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ndsat影像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信息快速提取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叶菁 朱江洪 高燕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6期141-145,共5页
遥感图像快速识别是遥感数据应用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动态监测的难点问题。根据海拔高差大地区地表覆盖的垂直性特点,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分割影像,分析各区域的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采用植被指数和纹理组合对不同区域地表信息进行提取,并... 遥感图像快速识别是遥感数据应用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动态监测的难点问题。根据海拔高差大地区地表覆盖的垂直性特点,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分割影像,分析各区域的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采用植被指数和纹理组合对不同区域地表信息进行提取,并根据野外实测数据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地物识别精度,有一定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 数字高程模型 植被指数 纹理 LANDS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郑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差异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叶菁 谢巧巧 胡君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5期1270-1276,共7页
对河南省郑州市2008-2012年城市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效益及生态环境4个方面选取13个指标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采用GA-BP网络模型,评价5年内郑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结果表明:1)GA—BP网络能... 对河南省郑州市2008-2012年城市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效益及生态环境4个方面选取13个指标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采用GA-BP网络模型,评价5年内郑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结果表明:1)GA—BP网络能够提高网络收敛速度,优化网络结构,算法具有有效性;2)郑州市近五年来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处于不断上升阶段,其中市区城市土地集约度分值分别为0.610 7,0.644 3,0.661 8,0.701 2,0.705 8;中心城区、县级市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一定差距,但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需要根据各地区情况,合理规划,进行土地资源利用挖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 遗传算法 神经网络 郑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整理潜力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李丹妮 王占岐 毛显后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11S期190-191,共2页
对土地整理潜力的内涵、表现、来源和评价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我国在土地整理潜力分析方面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 土地整理 耕地 农村居民点 潜力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以湖北钟祥市柴湖镇为例
4
作者 戴云哲 项剑桥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4期844-850,共7页
以柴湖镇主要的18 575.94 hm2土地为研究区进行农业地质调查,对硒含量、土壤环境质量和p H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镇土壤为中性至弱碱性,土壤环境质量达到GB15618-1995二级标准的土地面积为16 292.11 hm2,经尼梅罗综合污染指... 以柴湖镇主要的18 575.94 hm2土地为研究区进行农业地质调查,对硒含量、土壤环境质量和p H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镇土壤为中性至弱碱性,土壤环境质量达到GB15618-1995二级标准的土地面积为16 292.11 hm2,经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1 328.85 hm2的土壤为无公害富硒土壤。结合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分析发现,当前柴湖镇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作物种植结构不够科学合理,在镇域西北部存在城乡建设用地大面积占用无公害富硒土壤的问题,在镇域南部存在土壤环境质量为三级的区域种植小麦等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食用类作物的问题。鉴于此,提出柴湖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湖镇 地球化学特征 富硒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质量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叶菁 刘卫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6-99,共4页
文章从民生、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三方面构建湖北省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三个城市圈(群)的12个地市2007~2013年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007~2013年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质量从0.34... 文章从民生、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三方面构建湖北省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三个城市圈(群)的12个地市2007~2013年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007~2013年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质量从0.34上升到0.56,整体呈现东高西低;7年间各地市民生城镇化发展和质量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与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分布一致,可持续发展城镇化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受质量发展影响较大;全省城镇化质量耦合协调度从0.54提高到0.58,耦合程度逐年提高,处于基本耦合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熵值法 耦合协调度模型 城市圈(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协调度的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叶菁 朱江洪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5333-5336,共4页
采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法结合信息熵对湖北省2012年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新型城镇化系统内部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测度。结果显示,湖北省各地市新型城镇化质量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不均衡,整体呈现东部... 采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法结合信息熵对湖北省2012年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新型城镇化系统内部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测度。结果显示,湖北省各地市新型城镇化质量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不均衡,整体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规律;12个地市发展子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处于低水平-颉颃阶段。湖北省城镇化建设需要从武汉城市圈、"宜荆荆"和"襄十随"的城市群角度进行统筹规划,以民生发展为目标,兼顾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指标体系 耦合度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