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碎屑岩系油气储层沉积学的发展历程与热点问题思考 被引量:70
1
作者 于兴河 李胜利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80-895,共16页
随着世界各大产油国(区)油气勘探与开发成熟度的日益增高,储层地质问题业已上升为制约石油工业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瓶颈问题之一。为了提高油气田勘探成功率与开发采收率,进一步实现"增储上产"之目的,全面开展储层多参数的空... 随着世界各大产油国(区)油气勘探与开发成熟度的日益增高,储层地质问题业已上升为制约石油工业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瓶颈问题之一。为了提高油气田勘探成功率与开发采收率,进一步实现"增储上产"之目的,全面开展储层多参数的空间展布的准确预测和表征方法技术研究已成为当前油气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尤为重要的是它们均离不开储层沉积学这一根本基础。储层沉积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至今已有40多年的发展历程;本文在总结阐述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分阶段地从这一学科的形成背景、石油工业的需求、多学科的相互渗透、专业化的形成与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也对当前碎屑岩系储层沉积学所涉及的热点领域,如现代沉积与野外露头研究方法、地球物理方法的应用、多参数沉积相图的编制方法、层序地层学的应用、深水沉积储层的成因、地震沉积学的形成与应用、陆相盆地沉积充填模式以及储层成岩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概述与讨论,并就我国如何深化这一学科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岩系油气储层沉积学 地球物理方法、多参数沉积相编图 深水沉积储层 地震沉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GBoost算法的页岩岩相测井预测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闫佳飞 李胜利 +2 位作者 魏泽德 吴忠宝 陈建阳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3-776,共14页
页岩岩相的识别与预测对于分析确定页岩油气甜点层段非常重要。在缺乏岩心信息进行单井岩相研究时,测井数据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基于XGBoost算法可以充分挖掘多维测井数据所揭示的页岩岩相信息,从而达到预测单井页岩岩相的目的。本... 页岩岩相的识别与预测对于分析确定页岩油气甜点层段非常重要。在缺乏岩心信息进行单井岩相研究时,测井数据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基于XGBoost算法可以充分挖掘多维测井数据所揭示的页岩岩相信息,从而达到预测单井页岩岩相的目的。本研究应用具有监督学习算法的XGBoost机器学习方法,利用常规测井数据作为变量数据集,建立了可预测页岩岩相类型的计算模型。首先建立适合具体研究区的页岩岩相划分标准,该标准应能体现研究区页岩岩相的辨识差异性,再统计不同矿物含量,确定不同岩相的具体矿物含量和TOC含量界限。在建立计算模型时,相关变量可能会提供相似的信息,导致模型过于依赖这些特征,需注意去除相似信息。XGBoost算法在参数优选方面,其网格搜索具有全面性,在网格搜索过程中应该进行多次优选,不断缩小搜索范围以求取最优值。以松辽盆地松南地区赞字井区块为例,采用矿物组分含量、沉积构造及TOC含量建立页岩岩相划分标准,青山口组可划分出5类主要页岩;在应用XGBoost算法进行变量优选时,对于具有较高相关性的深侧向电阻率(LLD)和浅侧向电阻率(LLS)曲线,保留一条即可,结果表明模型准确率可提高4%左右;经过变量选择及参数调优后,最终模型预测岩相的准确率可达9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岩相预测 XGBoost算法 变量选择 参数调优 测井信息 青山口组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滇东地区煤层气储层孔隙系统与可采性 被引量:35
3
作者 陈贞龙 汤达祯 +4 位作者 许浩 陶树 张彪 蔡佳丽 孟昌忠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58-163,共6页
通过对黔西滇东地区采集煤样的孔渗测试、压汞孔隙结构和低温氮比表面及孔隙结构的测试分析,系统研究了典型区域煤层气储层的孔隙系统的发育特征。研究表明:黔西滇东地区煤储层孔渗发育受控于煤岩变质程度,呈现明显的区域性分布特征;研... 通过对黔西滇东地区采集煤样的孔渗测试、压汞孔隙结构和低温氮比表面及孔隙结构的测试分析,系统研究了典型区域煤层气储层的孔隙系统的发育特征。研究表明:黔西滇东地区煤储层孔渗发育受控于煤岩变质程度,呈现明显的区域性分布特征;研究区煤储层孔隙系统以微、小孔为主,其中又以微孔发育占优势,大孔和中孔相对不发育,BET比表面积及BJH总孔体积相对较大,煤储层吸附能力强;划分了研究区煤储层4类压汞孔隙类型和3类液氮孔隙类型,结果表明,盘关向斜煤储层的储集性能与渗流能力最好,其次为织纳煤田,格目底向斜和滇东地区储集性较好,渗流能力差;而织纳煤田的吸附能力和解吸能力最好,其余地区因不利孔隙结构或者孔隙类型形成的"瓶颈"影响了煤层气的吸附解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滇东 煤层气 煤储层 孔隙系统 可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试管静置沉降实验结果对湖盆细粒沉积纹层成因的启示 被引量:5
4
作者 李胜利 李顺利 付超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5-414,共10页
沉积结构与沉积构造的研究是目前细粒沉积学中的重要内容。同时,富有机质泥/页岩的纹层成因也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难题。影响湖盆细粒沉积物纹层形成的因素很多,其中盐度、有机质含量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是油页岩在淡水与咸水环境均可发... 沉积结构与沉积构造的研究是目前细粒沉积学中的重要内容。同时,富有机质泥/页岩的纹层成因也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难题。影响湖盆细粒沉积物纹层形成的因素很多,其中盐度、有机质含量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是油页岩在淡水与咸水环境均可发育,其纹层的形成与水体盐度有何关系需要深入探讨。通过长试管静置实验,模拟并观察在静水条件下,黏土矿物、富有机质泥质沉积物在淡水、微咸水及咸水3种湖盆水体环境中的沉降过程与沉降速率,通过实验观察绘制沉降过程曲线并计算沉降速率。研究表明:在淡水中富有机质泥的沉降速率明显高于黏土矿物的沉降速率;而在微咸水与咸水中,黏土矿物的沉降速率明显比富有机质泥要高;同时,2种类型的细粒沉积物在3类水体环境中各自的沉降速率也存在不同的规律。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指出在不同水介质条件下,絮凝作用类型的差异与浮力作用的影响是造成细粒沉积速率差异的主要原因。而有机质、黏土矿物及水体盐度共同控制细粒沉积物的沉降速率,一旦这些条件发生变化,那么就容易形成类似或不同的纹层,尤其是有机质丰度与盐度变化时,更容易形成不同成分的纹层。因此,油页岩的形成除需要相对安静水体环境外,还与有机质丰度、黏土矿物含量、絮凝过程及水体盐度变化的综合响应有关,而并非单独与水体盐度相关。另外,受沉积作用影响,湖盆不同区域的细粒沉积构造类型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试管静置沉降实验 湖盆细粒沉积物 絮凝作用 油页岩 纹层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东南部延长组致密油储层微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启贤 王红亮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4期52-63,共12页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扫描电镜和恒速压汞实验等资料分析,利用储层地质学等理论技术和知识,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致密油储层的岩石结构和组分、孔喉结构和类型、孔渗分布等微观特征及其相关性和主控因素进行研究。延长...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扫描电镜和恒速压汞实验等资料分析,利用储层地质学等理论技术和知识,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致密油储层的岩石结构和组分、孔喉结构和类型、孔渗分布等微观特征及其相关性和主控因素进行研究。延长组致密油储层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岩石结构和成分成熟度较低;平均孔隙半径为10μm且孔隙连通性差,孔隙以粒间孔、长石溶孔和裂缝为主,平均喉道半径为0.41μm,喉道以微细-微喉道为主。孔喉结构的非均质性决定了致密油储层的储集和渗流能力,压汞曲线表现出高排驱压力、中值半径偏小、细歪度、分选中等、退汞效率低的特征显示研究区致密油储层储集能力较强,而渗流能力较差;孔隙度均值为8.5%,渗透率均值为0.69 m D,孔隙度和渗透率表现为线性正相关(R2=0.389),微裂缝的存在使部分样品表现出低孔高渗的特征,储层总体表现为特低孔、超低渗、非均质性强的致密性特点。通过相关性分析,岩石组分主要影响储层的孔隙度,岩石组分中(铁)方解石与孔隙度相关性最好;喉道主要影响储层的渗透率,压汞实验分析表明孔喉大小、分布和连通性特征参数中的孔隙体积、分选系数、排驱压力与渗透率的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沉积作用(埋深、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压实、胶结和溶蚀)、构造作用等是研究区储层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其中水下分流河道的储层物性最好,是研究区"甜点"储层的指向区;压实作用对储层致密性的贡献大于胶结作用,酸性流体大量生成时储层已在压实和胶结作用下接近致密,因此无法与长石等易溶组分充分接触而发生大规模的次生溶蚀;此外,后期构造运动生成的裂缝由于缺乏酸性流体而无次生溶蚀孔隙生成,储层的致密性无法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东南部 致密油 储层微观特征 相关性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寨井田水文地质特征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孟昌忠 汤达祯 +3 位作者 陶树 李松 蔡佳丽 何伟 《洁净煤技术》 CAS 2011年第2期92-95,共4页
为了了解威宁县格目底矿区新寨井田水文地质特征及评价该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地质条件,详细分析了该井田地下水类型及分布与富集规律,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地表水的动态变化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等。研究认为该区以构造与风化裂隙... 为了了解威宁县格目底矿区新寨井田水文地质特征及评价该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地质条件,详细分析了该井田地下水类型及分布与富集规律,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地表水的动态变化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等。研究认为该区以构造与风化裂隙为主,属于顶板直接进来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裂隙充水矿床,有利于煤炭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寨井田 水文地质 煤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内加尔盆地北部次盆白垩系被动大陆边缘深海扇演化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宏语 张峰 杨雄兵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2-375,共14页
被动大陆边缘深海扇是当今海洋深水油气勘探的热点。识别深海扇,明确其时空演变特征,总结关键地质因素对其发育的控制作用,对于建立深海扇成因与预测地质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地震与钻井资料综合解释,分析塞内加尔盆地北部次盆白... 被动大陆边缘深海扇是当今海洋深水油气勘探的热点。识别深海扇,明确其时空演变特征,总结关键地质因素对其发育的控制作用,对于建立深海扇成因与预测地质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地震与钻井资料综合解释,分析塞内加尔盆地北部次盆白垩纪被动大陆边缘时期的构造-沉积演化特征,识别深海扇体,并分析其岩性、形态与规模的演变特征;然后分析海平面变化、陆源物质供给、陆坡与沟谷地貌等地质条件对深海扇体发育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研究区在白垩纪盆地被动大陆边缘阶段,经历了早白垩世的碳酸盐岩台地建设期、Albian-Santonian期碎屑岩沉积被陆坡内外分割的沉积期、Campanian-Maastrichtian期的碎屑岩缓坡沉积期等3个构造-沉积演化阶段;从早白垩世Aptian期到白垩纪末期发育了具有不同岩性、形态与规模特征的深海扇体。全球海平面变化、陆源碎屑供给、陆坡与沟谷地貌特征共同制约了深海扇的演化特征,但它们对深海扇发育与演化的影响作用又有所不同。全球海平面变化与陆源碎屑供给特征更多是影响了扇体的岩性粗细与规模,而陆坡沟谷地貌特征则直接决定了扇体的形态与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内加尔盆地 白垩系 被动大陆边缘 深海扇 演化特征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光气田南部双庙区块储层特征与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雷克辉 陶树 +1 位作者 常秀芬 胡汉民 《洁净煤技术》 CAS 2010年第4期31-34,26,共5页
对普光气田南部双庙场构造嘉陵江组二段及飞仙关组四段储层的岩石组合、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孔隙分布等特征进行研究,同时进行了储层评价及孔隙度与白云石和粒屑含量相关性探讨。结果表明:嘉二段储层以白云岩储层为主,飞四段储层... 对普光气田南部双庙场构造嘉陵江组二段及飞仙关组四段储层的岩石组合、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孔隙分布等特征进行研究,同时进行了储层评价及孔隙度与白云石和粒屑含量相关性探讨。结果表明:嘉二段储层以白云岩储层为主,飞四段储层则以灰岩储层为主;飞四段和嘉二段储层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孔隙-裂缝型和裂缝型,嘉二段裂缝较飞四段发育;嘉二段和飞四段储层具有较强非均质性,分布特点也不相同。其中,嘉二段物性相对较好,飞四段相对较差;嘉陵江组储层孔隙度与白云石化程度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为三段式,与粒屑含量之间也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为近二段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光气田 双庙场构造 储层特征 储集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岩溶储层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
9
作者 胡佳乐 康志宏 +2 位作者 袁璐璐 杨小峰 陈夷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16-920,共5页
为研究塔里木盆地岩溶储层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通过比较塔北地区和塔中地区储集层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按储层成因将孔-洞-缝油藏划分为洞穴型储层、构造裂缝型储层、风化裂隙型储层、台缘礁滩相颗粒灰岩溶蚀孔隙型储层和地表残积物裂隙... 为研究塔里木盆地岩溶储层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通过比较塔北地区和塔中地区储集层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按储层成因将孔-洞-缝油藏划分为洞穴型储层、构造裂缝型储层、风化裂隙型储层、台缘礁滩相颗粒灰岩溶蚀孔隙型储层和地表残积物裂隙-孔隙(洞)型储层等5种类型.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成藏控制因素包括:长期继承性的古隆起和古斜坡;断层和不整合面;次生孔-洞-缝储层的发育和有效盖层结合.分析表明:多源、长期成藏,早期储层改造和后期调整是塔里木盆地油藏的主要特征,并决定了资源结构和油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作用 奥陶系碳酸盐岩 储层特征 控制因素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水盆地南部煤储层显微裂隙发育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0
作者 胡咤咤 黄文辉 +3 位作者 刘素平 张谦 许启鲁 冯小龙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3-70,共8页
为研究沁水盆地南部3号和15号煤储层显微裂隙的发育情况,借助扫描电镜显微裂隙分析、荧光显微镜显微裂隙统计、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总结了地应力、煤岩显微组分、煤变质程度、煤中矿物质与显微裂隙发育的关系,探讨了影响煤储层显微裂... 为研究沁水盆地南部3号和15号煤储层显微裂隙的发育情况,借助扫描电镜显微裂隙分析、荧光显微镜显微裂隙统计、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总结了地应力、煤岩显微组分、煤变质程度、煤中矿物质与显微裂隙发育的关系,探讨了影响煤储层显微裂隙发育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该区煤储层显微裂隙较为发育,显微裂隙密度一般为7~59条/9 cm^2,以C型和D型裂隙为主,扫描电镜下常见张性裂隙、剪性裂隙,对煤储层渗透性贡献较大,内生裂隙较少见。显微裂隙通常发育于镜质组中,裂隙密度随变质程度的升高表现出降低的趋势,煤中矿物的充填作用对于显微裂隙的发育影响较大,对煤样渗透性造成了直接破坏作用,地应力场的方向和大小控制着外生显微裂隙的开合程度,进而对煤储层的渗透性产生影响。因此认为,地应力和煤中矿物是影响该区煤储层显微裂隙发育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南部 煤储层 显微裂隙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古岩溶洞穴层状结构与形成机理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华鑫 康志宏 康志江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95-708,共14页
随着岩溶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实践的不断深入,层状洞穴储层结构特征和流体同层连通特点逐渐被学者重视。层控岩溶结构、形成要素和过程等是本类油藏有效开发的关键。通过原始地层组构对比和野外溶洞特点,认为:塔河奥陶系岩溶层具较好的... 随着岩溶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实践的不断深入,层状洞穴储层结构特征和流体同层连通特点逐渐被学者重视。层控岩溶结构、形成要素和过程等是本类油藏有效开发的关键。通过原始地层组构对比和野外溶洞特点,认为:塔河奥陶系岩溶层具较好的对比标志层和岩性差异,为层状岩溶洞穴发育奠定了物质基础;野外顺水平层理多层溶洞和受控于层理缝的管道型古暗河等地质现象,证实了层控岩溶普遍存在。在岩溶洞穴单井识别、连井测井对比、单井动态及地震波形特征的基础上,以典型溶洞带为例,识别出3个主要洞穴层,建立了全新的3层洞穴储集体地质结构剖面:第1层洞穴以砂砾岩充填为主要特点,第2层洞穴呈现洞穴规模大且泥质充填严重,第3层规模较小,主要发育于岩溶地貌高地。运用现代岩溶理论,探讨了层控岩溶的形成机制:碳酸盐岩原岩组构差异是岩溶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主控因素之一;潜流带岩溶水(饱含CO_(2))控制着岩溶洞穴的横向发育,岩溶古地貌控制同层洞穴的横向差异;平缓地层条件下的潜水面水位垂向带迁移控制洞穴的岩溶期次及层状结构。基于各岩溶要素认识,构建了层状岩溶储层发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碳酸盐岩油藏 古岩溶储层 层状结构 形成机理 岩溶演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图尔盖盆地几种典型地震相分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石巨业 樊太亮 +2 位作者 周娇 于东方 艾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4期133-138,共6页
以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的理论为指导,依据地震反射参数,充分利用地震反射的内部结构、外部形态,结合振幅、频率、连续性等特点,对南图尔盖盆地下侏罗统-下白垩统10个地震层序进行地震相识别,划分出中振幅-中连续前积反射、中振幅-中... 以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的理论为指导,依据地震反射参数,充分利用地震反射的内部结构、外部形态,结合振幅、频率、连续性等特点,对南图尔盖盆地下侏罗统-下白垩统10个地震层序进行地震相识别,划分出中振幅-中连续前积反射、中振幅-中连续上超反射等6种典型地震相。这些地震相在平面上具有明显差异性,纵向上具有一定继承性与阶段性,继承性表现在盆地西部物源、东部物源在各个不同时期相对稳定,持续发育,其空间分布变化不大;阶段性则表现在不同层序可分为三个组合:SQ1-SQ4时期(阶段Ⅰ)地震相类型差异大,相带变化快;SQ5-SQ8时期(阶段Ⅱ)地震相沿地堑长轴方向,呈条带状展布;SQ9-SQ10时期(阶段Ⅲ)盆地内地震相均匀分布,各地堑统一连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图尔盖盆地 地震相 沉积相 层序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Du84块兴隆台Ⅰ段扇三角洲储层构型精细解剖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子轶 高志前 +2 位作者 李汶桓 商雅欣 王宏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5期133-140,共8页
辽河油田开发较早,剩余油分布情况十分复杂。储层构型(导致储层内部形成渗流屏障和渗流差异)是造成大量剩余油滞留地下的重要原因。为明确辽河油田Du84块兴隆台Ⅰ段成藏规律及下一步剩余油挖潜方向,综合运用岩心、测井资料对该区进行扇... 辽河油田开发较早,剩余油分布情况十分复杂。储层构型(导致储层内部形成渗流屏障和渗流差异)是造成大量剩余油滞留地下的重要原因。为明确辽河油田Du84块兴隆台Ⅰ段成藏规律及下一步剩余油挖潜方向,综合运用岩心、测井资料对该区进行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研究,分析其储层构型单元特征,为老油田提供剩余油挖潜依据。研究表明:①研究区发育的储层构型单元主要有辫状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分流间湾;②确立了研究区单一砂体的识别标志;③研究区单一砂体垂向叠置模式主要包括垂向叠置、错位叠置及孤立型叠置,单一砂体平面展布样式包括孤立条带状河道、交织条带状及连片状河道。通过对研究区储层构型精细解剖,可以为该区块的开发生产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为类似区块的扇三角洲储层分析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前缘 储层构型 单砂体 识别标志 辽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构造带构造—地层层序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马静辉 何登发 +3 位作者 开百泽 许艳华 翟咏荷 成祥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52-876,共25页
贺兰山构造带及邻区形成演化经历有多期叠加改造和多个伸展—聚敛旋回构造运动,形成了区域内多套构造—地层层序,因此,开展贺兰山构造带构造—地层层序及构造演化研究对深入理解其地质结构和油气勘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综合利用... 贺兰山构造带及邻区形成演化经历有多期叠加改造和多个伸展—聚敛旋回构造运动,形成了区域内多套构造—地层层序,因此,开展贺兰山构造带构造—地层层序及构造演化研究对深入理解其地质结构和油气勘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综合利用野外调查、地震数据和1:50000区域地质资料,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和地震剖面精细解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区域不整合面的分布特征和规律进行详尽分析研究,根据区域不整合面的发育特征,建立区域地层年代格架,划分构造—地层层序,进而对盆地演化阶段进行探讨。研究表明,研究区自下至上发育Pt2Ch‑Jx/Pt1、Є1/AnЄ、C2/O、T/P、J1‑2/An J、K1/An K1、E3q—N/AnE,据此将研究区垂向上划为7个构造—地层层序:基底构造层、中元古界构造层、震旦系—奥陶系构造层、石炭系—三叠系构造层、侏罗系构造层、下白垩统构造层、新生界构造层。贺兰山构造带构造演化经历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陆缘盆地坳陷—裂谷演化阶段;晚古生代—中三叠世陆相盆地坳陷沉积阶段;晚三叠世局部伸展;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大规模逆冲推覆阶段,普遍发育多条大型北东向逆冲断裂;始新世开始进入盆—岭构造形成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面 构造层 构造—地层层序 构造演化 贺兰山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东部凹陷古近系页岩气聚集条件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王广源 张金川 +4 位作者 李晓光 边瑞康 朱华 邓飞涌 唐颖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共5页
页岩气是一种现实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通过对大量录井、钻井、地球化学、实验测试及生产测试结果等资料的分析,认为辽河东部凹陷古近系3套泥页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有机质类型以腐泥腐殖型和腐殖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变化... 页岩气是一种现实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通过对大量录井、钻井、地球化学、实验测试及生产测试结果等资料的分析,认为辽河东部凹陷古近系3套泥页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有机质类型以腐泥腐殖型和腐殖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变化范围宽等特点,具备形成页岩气的物质基础.泥页岩中微裂缝和裂缝发育,为游离态气体的赋存提供了有利的储集空间,且泥页岩吸附甲烷能力强,吸附量大,泥页岩段普遍存在气测全烃异常,蕴藏着巨大的页岩气资源.在新开油田、黄金带油田以及桃园气田附近气测全烃异常明显,是页岩气成藏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东部凹陷 古近系 页岩气 有机碳含量 气测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天然气特征及成因类型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军 侯读杰 +3 位作者 李敬含 张金川 刘鑫 徐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3-47,124,共5页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是辽河油田重要的天然气生产区,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亟待从整体格局上对天然气成因、成藏与分布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确定下一步勘探方向与勘探潜力。为此,依据该区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含氮特征、干燥系数、碳同位...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是辽河油田重要的天然气生产区,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亟待从整体格局上对天然气成因、成藏与分布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确定下一步勘探方向与勘探潜力。为此,依据该区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含氮特征、干燥系数、碳同位素特征、甲烷氢同位素特征、轻烃特征等),对其成因类型和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该区天然气具有较明显的混源特征,既表现为不同热演化程度天然气的混合,也表现为不同成因类型天然气的混合;不同层系、不同地区天然气混合比例有着较大区别,总体上以生物—油型混合气和油型—煤型混合气为主;按照成熟阶段来划分则以热解气为主,裂解气和过渡带气各占3%和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坳陷 东部凹陷 天然气 成因类型 混源气 碳同位素 有机质类型 热演化 混合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含煤岩系生烃潜力评价 被引量:13
17
作者 黄文辉 敖卫华 +1 位作者 肖秀玲 万欢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1-467,共7页
采用有机岩石学与显微煤岩学的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含煤岩系中不同有机质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详细研究,进而对不同烃源岩的生烃潜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鄂尔多斯盆地中,有机质类型主要是Ⅲ型和Ⅱ2-Ⅲ型干酪根,煤中显微组分中惰质组占... 采用有机岩石学与显微煤岩学的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含煤岩系中不同有机质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详细研究,进而对不同烃源岩的生烃潜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鄂尔多斯盆地中,有机质类型主要是Ⅲ型和Ⅱ2-Ⅲ型干酪根,煤中显微组分中惰质组占绝对优势,壳质组含量少,仅在部分地区镜质组含量较高(如:宁夏汝箕沟、陇东地区等);盆地中除了腐殖型干酪根外,也有部分属于腐泥型有机质,如盆地南部黄陵矿区的烛煤,其中脂类含量丰富。根据对盆地侏罗纪含煤岩系的有机质的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热演化程度)的分析和研究得知:煤、炭质泥岩和暗色泥岩的有机质丰富,但煤和泥岩的转化系数均接近或低于生油岩的下限,其族组成中以中高含量的沥青质、中含量的非烃和芳烃、低含量的饱和烃为特征,且煤的有机质丰度远高于泥岩。盆地中侏罗纪延安组有机质只达到低—中成熟阶段的前期,以低成熟阶段为主,反射率Ro=0.37%~0.70%;盆地内的煤系及炭质泥岩均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在盆地南部的环庆向斜区形成工业价值油气藏的潜力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侏罗纪 含煤岩系 生烃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分量地震数据的成像技术 被引量:10
18
作者 芦俊 王赟 +1 位作者 季玉新 钱忠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499-3514,共16页
从水平叠加成像、叠前时间偏移以及叠前深度偏移三个方面总结了多分量地震成像技术的发展现状.在水平叠加成像方面,分析了转换波与纵波在道集抽取方面的差异,总结了常用的转换点计算公式,着重对比了由炮检坐标映射地下的转换点以及由地... 从水平叠加成像、叠前时间偏移以及叠前深度偏移三个方面总结了多分量地震成像技术的发展现状.在水平叠加成像方面,分析了转换波与纵波在道集抽取方面的差异,总结了常用的转换点计算公式,着重对比了由炮检坐标映射地下的转换点以及由地表的网格节点映射地下的反射点两种共转换点道集抽取方式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应用化程度.概述了各向同性与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技术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多分量偏移技术发展以及配套软件的工业应用现状,并对最近发展的层匹配多分量偏移技术进行了介绍.最后,从射线理论以及波场延拓理论的角度总结了多分量叠前深度偏移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标量偏移与矢量偏移的差异,并提出了深度域速度建模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分量 水平叠加 偏移 成像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多波地震与测井数据联合反演预测煤岩的坚固性 被引量:20
19
作者 芦俊 王赟 石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967-2972,共6页
基于煤岩的坚固性、变形模量以及纵、横波速度之间的岩石力学规律,提出用多波地震与测井数据的联合反演定量化预测煤岩的坚固性.根据煤田三维三分量地震采集的特点,建立了PP波与PS波平均入射角部分叠加道集的井约束反演流程;利用煤岩的... 基于煤岩的坚固性、变形模量以及纵、横波速度之间的岩石力学规律,提出用多波地震与测井数据的联合反演定量化预测煤岩的坚固性.根据煤田三维三分量地震采集的特点,建立了PP波与PS波平均入射角部分叠加道集的井约束反演流程;利用煤岩的坚固性系数与变形模量之间的换算关系对目标煤层的坚固性系数空间变化规律进行预测,并划分可能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的区域.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有利的评价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 联合反演 坚固性 变形模量 瓦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彬长地区延安组沉积作用对煤层气赋存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邓春苗 汤达祯 +1 位作者 许浩 陶树 《洁净煤技术》 CAS 2011年第2期82-84,87,共4页
从基准面变化,沉积相变,煤层厚度变化,煤层顶底板特征方面分析了沉积作用对彬长地区煤层气赋存的影响。研究表明:厚煤层形成于基准面上升旋回的末端,是煤层气形成和富集的首要条件;沉积相对煤层气赋存的影响较为复杂,不同沉积相带和沉... 从基准面变化,沉积相变,煤层厚度变化,煤层顶底板特征方面分析了沉积作用对彬长地区煤层气赋存的影响。研究表明:厚煤层形成于基准面上升旋回的末端,是煤层气形成和富集的首要条件;沉积相对煤层气赋存的影响较为复杂,不同沉积相带和沉积微相对煤层发育控制不同;煤层厚度大,含气量高,易于形成煤层气富集区。煤层顶、底板岩性以泥岩、粉砂岩为主,其中以泥岩为顶、底板的厚煤层为煤层气富集提供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作用 彬长地区 沉积相 煤层厚度 煤层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