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子地块东南缘寒武纪早期黑色页岩容矿的镍钼多金属矿床中黄铁矿原位硫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侯炳辰 徐林刚 付勇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1-337,共17页
扬子地块东南缘寒武系下部黑色页岩容矿的镍钼多金属矿在全球范围内颇具特色,但其成矿过程长期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识别出3种不同类型的黄铁矿。沉积—成岩早期形成的草莓状黄铁矿(Py1)与钼硫碳集合体(MoSC)和胶... 扬子地块东南缘寒武系下部黑色页岩容矿的镍钼多金属矿在全球范围内颇具特色,但其成矿过程长期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识别出3种不同类型的黄铁矿。沉积—成岩早期形成的草莓状黄铁矿(Py1)与钼硫碳集合体(MoSC)和胶状针镍矿共生,黄铁矿原位硫同位素组成δ^(34)S_(V-CDT)在-12.55‰~10.53‰之间(平均值为-3.38‰,n=25),其硫同位素组成主要受控于海水硫酸盐细菌还原作用。成岩晚期形成的团块状细粒黄铁矿(Py2)集合体硫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范围在1.98‰~23.54‰之间(平均值为11.88‰,n=16),硫同位素分馏受到受限制沉积盆地的局部硫化环境的影响。热液期形成的粗粒黄铁矿(Py3)与少量脉状针镍矿、脉状闪锌矿、黄铜矿和重晶石共生,说明早期形成的镍钼矿经历的热液叠加成矿作用,黄铁矿硫同位素组成在-21.67‰~-9.73‰之间(平均值为-16.87‰,n=10),反映了热液流体的硫同位素组成特征。沉积—成岩早期形成的黄铁矿与MoSC集合体和胶状针镍矿共生,说明虽然受到热液流体叠加的影响,但是镍和钼主要形成于沉积—成岩早期,寒武纪早期特殊的古海洋环境和海水化学性质依旧是控制镍钼多金属矿形成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钼多金属矿 原位硫同位素 黄铁矿 寒武纪早期 黑色页岩 扬子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灰石微区原位硫同位素分析进展与地质学潜在应用
2
作者 孟书元 陈蕾 +6 位作者 杨莉 李秋立 刘宇 唐国强 凌潇潇 杨波 李献华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39-2551,共13页
磷灰石广泛分布于各类岩石和矿石中,是岩浆-热液过程中的贯通矿物,其晶格能容纳不同含量和价态的硫元素。磷灰石的硫元素含量在约束岩浆氧逸度、估算母岩浆硫元素含量等方面已初步得到应用。近年来随着二次离子质谱(SIMS)和激光剥蚀多... 磷灰石广泛分布于各类岩石和矿石中,是岩浆-热液过程中的贯通矿物,其晶格能容纳不同含量和价态的硫元素。磷灰石的硫元素含量在约束岩浆氧逸度、估算母岩浆硫元素含量等方面已初步得到应用。近年来随着二次离子质谱(SIMS)和激光剥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MC-ICP-MS)技术的发展,磷灰石微区原位硫同位素分析有助于进一步识别传统整体分析方法无法区分的成岩成矿信息,更加准确地示踪成岩成矿过程中硫的来源和氧化还原环境变化等。本文对比了SIMS和LA-MC-ICP-MS测定磷灰石硫同位素的分析方法,总结了磷灰石硫同位素在岩浆系统和沉积矿床研究中的应用,并展望了磷灰石微区原位硫同位素分析在地质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 硫同位素 SIMS LA-MC-ICP-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挝Sepon斑岩型铜金钼矿集区Padan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3
作者 赵光辉 徐林刚 +1 位作者 宋彦博 Meng LEE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1-247,共17页
老挝Sepon地区是东南亚Truongson褶皱带中重要的铜金钼矿集区,区内出露Thengkham、Khanong和Padan等多个英安斑岩岩体。以往针对Thengkham和Khanong两个成矿岩体开展了系统研究和找矿勘查评价,基本厘定了成矿时代、蚀变类型、岩石地球... 老挝Sepon地区是东南亚Truongson褶皱带中重要的铜金钼矿集区,区内出露Thengkham、Khanong和Padan等多个英安斑岩岩体。以往针对Thengkham和Khanong两个成矿岩体开展了系统研究和找矿勘查评价,基本厘定了成矿时代、蚀变类型、岩石地球化学组成和成矿特征。Padan是矿集区内同一构造带中出露的又一个重要的英安斑岩岩体,但其成岩时代、蚀变特征以及岩浆岩属性还不清楚,制约了找矿勘查的部署。文章针对目前尚未获得找矿突破的Padan英安斑岩开展了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获得了锆石LAICP-MS U-Pb谐和年龄为(283.1±1.7)Ma(MSWD=0.006,n=10),代表了其结晶年龄。Padan英安斑岩的w(SiO_(2))为69.4%~74.0%,w(K_(2)O)为5.02%~5.46%,w(MgO)为0.45%~0.81%,具有高硅、富钾、低镁的特征。英安斑岩的A/CNK>1.1,为过铝质岩石;富集Rb、K、Ba、Th和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Nb、Sr、P、Ti等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总量低、轻稀土元素相对重稀土元素富集,δEu的变化范围在0.53~0.94,平均值为0.78。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Padan英安斑岩为钾玄岩系列至高钾钙碱性系列的I型岛弧花岗岩,母岩为受上地壳物质混染的地幔楔部分熔融的产物,并经历了较高程度的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基于Padan岩体与区内其他成矿岩体具有相似的成岩年龄、矿化蚀变组合、物质组成以及构造演化历史,文章认为Padan岩体具有良好的斑岩型矿床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安斑岩 锆石U-PB年代学 岩石地球化学 Sepon铜金矿集区 老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围山城金银矿集区三维地质建模与成矿预测 被引量:3
4
作者 谷浩 杨泽强 +7 位作者 高猛 唐相伟 王东晓 刘奎松 杨树人 郭跃闪 王云 王功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5-259,共15页
三维建模与成矿预测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十分流行且较成熟的技术方法。通过研究银洞坡金矿和破山银矿成矿地质特征,对围山城矿集区开展三维可视化模型构建及深部成矿预测。利用82条地质剖面建立了地质体(地层、岩体、矿体)、构造模型,利用1... 三维建模与成矿预测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十分流行且较成熟的技术方法。通过研究银洞坡金矿和破山银矿成矿地质特征,对围山城矿集区开展三维可视化模型构建及深部成矿预测。利用82条地质剖面建立了地质体(地层、岩体、矿体)、构造模型,利用1∶5万重磁数据和63条电测深数据建立了密度、磁化率、电阻率等地球物理模型,利用52条岩石剖面、614个钻孔、117个探槽、56个浅井及94个平硐数据建立了地球化学模型,实现了地、物、化数据的综合集成。以“三位一体”找矿预测理论为指导,建立了研究区岩浆热液型Au、Ag矿床三维定量预测模型,确定了Au、Ag矿床成矿有利信息变量;采用证据权法提取了预测变量的权重值和相关程度,选择合适的变量进行成矿预测,利用C-V分形确定阈值,圈定了6个找矿靶区,选择新庄预测靶区(A 1)进行钻孔验证,发现金矿体6条,充分证明了利用证据权法进行三维成矿预测具有可行性与科学性,圈定的靶区对矿山进行深边部隐伏矿体找矿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山城矿集区 多源数据 三维地质建模 证据权法 成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矽卡岩矿床模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谢桂青 纪云昊 +3 位作者 吴晓林 李伟 朱乔乔 张志远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219,共19页
【研究目的】矽卡岩矿床是地壳中最丰富的矿床类型之一,是中国多数成矿区带的主攻找矿类型之一。矿床模型不仅用于刻画成矿理论,而且可以用于指导找矿勘查,是评价未发现矿床的重要技术方法,因此,矽卡岩矿床的矿床模型一直受到高度关注,... 【研究目的】矽卡岩矿床是地壳中最丰富的矿床类型之一,是中国多数成矿区带的主攻找矿类型之一。矿床模型不仅用于刻画成矿理论,而且可以用于指导找矿勘查,是评价未发现矿床的重要技术方法,因此,矽卡岩矿床的矿床模型一直受到高度关注,但系统总结近年研究进展相对薄弱。【研究方法】全面收集国内外矽卡岩矿床的资料,结合笔者长达20余年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矽卡岩矿床模型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叙述全球矽卡岩矿床的研究历史和主要类型,总结矽卡岩矿床的矿物组合和分带模式及其控制因素,综述与斑岩有关的矽卡岩铜多金属矿床、远成矽卡岩矿床和交代火成岩矽卡岩矿床的研究现状。以中国长江中下游和江南造山带中段湘中地区矽卡岩矿床为对象,从成矿系统角度,构建氧化性矽卡岩铜铁金矿床组合模型和还原性矽卡岩钨金锑矿床组合模型。【结论】两组成矿系统矿床模型拓宽了找矿方向,展望了矽卡岩矿床模型未来研究方向,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矿床 矿物组合 分带模式 矿床模型 成矿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铝土矿的成矿规律、关键科学问题与研究方法 被引量:24
6
作者 徐林刚 孙莉 孙凯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40,共19页
中国是世界上铝的最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但资源储量和人均占有铝资源量严重不足。中国铝土矿具有成矿时代单一、空间分布广泛但局部相对集中的特点,成因类型以喀斯特型为主,区别于国际上以红土型为主的特点。文章在前人大量研究的基础上... 中国是世界上铝的最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但资源储量和人均占有铝资源量严重不足。中国铝土矿具有成矿时代单一、空间分布广泛但局部相对集中的特点,成因类型以喀斯特型为主,区别于国际上以红土型为主的特点。文章在前人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对山西断隆、华北陆块南缘、黔中北-渝南和桂西南-滇东南4个最主要铝土矿成矿带的成矿规律进行了总结。并在成矿规律总结基础上,提出了当前铝土矿研究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1)地层层序与成矿物质的来源与组成问题;(2)深时古气候背景下重大地质事件与铝土矿成矿耦合关系问题;(3)铝土矿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成矿过程问题。同时,文章还对解决上述科学问题可能采用的技术方法和研究手段予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铝土矿 成矿规律 地层层序 深时古气候 共生-伴生矿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