例,介绍了如何在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基础上,综合利用地球物理勘探、示踪试验、同位素测试等手段,查明岩溶泉的成因,并对其水文地质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多手段查明岩溶泉成因的应用进行... 以1∶5万水文地质调查兴山县幅内的白龙泉为例,介绍了如何在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基础上,综合利用地球物理勘探、示踪试验、同位素测试等手段,查明岩溶泉的成因,并对其水文地质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多手段查明岩溶泉成因的应用进行了探究。裂隙测量等基础地质调查测得了研究区代表性含水岩组的裂隙发育程度,为岩溶发育规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地球物理勘探确认了白龙泉的补给径流区中存在岩溶径流管道;示踪试验数据可分析岩溶径流管道的管道结构;而同位素测试则从水化学角度佐证了上述方法所得的结论。技术方法可以为南方岩溶大泉或地下河的水文地质调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溪河流域 岩溶泉 水文地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现状 被引量:30
2
作者 补建伟 孙自永 +4 位作者 周爱国 徐友宁 魏文浩 刘梦 李鑫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68,77,共9页
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是近年来从矿山地质环境、生态/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地质环境评价领域交叉衍生出来的研究热点、难点、理论和应用前沿,目前正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在回顾承载力研究起源、发展和演化历程的基础上,论述了国内矿山地质环... 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是近年来从矿山地质环境、生态/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地质环境评价领域交叉衍生出来的研究热点、难点、理论和应用前沿,目前正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在回顾承载力研究起源、发展和演化历程的基础上,论述了国内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的研究现状,归纳了国内对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的不同认识、理解和研究思路,总结了当前存在的问题、研究的难点和发展趋势。任何地质环境系统都有自稳定性和抗干扰的能力,在限定的开采强度内合理地对矿产资源进行开发可以使得"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也是矿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动力和远景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载力 抗扰动能力 矿山地质环境 地质环境评价 地质环境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岩质高陡边坡覆绿生态地质指标阈值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袁磊 周建伟 +1 位作者 温冰 欧虹兵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6-40,共5页
为探索高陡边坡植被重建所需的地下生境条件,依托生态地质学理论,以山东、河南地区石灰岩质高陡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边坡上有植物生长的裂缝生境条件进行调查,测量壁面体裂隙率、裂隙的温湿度、隙缝中土壤肥分,并运用样地法统计石灰... 为探索高陡边坡植被重建所需的地下生境条件,依托生态地质学理论,以山东、河南地区石灰岩质高陡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边坡上有植物生长的裂缝生境条件进行调查,测量壁面体裂隙率、裂隙的温湿度、隙缝中土壤肥分,并运用样地法统计石灰岩山坡植物根群圈的特征,归纳总结生态地质指标阈值。结果表明华北石灰岩质高陡边坡覆绿生态地质指标阈值包括:(1)岩体体裂隙率适应值范围为1.2‰~5%;(2)小乔木与灌木的根群圈深度为20~40 cm,此范围温湿度适应值分别为0~26℃,90%~100%,20~40 cm也即物种的地境稳定层;(3)土壤也需满足一定的肥分指标。连通性良好的裂隙网络、适宜并相对稳定的温湿度、一定的土壤肥分是石灰岩质边坡植被重建过程中的重要条件,保障了植物生长所需的稳定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岩质高陡边坡 覆绿 生态地质指标阈值 地境条件 体裂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北部古生代重大构造事件及其对中亚造山带演化的启示:基于1∶5万板房沟幅和小柳沟幅地质调查新证据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国灿 张孟 +4 位作者 张雄华 廖群安 王玮 田锦明 玄泽悠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54-976,共23页
本文基于新疆哈密地区1∶5万板房沟幅和小柳沟幅区域地质调查新成果,对东天山北部古生代的重大构造事件以及演化历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基于下志留统与奥陶系之间角度不整合、下石炭统与泥盆系之间平行不整合以及上石炭统二道沟组与下... 本文基于新疆哈密地区1∶5万板房沟幅和小柳沟幅区域地质调查新成果,对东天山北部古生代的重大构造事件以及演化历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基于下志留统与奥陶系之间角度不整合、下石炭统与泥盆系之间平行不整合以及上石炭统二道沟组与下伏岩系之间的角度不整合的确定,揭示奥陶纪与志留纪之交、泥盆纪与石炭纪之交以及晚石炭世期间存在几次重大构造事件。结合古生代不同时期沉积大地构造背景转换、岩浆活动构造环境转换以及构造变形格式转换的地质新纪录,提出奥陶纪与志留纪之交的造山事件为北部阿尔曼太洋闭合导致准噶尔—吐哈地块与阿尔泰地块碰撞的响应;泥盆纪与早石炭世之间的造陆构造事件可能是北部卡拉麦里洋盆初始汇拢碰撞的响应,其平行不整合以及下伏的志留纪—泥盆纪较稳定环境的沉积序列预示着介于卡拉麦里洋盆与南部北天山洋盆之间的准噶尔—吐哈地块为古亚洲洋盆体系中相对刚性的稳定陆块区,研究区作为准噶尔—吐哈地块的北部被动陆缘受卡拉麦里洋盆汇聚的影响较小;晚石炭世的造山事件则表现为响应卡拉麦里洋盆闭合后周缘前陆盆地的演化,是早石炭世沿卡拉麦里缝合带发生陆块碰撞以来挤压构造作用峰期的产物,其奠定了东天山北部北西-南东向构造基本格局。本文还重新界定莫钦乌拉断裂为北天山构造带(准噶尔—吐哈地块)与东准噶尔构造带的构造-地层分区界线,推断其为卡拉麦里缝合带向南东的延伸,并讨论了早石炭世受控不同构造体制的沉积和岩浆纪录的空间差异性,认为早石炭世北部莫钦乌拉山区域为与北侧卡拉麦里洋盆闭合后周缘挤压前陆盆地的发育过程,而南部博格达—哈尔里克山则总体呈现为响应南侧北天山洋盆闭合后的碰撞后伸展裂谷发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天山 古生代 构造事件 构造演化 1:5万板房沟幅和小柳沟幅 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长大隧道地温预测的机器学习算法对比研究
5
作者 周权 罗锋 +1 位作者 柴波 周爱国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7,共11页
地热对隧道施工、工程结构及运营安全等均有较大的危害,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布局西移,隧道建设的地质条件愈发复杂,隧道埋深和长度不断增加,隧道施工期高温热害问题频发。针对传统地温预测方法中预测精度不高、数据运用不充分,单一机... 地热对隧道施工、工程结构及运营安全等均有较大的危害,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布局西移,隧道建设的地质条件愈发复杂,隧道埋深和长度不断增加,隧道施工期高温热害问题频发。针对传统地温预测方法中预测精度不高、数据运用不充分,单一机器学习模型解译性差等问题,以A隧道为研究对象,将决策树(decision tree,DT)、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进行耦合,提出了基于DT-SVM-RF模型的深埋长大隧道地温预测方法。在分析隧道综合测井、地应力及岩石热物理试验、航空物探数据后,选取深度、声波波速等10个影响因子作为模型的输入,采用随机交叉验证和空间交叉验证对模型的鲁棒性、泛化能力进行检验,构建LASSO回归、随机森林、互信息3种回归模型,分析10个影响因子的特征重要性排序。结果表明:在测试集上多元线性回归、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和决策树-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decision tree-support vector machinerandom forest,DT-SVM-RF)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6、0.91、0.88、0.93,均方误差MSE分别为17.64、6.25、8.46、5.20,DT-SVM-RF模型具有相对更优的预测性能,深度、岩石导温系数、岩石导热系数、最大水平主应力特征较为重要,说明DT-SVM-RF模型能有效地提高地温预测的准确率。研究结果可为类似隧道地温预测提供一种精度更高的可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热害 隧道安全 多元线性回归 支持向量机(SVM) 随机森林(RF) 人工神经网络(ANN) 特征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栅格尺寸下输电线路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6
6
作者 邬礼扬 殷坤龙 +2 位作者 曾韬睿 刘书豪 刘真意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1-252,共12页
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对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针对输电线路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研究较少。以京津冀地区的输电线路为例,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地层岩性、距断层距离、距水系距离、土地利用类型8个指标因子... 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对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针对输电线路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研究较少。以京津冀地区的输电线路为例,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地层岩性、距断层距离、距水系距离、土地利用类型8个指标因子,采用频率比法对各指标因子进行分级,构建易发性评价体系。再利用不同的机器学习模型,使用不同尺寸的栅格单元作为评价单元对研究区进行易发性评价。最后,选取精度最高的机器学习模型与传统的层次分析法完成研究区易发性区划图。研究结果表明:贝叶斯网络模型在区域输电线路易发性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最好,模型性能最强,最高AUC值为0.876。与传统的层次分析法相比,BN模型在研究区易发性制图中的效果更好,精度更高。此外,采用50 m的栅格作为评价单元在研究区易发性评价中取得了最好的应用效果,研究成果为输电线路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以及栅格尺寸的选用提供了思路以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地质灾害 栅格尺寸 机器学习 易发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东煤田石炭−二叠系富油煤赋存的地质控制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黄鹏程 郭伟勇 +8 位作者 姬晓燕 蔡飞飞 张志峰 黄康 程云强 刘争 王贝 陈蓉 师庆民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9-131,共13页
【目的】鄂尔多斯盆地宁东煤田蕴藏丰富的富油煤资源,其中石炭−二叠系煤层由于热演化及沉积环境差异导致富油煤赋存较为特殊。【方法】以红墩子矿区和四股泉矿区煤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富油煤赋存特点及关键物质组成基础上,探讨了煤化程度... 【目的】鄂尔多斯盆地宁东煤田蕴藏丰富的富油煤资源,其中石炭−二叠系煤层由于热演化及沉积环境差异导致富油煤赋存较为特殊。【方法】以红墩子矿区和四股泉矿区煤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富油煤赋存特点及关键物质组成基础上,探讨了煤化程度与沉积环境对煤焦油产率的控制作用。【结果与结论】结果表明:宁东煤田石炭−二叠系煤层焦油产率平均值介于7.15%~11.07%,但不同区域、不同煤层及同煤层不同部位焦油产率普遍存在差异性。煤化程度是影响研究区富油煤赋存的核心地质控制因素,使得煤焦油产率随煤化程度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峰值转折点为C_(daf)=84%。煤化作用控制下,H/C、O/C与焦油产率之间呈现相近的演化趋势,同时造成活性组分(镜质组+壳质组)仅在C_(daf)<84%时与焦油产率呈良好正相关性。成煤母质、气候条件和水体古盐度对煤焦油产率影响较小,但水体还原性及水动力条件间接影响了同煤级煤焦油产率的离散性。镜惰比(V/I)、凝胶化指数(GI)、灰成分指数(K)、U/Th及δU指示的成煤环境表现出覆水性深、闭塞潮湿、还原性强、木本组织少,有利于形成高焦油产率的富油煤;灰分产率、SiO_(2)+Al_(2)O_(3)等指示水动力条件强、陆源碎屑输入量大,不利于高焦油产率富油煤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油煤 焦油产率 煤化程度 成煤环境 石炭−二叠系 宁东煤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地质剖面分析在岩溶水系统研究中的应用——以鄂西响水洞岩溶水系统为例 被引量:7
8
作者 朱静静 周宏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7年第3期1-7,19,共8页
探讨了水文地质剖面分析在圈定岩溶含水系统和判定岩溶水流系统边界方面的应用。选取湖北鄂西响水洞岩溶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在1∶5万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水文地质剖面分析,结合主排泄点水化学、同位素信息,确定了响水洞岩溶含水系... 探讨了水文地质剖面分析在圈定岩溶含水系统和判定岩溶水流系统边界方面的应用。选取湖北鄂西响水洞岩溶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在1∶5万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水文地质剖面分析,结合主排泄点水化学、同位素信息,确定了响水洞岩溶含水系统边界结构和岩溶水流系统边界,并在岩溶水系统圈划的基础上,得出响水洞岩溶水系统的发育主要受地形、弱透水层和断层控制,在三者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局部、中间、区域三级水流系统,不同级次对应的主排泄点分别为水磨溪泉、响水洞地下河、钻孔ZK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质剖面 岩溶水系统 系统边界 控制因素 响水洞水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地质因素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价值分异特征及评估方法研究——以海口市江东新区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帅 黎清华 +2 位作者 张彦鹏 左文萍 宋国玺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2-243,共12页
合理评估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经济价值是地下空间基准地价评估的基础。以海口市江东新区为例,将地表经济因素对地下空间开发价值的收益性影响与地下空间地质要素对地下空间开发价值的成本性影响相结合,从地下空间开发的收益与成本两个角... 合理评估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经济价值是地下空间基准地价评估的基础。以海口市江东新区为例,将地表经济因素对地下空间开发价值的收益性影响与地下空间地质要素对地下空间开发价值的成本性影响相结合,从地下空间开发的收益与成本两个角度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分别构建影响地下空间开发收益和成本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三维建模软件构建影响收益指标和成本指标的空间分异模型,分别计算地下空间开发的收益等级和成本等级,最后计算分层状态下地下空间的综合经济价值等级,并分析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综合经济价值的空间分异特征。该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地下空间基准地价评估提供定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经济价值 地质因素 开发成本 三维空间分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屑流滑坡变形及运动特征研究——以恩施市沙子坝滑坡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石子健 陈稳 +1 位作者 盛逸凡 徐光黎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8,共10页
碎屑流滑坡往往具有高滑动速度及远距离滑移的运动学特征,并且滑坡滑动易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和巨大的财产损失。2020年7月21日,在特大暴雨的持续影响下,恩施沙子坝滑坡失稳滑动并发展为碎屑流滑坡,最终在清江堆积形成堰塞湖。为... 碎屑流滑坡往往具有高滑动速度及远距离滑移的运动学特征,并且滑坡滑动易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和巨大的财产损失。2020年7月21日,在特大暴雨的持续影响下,恩施沙子坝滑坡失稳滑动并发展为碎屑流滑坡,最终在清江堆积形成堰塞湖。为了探究沙子坝滑坡滑动速度和位移等运动特征及运动演化规律,通过高精度无人机正射影像构建滑坡三维数值模型,基于室内试验获取滑体力学数据对模型细观参数进行标定,最后,使用颗粒流PFC^(3D)软件模拟滑坡从失稳到堆积的过程。通过模拟可得:沙子坝滑坡运动时间约757 s,平均速度可达4.9 m/s,平均滑移距离约960 m。滑坡动力学过程可分为失稳滑动(0~18 s)、流态传播(18~331 s)及低速堆积(331~757 s)3个阶段,且在滑动过程中表现出了碎屑流滑坡的“超距、失距”特征以及碎屑流滑坡的体积增大效应。滑体在清江的堆积体呈现靠近滑出崖口方向堆积较厚,远离滑坡方向较薄的类锥形堆积形态,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模型较好地再现了沙子坝滑坡从失稳到堆积的滑动过程,可为类似碎屑流滑坡地质灾害的防治与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流滑坡 数值模拟 离散元 变形演化 运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力模型与电路理论的生态网络对比研究——以济宁市为例
11
作者 张乐相 柴波 +2 位作者 张岩 何文清 谭秀全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84-1696,共13页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是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内容,探讨基于多种理论的生态网络构建、关键节点识别方法并明晰其特点,创新多方法耦合的工作体系对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济宁市为例,以济宁市自然保护地为生态源地,以陆...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是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内容,探讨基于多种理论的生态网络构建、关键节点识别方法并明晰其特点,创新多方法耦合的工作体系对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济宁市为例,以济宁市自然保护地为生态源地,以陆生生物迁移特点为基础选取NDVI、坡度、地形起伏度、土地利用类型、距道路距离、距水域距离作为阻力因子,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获得权重加权叠加生成综合阻力面,运用MCR-重力模型和电路理论分别识别生态廊道(EC)、生态保护节点(EPN)、生态修复节点(ERN);使用网络闭合度、线点率、网络连接度、成本比、关键节点密度5个参数评价基于两种方法的生态网络结构差异,并对其包含的景观类型、空间分布、节点区位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MCR-重力模型共提取和识别生态廊道(EC)51条,生态保护节点(EPN)121个,生态修复节点(ERN)58个;基于电路理论共提取和识别生态廊道(EC)50条,生态保护节点(EPN)232个,生态修复节点(ERN)208个;(2)MCR-重力模型识别生态网络的结构更加复杂密闭,其生态廊道稳定性更高,电路理论在关键节点的识别中更具优势;(3)两种模型识别的生态网络所包含的景观类型相近,均以农田和林草地为主,说明发展生态农业对平原产粮区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MCR-重力模型生态廊道包含更多的林地;电路理论在城镇开发边界内和非控制区内可以更好地识别生态节点,可以有效提高生物迁徙成功率。结果对济宁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R-重力模型 电路理论 生态网络 关键节点 济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西狮子沟深层富钾卤水成钾物质来源研究
12
作者 王冀洺 樊馥 +1 位作者 赵为永 侯献华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07-1018,共12页
【目的】狮子沟背斜构造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其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赋存着丰富的卤水资源,钾、硼、锂等含量较高,具开发前景。【方法】通过系统分析该套卤水、石盐常、微量元素、锶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而探究富钾卤水来源及成矿模... 【目的】狮子沟背斜构造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其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赋存着丰富的卤水资源,钾、硼、锂等含量较高,具开发前景。【方法】通过系统分析该套卤水、石盐常、微量元素、锶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而探究富钾卤水来源及成矿模式。【结果】(1)研究区卤水中K^(+)含量为1.06~15.87g/L,其中70%超过了3g/L;卤水水化学类型以氯化物型为主;(2)经计算卤水特征系数,并结合水盐体系相图分析,发现溶滤盐层为该套高矿化度卤水的主要成因;(3)与此同时,卤水与石盐层锶同位素特征关系以及K^(+)与Li^(+)的相关性特点,反映深部热流体来源钾也有一定贡献。【结论】初步建立了研究区卤水钾的成矿模式,即古近系下干柴沟组沉积时期,狮子沟地区处于弱拉张环境,沉积环境较为稳定,沉积了晚始新世下干柴沟组上段石盐及其他盐类沉积;后期构造活动加剧,富钾热流体沿张性断裂上升入湖,提供了部分深部物质来源钾,同时造成已有含钾盐类矿物和部分石盐沉积的溶解,进而为该区卤水提供了另一种重要的溶滤钾物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深层卤水 下干柴沟组上段 地球化学特征 岩盐溶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锚异性结构面剪切特性及声发射响应特征研究
13
作者 吕萌 王亮清 +4 位作者 谢妮 朱林锋 安彩龙 柯睿 王旭晨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06-2120,2159,共16页
异性结构面在自然界广泛发育,研究加锚异性结构面的剪切特性对工程岩体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不同壁岩强度的砂岩和灰岩异性结构面开展加锚前后的剪切试验,并设置其对应的同性结构面作为对照。结合声发射参数和波形频谱特征,分... 异性结构面在自然界广泛发育,研究加锚异性结构面的剪切特性对工程岩体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不同壁岩强度的砂岩和灰岩异性结构面开展加锚前后的剪切试验,并设置其对应的同性结构面作为对照。结合声发射参数和波形频谱特征,分析加锚异性结构面的剪切应力-剪切位移关系、节理面剪切破坏机制和锚杆变形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异性结构面的剪切强度介于相应的两侧同性结构面之间,且更接近强度较低的一侧;节理壁岩强度的差异导致异性与同性结构面剪切破坏机制不同:砂岩同性结构面表现为大范围摩擦磨损主导的滑移型破坏,灰岩同性结构面为局部脆性断裂主导的剪切型破坏,异性结构面则表现为两种破坏模式相组合的混合型破坏;锚杆的变形特征和破坏模式受结构面两侧壁岩强度和粗糙度的影响,壁岩强度的差异导致锚杆产生非对称弯曲变形;声发射特征参数与剪切力学特性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不同的振铃计数、能量峰值和峰值频率能够有效反映不同的节理剪切破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异性结构面 锚杆锚固 剪切特性 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白家包滑坡变形机制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14
作者 张恩铭 李远耀 +2 位作者 李思德 李明 张鑫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8-230,共13页
白家包滑坡为三峡库区典型的大型堆积层滑坡,潜在威胁范围广泛,在库水位下降与降雨的联合作用下,其变形位移-时间曲线长期呈现“阶跃型”特点。在分析该滑坡发育特征与变形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开展了滑坡物理模型试验研究,通过设计和构建... 白家包滑坡为三峡库区典型的大型堆积层滑坡,潜在威胁范围广泛,在库水位下降与降雨的联合作用下,其变形位移-时间曲线长期呈现“阶跃型”特点。在分析该滑坡发育特征与变形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开展了滑坡物理模型试验研究,通过设计和构建滑坡相似模型及监测系统,观察并总结了滑坡模型在库水位下降联合降雨作用下的宏观变形现象及内部应力变化特征,并结合数值模拟进一步分析了滑坡的变形演化机制。结果表明:①库水位下降对滑坡整体变形的影响不明显,主要体现在前缘涉水段产生细微裂缝与局部垮塌现象;②在库水位下降时,滑坡内部地下水水位和孔隙水压力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在下降初期会有小幅上升,这使得滑坡内部渗透压力进一步增大,滑坡内土压力上升,滑坡稳定性急剧降低;③在降雨作用下,雨水对滑坡地表产生冲击,坡体内孔隙水压力迅速增大,随着雨水入渗土体逐渐饱和,地下水水位逐渐上升,对土体产生浮托作用,坡体内动水压力加大,特别是在库水位下降与降雨的耦合作用下,滑坡的变形进一步增大。研究结果对研究复杂水文条件下大型堆积层滑坡的变形演化机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家包滑坡 物理模型试验 滑坡变形机制 降雨作用 库水位下降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成像技术的含方解石脉灰岩溶蚀作用微观结构和变化规律研究
15
作者 高鹏 齐信 +2 位作者 谢扬龙 王晓晗 王英豪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6-1229,共14页
为研究溶蚀作用下含方解石脉灰岩孔隙的演变规律及控制作用,文章选取武汉地区8个岩溶条带的6种不同结构的含方解石脉灰岩进行取样并开展溶蚀试验,同时结合CT成像对试验前后岩石的溶蚀特征及孔隙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含方... 为研究溶蚀作用下含方解石脉灰岩孔隙的演变规律及控制作用,文章选取武汉地区8个岩溶条带的6种不同结构的含方解石脉灰岩进行取样并开展溶蚀试验,同时结合CT成像对试验前后岩石的溶蚀特征及孔隙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含方解石脉中-细粒结晶斑状灰岩溶蚀前后的质量、pH值、电导率变化速率最大,溶蚀后孔隙体积增加显著,孔隙结构间的连通性明显改善;(2)含方解石脉泥晶、微晶结构的灰岩经溶蚀后小孔隙占比减少,中孔隙、大孔隙占比明显增加,当粒径增大至粉晶结构时情况与之相反。其中:微晶含方解石脉灰岩的孔喉长度和等效直径更容易发展;(3)含方解石脉灰岩整体分形维数与其孔隙和裂隙分形维数对比明显偏大,裂缝的分形维数高于孔隙的分形维数。泥晶结构的含方解石脉灰岩的分形维数最低,含方解石细脉中-细晶白云质灰岩的分形维数最大,在溶蚀后岩样各自裂隙、孔隙分形维数上下浮动变化具有随机性;(4)含方解石脉中-细粒结晶斑状、泥晶、细晶白云状结构的灰岩,表面渗透率依次减少。表面渗透率的计算值总体上与实测值的演化规律相符,说明基于μ-CT扫描结果的渗流模拟可作为评价岩体渗透特性的一种辅助手段。研究结果对含方解石脉灰岩差异性岩溶作用机理及岩溶发育规律的认识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岩 溶蚀试验 溶蚀特征 孔隙结构 X射线显微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矿库黄药降解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16
作者 陶慧玲 刘心艺 +2 位作者 马丽媛 蒋沙沙 王兴杰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4-312,共9页
为了研究具有黄药降解能力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功能,以湖北大冶某尾矿库水样的微生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分析了未添加黄药(N Xanthate)和添加黄药(Xanthate)条件下微生物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的结构与功能变化。结果表... 为了研究具有黄药降解能力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功能,以湖北大冶某尾矿库水样的微生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分析了未添加黄药(N Xanthate)和添加黄药(Xanthate)条件下微生物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的结构与功能变化。结果表明:①在微生物作用下,Xanthate组黄药含量由1.049 mmol/L减少至0.617 mmol/L;②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黄药的添加导致了微生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下降,群落组成发生显著变化;③在属水平上,N Xanthate组的群落主要由Muribaculaceae、普雷沃氏菌属和乳杆菌属组成,而Xanthate组以寡养单胞菌属和芽孢杆菌属为主;④黄药的引入提高了微生物群落在抗氧化、能量产生和DNA修复等方面的功能基因丰度。黄药显著影响了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导致物种多样性显著降低,并促使群落向提高环境适应性、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和增强抗逆性等方向演替。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具有巨大潜力,探究黄药降解微生物功能群对黄药降解机制的研究和环境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药 微生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宁市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
17
作者 康鸿源 付豪 +5 位作者 徐书名 金纯 张乐相 柴波 韩宗乾 李甲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7-358,共12页
济宁市是国际湿地城市,其中南四湖湿地是南水北调东线的中转站,具有资源供给、调节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重要生态功能。济宁市湿地受到农业、采矿和城市扩张等多重影响。为分析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湿地脆弱性,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 济宁市是国际湿地城市,其中南四湖湿地是南水北调东线的中转站,具有资源供给、调节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重要生态功能。济宁市湿地受到农业、采矿和城市扩张等多重影响。为分析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湿地脆弱性,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提出划定多级缓冲带,从多维度选取因子,结合湿地水域周边的生态条件和人类活动对湿地的扰动,按照距离和扰动强度制定多级缓冲带方案,得到各个因子的脆弱性程度,进而通过赋权叠加分析,综合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相互作用,得到济宁市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评价分布。结果表明:济宁市湿地生态系统按脆弱性可分为高度脆弱、中度脆弱、轻度脆弱和不脆弱区,分别占比3.096%、4.801%、86.728%和5.375%;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密切相关,高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洙赵新河入湖口、梁山县运河上游和任城区运河入湖口,中度脆弱区以洸府河上游及任城区入湖口和人工湿地范围为主。该研究可对济宁市的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区划提供参考,亦可为同类湿地城市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思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宁市 湿地生态系统 脆弱性评价 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 多级缓冲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铁石观一带金红石矿床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18
作者 王永开 徐永利 +6 位作者 郑有业 周宾 吕登 张晓鹏 吴亮 马超 许荣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00-911,共12页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学、矿相学等研究手段,在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及铁石观一带均发现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床,其单个矿体长可达千米以上,宽均达几米至几十米不等,金红石物相Ti平均品位可达2.58%,属于高钛榴辉岩的范畴,且其矿床地质特征...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学、矿相学等研究手段,在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及铁石观一带均发现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床,其单个矿体长可达千米以上,宽均达几米至几十米不等,金红石物相Ti平均品位可达2.58%,属于高钛榴辉岩的范畴,且其矿床地质特征与大别—苏鲁地区的金红石矿床特征极为相似。鱼卡和铁石观金红石矿床的发现,填补了柴北缘榴辉岩变质带没有金红石矿床的空缺,并暗示柴北缘地区有发现大型榴辉岩矿床的找矿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红石矿床 柴北缘 榴辉岩 鱼卡 铁石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争光金矿床英云闪长斑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杨永胜 吕新彪 +6 位作者 高荣臻 李春诚 孙喜新 李杰 衮民汕 吴建亮 邢伟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74-700,共27页
黑龙江省黑河市争光金矿床位于大兴安岭东北缘多宝山矿集区东南端,于Ⅰ号矿带钻孔中发现较大规模的隐伏英云闪长斑岩体,其LA-ICP-MS锆石U-Pb谐和年龄和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62.0±0.9 Ma(MSWD=0.0025)和462.1±1.8 Ma(MSWD=0.34)... 黑龙江省黑河市争光金矿床位于大兴安岭东北缘多宝山矿集区东南端,于Ⅰ号矿带钻孔中发现较大规模的隐伏英云闪长斑岩体,其LA-ICP-MS锆石U-Pb谐和年龄和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62.0±0.9 Ma(MSWD=0.0025)和462.1±1.8 Ma(MSWD=0.34),属中奥陶世晚期,代表岩体结晶年龄。岩石具高镁埃达克质岩特征:SiO_2(62.54%~64.62%)≥56%,高Al,富集LILE(Rb、Ba、Sr、U)和LREE,亏损HFSE(Nb、Ta、Ti)、Y及HREE,无Eu异常;高MgO和Cr,高Mg#(56~61),低FeO^T/MgO比值。Sr、Sr/Y、La/Yb及Na_2O/K_2O较典型埃达克岩偏低。与多宝山花岗闪长岩可对比且具演化关系,二者均为俯冲洋壳熔融成因,随俯冲深度增加,体系温度和压力增大,H_2O含量降低,主要矿物相稳定性逐渐发生改变,在16.9Ma时间差的地质历史时期,先后形成早、中奥陶世多宝山和争光两期埃达克质岩,后者岩浆在上升过程中与地幔楔发生了一定程度的交代作用;二者均形成于陆缘弧大地构造背景。争光矿床奥陶纪成矿作用更可能与该岩体有关,熔体高氧逸度、较低聚合度及低演化和分异程度是Cu、Au成矿的有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质斑岩 洋壳熔融 古亚洲洋 地球化学 争光金矿床 多宝山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中段塔尔气地区流纹岩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杰 吕新彪 +5 位作者 陈超 衮民汕 杨永胜 徐益群 王琳 张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06-918,共13页
塔尔气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主脊中段,晚中生代广泛发育一套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及相应火山碎屑岩的岩石组合。以流纹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测年结果显示,流纹岩形成于132±2Ma(MSW... 塔尔气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主脊中段,晚中生代广泛发育一套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及相应火山碎屑岩的岩石组合。以流纹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测年结果显示,流纹岩形成于132±2Ma(MSWD=1.5,2σ),属早白垩世中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流纹岩属于典型的弱过铝质高钾钙碱系列岩石,具有高硅(71.6%~77%)、富碱(Na_2O+K_2O=7.94%~9.64%)且富钾(K_2O=4.5%~5.46%)的特征;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具中等Eu负异常(δEu=0.22~0.7),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相对富Th、U、Zr、Hf,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相对贫Ba、Sr,显示A型流纹岩特征。岩浆源区与硬质砂岩相似,具有较高的锆饱和温度,可能为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后碰撞伸展的大地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中段 塔尔气地区 锆石U-PB年龄 A型流纹岩 后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