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锆资源国际供应链评价与资源保障战略研究
1
作者 朱磊 刘敏 +1 位作者 毛景文 闫晶晶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4,共14页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锆资源消费国,受国内储量和产能规模影响,外采度长期保持在90%以上。随着核工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加速发展,国内锆资源需求仍将持续增长,因此,亟须保障国际供应链安全和提升国内供应能力。基于国际供应链安全评...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锆资源消费国,受国内储量和产能规模影响,外采度长期保持在90%以上。随着核工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加速发展,国内锆资源需求仍将持续增长,因此,亟须保障国际供应链安全和提升国内供应能力。基于国际供应链安全评价体系,对2013—2023年的锆资源供给安全和贸易流通安全两个维度的十三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锆资源国际供应链风险整体趋于释缓但仍存在波动风险,按照风险态势可以划分为高风险期(2013—2016年)、首次风险波动期(2016—2018年)、风险下降期(2018—2021年)和第二次风险波动期(2021—2023年)四个阶段。另外,从资源禀赋、选冶和回收利用等三个方面分析国内锆资源保障现状显示,国内锆资源勘查远景可观,碱性岩型锆矿选矿技术已有突破,核级锆材的回收体系已经建立。综合国际供应链安全评价和国内资源保障现状分析结果,中国仍面临锆资源市场供需缺口持续扩大、供给多元化程度不足、选冶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次资源回收体系不完善等挑战。针对上述问题,建议中国应优先增加滨海地区及塔里木盆地边缘新生代沉积锆矿砂的勘查投入,构建多元化的国际供应链,优化选冶工艺的资金投入,强化二次资源回收力度,扩大核级锆材产能,建立锆资源国家战略储备体系,以全面保障中国锆资源供应能力和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资源 供需矛盾 国际供应链 技术瓶颈 资源保障 战略性矿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熊盛青 毛景文 +8 位作者 刘敏 周锡华 徐学义 秦绪文 葛良全 王林飞 陈斌 李桐林 骆遥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116,共13页
航空地球物理勘探是重要的快速找矿勘查方法,21世纪以来我国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已取得长足进步,但现有技术与装备仍难以满足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深地、深海探测等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与装备的新需求。本文聚焦我国航空地... 航空地球物理勘探是重要的快速找矿勘查方法,21世纪以来我国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已取得长足进步,但现有技术与装备仍难以满足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深地、深海探测等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与装备的新需求。本文聚焦我国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高质量发展布局,梳理和总结了国内外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发展现状,评估了当前国内外技术竞争和发展态势,分析研判了我国在该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结合科技发展新变化、新特征和新趋势,瞄准超导传感器、航空重力全张量梯度、航磁全张量梯度、多场源全深度航空电磁、航空地震等前沿关键技术,以及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等急需的实用化技术,制定了我国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发展路线图。针对前沿技术攻关能力不够强、技术适应性较差和创新基础较薄弱等问题,提出了组建国家级航空地球物理技术创新中心、开展第四代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研发和构建一体化的航空地球物理技术装备发展体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地球物理 资源勘查 航空重力全张量梯度勘查 航磁全张量梯度勘查 多场源全深度航空电磁勘查 航空地震勘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蒙乃尔合金溶解度新方法对金属在含氟热液流体中地球化学行为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徐柳林 刘敏 +1 位作者 袁顺达 王佳新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2,共7页
含氟热液流体在热液成矿系统中普遍发育,且能主导金属的迁移、富集和沉淀成矿过程。溶解度实验可以明确金属在含氟热液流体中的溶解度、迁移形式及其热力学参数,是研究金属在含氟热液成矿过程的有效手段。然而,由于传统特氟龙内衬溶解... 含氟热液流体在热液成矿系统中普遍发育,且能主导金属的迁移、富集和沉淀成矿过程。溶解度实验可以明确金属在含氟热液流体中的溶解度、迁移形式及其热力学参数,是研究金属在含氟热液成矿过程的有效手段。然而,由于传统特氟龙内衬溶解度实验方法材料运行温度(t≤250℃)的缺陷,制约了中高温成矿过程中金属在含氟流体的地球化学行为研究。本文首次将蒙乃尔合金应用于溶解度实验体系,通过测试蒙乃尔合金耐氟能力实验,初步确定蒙乃尔合金溶解度新方法在350℃高温条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且初步开展锡在350℃条件下含氟流体中的溶解度实验,证实该方法是研究各类金属在中高温含氟流体中溶解度的有效手段。最后,对该方法的应用前景做了初步的展望,期望在与高温含氟热液流体相关的成矿金属地球化学行为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乃尔合金 高温含氟流体 溶解度实验 地球化学行为 成矿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产资源法》与《能源法》之联系、共性与区别:以领域法系统工程对立法之影响为视角
4
作者 丁小团 李显冬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0,共8页
《矿产资源法》和《能源法》是领域立法的典型范式。领域法作为应对复杂社会问题的一种新型法治模式,在系统思维方式的指引下,强调法律体系的整体关联性、结构功能性和动态调整性。自此视角对两法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能更好地梳理和分... 《矿产资源法》和《能源法》是领域立法的典型范式。领域法作为应对复杂社会问题的一种新型法治模式,在系统思维方式的指引下,强调法律体系的整体关联性、结构功能性和动态调整性。自此视角对两法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能更好地梳理和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共性和区别。首先,多数重要、核心的能源均为矿产资源,且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又依赖大量矿产资源的使用,此为两法之间存在关联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两法的公私法融合属性要求其在具体制度构建中应当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之关系,强化系统观念,形成高效协同配置资源的合力,故相关法律规范之间具有密切关联性。其次,两法虽然都立足于保障国家安全、加强生态保护、深化市场改革等目标,但基于各自功能定位和规制路径的不同,在具体制度构建和内容安排上存在差异。如《矿产资源法》侧重矿产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尤其体现在矿业权管理、生态修复等方面;而《能源法》则更加关注能源转化、利用及消费,能源产业结构优化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等问题。最后,两法在易受政策导向、国际趋势和技术革新等因素的影响方面存在共性,均需根据具体形势变化进行适应性的动态调整。通过对两法的比较与分析,以期为统筹推进两法协同实施提供方向和指引,为建立健全两法实施细则和配套制度提供依据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法》 《能源法》 领域法 系统工程 公私法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域法视角下的不同法权结构:以《矿产资源法》与《能源法》的共性与互异展开
5
作者 高君宇 印丽 李显冬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8,共8页
随着重点或新兴领域立法的兴起,“解法典”时代传统部门立法的缺陷不可避免。传统部门立法在应对资源能源治理问题时,因固守公私权分立逻辑,难以应对资源能源治理中多元目标交织、多主体协同等综合性、复杂性需求。面对资源能源领域风... 随着重点或新兴领域立法的兴起,“解法典”时代传统部门立法的缺陷不可避免。传统部门立法在应对资源能源治理问题时,因固守公私权分立逻辑,难以应对资源能源治理中多元目标交织、多主体协同等综合性、复杂性需求。面对资源能源领域风险的系统性、复合性特征,领域立法通过整合公法管控与私法自治工具,构建起跨部门、跨层级的综合治理范式。领域立法与传统部门立法已成并列之势,领域立法的兴起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的整体要求。领域立法视角下,《矿产资源法》《能源法》均通过法权结构实现公权与私权的动态平衡。同时,二者在国家战略安全、可持续发展及绿色原则的应用三个方面紧密相连。尽管如此,两部法律因功能定位、法权侧重、监管机制等原因的不同,依然存在明显差异。在功能定位上,《矿产资源法》聚焦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能源法》保障能源安全供应;在法权侧重上,《矿产资源法》突出市场资源配置作用;《能源法》则以公权主导;在监管机制方面,《矿产资源法》监管体现专业性与针对性,而《能源法》则更强调系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法 能源法 领域立法 法权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能源转型风险识别与应对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来斌 王建良 +2 位作者 武颂凯 李孥 唐旭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7,共12页
能源转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的重要任务、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并促进社会公平的关键举措,研究其潜在风险与应对策略具有现实意义和宏观价值。本文剖析了中国式现代化五大内涵对能源转型的本质要求,识别出以本质要求为出发点的能源... 能源转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的重要任务、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并促进社会公平的关键举措,研究其潜在风险与应对策略具有现实意义和宏观价值。本文剖析了中国式现代化五大内涵对能源转型的本质要求,识别出以本质要求为出发点的能源转型风险,提出了相应风险的应对策略与保障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对能源转型提出了“能源安全、环境友好、社会公平”三方面本质要求;我国能源转型在能源安全方面面临着煤炭行业安全、油气供给安全、新型电力系统运行安全风险,在环境友好方面面临着低碳技术制约发展、新能源所需关键金属矿产供给安全风险,在社会公平方面面临着社会公平失调风险,还面临着一定的金融风险。最后从能源安全风险应对、环境友好风险应对、社会公平失调风险应对、金融风险应对4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进而从短期优先实施、长期持续推行两个层面建立各类应对策略的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转型 中国式现代化 油气进口 电力系统 低碳技术 金属矿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镨循环利用供给的量化及提升策略研究
7
作者 葛建平 姚钰洁 王艺博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19,共12页
镨是支持全球清洁能源发展的关键矿产,全球对镨的需求持续增加。我国是全球镨储量和产量最大的国家,但是未来依然可能出现镨供给缺口,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物质循环利用是解决镨潜在供需受限问题的重要方案。本文采用动态物质流方法,结合... 镨是支持全球清洁能源发展的关键矿产,全球对镨的需求持续增加。我国是全球镨储量和产量最大的国家,但是未来依然可能出现镨供给缺口,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物质循环利用是解决镨潜在供需受限问题的重要方案。本文采用动态物质流方法,结合循环利用率指标,估算了2011—2020年我国内地地区的镨循环利用潜力。结果表明:2011—2020年,我国累计有7.902×10^(4)t镨进入镨循环,其中1.639×10^(4)t来自循环利用;从钕铁硼磁体生产废料中累计回收利用了1.369×10^(4)t镨,其循环利用率稳定在17%左右;理论上,报废产品可以供给2.7×10^(3)t镨,其循环利用率从0.04%增长到5.17%。针对实现报废产品中镨循环利用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逐步建立相关产品的消费者责任制、引导行业制定循环利用相关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等镨循环利用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 物质流分析 循环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甲烷控排面临的形势、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9
8
作者 张博 李蕙竹 +1 位作者 仲冰 高俊莲 《中国矿业》 2022年第2期1-10,共10页
减少甲烷排放是短期内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期间,甲烷控排成为核心议题与各方博弈焦点。作为全球人为源甲烷排放第一大国,我国主动参与国际甲烷控排行动,已经承诺在21世纪20年... 减少甲烷排放是短期内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期间,甲烷控排成为核心议题与各方博弈焦点。作为全球人为源甲烷排放第一大国,我国主动参与国际甲烷控排行动,已经承诺在21世纪20年代取得控制和减少甲烷排放的显著效果。本文在阐述我国甲烷控排所处形势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甲烷排放现状与现有控排政策行动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新时期我国甲烷控排的对策。我国甲烷控排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①数据基础薄弱,总量结构不清;②行业间差异大,全面减排不易;③技术短板突出,管控能力不强。建议统筹谋划国家层面甲烷控排的顶层设计,推动出台分行业甲烷控排行动方案,加强甲烷控排基础研究与技术研发,深化甲烷控排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大甲烷控排的宣传以及社会参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排放 减排技术 控排对策 新形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净矿”出让背景下矿业用地问题的法律解决路径
9
作者 李显冬 李煜玟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46,共6页
本文旨在探讨“净矿”出让背景下矿业用地问题的法律解决路径。新修订的《矿产资源法》为“净矿”出让提供了法律基础,但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与矿业用地衔接仍存在矛盾。为解决当前矿业用地管理中存在的法律障碍,特别是在不取得所有权条件... 本文旨在探讨“净矿”出让背景下矿业用地问题的法律解决路径。新修订的《矿产资源法》为“净矿”出让提供了法律基础,但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与矿业用地衔接仍存在矛盾。为解决当前矿业用地管理中存在的法律障碍,特别是在不取得所有权条件下如何有效利用矿业用地,本文提出通过地役权制度来探索解决方案。首先分析了“净矿”出让的法律基础及其在实践中面临的挑战,包括采矿权与土地使用权分离、用地审批复杂等问题。随后探讨了地役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及其在矿业用地中的应用潜力,包括自己地役权、意定相邻关系和公共地役权等多种形式。而后通过案例分析了多地在“净矿”出让实践中面临的矿业权与土地使用权分离、用地审批复杂等共性问题。法定地役权作为一种有效的法律工具,能够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通过立法手段明确矿业用地的使用权限和补偿机制,从而平衡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法定地役权是“净矿”出让法治化的应然路径,通过借鉴和演绎地役权的现有规则,推动地役权在中国实现本土化与体系化的发展,可以为“净矿”出让的推广实施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建议通过立法进一步规制矿业用地管理中的共性问题,确保“净矿”出让政策的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矿”出让 地役权 法定地役权 《矿产资源法》 矿业用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政策的价格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葛建平 段悦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4-115,共12页
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政策作为解决我国稀土资源过量开采、过量出口、战略性资源消耗过快问题的基础之策,对均衡稀土市场供求关系、维护稀土产品价格和价值的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梳理了政策的发展历程,利用稀土资源价格的历史数据构建... 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政策作为解决我国稀土资源过量开采、过量出口、战略性资源消耗过快问题的基础之策,对均衡稀土市场供求关系、维护稀土产品价格和价值的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梳理了政策的发展历程,利用稀土资源价格的历史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定量评估稀土开采总量政策的价格效应。研究发现: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政策能够有效提升稀土国际价格,体现其经济价值;政策的价格抬升效果具有一定的持续性;稀土原料刚性需求强劲叠加政策效果带来稀土价格上涨,稀土矿产潜在供应地区将成为国际稀土资源博弈的重点地区;价格效应在两类重稀土产品(氧化镝、氧化铽)上的表现最为显著,轻稀土中镨钕类产品价格的政策敏感程度大于镧铈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产业政策 双重差分模型 政策效果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