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环境负载变化对GPS台站非线性位移的影响
- 1
-
-
作者
王镜欢
于男
宋兆琦
万泽莹
胡昌宏
李金泽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学院
湖北珞珈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地球内部多尺度成像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探测与评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导航定位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8,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04024)
湖北珞珈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220100057)
+1 种基金
地质探测与评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GLAB2024ZR0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项目。
-
文摘
为了进一步研究环境负载变化所引起的非线性全球定位系统(GPS)台站位移,分析大气、海洋和陆地水在全球范围内的质量迁移对地表GPS台站非线性位移的影响:给出地壳动力学数据信息系统(CDDIS)提供的高精度GPS基准站坐标时间序列,以及地球科学学院和天文台(EOST)、德国波茨坦地学研究中心(ESMGFZ)、国际质量负载服务(IMLS)模型提供的全球范围内环境负载变化时间序列;并对环境负载模型计算得到的GPS台站位移与GPS台站实测位移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负载影响造成的GPS台站位移与GPS台站所处纬度存在较强相关性,中高纬度地区台站受影响较大,低纬度地区受影响最小,如30°N—60°N地区台站受环境负载位移可达3.34 mm,而低纬地区仅为2.12 mm;在GPS台站非线性位移显著的天(U)方向,EOST可降低207个台站位移残差序列的均方根(RMS),ESMGFZ为200个,IMLS为114个;通过分析RMS改正率差异值发现,相比使用ESMGFZ模型对GPS台站进行负载改正,占实验总数约51.56%的台站更适用EOST模型,而适用IMLS模型的台站约占26.67%;EOST和ESMGFZ模型优势互补,可更好地解释固体地球形变,并对建立和维持高精度的动态地球参考框架及冰雪质量变迁反演等地球动力学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
关键词
固体地球形变
环境负载模型
全球定位系统(GPS)台站位移
非线性变化
均方根(RMS)改正率
-
Keywords
solid Earth deformation
environmental loading model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stations displacements
nonlinear variations
root mean square(RMS)correction rate
-
分类号
P228
[天文地球—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