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陆相断陷盆地的油气运聚模拟 被引量:5
1
作者 孙旭东 吴冲龙 +1 位作者 隋志强 毛小平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112,共6页
为解决陆相断陷盆地的油气运聚在地层、构造、输导层非均质性和驱动力等多种地质要素作用下的模拟问题,在保证模拟速度与效率的前提下,基于层面三维地质模型,研究了多地质要素作用下油气运聚快速模拟的机理,对地质要素进行了分析并分别... 为解决陆相断陷盆地的油气运聚在地层、构造、输导层非均质性和驱动力等多种地质要素作用下的模拟问题,在保证模拟速度与效率的前提下,基于层面三维地质模型,研究了多地质要素作用下油气运聚快速模拟的机理,对地质要素进行了分析并分别建立了相应的模拟算法,形成了快速油气运聚模拟的数学模型与软件。通过胜利油田某区块模拟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模拟软件的高效性,模拟结果对该区块勘探具有较高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聚模拟 三维地质模型 陆相断陷盆地 输导体系 油气充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FDI技术溢出效应情况的一个解释——基于FDI质量评估 被引量:6
2
作者 黄宁 丁清旭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3-69,共7页
以反映技术含量的FDI质量是FDI能够产生技术溢出的前提为基础,评价1998~2013年中国吸收FDI的质量,并与全球平均水平进行比较,以此解释中国吸收FDI技术溢出效应情况。通过分析,认为中国吸收的FDI质量不高,且呈下降趋势。中国的大部... 以反映技术含量的FDI质量是FDI能够产生技术溢出的前提为基础,评价1998~2013年中国吸收FDI的质量,并与全球平均水平进行比较,以此解释中国吸收FDI技术溢出效应情况。通过分析,认为中国吸收的FDI质量不高,且呈下降趋势。中国的大部分FDI没有与中国形成技术差距,并且有一部分超过了中国的“技术外溢门槛”,形成了过大的技术差距,而有技术差距并且在中国“技术外溢门槛”内的FDI较少。中国FDI总体质量注定了中国FDI技术溢出效应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质量 技术边界 技术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惠民凹陷唐庄地区沙河街组精细地层划分对比 被引量:1
3
作者 袭著纲 国景星 王明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29,33,共4页
惠民凹陷唐庄地区构造复杂,沙河街组是主要的勘探目的层。为了建立该区沙河街组准确的等时地层格架,统一地层划分对比标志,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岩心、测井、试油试采及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将沙三段一沙一段划分为5个三级... 惠民凹陷唐庄地区构造复杂,沙河街组是主要的勘探目的层。为了建立该区沙河街组准确的等时地层格架,统一地层划分对比标志,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岩心、测井、试油试采及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将沙三段一沙一段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分别对应于沙三段下亚段、沙三段中亚段、沙三段上亚段、沙二段及沙一段;由低水位体系域、扩张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和收缩体系域4种类型的10个体系域构成,对应11个砂层组。以旋回划分为依据,以岩相旋回—厚度法为主,"等高程"法为辅的总体思路,在该区进行小层划分对比,共分出81个小层;结合油气分布规律、各小层砂层厚度和砂岩含量得出沙二段的Ⅱ砂层组、沙一段的Ⅰ和Ⅱ砂层组为主力产油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地层划分 小层对比 沙河街组 唐庄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渗透水泥防砂配方技术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蔡长宇 刘晓明 《钻采工艺》 CAS 2003年第5期53-54,共2页
辽河油田是我国稠油生产的主要基地 ,稠油井在生产过程中 ,伴随有严重的出砂现象。室内研究表明 :在超细水泥中渗入定量的油溶、水溶或高温溶解的增渗剂粉未 ,配制成满足注水泥或挤水泥施工条件的高渗透水泥浆体系 ,能有效地阻止地层出... 辽河油田是我国稠油生产的主要基地 ,稠油井在生产过程中 ,伴随有严重的出砂现象。室内研究表明 :在超细水泥中渗入定量的油溶、水溶或高温溶解的增渗剂粉未 ,配制成满足注水泥或挤水泥施工条件的高渗透水泥浆体系 ,能有效地阻止地层出砂 ,同时满足稠油井生产及施工的需要 ,高渗透水泥防砂技术为稠油井防砂工艺开辟了一条施工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透水泥体系 防砂技术 配方 稠油井 增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戈壁盆地宗巴音凹陷构造发育特征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郭亚俊 赵志刚 +3 位作者 胡金堂 周一平 宋社民 王洪波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9年第2期14-22,30,共10页
宗巴音凹陷隶属于蒙古国东戈壁盆地中部坳陷,是在古生界褶皱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凹陷,盆地类型属于反转型断坳叠合盆地,其发育演化以早白垩世的断陷盆地为主体,经历了断陷沉降、断陷反转、坳陷沉降和坳陷反转4个发展阶段。其中,... 宗巴音凹陷隶属于蒙古国东戈壁盆地中部坳陷,是在古生界褶皱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凹陷,盆地类型属于反转型断坳叠合盆地,其发育演化以早白垩世的断陷盆地为主体,经历了断陷沉降、断陷反转、坳陷沉降和坳陷反转4个发展阶段。其中,在晚白垩世末的坳陷反转阶段,宗巴音断层沿弧形断面左旋走滑使早期的宗巴音同沉积斜坡带被改造成逆掩断鼻带,凹陷现今的"三隆夹两洼的五分构造格局"最终定型。宗巴音凹陷和二连盆地诸凹陷一样,是东北亚裂谷盆地群的组成部分,但其大地构造环境更靠近蒙古弧形构造的弧顶,处于东部伸展构造样式与西部压缩构造样式的过渡区,因此其构造特征与二连盆地的富油凹陷相对比,既有相似性又有所不同:二者具有相似的构造发育史、相似的复杂内部构造和北东—北北东向为主的断裂构造体系;但盆地类型和发育期、凹陷结构和构造格局、局部构造的成因和形成时间均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戈壁盆地 宗巴音凹陷 二连盆地 构造发育史 构造特征 断裂构造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