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深部8号煤储层孔隙发育模式及其控气作用
1
作者 黄道军 许浩 +6 位作者 虎建玲 董煜 焦鹏帅 陈世达 周国晓 吴小卓 武衡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5-123,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内部深部8号煤分布广泛,煤阶跨度大,是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然而,目前对于盆地内部深部煤储层的孔隙发育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缺乏系统、全面的理解,尤其是在深部煤储层孔隙发育模式及其控气作用方面尚未进行深入研究。基于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内部深部8号煤分布广泛,煤阶跨度大,是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然而,目前对于盆地内部深部煤储层的孔隙发育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缺乏系统、全面的理解,尤其是在深部煤储层孔隙发育模式及其控气作用方面尚未进行深入研究。基于盆地内14口探井岩心测试分析数据,系统分析了煤储层的孔隙发育特征和发育模式,并探讨了其分布规律和控气作用。结果表明:随着变质程度增加,研究区8号深部煤储层微孔和介孔的孔体积均明显增高,宏孔体积逐渐降低。其中,微孔主要为气孔,尤以孔径为0.4~0.9 nm孔隙最为发育,介孔相对不发育。宏孔由中−低变质程度煤发育的胞腔孔和屑间孔转变为中−高变质程度煤发育的内生裂隙。由北到南随着变质程度的增加(R_(o,max)为0.60%~2.86%),盆地内8号深部煤储层孔隙发育模式可分为:宏孔发育型、双峰发育型和微孔发育型,其中,宏孔发育型煤储层含气量较低,但也含有一定比例的游离气;双峰发育型是盆地内8号深部煤储层的主要孔隙发育模式,该类型储层微孔、宏孔均较为发育,最有利于吸附气和游离气的富集与产出;微孔发育型煤储层吸附能力最强,含气性最优,资源潜力大,但渗透性较差,需采用极限压裂方式提升储层的渗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8号煤 变质程度 孔隙发育模式 控气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