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内蒙古草原自然资源大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张子凡
熊茂秋
+6 位作者
李福杰
刘晓煌
郝玉恒
邢莉圆
王新华
赖明
袁鹏程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492-2502,共11页
内蒙古地区是我国草原生态系统比较重要的区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生态系统碳源、碳汇的主要参数,研究NPP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对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监测和预测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2000-2019年逐年MOD17A3–NPP产品数据以及降水、...
内蒙古地区是我国草原生态系统比较重要的区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生态系统碳源、碳汇的主要参数,研究NPP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对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监测和预测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2000-2019年逐年MOD17A3–NPP产品数据以及降水、气温、相对湿度、光照时长、地表蒸散、高程、NDVI值等因子数据,研究内蒙古草原自然资源大区NPP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通过Theil-Sen Median方法、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方法和Hurst指数分析方法,对2000-2019年内蒙古草原自然资源大区NPP值的时空变化和变化的可持续性进行分析,利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进行NPP变化的影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在2000-2019年,区域NPP的平均值为208.96 g·(m^(2)·a)^(−1),呈上升趋势,平均每年上升约4.06 g·(m^(2)·a)^(−1)。在空间分布上,显著上升(|Z|>1.96)的区域占79.88%,包括极显著上升(|Z|>2.576)的区域占60.31%,显著区域占19.57%;显著减少的区域仅占0.15%,呈零星分布。(2)尽管大部分区域NPP值呈增加趋势,但未来呈持续增加的区域(呈上升趋势,H>0.5)约占19.45%,而潜在减少的区域约占74.15%(呈上升趋势,H<0.5)。(3)研究区NPP值变化与降水、相对湿度、NDVI值与NPP的关系主要呈正向相关关系,在2000年的回归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368、0.218和0.402,在2019年的回归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257、0.081和0.559;其中相对湿度和NDVI值对NPP值的影响从西南到东北有明显的线性变化趋势,降水对NPP的影响在该研究区西南和东北部分有些呈负相关,存在较强的空间聚集性和异质性。(4)NPP的变化与温度、光照时长和蒸散发呈现负相关关系,在2000年回归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027、−0.061和−0.020,在2019年回归系数分别为−0.145、−0.201和−0.001,光照时长和蒸散发对NPP值的影响由西南向东北有明显的线性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P
时空变化
MK显著性检验
HURST指数
空间异质性
影响因子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海赛什腾山早古生代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
5
2
作者
辛存林
谢庆豪
+1 位作者
董凯
廖建栋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08-916,共9页
为揭示柴北缘复杂的构造演化特征,用 X射线荧光光谱(XPF)、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等方法对赛什腾山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全岩地球化学与微量元素研究。结果表明,赛什腾山岩体富含 SiO2(64.23%~71.5...
为揭示柴北缘复杂的构造演化特征,用 X射线荧光光谱(XPF)、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等方法对赛什腾山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全岩地球化学与微量元素研究。结果表明,赛什腾山岩体富含 SiO2(64.23%~71.56%)、Al2 O3(14.03%~18.36%);K2 O/Na2 O值平均为0.48,具准铝质-弱过铝质、钙碱性特征;岩石相对富集 Th、U、Sr,亏损 Ta-Nb、Ti、Pb;稀土总量变化幅度较大(74.29×10-6~169.11×10-6),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弱 Eu 负异常特征;主微量元素图解及对比分析显示出Ⅰ型花岗岩特点。结合其他资料,可以认为赛什腾山岩体形成于岛弧环境,是地幔上侵混染了大陆地壳形成的产物,该花岗岩侵位时南祁连洋尚未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花岗岩
地球化学
岛弧
赛什腾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蒙古草原自然资源大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张子凡
熊茂秋
李福杰
刘晓煌
郝玉恒
邢莉圆
王新华
赖明
袁鹏程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
地理与
信息工程
学院
自然
资源
要素耦合过程与效应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
地理与
资源
学院
中国
地质
调查局乌鲁木齐自然
资源
综合调查中心
中国
地质
调查局自然
资源
综合调查指挥中心
中国
地质
调查局烟台海岸带
地质
调查中心
出处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492-2502,共11页
基金
塔里木河流域巴州北部沙漠盐渍化与生态恢复调查监测与评价(ZD20220144)。
文摘
内蒙古地区是我国草原生态系统比较重要的区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生态系统碳源、碳汇的主要参数,研究NPP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对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监测和预测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2000-2019年逐年MOD17A3–NPP产品数据以及降水、气温、相对湿度、光照时长、地表蒸散、高程、NDVI值等因子数据,研究内蒙古草原自然资源大区NPP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通过Theil-Sen Median方法、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方法和Hurst指数分析方法,对2000-2019年内蒙古草原自然资源大区NPP值的时空变化和变化的可持续性进行分析,利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进行NPP变化的影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在2000-2019年,区域NPP的平均值为208.96 g·(m^(2)·a)^(−1),呈上升趋势,平均每年上升约4.06 g·(m^(2)·a)^(−1)。在空间分布上,显著上升(|Z|>1.96)的区域占79.88%,包括极显著上升(|Z|>2.576)的区域占60.31%,显著区域占19.57%;显著减少的区域仅占0.15%,呈零星分布。(2)尽管大部分区域NPP值呈增加趋势,但未来呈持续增加的区域(呈上升趋势,H>0.5)约占19.45%,而潜在减少的区域约占74.15%(呈上升趋势,H<0.5)。(3)研究区NPP值变化与降水、相对湿度、NDVI值与NPP的关系主要呈正向相关关系,在2000年的回归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368、0.218和0.402,在2019年的回归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257、0.081和0.559;其中相对湿度和NDVI值对NPP值的影响从西南到东北有明显的线性变化趋势,降水对NPP的影响在该研究区西南和东北部分有些呈负相关,存在较强的空间聚集性和异质性。(4)NPP的变化与温度、光照时长和蒸散发呈现负相关关系,在2000年回归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027、−0.061和−0.020,在2019年回归系数分别为−0.145、−0.201和−0.001,光照时长和蒸散发对NPP值的影响由西南向东北有明显的线性变化趋势。
关键词
NPP
时空变化
MK显著性检验
HURST指数
空间异质性
影响因子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Keywords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Mann-Kendall significance test
Hurst exponent
spatial heterogeneity
influencing factor
spatiotemporal geographical weighted regression model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海赛什腾山早古生代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
5
2
作者
辛存林
谢庆豪
董凯
廖建栋
机构
西北师范
大学
地理与
环境科学
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
地理
科学
与资源
学院
出处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08-916,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62001)
甘肃省科技支撑项目(1104FKCA116)
文摘
为揭示柴北缘复杂的构造演化特征,用 X射线荧光光谱(XPF)、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等方法对赛什腾山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全岩地球化学与微量元素研究。结果表明,赛什腾山岩体富含 SiO2(64.23%~71.56%)、Al2 O3(14.03%~18.36%);K2 O/Na2 O值平均为0.48,具准铝质-弱过铝质、钙碱性特征;岩石相对富集 Th、U、Sr,亏损 Ta-Nb、Ti、Pb;稀土总量变化幅度较大(74.29×10-6~169.11×10-6),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弱 Eu 负异常特征;主微量元素图解及对比分析显示出Ⅰ型花岗岩特点。结合其他资料,可以认为赛什腾山岩体形成于岛弧环境,是地幔上侵混染了大陆地壳形成的产物,该花岗岩侵位时南祁连洋尚未闭合。
关键词
Ⅰ型花岗岩
地球化学
岛弧
赛什腾山
Keywords
Ⅰ-type granite
geochemistry
island arc
Saishiteng mountain
分类号
P588.121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内蒙古草原自然资源大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张子凡
熊茂秋
李福杰
刘晓煌
郝玉恒
邢莉圆
王新华
赖明
袁鹏程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青海赛什腾山早古生代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辛存林
谢庆豪
董凯
廖建栋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