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的多维思考 被引量:13
1
作者 吴潜涛 潘一坡 +8 位作者 谢梦菲 蒋笃运 辛世俊 王鑫 王东虓 魏晓璐 尹红领 杨峻岭 刘雄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2-117,共26页
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擘画伟大复兴新蓝图,号召踔厉奋进新征程。报告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和突出亮... 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擘画伟大复兴新蓝图,号召踔厉奋进新征程。报告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和突出亮点是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高度提出“两个结合”,科学提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阐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根据和实践要求,为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水平提供了“金钥匙”。报告还首次专章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如何运用“两个结合”“金钥匙”指导支撑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新实践?本刊特邀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等著名专家学者进行解读。期待该专题能够引发更多专家学者对“如何更好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拔尖创新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中国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现实之问进行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现代化建设人才 全国代表大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拔尖创新人才 多维思考 科教兴国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被引量:5
2
作者 张艺川 杨峻岭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共7页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自然观、社会历史观、人本观、人类命运观以及辩证法思想等方面有着天然的文化亲和性,这种亲和性为二者的紧密结...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自然观、社会历史观、人本观、人类命运观以及辩证法思想等方面有着天然的文化亲和性,这种亲和性为二者的紧密结合创造了前提条件。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牢固树立正确认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资本文明批判思想的逻辑理路 被引量:1
3
作者 朱紫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31,共6页
马克思既是资本文明的批判者,又是现代文明崭新形态的建构者。从思想史角度看,他以私有财产即资本与劳动的矛盾为起点,深入思考资本文明的突出病症;在唯物史观哲学变革的基础上,明确资本文明建立的制度基础,指认资本文明的剥削属性;在... 马克思既是资本文明的批判者,又是现代文明崭新形态的建构者。从思想史角度看,他以私有财产即资本与劳动的矛盾为起点,深入思考资本文明的突出病症;在唯物史观哲学变革的基础上,明确资本文明建立的制度基础,指认资本文明的剥削属性;在现实考察文明国家与相对落后民族国家的不平等交往关系时,指认资本文明的野蛮本性。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深化对资本文明运行机制的研究,科学展望超越资本文明的新文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式现代化开创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展现出超越西方资本文明形态的崭新图景,代表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资本文明批判 现代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区域创新体系与经济不平衡的关联研究
4
作者 孙伟康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132,共7页
为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本文以2016~2023年我国31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开展创新能力水平与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新能力水平显著促进了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且在1%显著水平上显著;东、中、西部不同区域创... 为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本文以2016~2023年我国31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开展创新能力水平与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新能力水平显著促进了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且在1%显著水平上显著;东、中、西部不同区域创新能力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关系存在空间异质性;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创新能力水平与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之间通过显著性检验,创新能力水平提高并不能显著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创新能力水平与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随着创新能力的提高,可以显著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从而缓解我国区域经济不平衡现象。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缩小不同区域之间收入差距,提出发挥创新能力水平对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正面促进作用;因地制宜制定工业产业创新发展政策;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创新体系能力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创新能力 经济不平衡 固定效应模型 政府支持 外资支持 金融发展水平 基础设施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民族复兴话语转化的理与路
5
作者 杨润聪 李俊杰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19,70,共4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的主题。党的二十大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并再次强调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的主题。党的二十大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并再次强调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新时代党的民族复兴话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晰。深入阐释中国共产党民族复兴话语转化,准确把握民族复兴话语的转化逻辑与实践向路,有利于推动民族复兴话语与实践的良性互动,砥砺中国人民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复兴话语 意涵转化 逻辑机理 实践向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复兴话语的生成逻辑、演化特征与实践机理
6
作者 于海亮 李俊杰 杨润聪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3-132,共10页
复兴话语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话语表达,不是即成的,而是生成的。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遵循人的需要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根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际需要共同创作生成的。这种多要素耦合的生成模式,赋予复兴话语多样性... 复兴话语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话语表达,不是即成的,而是生成的。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遵循人的需要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根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际需要共同创作生成的。这种多要素耦合的生成模式,赋予复兴话语多样性、实践性、系统性的特征,使复兴话语能够清晰描述复兴实践的内涵、目标、方位、理论、道路和前景。因此,深入研究百年复兴进程中演化出独特的话语特征,把握复兴话语的实践机理,推动复兴话语与复兴实践的良性互动,对百年变局之下掌握话语主动权,砥砺中国人民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兴话语 生成逻辑 演化特征 实践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博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2-123,共2页
马克思"全面科学技术观"既看到了科学技术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又看到了科学技术与价值判断的关系。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言,既要推进其向现代化发展,运用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效率,也要从人道主义观点出发,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 马克思"全面科学技术观"既看到了科学技术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又看到了科学技术与价值判断的关系。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言,既要推进其向现代化发展,运用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效率,也要从人道主义观点出发,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 全面发展 现代化 科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史视域下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 被引量:5
8
作者 魏志奇 朱权辉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144,共13页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道路的必然性,即中华民族必然要在把握中华文明连续性中选择发展道路,在把握中华文明创新性中坚定道路自信,在把握中华文明统一性中深化道路认同,在把握中华文明包...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道路的必然性,即中华民族必然要在把握中华文明连续性中选择发展道路,在把握中华文明创新性中坚定道路自信,在把握中华文明统一性中深化道路认同,在把握中华文明包容性中拓宽道路视野,在把握中华文明和平性中彰显道路文明。中华文明中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价值取向,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深刻影响和塑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观、民本观、经济观、生态观和世界观。中国道路中蕴含的文明理念、文明实践和文明追求,凸显了其在“人本逻辑”“和谐共生”“和平发展”“共同富裕”“协调发展”等方面相较于西方道路的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中国道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独特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梦”视域下习近平文艺思想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陈霞 刘海燕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7-89,共3页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次讲话既追本溯源,又紧扣当下,在肯定成绩、分析形势、查找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文艺工作领域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尤其是重点回答了文艺工作应该为了...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次讲话既追本溯源,又紧扣当下,在肯定成绩、分析形势、查找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文艺工作领域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尤其是重点回答了文艺工作应该为了谁、依靠谁、怎么做的问题,体现出习近平同志关于文艺工作的深入思考。文章在分析时代国情背景和思想理论渊源的基础上,提炼习近平文艺思想的主要内容,总结其对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艺工作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习近平 文艺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建引领:农民生活治理的时代逻辑与行动路径
10
作者 张金金 王炳林 《湖湘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91,共11页
生活治理是新时代乡村治理转型的内在要求。在经济上不断“放”活的大趋势中,农民的日常生活呈现出独特的政治意蕴,在新时代农民生活治理实践中探索乡村治理有效的时代逻辑与行动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党建引领农民生活治... 生活治理是新时代乡村治理转型的内在要求。在经济上不断“放”活的大趋势中,农民的日常生活呈现出独特的政治意蕴,在新时代农民生活治理实践中探索乡村治理有效的时代逻辑与行动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党建引领农民生活治理的时代逻辑在于,通过发挥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促进农民生活治理从行政引领到党建引领、从项目式治理到组织化动员、从政治整合到社会整合转变,以平衡农民生活治理的制度有效性与实践主体性。基于此,激活党员主体性、发挥党员先进性以及构建常态化的党群互动关系,成为新时代党建引领农民生活治理的具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机制 组织机制 生活治理 党员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14
11
作者 徐平 李媛媛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0-117,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突破了西方中心主义的线性历史观,展现了多元现代化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文化自信自强以“两个结合”为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成果。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意蕴在于,它不仅破除了近代以来国人的文化自卑心理从而重... 中国式现代化突破了西方中心主义的线性历史观,展现了多元现代化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文化自信自强以“两个结合”为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成果。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意蕴在于,它不仅破除了近代以来国人的文化自卑心理从而重获文化自信,而且成功推进文化转型,构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而实现了中华文明的延续与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自信自强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世中对合成生物学的哲学反思
12
作者 唐兴华 陆钱能 胡翌霖 《合成生物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212,共10页
合成生物学作为21世纪改变生命领域的科学,其所具有的跨学科性、打破人工与自然的界限、强调人的作用和技术对我们生存方式的塑造等,是我们所处的人类世所面临的共同挑战。首先,作为顺应人类世呼声的合成生物学,打破自然与人工界限,实... 合成生物学作为21世纪改变生命领域的科学,其所具有的跨学科性、打破人工与自然的界限、强调人的作用和技术对我们生存方式的塑造等,是我们所处的人类世所面临的共同挑战。首先,作为顺应人类世呼声的合成生物学,打破自然与人工界限,实现二者融合,在更深层的“生命”领域体现了技术对我们的塑造。其次,合成生命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学科划分,成为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促使多学科交叉和融合,而合成生命具有的开放性和合成生物学发展的生成性,则决定了合成生物学面向未来的特性,改变了人类世中技术研究的方向。最后,技术哲学所关注的“大问题”和“小问题”在合成生物学这里实现了统一。合成生物学既有“大问题”也有“小问题”,对合成生物学的研究既要关注一般性的大问题,又要关注其产生的具体的小问题。总之,合成生物学作为人类世中的技术形态,对其涵义和特征进行哲学反思,有助于从新的理论范式下理解合成生物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世 合成生物学 自然与人工 学科交叉 面向未来 “大问题”与“小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对网络文学的影响:主体危机、镜像扩容及数据依赖
13
作者 李玉萍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4,共11页
迅猛发展的人工智能正在对网络文学的创作主体、内容生成及产业化进程产生深刻的影响。其首要问题在于,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人工智能是否会替代人类,成为网络文学创作的主体。人工智能归根结底只是人类创造的工具,即使是生成式人工智能... 迅猛发展的人工智能正在对网络文学的创作主体、内容生成及产业化进程产生深刻的影响。其首要问题在于,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人工智能是否会替代人类,成为网络文学创作的主体。人工智能归根结底只是人类创造的工具,即使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它所依赖的依然是数据、算法与算力,而人的存在才是衡量人工智能价值的根本标准。人工智能没有真正的“主体性”,但会推动网络文学生产方式的演变。人工智能深度融入现实生活的实践,会影响网络文学的内容生成而具有镜像化扩容的效果,促进科幻类网络文学的崛起,丰富网络文学的情节设定和内容想象,产生能促进类型小说内容变革与创新的新变量。同时,人工智能对网络文学产业的深度介入,导致了网络文学的数据化依赖。这有助于实现网络文学的定制化生产、精准化推送和个性化阅读,但也可能引发网络文学创作的庸俗化、同质化和数据崇拜,容易产生“信息茧房”的消费症候,进而造成审美趣味的单一化和审美能力的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网络文学 “主体性”危机 镜像化扩容 数据化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与外向性和自我控制的关系 被引量:26
14
作者 陶塑 张丽瑞 何瑾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适应状况,分析其与外向性和自我控制的关系。方法:选取大学生3125名(男1497人,女1628人;年龄16~24岁),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的人际关系适应维度、大五人格量表简化版(NEO-FFI)、自我控制量表(SCS)...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适应状况,分析其与外向性和自我控制的关系。方法:选取大学生3125名(男1497人,女1628人;年龄16~24岁),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的人际关系适应维度、大五人格量表简化版(NEO-FFI)、自我控制量表(SCS)进行测量。结果: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的平均得分为(33. 3±3. 6)。回归分析表明,外向性、自我控制均与人际关系适应正向关联(β=0. 25、0. 08),外向性与自我控制的交互作用与人际关系适应负向关联(β=-0. 08);简单效应检验显示,低外向性大学生中,高自我控制者的人际关系适应得分高于低自我控制者(P <0. 001)。结论:本研究提示,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状况良好,高自我控制可能缓冲了低外向性对人际关系适应的消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控制 外向性 人际关系适应 学校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抗疫国际合作的历史回顾与经验启示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芳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60,共7页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在抗疫实践中从向西方学习逐渐转为贡献中国智慧,抗疫国际合作范围不断扩展,合作程度不断加深,并越来越深入参与全球治理体系。这些历史和经验启示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好政治主导力量,要持续...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在抗疫实践中从向西方学习逐渐转为贡献中国智慧,抗疫国际合作范围不断扩展,合作程度不断加深,并越来越深入参与全球治理体系。这些历史和经验启示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好政治主导力量,要持续提升自主科研和创新能力,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以全球视野助力联防联控国际合作,要以多边主义促进共同合作应对体系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击疫情 国际合作 历史经验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法合流”的历史逻辑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巍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27,共7页
汉初的“汉儒批法”及随后的“儒法合流”并不仅仅是一个文化事件,其背后反映着封建大一统权力秩序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乃至整个社会价值建构的客观要求,本质上是封建统治秩序的价值重构。但作为统治策略的“儒法合流”,并没有真正解... 汉初的“汉儒批法”及随后的“儒法合流”并不仅仅是一个文化事件,其背后反映着封建大一统权力秩序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乃至整个社会价值建构的客观要求,本质上是封建统治秩序的价值重构。但作为统治策略的“儒法合流”,并没有真正解决“家天下”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尤其是德治和法治的有效结合问题,反而造成了“礼高于法”等一系列封建社会秩序建构的缺陷,并影响到了随后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必须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探索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法合流 价值秩序 文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权辉 魏志奇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19,共8页
历史主动精神是集政党自觉、理论自觉、历史自觉、行动自觉为一体的重大科学命题,贯穿于毛泽东革命实践运动的全过程,其形成发展是以时代变局为历史背景,以社会思潮纷争为基础进行理论建构,以革命运动为载体彰显实践伟力。作为无产阶级... 历史主动精神是集政党自觉、理论自觉、历史自觉、行动自觉为一体的重大科学命题,贯穿于毛泽东革命实践运动的全过程,其形成发展是以时代变局为历史背景,以社会思潮纷争为基础进行理论建构,以革命运动为载体彰显实践伟力。作为无产阶级伟大领袖,毛泽东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充分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深入思考和回答了中国革命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新道路,彰显了毛泽东作为无产阶级政党领袖高度的历史自觉、历史主动、历史担当。深刻把握毛泽东历史主动精神形成的历史方位与建构过程,明晰其本质内涵与实践场域,对于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主动精神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增强弘扬历史主动精神的自觉性与科学性,牢牢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主动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历史主动精神 历史自觉 人民群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住宅建设的发展之路 被引量:1
18
作者 邹士享 黄莉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4期66-68,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住宅建设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住宅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以及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等。在习近平总书...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住宅建设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住宅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以及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等。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住宅建设重要论述的指导下,我国住宅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确立了住房建设为人民的目标定位,逐步满足了部分人民群众的住房需求,同时当前正在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建设 “房住不炒” 住有所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以河北省威县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尚达 靳志俊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1期116-117,共2页
贫困地区的农业现代化相较于其它地区,具有发展慢、水平低、起步晚等特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给这些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创建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对实现现代农... 贫困地区的农业现代化相较于其它地区,具有发展慢、水平低、起步晚等特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给这些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创建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对实现现代农业发展在点上突围,进而带动面上整体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贫困地区 现代农业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燕京大学医学预科教育特征初探
20
作者 刘芳 《医学与哲学(A)》 2018年第4期78-81,共4页
20世纪初,美国医学教育改革倡导将医学预科教育设立在综合大学中。在中国,最早实行并一直坚持于此的是北京协和医学院。1925年~1952年,协和医学院委托燕京大学办理医学预科教育。燕京大学充分发挥综合大学在校园设施、专业基础、人文熏... 20世纪初,美国医学教育改革倡导将医学预科教育设立在综合大学中。在中国,最早实行并一直坚持于此的是北京协和医学院。1925年~1952年,协和医学院委托燕京大学办理医学预科教育。燕京大学充分发挥综合大学在校园设施、专业基础、人文熏陶和性格养成等方面的各项优势,为协和医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前打下坚实的通识教育基础,为协和培养优秀人才、为中国的医学教育界贡献了一份力量,值得当代医学预科教育借鉴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预科 协和医学院 燕京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