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资源下乡与过程管理:乡村治理转型的内在逻辑及其效应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海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124,共10页
近年来,乡村治理被卷入系统性、结构性的形式主义困境当中,这与乡村治理转型有关。随着国家向农村投入大量财政资金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既有的结果管理方式难以适应农村基层管理的需要。地方政府遵循工具理性,采取以行政规则为基础、... 近年来,乡村治理被卷入系统性、结构性的形式主义困境当中,这与乡村治理转型有关。随着国家向农村投入大量财政资金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既有的结果管理方式难以适应农村基层管理的需要。地方政府遵循工具理性,采取以行政规则为基础、以合规化为目标和以痕迹管理为手段的过程管理方式,推动乡村治理规则从社会规则向行政规则转变。以行政规则为基础的乡村治理体系与非程式化、复杂化的乡村治理事务不适配,导致乡村治理形式化、繁琐化和形式主义内卷化困境。破解乡村治理形式主义顽疾要在资源下乡背景下实现基层管理与村民自治的均衡,构建复合规则为基础的乡村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资源下乡 过程管理 治理规则 形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农村人口老龄化的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适老型农业视角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海娟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133,共10页
农村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农业现代化面临新形势,建设适老型农业成为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路径。既有研究主要将小农户视为专职商品生产者或专业生产者,对小农户的老龄化特点重视不足。适老型农业概念可深化对小农农业的认识,... 农村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农业现代化面临新形势,建设适老型农业成为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路径。既有研究主要将小农户视为专职商品生产者或专业生产者,对小农户的老龄化特点重视不足。适老型农业概念可深化对小农农业的认识,强调农村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小农农业的特点及其发展路径。在城镇化快速推进背景下,老龄农民日益成为小农户的主体,探索出低成本养老模式、低劳动力成本经济发展模式和资本节约型农业发展模式,有利于保障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农业技术进步、国家财政投资增加和集体农业制度,为发展老人农业提供了可能性,推动老人农业与现代农业衔接。针对老人农业面临的困境,要从坚持适老化导向、保障老龄农民经营权和赋能村社组织三个层面提出发展适老型农业的思路。区别于规模农业和以日韩为代表的小农农业,适老型农业与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相适应,且避免了对高财政补贴和高农产品价格的依赖,探索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老型农业 小农户 农村老龄化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化抑或组织化: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公共服务供给的路径选择
3
作者 王海娟 《湖湘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66,共10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各级政府投入大量财政资金推动养老公共服务供给,选择何种养老公共服务供给路径成为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发现以第三方机构为载体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供给路径,存在服务成本提高、质量下降两大困境,效果远不如预期... 乡村振兴背景下各级政府投入大量财政资金推动养老公共服务供给,选择何种养老公共服务供给路径成为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发现以第三方机构为载体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供给路径,存在服务成本提高、质量下降两大困境,效果远不如预期。延续农村自我公共服务供给的传统路径,地方政府探索了以村级组织为载体的组织化养老公共服务供给路径。组织化养老公共服务供给路径建立在乡土社会基础上,在主体、动力、资源三个层面均具备条件。组织化养老的实践形态包括居家养老或机构养老两类,相对于市场化养老,它具有“低成本、高质量”的比较优势。总之,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需要选择组织化路径提高养老公共服务水平,避免外生的市场化养老带来的负面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农村养老 组织化 乡土社会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自然保护区矿业权退出的多元化补偿方式——基于部分典型个案的实践启示
4
作者 张哲聪 李晓玉 刘小龙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9期162-167,共6页
探索多元化的自然保护区矿业权退出补偿方式是顺应退出趋势、提升自然保护区矿业权退出效率的重要举措。价值评估是矿业权退出补偿的前置条件,在介绍成本核算和价值测度两种价值评估方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自然保护区矿业权退出实践,分... 探索多元化的自然保护区矿业权退出补偿方式是顺应退出趋势、提升自然保护区矿业权退出效率的重要举措。价值评估是矿业权退出补偿的前置条件,在介绍成本核算和价值测度两种价值评估方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自然保护区矿业权退出实践,分别研究重庆市的现金补偿方式、青海省西部矿业集团的企业转型方式以及贵州省永基矿业公司的异地置换方式,并分析了3种方式的各自利弊,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多元化退出补偿的具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化 退出补偿方式 典型实践 利弊分析 完善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乡村监督体系的优化路径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海娟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4,共8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向农村投入大量财政资金,基层治理发生了从重视激励到重视监管的转变,构建有效的乡村监督体系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议题。在乡村社会变迁和基层治理转型的过程中,既有的社会性监督方式的作用日益弱化,难以保障... 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向农村投入大量财政资金,基层治理发生了从重视激励到重视监管的转变,构建有效的乡村监督体系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议题。在乡村社会变迁和基层治理转型的过程中,既有的社会性监督方式的作用日益弱化,难以保障国家资源的安全和有效使用。主流的行政性监督方式在破解村级权力滥用问题的同时带来了基层自主权的弱化和严重的形式主义问题。结合实践经验,地方政府在村民自治的基础上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形成了一种制度性民主监督方式。制度性民主监督方式可以使普通农民参与到国家资源使用的公共决策、决策执行和决策评估的全过程中,实现全体农民参与的直接民主,在破解村级权力滥用的同时保持基层自主权。从比较角度看,制度性民主监督方式与基层监督的特点相适配,具有成本低且效率高的优势,有利于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制度性民主监督 社会性监督 村民自治 基层治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性自治:面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村民自治创新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海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4-113,共10页
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的推进,国家加强对基层治理的管理,如何通过接入国家力量提升村民自治能力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命题。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民自治面临熟人社会基础不断瓦解、治理限度不断凸显的困境,难以适应农村社会发展需要... 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的推进,国家加强对基层治理的管理,如何通过接入国家力量提升村民自治能力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命题。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民自治面临熟人社会基础不断瓦解、治理限度不断凸显的困境,难以适应农村社会发展需要。地方政府以资源下乡为抓手,从治理资源、公共权威、公共规则三个方面加强制度供给,形成了新型村民自治制度。地方政府将基层治理纳入国家制度体系的同时保留了村民自治,通过接入国家的力量提升了村民自治能力。新型村民自治与农村基层治理的“非程式化”“复杂化”特点相适配,是接入国家力量且保持基层自主性的新型基层治理模式,区别于国家力量支撑不足的社会性自治和国家力量消解村民自治的行政科层制。在我国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应充分重视基层治理的特点,将国家力量与社会力量有机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现代化 村民自治 基层治理特点 国家与社会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扩张对洪涝灾害风险的胁迫效应及情景模拟 被引量:2
7
作者 吴明宇 王忠 张云慧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4期51-56,89,共7页
以重庆市为例,建立城市洪涝灾害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风险进行模拟并识别出城市扩张的胁迫效应。结果表明,重庆市洪涝灾害风险表现为5年1周期的非线性波动趋势,在周期内风险先快速升至峰值,而后逐年降低;城市扩张... 以重庆市为例,建立城市洪涝灾害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风险进行模拟并识别出城市扩张的胁迫效应。结果表明,重庆市洪涝灾害风险表现为5年1周期的非线性波动趋势,在周期内风险先快速升至峰值,而后逐年降低;城市扩张对重庆市洪涝灾害风险并无显著影响,但高速扩张提高了城市灾害脆弱性;防灾减灾能力对城市扩张的响应更为敏感,能够中和城市扩张对洪涝灾害风险的胁迫效应。因此提出,城市应找到扩大规模与确保安全的平衡点,实现基于空间管制的精明扩张;注重加强新增用地的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外围区域的排水与应急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风险 城市扩张 系统动力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