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转移矩阵的大凉山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高文龙 张景华 +6 位作者 刘洪 欧阳渊 吴君毅 苏悦 邵璐 宋雯洁 刘小念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0-281,共12页
笔者通过遥感解译得到1990年、2000年、2010年、2022年4期大凉山区土地利用/覆盖图,利用转移矩阵的方法,分析4期大凉山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并探讨了政策变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990~2022年,大凉山区耕地面积由11153 km^(2... 笔者通过遥感解译得到1990年、2000年、2010年、2022年4期大凉山区土地利用/覆盖图,利用转移矩阵的方法,分析4期大凉山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并探讨了政策变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990~2022年,大凉山区耕地面积由11153 km^(2)减少到4090 km^(2),减少了63%;林地面积由11713 km^(2)增长到18658 km^(2),增长了59%;草地面积1990~2000年由7708 km^(2)增长到10160 km^(2),2000~2010年下降到5128 km^(2),2010~2022年增长到6907 km^(2),整体面积下降10%;水域湿地与建设用地1990~2022年分别从254 km^(2)和92 km^(2)增长到了520 km^(2)和748 km^(2),增幅分别为104%与713%,增幅明显。这与大凉山区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天保工程”、退耕还林还草等政策的预期结果相对应。再结合土地利用空间变化分析,林地面积的增长主要由耕地转化而来,草地面积初期增长来自林地被砍伐后的逆向演替,在“天保工程”等政策进行保护后,草地面积的增长主要来自耕地。2010年后,大凉山区林地保护政策从种植人工林地转为维护现有成果,因此林地增长速度放缓。总览1990~2022年,尤其是1998年“天保工程”等政策实施后,大凉山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但在实地考察中,仍有部分林地被砍伐后形成草地,且大面积人工针叶林也存在生态系统单一、易发生火灾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大凉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背后驱动因素的探讨分析,旨在为大凉山区生态保护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生态环境 驱动因素 大凉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下的北京城区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布局与可达性研究 被引量:58
2
作者 周爱华 张景秋 +1 位作者 张远索 付晓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114,共4页
均衡布局是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的重要原则,可达性能够有效评价应急避难场所布局的均衡性与合理性。以场所入口为供给点应用两步移动搜寻法进行应急避难场所可达性研究,通过对比不同服务半径的可达性值的分布,确定3000 m为北京已... 均衡布局是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的重要原则,可达性能够有效评价应急避难场所布局的均衡性与合理性。以场所入口为供给点应用两步移动搜寻法进行应急避难场所可达性研究,通过对比不同服务半径的可达性值的分布,确定3000 m为北京已建成避难场所的适宜服务距离。分析3000 m应急避难场所可达性图,可得结论,北京城区应急避难场所还不能满足城区居民避难需求,避难人数缺口大,且布局不够均衡、合理,首都功能核心区及其周边可达性好,而边远区域则完全享受不到避难服务,避难场所空间分布公平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避难场所 可达性 空间布局 两步移动搜寻法 GIS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与创新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张寿庭 刘韩星 +3 位作者 张礼卿 王利峰 黄鸿德 袁志香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57,共5页
为了保障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亟待进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与创新探索。从研究生入学选拔机制、培养模式与教学体系、导师制度建设、研究生创新激励机制建设、研究生培养质量监督与淘汰机制建设等方面全方位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与创新实... 为了保障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亟待进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与创新探索。从研究生入学选拔机制、培养模式与教学体系、导师制度建设、研究生创新激励机制建设、研究生培养质量监督与淘汰机制建设等方面全方位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与创新实践,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创新能力培养 培养机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14
4
作者 梁传杰 葛文胜 符策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0-25,共6页
认为当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存在着认知偏差、价值取向偏离、与研究生培养模式衔接不够、内部制度环境制约、管理体制影响等主要问题,指出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需要准确、全面地认知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内涵,确立兼具研究生教... 认为当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存在着认知偏差、价值取向偏离、与研究生培养模式衔接不够、内部制度环境制约、管理体制影响等主要问题,指出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需要准确、全面地认知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内涵,确立兼具研究生教育工具观和个体目标价值观的价值取向,实现与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有机衔接,完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人事、人才培养、考核与评价等内部制度体系,改革现有的中央、地方及高校内部三级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培养机制 内涵认知 制度创新 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质建造的西南山区生态地质编图探索与实践——以邛海—泸山地区为例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洪 李文昌 +9 位作者 欧阳渊 张景华 张腾蛟 李佑国 黄瀚霄 黄勇 李富 陈敏华 李樋 吴君毅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23-638,共16页
地质作用是形成区域生态环境格局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岩石圈表层地质建造是土壤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载体,制约着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土壤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地质灾害等生态地质条件,进而对整体的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生态地质... 地质作用是形成区域生态环境格局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岩石圈表层地质建造是土壤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载体,制约着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土壤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地质灾害等生态地质条件,进而对整体的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生态地质研究在于探索生态环境与地质条件之间的联系,从地质学的视角,探寻生态系统运行与演化机制。本文在四川邛海—泸山地区生态地质调查实践中,探索了一套适用于西南山区的土壤地质图、生态地质剖面和生态地质图等生态地质系列图件的编制方法。研究认为,生态地质系列图件应是岩石圈-土壤圈-生物圈等多圈层融合的地球表层系统在地质图上的反映,其表达内容主要包括:作为生态环境物质基础的地表基质层(岩石圈和土壤圈)的生态功能属性、地表覆盖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的现状和展布、生态地质单元的生态功能属性等。基于地质建造和地表基质层的生态地质系列图件,能系统地反映研究区地球表层系统中各生态地质要素的现状、特征、展布和交互关系,为生态保护修复及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供地球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质 地球关键带 地球表层系统 宜居地球 大凉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中国油气行业对外投资分析与风险预警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宁 羊建波 段红梅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3-49,共7页
2016年,油气行业在再平衡过程中艰难前行。国际油气供需平衡尚需时日,油价、气价持续低位震荡,全球油气上游投资大幅削减。面对低油价形势,各产油国积极调整政策,各国际石油公司纷纷采取应对措施,以摆脱经营业绩大幅下滑的困境。特朗普... 2016年,油气行业在再平衡过程中艰难前行。国际油气供需平衡尚需时日,油价、气价持续低位震荡,全球油气上游投资大幅削减。面对低油价形势,各产油国积极调整政策,各国际石油公司纷纷采取应对措施,以摆脱经营业绩大幅下滑的困境。特朗普上任后美国实施能源新政,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均对国际、国内油气市场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以2016年全球油气市场的基本情况为基础,结合2016年中国油气企业对外投资情况,对油气行业投资存在的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社会风险等进行了综合分析。文章最后依据供需走势及国际形势,对未来中国油气企业对外投资前景做出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行业 投资风险 能源政策 市场形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沃溪金锑钨矿床赋矿围岩的穆斯堡尔谱学研究
7
作者 邵靖邦 王濮 陈代璋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21-23,共3页
通过对矿床赋矿围岩的穆斯堡尔谱学研究,揭示了不同矿化作用形成的岩石中,矿物成分的演化过程及相应的氧化还原条件,为矿床及围岩的矿物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并对找矿勘探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 金矿床 锑矿床 钨矿床 赋矿围岩 穆斯堡尔谱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高业精的学者楷模--记王德滋院士
8
作者 杜杨松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10,共2页
作者通过自己在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及之后经历的几个典型事例,说明王德滋院士治学严谨、扶植后学、甘当人梯的事迹以及他胸怀宽广、热心助人的精神。
关键词 王德滋 博士生培养 南京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工业技术经济评价工作中的若干方法研究
9
作者 穆献中 《技术经济》 2000年第1期52-54,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天然气 工业技术 经济评价工作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昌平地区串岭沟组沉积岩中独居石、金红石赋存状态及其成因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静 宋天锐 石玉若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72-181,共10页
对采自北京昌平地区串岭沟组下部层位粉砂质泥岩中的矿物进行了详细的能谱分析,发现了独居石和金红石颗粒。独居石最大粒径为88μm,金红石最大粒径为20μm。背散射图像显示独居石边缘不平整,形状不规则,呈现出"鱼形"、"... 对采自北京昌平地区串岭沟组下部层位粉砂质泥岩中的矿物进行了详细的能谱分析,发现了独居石和金红石颗粒。独居石最大粒径为88μm,金红石最大粒径为20μm。背散射图像显示独居石边缘不平整,形状不规则,呈现出"鱼形"、"鸟形"、"花形"、"虫形"等各种形状;金红石则呈串珠状分布。大量的观察发现,独居石和金红石绝大多数都分布在石英脉或赤铁矿细脉里,远离脉的地方几乎没有独居石和金红石的分布。独居石初步SHRIMP U-Pb原位定年结果为(152±11)Ma,表明这些独居石颗粒并非成岩期形成,而为次生独居石,其形成与后期的热液事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矿物学 串岭沟组 独居石 金红石 热液成因 SHRIMP U-PB年龄 能谱分析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对罗迪尼亚超大陆事件的响应——GOSEN连接假设 被引量:38
11
作者 陆松年 相振群 +2 位作者 李怀坤 王惠初 初航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96-1406,共11页
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的华北克拉通与塔里木、扬子克拉通存在明显差异,那里没有十分强烈的与罗迪尼亚超大陆汇聚及裂解有关的热-构造事件的地质记录,因此对华北克拉通与罗迪尼亚超大陆的关联存在不同的推测。近年来,在郯庐断裂带... 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的华北克拉通与塔里木、扬子克拉通存在明显差异,那里没有十分强烈的与罗迪尼亚超大陆汇聚及裂解有关的热-构造事件的地质记录,因此对华北克拉通与罗迪尼亚超大陆的关联存在不同的推测。近年来,在郯庐断裂带两侧新元古代碎屑岩地层中,从辽宁的榆树砬子群,经山东烟台蓬莱群至土门群,陆续测得众多具经典格林威尔期的碎屑锆石年龄。这一信息与西伯利亚东南缘上里菲碎屑岩中的碎屑锆石年龄谱十分相似。这些碎屑锆石的时代均不是华北或西伯利亚本土所具有的特点,说明华北东缘、西伯利亚东南缘与劳伦大陆东南缘格林威尔造山带存在某种亲缘关系。根据这种推测,笔者等提出了劳伦大陆格林威尔造山带、西伯利亚东南缘和华北东部(GOSEN)连接的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碎屑锆石年龄谱 罗迪尼亚超大陆 GOSEN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合作早子沟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及硫铅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18
12
作者 陈瑞莉 陈正乐 +6 位作者 伍俊杰 梁志录 韩凤彬 王永 肖昌浩 韦良喜 沈滔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7-104,共18页
早子沟金矿床是西秦岭西段近年来发现的大型金矿床之一。矿床产于中三叠世古浪堤组中,矿体产出与中酸性岩脉关系密切;矿体受断裂控制,呈脉状、条带状,少数似层状产出。含金石英脉可分为两个成矿期次,分别为含金粗粒石英脉期和多金属硫化... 早子沟金矿床是西秦岭西段近年来发现的大型金矿床之一。矿床产于中三叠世古浪堤组中,矿体产出与中酸性岩脉关系密切;矿体受断裂控制,呈脉状、条带状,少数似层状产出。含金石英脉可分为两个成矿期次,分别为含金粗粒石英脉期和多金属硫化物-金石英期;金属硫化物主要为辉锑矿、黄铁矿、毒砂等。辉锑矿石英脉型金矿石中流体包裹体主要为富液相的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9.8~324.3℃,平均为203.2℃,盐度(w(NaCl))为1.22%~10.73%,平均为6.04%,成矿流体的密度平均为0.90g/cm^3,矿床的成矿平均深度约为2.00km;阴阳离子分析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液相成分主要为Na^+-SO_4^(2-)-Cl^-,单个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显示流体包裹体中的气相成分主要为H_2O、CO_2和SO_2,个别样品显示有CO和CH_4,成矿流体为NaCl-H_2O-CO_2体系。流体包裹体研究揭示了早子沟金矿床辉锑矿-金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为浅成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流体,主要为岩浆水与地下水的混合热液,不同性质流体的混合作用和它们的沸腾作用是使金沉淀的重要因素。矿石中辉锑矿硫同位素组成很稳定,δ^(34)S_(V-CDT)值为-10.30‰^-8.10‰,平均为-9.33‰,表明硫主要为岩浆热液来源,并混有地层硫。矿石铅同位素组成显示^(206)Pb/^(204)Pb为18.166~19.027,^(207)Pb/^(204)Pb为15.608~15.741,^(208)Pb/^(204)Pb为38.249~39.275,矿石铅同位素组成为壳幔混合成因铅。根据早子沟金矿床特征,结合成矿流体性质及来源、成矿物质来源研究成果,推测甘肃早子沟金矿床应为岩浆期后低温热液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S-Pb同位素 早子沟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对比与思考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建军 付梅臣 +3 位作者 胡业翠 王淑晴 张淑平 徐泽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9-11,共3页
全球一体化和教育国际化逐步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如何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人才是各大高校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大计。在对比国内外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或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基础上,从方向特色、课程设置和... 全球一体化和教育国际化逐步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如何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人才是各大高校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大计。在对比国内外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或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基础上,从方向特色、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三个方面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环节进行了对比,同时,从意识理念培养、理论知识培养和实践技能培养三个方面对人才培养过程进行了对比,并以此为依据围绕"学生需什么、学校给什么、社会提什么"三个核心问题,从理念对接、专业对接和执业对接角度提出了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规格 培养环节 培养过程 国际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主要金属矿产勘查工作特点及对当前勘查工作的启示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全明 叶天竺 +3 位作者 王保良 李龙 方一平 李树羽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共5页
通过对黑色、有色、贵金属等主要金属矿产勘查程度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剖析建国 50年以来我国矿产勘查工作在勘查矿种、勘查技术方法、投入实物工作量等方面的基本特点,分析勘查投入与勘查成果的内在联系。参照已有矿产勘查程度,探讨当前... 通过对黑色、有色、贵金属等主要金属矿产勘查程度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剖析建国 50年以来我国矿产勘查工作在勘查矿种、勘查技术方法、投入实物工作量等方面的基本特点,分析勘查投入与勘查成果的内在联系。参照已有矿产勘查程度,探讨当前我国矿产勘查工作的原则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金属矿产勘查 有色金属矿产勘查 贵金属矿产勘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剖面在焉耆盆地构造演化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胡斌 齐丽军 +2 位作者 张辉 冯全东 方江雪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7-21,共5页
平衡剖面技术是一种按照几何守衡原则而建立的地质剖面正演方法,是一种构造变形恢复的重要手段。研究中采用了Geosec软件对焉耆盆地9条构造剖面进行了复原和地层伸缩量计算。结果表明,燕山早期焉耆盆地处于弱挤压状态,构造变形量相对较... 平衡剖面技术是一种按照几何守衡原则而建立的地质剖面正演方法,是一种构造变形恢复的重要手段。研究中采用了Geosec软件对焉耆盆地9条构造剖面进行了复原和地层伸缩量计算。结果表明,燕山早期焉耆盆地处于弱挤压状态,构造变形量相对较小,而主要的变形量集中于燕山晚期和喜山期,并且喜山期变形稍弱于燕山晚期。平面上盆地西部变形量较大,东部变形量较小。盆地中、新生代的演化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燕山早期弱挤压与同生变形阶段,燕山晚期强烈挤压阶段,喜山期对冲挤压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剖面 构造演化 构造变形 焉耆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浩尧尔忽洞金矿三维建模与深部成矿预测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楠 曹瑞 +9 位作者 叶会寿 李强 王义天 吕喜平 郭娜 苏元祥 郝建瑞 肖扬 张帅 楚文楷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0-189,共20页
内蒙古浩尧尔忽洞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是我国黑色岩系金矿的典型代表,其赋存于白云鄂博群比鲁特组的碳质板岩中,品位低而可采储量大。针对金矿增储保障问题,本文以矿床模型和“三位一体”找矿预测方法为指导,采用三维建模可视化技术... 内蒙古浩尧尔忽洞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是我国黑色岩系金矿的典型代表,其赋存于白云鄂博群比鲁特组的碳质板岩中,品位低而可采储量大。针对金矿增储保障问题,本文以矿床模型和“三位一体”找矿预测方法为指导,采用三维建模可视化技术,首先,构建了浩尧尔忽洞金矿三维找矿模型,实现了矿区的透明化、立体化;其次,开展了地球物理电磁联合反演,重新解译了研究区地质构造格架;第三,提取了浩尧尔忽洞褶皱南翼剪切带、比鲁特组碳质板岩、以及矿区东采坑控矿构造、地球化学晕以及蚀变矿物等预测变量并建立了综合异常三维模型;最后,运用证据权方法,开展综合信息定量预测评价,圈定了深部成矿有利地段,并在地质认识上得到了较好的印证。研究表明:本区高极化率位置应为哈拉霍疙特地层(H3),岩浆岩侵入自两侧以岩墙形式,顺较大的剪切破碎带充填,而碳质板岩恰好为矿体提供了化学屏障;基于证据权计算结果,浩尧尔忽洞褶皱南翼东段深部极有可能存在第二个成矿富集段,具有较大找矿潜力;同时,通过证据权蒙脱石预测变量的对比度分析,定量地验证了构造控制下的流体充填与交代(蚀变)是形成浩尧尔忽洞金矿的重要机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三维预测 三维建模 异常提取 综合成矿预测 黑色岩系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眼轨迹位移插值计算的解析法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积锁 鲁港 吴俊林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37,共3页
井眼轨迹的位移插值计算在定向井轨迹监控、中靶分析、水平井靶心距计算和井眼轨迹三维图形实时显示等许多问题中都有很重要的应用。位移插值计算是要根据井段两个端点的井眼轨迹参数从实钻井眼轨迹上给定点的视平移计算出该点的其他井... 井眼轨迹的位移插值计算在定向井轨迹监控、中靶分析、水平井靶心距计算和井眼轨迹三维图形实时显示等许多问题中都有很重要的应用。位移插值计算是要根据井段两个端点的井眼轨迹参数从实钻井眼轨迹上给定点的视平移计算出该点的其他井眼轨迹参数;前人在井段曲线为圆柱螺线的假设下提出了逐次位移法实现位移插值计算,但需要反复多次迭代才能求出近似数值解。从空间解析几何学有关公式出发,推导出了圆柱螺线条件下的位移插值解析计算公式并通过算例验证了其正确性。与逐次位移法相比,解析计算公式可以极大地提高井眼轨迹位移插值计算的速度和精度,能够应用于井眼轨迹实时监控、三维图形显示、中靶分析、水平靶心距计算等问题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眼轨迹 位移 插值法 解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景宁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LA-ICP-MS锆石U-Pb年龄 被引量:5
18
作者 金庆花 李春麟 王宗秀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56-465,共10页
浙江景宁岩体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大陆边缘活动带,受丽水—余姚断裂控制,呈近南北向展布,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花岗岩和闪长岩。对景宁岩体中的二长花岗岩和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浙江景宁岩体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大陆边缘活动带,受丽水—余姚断裂控制,呈近南北向展布,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花岗岩和闪长岩。对景宁岩体中的二长花岗岩和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二长花岗岩和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1.3±0.3Ma和111.0±0.7Ma。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成分显示出富硅、富碱、低镁的特征,铝饱和指数介于1.01~1.09之间,分异指数为84.85~96.35,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显著,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属于典型的弱过铝质高分异I型花岗岩。综合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景宁岩体是早白垩世晚期岩石圈大规模伸展构造背景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宁岩体 LA-ICP-MS锆石U-PB测年 岩石地球化学 岩石圈伸展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北缘下高川盆地上泥盆统铁矿梁组沉积物源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贾晓彤 张英利 +2 位作者 王宗起 王坤明 王刚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47-64,共18页
下高川盆地为扬子地块和秦岭造山带结合处的特殊构造单元,其构造演化与相邻的构造单元存在明显差异,晚泥盆世尤为突出。为全面理解下高川盆地的构造演化,重点研究了下高川盆地上泥盆统铁矿梁组砂岩的沉积物源。以石英砂岩为研究对象,分... 下高川盆地为扬子地块和秦岭造山带结合处的特殊构造单元,其构造演化与相邻的构造单元存在明显差异,晚泥盆世尤为突出。为全面理解下高川盆地的构造演化,重点研究了下高川盆地上泥盆统铁矿梁组砂岩的沉积物源。以石英砂岩为研究对象,分析重矿物组成,进而进行电气石电子探针分析和LA-MC-ICP-MS锆石U-Pb定年。砂岩样品的闪锌矿、白钛石、钛铁矿重矿物组合说明其物源为岩浆岩。电气石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铁矿梁组石英砂岩主要来自于变质板岩和变质砂岩,少量为贫锂花岗岩类、伟晶岩和细晶岩。砂岩锆石U-Pb年龄谱分析表明,铁矿梁组砂岩的主要物源来自425~530 Ma的天水和丹凤花岗岩、佛坪片麻岩、清水英安岩,以及578~982Ma的柞水(黑沟)碱性花岗岩、天水和西峡的花岗质片麻岩、丹凤和卢氏的花岗岩。另外,1 015~1 551 Ma的佛坪黑云母斜长片麻岩,1 658~1 957 Ma的太白和宝鸡花岗岩、佛坪片麻岩,2 329~2 502 Ma的丹凤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和2 625~3 147 Ma的商南太古宙结晶基底岩石均经历多次搬运,为扬子北缘下高川盆地提供次要物源。综合区域资料,晚泥盆世的物源大致来自北部,同时古地理格局表现为天水、丹凤、清水、西峡等地区岩体隆升剥蚀,成为物源区,而在华北古陆与扬子北缘下高川盆地之间可能存在多个较小古陆,如佛坪也属于物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源 铁矿梁组 晚泥盆世 重矿物 电气石电子探针 锆石U-Pb年龄 下高川盆地 扬子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沸石资源的分布与开发利用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15
20
作者 柳婷婷 张寿庭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41-45,共5页
沸石作为一种重要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在我国东部分布广泛,以斜发沸石和丝光沸石为主要类型,矿床伴以珍珠岩和膨润土。因其独特的晶体结构(孔道结构)和化学成分(活动性阳离子),沸石具有众多优良的物化性能,因而不同品级的沸石被应用在许... 沸石作为一种重要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在我国东部分布广泛,以斜发沸石和丝光沸石为主要类型,矿床伴以珍珠岩和膨润土。因其独特的晶体结构(孔道结构)和化学成分(活动性阳离子),沸石具有众多优良的物化性能,因而不同品级的沸石被应用在许多国民经济重要的生产领域中。本文除分析了我国沸石矿床的分布和特点;各省(区)代表性沸石产地;沸石在建材、工农业、环保、能源的典型用途;以及对于沸石综合开发效益显著的深加工技术以外,还探讨了沸石在未来的地质普查工作、选矿测试工作、开发工作、应用领域、基础理论研究中应予被关注的方面和各个研究方向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资源 开发应用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