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业政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来自中国光伏产业的经验数据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艳 周园媛 纪雅星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68-75,共8页
选取2009—2019年60家沪深上市光伏企业面板数据,以2009—2019年我国部委及以上部门颁布的243条光伏产业政策为研究对象,运用Stata15构建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和经济绩效的影响及其在不同区域创新环境和企业性质下... 选取2009—2019年60家沪深上市光伏企业面板数据,以2009—2019年我国部委及以上部门颁布的243条光伏产业政策为研究对象,运用Stata15构建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和经济绩效的影响及其在不同区域创新环境和企业性质下的差异。结果表明,产业政策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但会抑制企业经济绩效提升;企业经济绩效在光伏产业政策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其中在国有企业中表现为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表现为促进作用;区域创新环境在产业政策作用于企业创新绩效过程中起抑制作用。进一步区分企业所有制后发现,在光伏产业政策影响下,国有企业创新绩效不受区域创新环境影响,非国有企业创新绩效受到区域创新环境的负面影响;区域创新环境能够促进非国有企业经济绩效提升,但对国有企业经济绩效没有影响。研究结论可为我国政府合理制定光伏产业政策及光伏企业提高创新绩效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产业 产业政策 创新绩效 经济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要矿产资源安全评价的集成算法与实证 被引量:11
2
作者 余敬 高思宇 张龙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9-61,共3页
文章提出了融数量维、质量维和时空维三维一体的"2AST"矿产资源安全概念框架与评价体系;突破了传统AHP中的九标度法,基于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加速遗传算法,通过集成熵值法、灰色关联分析和逼近于理想值的排序方法,提出了一种... 文章提出了融数量维、质量维和时空维三维一体的"2AST"矿产资源安全概念框架与评价体系;突破了传统AHP中的九标度法,基于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加速遗传算法,通过集成熵值法、灰色关联分析和逼近于理想值的排序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集成算法,对2001—2014年我国11种重要矿产资源安全水平进行了评价,为我国政府掌握重要矿产资源安全动态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矿产资源 安全 “2AST”概念框架 评价体系 集成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煤炭产业效率及其规制效应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世祥 王剑成 成金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9-176,共8页
由于煤炭资源开发的外部性和能源安全保障需求,政府通过合理的政策规制以提升煤炭产业的效率水平,应该成为煤炭产业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政府试图对煤炭产业实施再规制的当下,科学考察我国煤炭产业的效率水平,评价现有主要政策对煤炭... 由于煤炭资源开发的外部性和能源安全保障需求,政府通过合理的政策规制以提升煤炭产业的效率水平,应该成为煤炭产业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政府试图对煤炭产业实施再规制的当下,科学考察我国煤炭产业的效率水平,评价现有主要政策对煤炭产业效率的规制效应,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中国煤炭企业100强2007-2012年的数据,构建Malmquist指数测算我国煤炭产业的效率水平,并基于SFA方法检验技术水平、安全生产和清洁生产规制对煤炭产业技术效率产生的冲击效应。结果显示:1样本期内,煤炭产业平均全要素生产率相对稳定,但技术效率却出现了恶化趋势;2规模较大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都高于规模较小企业,而特大型企业的规模效率却不一定高;3技术水平规制对煤炭产业技术效率的正向效应明显,而安全生产和清洁生产规制的负向效应明显。这意味着,要想规制不伤害煤炭产业效率,就要短期内鼓励煤炭企业加大R&D投入以提升效率水平,而中长期要引导煤炭企业循序渐进加大安全投入以避免"暴饮暴食"和"消化不良",并主要通过经济手段支持煤炭企业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和努力构建现代煤炭产业体系。同时,应在目前资源整合政策效应已显现的基础上,继续"抓大放小",扶持适度规模的中大型煤炭企业和关停并转小煤矿,以促进整个煤炭产业效率水平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产业 效率 规制效应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碳平衡仿真模拟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潘娜 杨钰莹 左芝鲤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0-57,共8页
碳平衡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基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中9个城市2009—2012年化石燃料消耗量和植被面积数据,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计算珠三角城市群各城市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并... 碳平衡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基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中9个城市2009—2012年化石燃料消耗量和植被面积数据,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计算珠三角城市群各城市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并分析各城市碳平衡的演化规律;采用灰色预测DMG(1,1)模型构建城市碳平衡预测模型,利用AnyLogic软件仿真模拟了2009—2018年珠三角城市群各城市碳平衡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群各城市的碳排放量增长迅速,而碳吸收量增长缓慢;各城市碳平衡值将处于零值以下,其中中山市碳平衡值最高,广州市碳平衡值最低;各城市碳平衡值将逐年下降,其中惠州市、珠海市降幅最大;邻近城市间的碳平衡值的演化轨迹相似。针对珠三角城市群各城市碳平衡的发展趋势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各城市碳平衡水平的可行性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碳平衡 碳吸收 碳排放 仿真模拟 珠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