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高阶煤样甲烷吸附应变及渗透性实验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孟雅 李治平 +1 位作者 唐书恒 赖枫鹏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15-1924,共10页
煤中气体吸附膨胀和解吸收缩应变是影响煤层气井排采中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通过选取沁水盆地南部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二叠系山西组中、高阶煤样,通过煤的吸附变形-渗流模拟实验,测得了中、高阶煤样中甲烷吸附应变值,提出了... 煤中气体吸附膨胀和解吸收缩应变是影响煤层气井排采中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通过选取沁水盆地南部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二叠系山西组中、高阶煤样,通过煤的吸附变形-渗流模拟实验,测得了中、高阶煤样中甲烷吸附应变值,提出了采用12~24 h的吸附应变数据点拟合计算吸附应变的方法,分析了高、中阶煤中甲烷吸附应变及其渗透性的差异性,揭示了中、高阶煤吸附应变规律及其对渗透性的影响及控制机理。结果表明,中、高阶煤样甲烷吸附应变与吸附平衡压力之间的关系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中阶煤中吸附甲烷气体的Langmuir径向应变、轴向应变和体积应变分别为0.18×10^(-2),0.09×10^(-2)和0.44×10^(-2),其对应的Langmuir压力分别为5.26,6.93和5.42 MPa;而高阶煤吸附甲烷气体的Langmuir径向应变、轴向应变和体积应变分别为1.91×10^(-2),0.22×10^(-2)和3.99×10^(-2),其对应的Langmuir压力分别为7.87,4.57和7.49 MPa。在有效应力一定的条件下,随着煤中甲烷吸附平衡压力增高,煤样吸附应变增大,且高阶煤吸附应变明显要强于中阶煤样,煤中甲烷吸附应变主要受控于煤中甲烷吸附量。在有效应力一定的条件下,中煤阶煤样的渗透率要大于高煤阶煤样的渗透率,煤中甲烷吸附应变过程中,中、高阶煤样随着煤中甲烷吸附平衡压力增高,煤样渗透率均按负指数函数规律降低,且高阶煤样中甲烷吸附应变对煤样渗透率的影响要强于中阶煤样,因此在煤层气井排采过程中,在临界解吸压力后,高煤阶煤层气井产量提升效果要好于中煤阶煤层气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阶煤样 吸附应变 渗透性 煤层气 LANGMUI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压下煤的孔渗性实验及其应力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37
2
作者 孟雅 李治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4-159,共6页
采用沁水盆地南部煤样,通过覆压下煤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实验分析,建立了高煤级煤样孔隙度、渗透性与有效应力之间的相关关系和模型;采用渗透率损害率和应力敏感系数分析了高煤级煤储层的应力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煤样孔隙度和渗透率随着... 采用沁水盆地南部煤样,通过覆压下煤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实验分析,建立了高煤级煤样孔隙度、渗透性与有效应力之间的相关关系和模型;采用渗透率损害率和应力敏感系数分析了高煤级煤储层的应力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煤样孔隙度和渗透率随着有效应力的增加按负指数函数规律降低。在有效应力小于5或6 MPa,煤储层应力敏感系数变化较大,且煤储层应力敏感系数随有效应力增加而快速下降;渗透率损害率随有效应力的增加而快速增大,应力敏感性强;而在有效应力大于5或6 MPa时,煤储层应力敏感系数随有效应力的增加下降速度整体减缓,且存在一定波动变化,应力敏感性减弱,同时渗透率损害率随有效应力的增大而增加较为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压 煤样 孔隙度 渗透率 应力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岩石物理相-流动单元”测井响应定量评价特低渗透油藏优质储层——以延长油田东部油区长6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12
3
作者 周游 李治平 +3 位作者 景成 谷潇雨 孙威 李晓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6-123,共8页
岩石物理相和流动单元均可从不同角度表征储层的非均质性,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区特低渗透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单独利用岩石物理相或流动单元对该地区进行储层评价会存在一定偏差。通过定性识别和定量划分,建立了"岩石物理相-流动单元&... 岩石物理相和流动单元均可从不同角度表征储层的非均质性,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区特低渗透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单独利用岩石物理相或流动单元对该地区进行储层评价会存在一定偏差。通过定性识别和定量划分,建立了"岩石物理相-流动单元"定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利用这一体系来定量评价优质储层。研究结果表明:一类、二类"岩石物理相-流动单元"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和渗流结构,由其圈定的近期可开发或评价后可开发的优质储层共49个,从而确定了含油甜点区的分布规律和延展方向。这一研究成果能兼顾岩石物理相对于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和流动单元的流动特性,可有效减小单独利用岩石物理相或流动单元筛选优质储层所造成的误差,现场应用效果较好,为研究区增储上产提供了有利井位和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相-流动单元 特低渗透油藏 优质储层 测井响应特征 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致密油油藏注气开发技术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付应坤 李治平 +2 位作者 赖枫鹏 杨森 杨宝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42,共6页
致密油将是缓解我国能源紧缺局面的重要非常规资源,美国利用注气开发致密油已取得显著进展,因此我国开展致密油注气开发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利用数值模拟技术,评价不同注气方式对致密油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从提高采出程度、压力保持水平... 致密油将是缓解我国能源紧缺局面的重要非常规资源,美国利用注气开发致密油已取得显著进展,因此我国开展致密油注气开发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利用数值模拟技术,评价不同注气方式对致密油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从提高采出程度、压力保持水平以及气窜等角度分析了不同混相程度、不同井型及不同注入方式对致密油油藏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近混相和混相注气都能高效开发致密油,以0.5%PV注气量生产20年后,混相和近混相注气下的采出程度能在衰竭式开发基础上提高9.56%以上;在近混相下,水平井注气比直井注气更能提高波及系数和采出程度,循环注气能有效减缓气窜的发生。因此,采取水平井近混相循环注气将是高效开发致密油藏的重要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注气 近混相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沉积对裂缝导流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付应坤 李治平 +2 位作者 赖枫鹏 杨宝松 杨森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9-142,共4页
含硫气藏在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单质硫的沉积,引起较大危害,而压裂技术作为气藏增产的主要措施,常由于受高含硫气藏开发中的硫沉积堵塞等原因导致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大幅降低而逐渐失去作用,为了能较好的反映硫沉积对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以及... 含硫气藏在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单质硫的沉积,引起较大危害,而压裂技术作为气藏增产的主要措施,常由于受高含硫气藏开发中的硫沉积堵塞等原因导致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大幅降低而逐渐失去作用,为了能较好的反映硫沉积对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以及评价酸化措施对硫沉积后裂缝导流能力的改善效果,采用硫粉和人工造缝后的岩心,模拟硫颗粒沉积对酸蚀裂缝的堵塞,在此基础上酸蚀裂缝,测试裂缝的气测裂缝导流能力.研究表明,硫颗粒堵塞裂缝,导致裂缝导流能力严重降低,以15 MPa为例,裂缝导流能力降低17%~47%,而注入酸液能侵蚀岩石壁面,导流能力降低系数从2.79 ~ 3.23恢复到1.0左右,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裂缝的导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沉积 裂缝导流能力 酸蚀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渗油藏CO_2吞吐室内评价及参数优化 被引量:14
6
作者 孙丽丽 李治平 +3 位作者 窦宏恩 郝希宁 张运军 姜凯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8-272,共5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某超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矛盾突出、水驱动用程度差和原油采收率低等问题,基于超低渗透油藏特征及国外CO_2驱的成功案例,提出了CO_2吞吐提高采收率的开发思路。通过长岩心驱替实验,结合换油率和驱油效率来综合评价CO_2...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某超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矛盾突出、水驱动用程度差和原油采收率低等问题,基于超低渗透油藏特征及国外CO_2驱的成功案例,提出了CO_2吞吐提高采收率的开发思路。通过长岩心驱替实验,结合换油率和驱油效率来综合评价CO_2吞吐在超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并进行了CO_2吞吐注采参数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油藏压力大于最小混相压力(20.78 MPa)时CO_2吞吐能获得较高的采收率;当CO_2吞吐段塞大小为0.1 PV、焖井时间为24 h,吞吐3轮次时的CO_2吞吐的开发效果最佳,驱油效率为56.39%,平均换油率为0.4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油藏 CO2吞吐 焖井时间 换油率 吞吐轮次 段塞大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视觉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3
7
作者 马文礼 李治平 +3 位作者 卢婷 孙玉平 张静平 邓思哲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12-119,共8页
作为人工智能正在快速发展的技术分支,机器视觉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作用越发显著,已成为"智慧油田"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首先简述了机器视觉技术,然后分析了机器视觉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应用现状,并重点介绍了基于深度学... 作为人工智能正在快速发展的技术分支,机器视觉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作用越发显著,已成为"智慧油田"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首先简述了机器视觉技术,然后分析了机器视觉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应用现状,并重点介绍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机器视觉技术的应用;最后对机器视觉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相对于人工图像识别,机器识别要更准确、高效;一般原始图像越复杂、解释要求越高,对图像预处理技术、特征提取算法要求越高;仅以形态形式表示信息的图像识别相对简单,原始图像的二值化处理是关键;当大量信息蕴含在图像纹理、色彩中时,智能解释的难度要大得多;基于深度学习的机器视觉技术实现了自动特征识别,未来将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功图识别 油藏描述 地震解释 油气藏工程 油气勘探开发 机器视觉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渗吸机理及影响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长8储层为例 被引量:59
8
作者 韦青 李治平 +3 位作者 王香增 白瑞婷 王才 李洪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2-107,共6页
近年来,渗吸作为裂缝性致密砂岩油藏水驱采油的主要机理受到广泛关注。针对目前渗吸实验存在的不足,以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长8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低温氮气吸附、高压压汞、Amott法及渗吸—核磁联测等实验手段,对研究区储层性质和渗吸... 近年来,渗吸作为裂缝性致密砂岩油藏水驱采油的主要机理受到广泛关注。针对目前渗吸实验存在的不足,以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长8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低温氮气吸附、高压压汞、Amott法及渗吸—核磁联测等实验手段,对研究区储层性质和渗吸采收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微孔和介孔以平板型狭缝毛细孔为主,喉道分散,属于细喉道、细—微孔隙型地层;影响渗吸采收率的主要因素中,储层品质和最大连通孔喉半径与渗吸采收率呈正相关,比表面与渗吸采收率呈负相关,而相对润湿指数的增加和界面张力的减小均有利于渗吸过程的进行。由此可知,孔隙结构好且孔喉连通程度高的亲水性致密砂岩储层渗吸作用明显,并初步判断在该区实行压裂后渗吸作用将对储层的开发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吸 孔隙结构 致密砂岩储层 氮气吸附 相对润湿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CO_2驱封窜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周游 李治平 +3 位作者 张磊 景成 张志营 李晓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4-68,78,共6页
为了提高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CO_2驱开发效果,研发了一种将改性淀粉强凝胶和乙二胺联用的封窜技术。分别考察了改性淀粉凝胶体系(3%改性淀粉+3%丙烯酰胺+0.1%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05%引发剂过硫酸铵)、乙二胺体系(质量分数13%... 为了提高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CO_2驱开发效果,研发了一种将改性淀粉强凝胶和乙二胺联用的封窜技术。分别考察了改性淀粉凝胶体系(3%改性淀粉+3%丙烯酰胺+0.1%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05%引发剂过硫酸铵)、乙二胺体系(质量分数13%的乙二胺水溶液)及二者联用时在CO_2驱的不同裂缝性特低岩心的封堵效果,报道了改性淀粉强凝胶和乙二胺体系联用的应用效果。初始状态下,改性淀粉体系具有牛顿流体特征,可在大裂缝中均匀稳定推进,成胶后为强凝胶,黏度大于20×10~4mPa·s。乙二胺初始黏度与水接近,与CO_2反应后生成白色固体颗粒或淡黄色黏稠物。改性淀粉强凝胶可以较好地封堵开启的大裂缝,乙二胺体系可有效封堵闭合裂缝或基质窜流带。对于40目的填砂大裂缝,改性淀粉凝胶封堵前气体流量为10000 mL/min,封堵后降为760 mL/min,可提高采收率21.8%;对于闭合的微小裂缝,乙二胺封堵前的气窜速率为1950 mL/min,封堵后降为330 mL/min,可提高采收率18%。对气驱没有开发效果的裂缝性岩心,先注入淀粉体系封堵大尺度后再注入乙二胺封堵小裂缝或高渗层可提高采收率44%以上。矿场试验说明裂缝性特低渗油藏气窜后,改性淀粉堵剂和乙二胺联用封堵窜流通道可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窜 裂缝窜流带 基质窜流带 改性淀粉凝胶 乙二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能递减分析新方法及应用--以大牛地致密气藏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志浩 李治平 +2 位作者 陈奎 任广磊 赖枫鹏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4-487,共4页
产能是一个生产能力参数,研究气井的产能递减规律能更好地指导气井的配产。目前还没有成熟的产能递减分析方法,特别是对于大牛地这类致密气藏。文中采用产能递减方法和一点法结合的方式,形成了一种分析致密气井产能的新方法。先根据一... 产能是一个生产能力参数,研究气井的产能递减规律能更好地指导气井的配产。目前还没有成熟的产能递减分析方法,特别是对于大牛地这类致密气藏。文中采用产能递减方法和一点法结合的方式,形成了一种分析致密气井产能的新方法。先根据一点法经验公式计算出无阻流量,再判断其产能递减规律确定递减类型,最终反推测试压力下无阻流量。将此方法应用于大牛地气田,得到的预测无阻流量与实际无阻流量误差小于15%;此外还介绍了这种新方法的3种应用形式,对气藏生产具有符合实际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能递减 一点法 无阻流量 动态分析 致密气藏 大牛地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储层压裂裂缝导流能力计算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17
11
作者 孟雅 李治平 郭珍珍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52-1856,共5页
裂缝导流能力是影响煤层气井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除实验研究裂缝导流能力外,还需应用数学方法建立裂缝导流能力计算模型,实现对裂缝导流能力快速有效的评价。以Carman-Kozeny公式为基础,建立了不同条件下的煤储层裂缝导流能力计算模型,... 裂缝导流能力是影响煤层气井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除实验研究裂缝导流能力外,还需应用数学方法建立裂缝导流能力计算模型,实现对裂缝导流能力快速有效的评价。以Carman-Kozeny公式为基础,建立了不同条件下的煤储层裂缝导流能力计算模型,分析了支撑剂尺寸、铺置层数、闭合压力与裂缝导流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支撑剂粒径越大,铺置层数越多,裂缝导流能力越大;闭合压力与裂缝导流能力呈现负相关关系;相同闭合压力时,支撑剂多层铺置的导流能力明显大于单层铺置时的导流能力。建议在压裂前期,使用较小粒径的支撑剂,使裂缝延伸更长;后期尾追较大粒径的支撑剂,提高近井地带的导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压裂 裂缝导流能力 理论模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产量递减规律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张荻萩 李治平 苏皓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8-144,共7页
页岩气藏的渗透率极低,储层流体流动性较差,气井产能较低,其产量递减规律有别于常规气藏。研究页岩气产量递减规律,对预测气田未来产量变化与最终开发指标及指导开发措施调整等均有重要意义。以美国德克萨斯州Haynesville与Barnett页岩... 页岩气藏的渗透率极低,储层流体流动性较差,气井产能较低,其产量递减规律有别于常规气藏。研究页岩气产量递减规律,对预测气田未来产量变化与最终开发指标及指导开发措施调整等均有重要意义。以美国德克萨斯州Haynesville与Barnett页岩气田单井生产动态为例,研究了层状硅质-钙质页岩与层状硅质页岩两大类页岩气田的产量递减规律,分析了复合递减模型以及广义双曲型曲线用于页岩气研究时参数发生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通过Arps广义双曲递减法与复合递减模型法应用的对比表明,层状硅质-钙质页岩与层状硅质页岩两大类页岩气田产量变化规律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递减规律 Arps递减曲线 广义翁氏模型 复合递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裂直井压后返排油嘴直径优选方法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才 李治平 +2 位作者 赖枫鹏 付应坤 李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44-48,共5页
随着非常规能源的开发,压裂技术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压后强制返排技术是保证裂缝高导流能力的有效措施;然而,选取合理的油嘴直径进行返排一直是现场施工的难题。油嘴直径过大,会造成支撑剂大量回流;油嘴直径过小,压裂液向储层大量滤失... 随着非常规能源的开发,压裂技术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压后强制返排技术是保证裂缝高导流能力的有效措施;然而,选取合理的油嘴直径进行返排一直是现场施工的难题。油嘴直径过大,会造成支撑剂大量回流;油嘴直径过小,压裂液向储层大量滤失,对储层造成伤害,不利于油气增产。利用物质平衡原理,在支撑剂回流启动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裂缝的闭合特性,导出了压裂液返排过程中井口压力与最优返排油嘴直径的关系式,为现场施工提供指导。分析表明,裂缝闭合时机是油嘴选取的临界状态,裂缝闭合前,支撑剂在裂缝中启动流速低,不宜用大油嘴返排;裂缝闭合后,最优返排油嘴随压降变化敏感,可以及时更换大油嘴进行返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后返排 井口压力 油嘴优选 物质平衡 闭合压力 支撑剂回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气藏水平井速度管下入时间确定方法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武超 李治平 +2 位作者 赖枫鹏 任广磊 赵钊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22-525,共4页
致密气藏水平井具有低产、低压、井底容易积液等特点,从而易造成气井水淹。为了解决积液问题,目前一般采取在水平井中安装速度管的措施。根据致密气藏水平井的特点,从水平井积液的角度研究了速度管下入时间的确定方法。结合现场实践认为... 致密气藏水平井具有低产、低压、井底容易积液等特点,从而易造成气井水淹。为了解决积液问题,目前一般采取在水平井中安装速度管的措施。根据致密气藏水平井的特点,从水平井积液的角度研究了速度管下入时间的确定方法。结合现场实践认为,水平井的造斜段最易积液,提出了根据生产动态数据和造斜段井筒携液模型耦合计算速度管下入时间的方法;并以华北DND致密气藏为例,进行了33口井的计算和实施。生产效果评价结果表明,33口井中有21口井生产效果好。根据21口井实例分析,19口井的计算结果能够保证更好的生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致密气藏 速度管 天然气流速 临界携液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地区长7致密油储层微观孔喉结构分形特征 被引量:8
15
作者 白瑞婷 李治平 +3 位作者 王慧玲 刘晓燕 韦青 李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59,共6页
微观孔隙结构研究对低渗、超低渗或致密砂岩油藏的渗流机理认识及开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利用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36口井40块岩样的压汞资料,研究了长7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研究发现,储层孔隙结构存在单一分形和多段分形特... 微观孔隙结构研究对低渗、超低渗或致密砂岩油藏的渗流机理认识及开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利用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36口井40块岩样的压汞资料,研究了长7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研究发现,储层孔隙结构存在单一分形和多段分形特征。不同孔径范围具有不同的分形维数。不同的分形特征反映微观孔隙结构组合特征也是不同的,揭示了研究区储层孔隙结构的复杂性。表征微观孔隙结构的参数与分形维数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可以用分形维数表征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喉结构 分形维数 储层非均质性 单一分形 多段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因素影响下煤层气井生产初期合理排水量确定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晓燕 李治平 +3 位作者 马洪泽 包晓航 韩宁 付应坤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170-175,共6页
生产初期排水量合理与否影响煤层气井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排水采气效果,无因次含气率为0.25时,认为排水初期阶段结束。为确定新投产煤层气井生产初期合理排水量,建立考虑压敏效应、基质收缩和煤粉剥离、堵塞效应对煤储层物性的影响模型,研... 生产初期排水量合理与否影响煤层气井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排水采气效果,无因次含气率为0.25时,认为排水初期阶段结束。为确定新投产煤层气井生产初期合理排水量,建立考虑压敏效应、基质收缩和煤粉剥离、堵塞效应对煤储层物性的影响模型,研究生产初期不同排水量对煤储层物性的影响;并编制了新投产煤层气井合理排水量确定软件。研究结果表明:生产初期结束时的煤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随着排水量的加大先增大后减小,峰值处对应的排水量确定为合理排水量。利用该软件确定了某煤层气井排采初期的合理排水量,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在该排水量控制下该煤层气井的排采效果较好,该模型对新投产井生产初期合理排水量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应力 基质收缩 煤粉运移 新投产煤层气井 合理排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塔1气藏生产动态资料判断水侵模式方法 被引量:9
17
作者 郭珍珍 李治平 +2 位作者 杨志浩 张航 李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6-209,214,共5页
气井出水严重影响气井正常生产,分析气井产水来源和水侵模式是开发后期调整开发方案的基础和依据。以羊塔1气藏为例,提出判断气藏水侵模式的方法。首先用产出水矿化度判断产出水来源,再利用含气饱和度、产液剖面、试井结果等生产动态资... 气井出水严重影响气井正常生产,分析气井产水来源和水侵模式是开发后期调整开发方案的基础和依据。以羊塔1气藏为例,提出判断气藏水侵模式的方法。首先用产出水矿化度判断产出水来源,再利用含气饱和度、产液剖面、试井结果等生产动态资料分析气藏水侵模式,判断出羊塔1气藏水侵模式为边水推进、底水绕进的复合模式。运用数值模拟对比验证,得到的判断结果与其保持一致。该方法分析过程简单,结果准确,为以后分析复杂气藏产水模式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动态资料 水侵模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气藏一点法公式在大牛地气田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钊 李治平 +2 位作者 赖枫鹏 陈奎 任广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0期28-32,共5页
大牛地气田应用原有一点法计算无阻流量,长期实践证明结果偏大并导致配产不合理、压降过快,同时理论上常规一点法在致密气藏产能评价中存在着误差偏大和适用性差等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利用气田已有的一点法试井资料,结合产能公式推... 大牛地气田应用原有一点法计算无阻流量,长期实践证明结果偏大并导致配产不合理、压降过快,同时理论上常规一点法在致密气藏产能评价中存在着误差偏大和适用性差等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利用气田已有的一点法试井资料,结合产能公式推导理论和致密气藏渗流特征,对指数式进行修正,得出了不同层位的一点法公式,大大提高了一点法的适用性,并在实际生产中指导合理配产,显著增加了气井的开发效果,证明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 一点法 指数式 水平井 压裂 启动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气液比凝析气井井筒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洪 李治平 +2 位作者 赖枫鹏 王才 郭珍珍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5期199-201,218,共4页
凝析气井在生产过程中,随着产气量、产油量、产水量的变化,井筒中不同位置处的压力也随之变化,当压力降低到露点压力以下时,会出现反凝析现象。在考虑井筒温度变化的基础上,综合利用Hagedorn-Brown方法,提出了低气液比凝析气井井筒压力... 凝析气井在生产过程中,随着产气量、产油量、产水量的变化,井筒中不同位置处的压力也随之变化,当压力降低到露点压力以下时,会出现反凝析现象。在考虑井筒温度变化的基础上,综合利用Hagedorn-Brown方法,提出了低气液比凝析气井井筒压力预测方法;该方法主要拟合反凝析液量与压力的关系,求得不同压力下反凝析液量,将反凝析量对井筒压力的影响考虑在内,可准确预测不同生产时期低气液比凝析气井井筒中不同位置处的压力,能更好地指导低气液比凝析气井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井 反凝析 低气液比 井筒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硫气井非达西渗流下的产能预测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珍珍 李治平 +2 位作者 赖枫鹏 李洪 孟雅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4-158,共5页
含硫气藏在开发过程中,固态硫沉积将降低储层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极大地破坏气井产能,此时常规气井产能计算模型已经不再适用,因此建立含硫气井产能预测模型十分重要。本文考虑硫元素在近井地带沉积引起的储层渗透率变化,将储层分为沉... 含硫气藏在开发过程中,固态硫沉积将降低储层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极大地破坏气井产能,此时常规气井产能计算模型已经不再适用,因此建立含硫气井产能预测模型十分重要。本文考虑硫元素在近井地带沉积引起的储层渗透率变化,将储层分为沉积区和非沉积区。基于渗流力学理论,建立了含硫气藏直井、水平井在平面径向非达西稳定渗流条件下的二次三项式产能方程。通过分析硫沉积、启动压力梯度、水平段长度对气井产能的影响,认为气井产能随硫沉积饱和度的增大而减小,无阻流量与启动压力梯度呈负相关关系,水平井段长度越长,产能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气藏 产能方程 非达西渗流 水平井 流入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