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沁水盆地安泽地区煤层气富集主控地质因素 被引量:8
1
作者 侯月华 姚艳斌 +3 位作者 钟林华 陈龙伟 陈杨 黄赛鹏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65,71,共7页
通过对沁水盆地安泽区块煤层气地质条件和储层条件的深入分析,探讨了该区煤层气的富集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煤的岩石学特征、构造、顶底板岩性是影响煤层气富集的主要因素。总体上,安泽区块煤储层含气量受煤阶影响,表现为:煤... 通过对沁水盆地安泽区块煤层气地质条件和储层条件的深入分析,探讨了该区煤层气的富集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煤的岩石学特征、构造、顶底板岩性是影响煤层气富集的主要因素。总体上,安泽区块煤储层含气量受煤阶影响,表现为:煤的变质程度越高,吸附能力整体增强,含气量增大。局部区域,煤层气含量受煤层埋深、断层、褶皱及煤层顶底板岩性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在构造平缓带,煤层气含量随埋深增大而增大;在构造活动带,正断层上升盘含气量明显低于下降盘含气量,断层对煤层气的逸散作用明显。此外,泥岩顶底板封盖较砂岩顶底板封盖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富集 煤阶 断层 褶皱 顶底板岩性 安泽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构造控气特征 被引量:32
2
作者 李勇 汤达祯 +4 位作者 许浩 孟尚志 刘一楠 张文忠 陈跃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3-117,129,共6页
为总结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构造变形对煤层气的控制作用,结合不同区块构造演化、构造类型、含气量和岩石力学性质,分析了影响煤层气开发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煤系在三叠纪达最大埋深,在研究区中南部的大地热流有明显上升,较煤变质... 为总结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构造变形对煤层气的控制作用,结合不同区块构造演化、构造类型、含气量和岩石力学性质,分析了影响煤层气开发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煤系在三叠纪达最大埋深,在研究区中南部的大地热流有明显上升,较煤变质程度较热流平稳下降的北部高;缓倾斜、单斜、背斜、向斜、推覆构造、逆断层和挤压型层滑等7种有利的阻气构造发育,以缓倾斜和单斜广泛发育且最为有利;受地应力影响,同一井位上下煤层的气体富集程度有较大差异;煤层顶板有泥岩、砂岩和灰岩等,灰岩也具有良好的封存效果。在分析不同顶底板组合和构造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了"砂通煤""水包气"的构造控气模式,并划分了有利的储气构造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 煤层气 构造演化 构造特征 封闭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煤层气井排采特征及产能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吴双 汤达祯 +2 位作者 许浩 李松 孟艳军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9-76,101,共9页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某区块深部煤层气井生产资料,分析深部煤层气井在排采初期的气水产出特征;研究影响深部煤层气井产能的地质和工程主要因素,基于产能主控因素提出研究区深部煤层气开发建议.结果表明:深部煤层气井在排采初期产能偏...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某区块深部煤层气井生产资料,分析深部煤层气井在排采初期的气水产出特征;研究影响深部煤层气井产能的地质和工程主要因素,基于产能主控因素提出研究区深部煤层气开发建议.结果表明:深部煤层气井在排采初期产能偏低,影响产气效果的地质因素主要包括构造部位、煤层埋深、含气量及水动力条件,工程因素主要包括压裂参数、开采层数和抽采制度;开发时应注意控制压裂液排量高于7.75m3/min,保持30~40m3的加砂量,并根据产气变化及时调节泵冲次,调节幅度以小于0.05次/min为宜;工程前期设计和后期操作要与地质情况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两者对产能控制的最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井 排采 产气特征 产水特征 产能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地层热流体差异作用及其煤层气成藏效应
4
作者 唐淑玲 汤达祯 +2 位作者 许浩 陶树 李松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16,共9页
为了研究煤层气系统热流体偶合地质作用机制,对织金、盘县煤系热流体地质特征进行了对比,并从地层热流体活动新的视角分析了黔西煤层气富集成藏地质选择过程。研究表明:织金、盘县均存在两期区域性热流体活动,早期以钙质流体为载体,晚... 为了研究煤层气系统热流体偶合地质作用机制,对织金、盘县煤系热流体地质特征进行了对比,并从地层热流体活动新的视角分析了黔西煤层气富集成藏地质选择过程。研究表明:织金、盘县均存在两期区域性热流体活动,早期以钙质流体为载体,晚期以硅质流体和少量钙质流体为载体,分别属于地层流体热循环作用和深源高温热流体的差异注入。热流体作用促使煤层气集中高强度生成和运移,产生密集成群管状气孔,与构造应力协同,导致煤体开裂破碎,明显影响煤的孔渗性。煤系地层中相对封闭滞留的热流体环境,是导致煤层气系统高压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黔西北部台隆处于相对封闭滞留区,高温热流体配置条件更有利于煤层气富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流体 地质作用机理 煤层气 富集成藏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含煤盆地煤层气开发潜力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超 汤达祯 +3 位作者 许浩 陶树 吕玉民 陈晓智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2-97,共6页
基于通古斯盆地、勒拿盆地、库兹涅茨克盆地和伯朝拉盆地的构造特征、煤系地层及煤层发育特征、煤储层特征、煤及煤层气资源量的分析,从物质基础、生气条件和保存条件方面对比评价该4个盆地的煤层气开发潜力。评价表明:库兹涅茨克盆地... 基于通古斯盆地、勒拿盆地、库兹涅茨克盆地和伯朝拉盆地的构造特征、煤系地层及煤层发育特征、煤储层特征、煤及煤层气资源量的分析,从物质基础、生气条件和保存条件方面对比评价该4个盆地的煤层气开发潜力。评价表明:库兹涅茨克盆地煤层气资源丰度达7.16×108m3/km2,煤层总厚度大且含气量高,储层渗透率高达0.15μm2,开发潜力最大;伯朝拉盆地煤层气资源在沃尔库塔市附近高度富集,占盆地总资源量的30%,开发潜力较大;通古斯盆地煤层气资源量高达2.299×1012m3,但勘探程度低,开发潜力中等;勒拿盆地煤层气资源丰度最低,开发潜力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开发潜力 资源丰度 俄罗斯 库兹涅茨克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柳林地区煤储层地应力场特征及其对裂隙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31
6
作者 李勇 汤达祯 +4 位作者 许浩 孟尚志 刘一楠 刘勇 喻廷旭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164-168,共5页
为系统研究柳林地区煤储层地应力场展布及其对裂隙的控制作用,分析不同埋深煤层与地应力的关系,采用水力致裂法获取了地应力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建立了主采煤层地应力与煤层埋藏深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模型,分析了露头节理、煤层割理与现今... 为系统研究柳林地区煤储层地应力场展布及其对裂隙的控制作用,分析不同埋深煤层与地应力的关系,采用水力致裂法获取了地应力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建立了主采煤层地应力与煤层埋藏深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模型,分析了露头节理、煤层割理与现今地应力方向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柳林地区最大水平主应力σmax为7.33~30.83 MPa,平均19.41 MPa,最小水平主应力σmin为6.50~24.00 MPa,平均13.12 MPa,主应力随埋深增大而线性增高。在埋深400~700 m,垂直应力σv≈σmax≈σmin,地层呈现准静水压力场特点;在700~850 m,σmax〉σv〉σmin,为大地动力场型,水平方向主应力占主导地位;在850~1 100 m,σv〉σmax〉σmin,为大地静力场型,仍未进入明显压缩带。水力压裂地应力检测表明现今主应力方向与煤层裂隙方向相近,以NNE向为主,地应力方向在割理形成后未发生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林地区 煤储层 地应力 煤层裂隙 水力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浆活动对西山煤田煤储层物性的差异改造特征 被引量:15
7
作者 汪雷 汤达祯 +5 位作者 许浩 李松 逄建东 姚长华 李晶晶 喻廷旭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900-1910,共11页
为探讨岩浆侵入带来的高温热效应对西山煤田的煤储层物性的差异改造特征,在盆地模拟的基础上,以西山煤田西区煤岩为研究对象,系统采用反射率测试、工业分析、核磁共振、等温吸附、低温液氮吸附、显微裂隙统计等实验手段对距岩浆岩体远... 为探讨岩浆侵入带来的高温热效应对西山煤田的煤储层物性的差异改造特征,在盆地模拟的基础上,以西山煤田西区煤岩为研究对象,系统采用反射率测试、工业分析、核磁共振、等温吸附、低温液氮吸附、显微裂隙统计等实验手段对距岩浆岩体远近不同的煤样进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离岩浆侵入中心距离不同,储层的孔形、孔径、吸附规律等都表现出差异演化特征,如距岩体越近,煤层反射率明显增大、挥发分较低、灰分增大、BET和孔容增大、瓦斯吸附能力为低—高—低的趋势。在高温、高压的双重作用下,煤层形成了大量岩浆诱发成因的煤层割理,普遍提高了煤层的渗透率。研究结果表明,岩浆活动对西山煤田煤储层物性的改造具有双重性,研究区的中西部屯兰和石千峰一带是储层综合物性条件最佳的地区,是煤层气富集高产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山煤田 岩浆活动 储层物性 改造 差异性 煤层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CT技术的韩城示范区煤储层精细描述 被引量:9
8
作者 陈同刚 汤达祯 +3 位作者 许浩 吕玉民 孟艳军 陈云涛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05-510,共6页
X射线层析扫描(X-CT)技术具有无损分析岩石内部结构特征的优点。应用该项技术,重构了韩城示范区煤样内部孔隙、裂隙和矿物的空间分布格架与形态。结果表明,煤样的CT像素频数存在两个峰值区间,分别表征孔隙-裂隙和矿物的发育特征。当孔... X射线层析扫描(X-CT)技术具有无损分析岩石内部结构特征的优点。应用该项技术,重构了韩城示范区煤样内部孔隙、裂隙和矿物的空间分布格架与形态。结果表明,煤样的CT像素频数存在两个峰值区间,分别表征孔隙-裂隙和矿物的发育特征。当孔隙、裂隙发育较好时,该峰左偏;矿物含量较高时,矿物峰右偏或峰值区间变宽。CT孔隙度、矿物含量与CT数有较好的相关性,CT孔隙度与氦气孔隙度显著正相关。通过煤样三维重构的三维表面蒙皮和三维立体模型,可以清楚地识别煤中孔隙、裂隙及矿物的空间形态特征和连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CT 煤储层 孔隙 裂隙 精细描述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恩洪和老厂地区煤储层孔隙-裂隙系统对比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李松 汤达祯 +2 位作者 许浩 陶树 杨紫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16-521,共6页
云南恩洪和老厂地区是我国西南潜在的煤层气开发基地。基于相关测试资料和数据,从孔隙-裂隙系统角度分析了两区煤储层的储气能力、渗流能力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老厂煤样吸附孔隙结构优于恩洪煤样,但恩洪煤样渗流孔隙结构均质性较好... 云南恩洪和老厂地区是我国西南潜在的煤层气开发基地。基于相关测试资料和数据,从孔隙-裂隙系统角度分析了两区煤储层的储气能力、渗流能力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老厂煤样吸附孔隙结构优于恩洪煤样,但恩洪煤样渗流孔隙结构均质性较好,渗流能力较强;然而,老厂煤样显微裂隙密度相对较高,弥补了其渗流孔隙结构的不足。发现吸附孔隙比例与固定碳、镜质组含量存在线性关系,渗流孔隙比例与挥发分产率、惰质组含量有正相关关系;大-中孔体积对煤岩孔隙度贡献较大,煤样渗透率受到孔隙度和显微裂隙密度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储层 孔隙-裂隙系统 恩洪 老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准南地区煤储层显微裂隙特征及矿物控因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臣臣 刘大锰 +1 位作者 蔡益栋 周三栋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4-151,共8页
为进一步提高和深化对我国低煤阶煤储层特征的理解和认识,基于显微光度计和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分析,对取自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简称淮南地区)的25块煤岩样品的显微裂隙和矿物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准南地区煤储层显微裂... 为进一步提高和深化对我国低煤阶煤储层特征的理解和认识,基于显微光度计和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分析,对取自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简称淮南地区)的25块煤岩样品的显微裂隙和矿物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准南地区煤储层显微裂隙极其发育,构造成因的外生裂隙非均质性程度要明显强于内生裂隙的,外生裂隙可以指示区域构造发育程度及构造煤存在的可能性。发育内生裂隙煤样中所含的矿物极少,以自生矿物为主,其次为陆源碎屑矿物,未见后生成因矿物;而发育外生裂隙煤样所含矿物种类较多、含量较高,以后生矿物为主,其次为自生高岭石,陆源碎屑矿物少见。煤储层中外生裂隙多被方解石充填且矿物充填呈现多期性,而内生裂隙的矿物多期充填则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南地区 煤储层 矿物 显微裂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泽区块煤储层孔裂隙特征及水敏效应损害机理 被引量:7
11
作者 耿昀光 汤达祯 +2 位作者 许浩 陶树 李松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5-180,共6页
针对水敏效应会引起煤储层渗透率伤害,造成储层渗透率降低,从而影响煤层气井产量的问题,研究了沁水盆地南部安泽区块煤储层物性特征、水敏感性损害程度以及该区煤储层水敏损害机理,对安泽区块山西组3号煤层煤样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显... 针对水敏效应会引起煤储层渗透率伤害,造成储层渗透率降低,从而影响煤层气井产量的问题,研究了沁水盆地南部安泽区块煤储层物性特征、水敏感性损害程度以及该区煤储层水敏损害机理,对安泽区块山西组3号煤层煤样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显微组分和矿物测定以及水敏感性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安泽区块3号煤样品水敏损害率为29.92%~54.03%,平均43.53%,水敏损害程度介于弱敏感到中等偏强之间;水敏损害率与黏土矿物含量、液体流速呈正相关关系,与煤岩渗透率呈负相关关系;煤储层水敏效应存在2种损害机制,一是黏土矿物水化膨胀而引起的静态渗透率降低机制,二是由黏土矿物颗粒分散运移而造成的动态渗透率降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泽区块 煤储层 水敏感性 黏土矿物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水盆地安泽区块煤储层含气性特征及其构造控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钟雨彤 刘大锰 +2 位作者 姚艳斌 蔡益栋 侯月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42-352,共11页
基于安泽地区的二维地震资料、测井数据和完井数据,分析了该地区煤储层含气性特征及构造对含气量的影响,分别从剥蚀量、上覆有效地层厚度、断层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安泽地区经历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三个时期构造运动,总... 基于安泽地区的二维地震资料、测井数据和完井数据,分析了该地区煤储层含气性特征及构造对含气量的影响,分别从剥蚀量、上覆有效地层厚度、断层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安泽地区经历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三个时期构造运动,总剥蚀量为2 200~3 300m。安泽地区剥蚀量西部小、保存条件较好,对应含气量较高。剥蚀量东部大、保存条件较差,对应含气量较低。在构造影响较弱区,煤层含气量随上覆有效地层厚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断层的控制范围在500m,距离断层500m以内的地区含气量低于距离断层超过500m的地区。同一条断层下降盘较上升盘有更好的封盖能力,含气量相对高。安泽地区的断层构造样式中地堑、掀斜断块和逆断层是较好的储气环境,而地垒不利于煤层气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含气量 断层 安泽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南地区高煤阶煤储层水敏效应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12
13
作者 左银卿 张学英 +1 位作者 周叡 李松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7-110,118,共4页
在煤层气开发过程中,工作液与煤储层不匹配时会造成水敏效应,导致煤储层渗透率降低,影响煤层气井产能。对煤储层进行水敏效应评价并探讨其主控因素,对提高煤层气开发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沁南地区高煤阶煤储层具有低孔低渗透特征,常规水... 在煤层气开发过程中,工作液与煤储层不匹配时会造成水敏效应,导致煤储层渗透率降低,影响煤层气井产能。对煤储层进行水敏效应评价并探讨其主控因素,对提高煤层气开发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沁南地区高煤阶煤储层具有低孔低渗透特征,常规水敏实验方法已不适用,因此研究提出了煤储层水敏评价的新方法,采用气测渗透率取代传统的水测渗透率来表征煤岩水敏损害程度,并对沁南地区典型煤岩样品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沁南地区煤储层水敏损害率介于弱敏感到中等偏强之间,且以弱敏感为主;制约水敏效应的因素有煤储层渗透率、粘土矿物含量和粘土矿物赋存方式;煤储层渗透率越低,粘土矿物含量越高,水敏损害率越大。煤储层中粘土矿物的赋存方式有2种:煤岩裂隙填充与煤岩基质中植物细胞腔填充,且粘土矿物填充于煤岩裂隙的水敏损害程度高于填充于煤岩基质的水敏损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煤阶 煤储层 水敏效应 渗透率 粘土矿物 沁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的煤储层束缚水饱和度应力响应研究与动态预测——以保德和韩城区块为例 被引量:9
14
作者 侯伟 赵天天 +6 位作者 张雷 熊先钺 许浩 巢海燕 张伟 王伟 张慧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08-616,共9页
煤层气开发过程中储层应力的变化对束缚水饱和度有重要影响。通过对不同煤阶煤储层的煤样进行覆压低场核磁共振系列实验,采用谱图形态经验判定法对核磁T2截止值进行标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煤阶储层束缚水饱和度随应力的变化规律,并... 煤层气开发过程中储层应力的变化对束缚水饱和度有重要影响。通过对不同煤阶煤储层的煤样进行覆压低场核磁共振系列实验,采用谱图形态经验判定法对核磁T2截止值进行标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煤阶储层束缚水饱和度随应力的变化规律,并对保德和韩城区块的束缚水饱和度开展了动态计算。实验结果表明:束缚水饱和度具有较强的应力敏感性,并且在有效应力增加初期变化最为强烈;由于孔隙结构的差异,这种应力敏感性在保德区块表现得更为强烈。动态预测结果表明:由于保德区块储层埋深变化范围较小,其初始束缚水饱和度受埋深影响的总变化量小于韩城区块;埋深较浅的储层束缚水饱和度在开发过程中的应力敏感性更强,但开发过程进行到末期后,束缚水饱和度总的增加幅度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储层 低场核磁共振 束缚水饱和度 应力响应 煤层气 开发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翘板”支点影响下的含煤地层发育特征 被引量:23
15
作者 李勇 汤达祯 +3 位作者 许浩 曲英杰 陶树 蔡佳丽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2期378-382,共5页
通过沉积演化史分析、煤田构造发育规律研究、煤岩物理化学特征分析等手段解剖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含煤地层沉积差异。临兴地区受北纬38°构造带的影响,在盆地东缘的南北升降变化过程中起"翘板"支点作用。盆地东缘的含煤... 通过沉积演化史分析、煤田构造发育规律研究、煤岩物理化学特征分析等手段解剖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含煤地层沉积差异。临兴地区受北纬38°构造带的影响,在盆地东缘的南北升降变化过程中起"翘板"支点作用。盆地东缘的含煤地层在该构造带上有明显的厚度变化,太原组的煤层、灰岩层、砂岩层在剖面上呈现分叉、尖灭等特征。通过对临兴地区断层发育情况、地层沉积特征的精细解剖,进一步验证了该构造支点的存在及其对含煤地层沉积演化的影响。随着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更多的地区进行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详细解剖了该"翘板"支点影响下的沉积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 翘板 含煤地层 临兴地区 38°N构造带 沉积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的煤岩孔裂隙应力变形特征 被引量:23
16
作者 刘彦飞 汤达祯 +3 位作者 许浩 李松 赵俊龙 孟艳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15-1421,共7页
为探讨煤岩孔裂隙应力变形特征,设计不同围压(0,2,4,6,8,10 MPa)下的核磁共振实验,并基于弯曲变形理论对煤岩孔裂隙应力变形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实验得到各煤样孔裂隙在不同围压下的核磁共振T2谱图,绘制了各煤样不同围压下不同孔径的孔... 为探讨煤岩孔裂隙应力变形特征,设计不同围压(0,2,4,6,8,10 MPa)下的核磁共振实验,并基于弯曲变形理论对煤岩孔裂隙应力变形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实验得到各煤样孔裂隙在不同围压下的核磁共振T2谱图,绘制了各煤样不同围压下不同孔径的孔裂隙核磁信号衰减率图,推导出煤岩应力变形时孔裂隙截面积弹性减小率公式。实验显示:煤岩孔裂隙应力变形存在差异性:相同围压下,裂隙变化最显著,大中孔次之,微小孔变化微弱;对孔隙(或裂隙)而言,孔径大者变化程度大;但无烟煤样不同孔径孔裂隙应力变形差异性不明显。理论分析表明:相同应力作用下,孔径越大,孔裂隙应力变形越严重。煤岩孔裂隙在实验中通过加载围压发生的"被动式"变形与实际排水降压生产过程中在有效应力作用下的"部分主动式"变形存在一定差异,需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孔裂隙 应力变形 煤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应分析技术的煤体结构判别:以沁水盆地安泽区块为例 被引量:18
17
作者 侯月华 姚艳斌 +2 位作者 杨延辉 蔡益栋 陈杨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041-2049,共9页
准确预测煤体结构平面与纵向分布规律对煤层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安泽区块13口探井88个煤样的6种测井数据进行对应分析结果表明,由煤芯获得的不同煤体结构的样品点在对应分析获得的因子载荷图中聚类分布(对应分析划分结果... 准确预测煤体结构平面与纵向分布规律对煤层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安泽区块13口探井88个煤样的6种测井数据进行对应分析结果表明,由煤芯获得的不同煤体结构的样品点在对应分析获得的因子载荷图中聚类分布(对应分析划分结果与岩芯获得的煤体结构类型吻合度高达97.7%),可据此划分区内其他井的煤体结构类型并预测全区煤体结构分布。预测结果表明:纵向上,原生结构煤发育于煤层的顶底两端,碎粒结构煤发育于煤层中部,碎裂结构煤多发育于原生、碎粒结构煤之间;平面上,北部及南部An12井附近原生煤和碎裂结构煤发育(Ⅰ区),南部An28井与An22井附近和中南部断层F1与F2附近发育碎粒结构煤(Ⅱ区);安泽区块Ⅰ区较南部和中南部Ⅱ区储层条件相对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体结构 对应分析 测井 安泽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东低阶煤孔隙特征及对气体传质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罗磊 汤达祯 +3 位作者 陶树 许浩 李松 孟艳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41-947,共7页
准东以褐煤和长焰煤为主,属于低灰、高挥发分煤;显微组分镜质组占优,惰质组次之,偶见腐泥组分;褐煤惰质组含量远大于长焰煤,且水分含量也高于后者。根据非润湿相的汞侵入毛管获得的孔隙分布和BET模型得出微小孔特征。在此基础上,并对甲... 准东以褐煤和长焰煤为主,属于低灰、高挥发分煤;显微组分镜质组占优,惰质组次之,偶见腐泥组分;褐煤惰质组含量远大于长焰煤,且水分含量也高于后者。根据非润湿相的汞侵入毛管获得的孔隙分布和BET模型得出微小孔特征。在此基础上,并对甲烷在不同尺度孔隙中的传质方式进行探讨。结果显示:褐煤以中大孔为主,微小孔发育有限,主要储集空间孔径在0.1-2.0μm;长焰煤以微小孔为主,孔容主要来自微小孔,其单位孔容远小于褐煤。在多级孔隙配置的煤储层中划分出达西流、滑脱流、过渡流和分子扩散4种传质方式。褐煤孔隙连通性好,以达西流、滑脱渗流为主;长焰煤微小孔发育,各级孔隙连通性差,以达西流、过渡流及分子扩散为主。相比较而言,纳米级孔隙中吸附甲烷分子层厚及滑脱效应对长焰煤单孔渗流能力的影响更显著,其将会在气藏开发过程中对增产稳产提供有益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东低阶煤层气 煤岩孔隙 传质 努森数Kn 滑脱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柳林地区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烃演化历史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勇 汤达祯 +2 位作者 许浩 李海 陶树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9-426,共8页
柳林地区石炭—二叠系煤层顶板流体包裹体包括盐水、液态烃、气液烃和气态烃4种类型,主要分布于砂岩石英加大边、石英微裂隙和灰岩粒屑重结晶方解石、裂隙溶孔充填方解石中。根据包裹体热力学特征,可将山西组流体类型划分为低温低盐流... 柳林地区石炭—二叠系煤层顶板流体包裹体包括盐水、液态烃、气液烃和气态烃4种类型,主要分布于砂岩石英加大边、石英微裂隙和灰岩粒屑重结晶方解石、裂隙溶孔充填方解石中。根据包裹体热力学特征,可将山西组流体类型划分为低温低盐流体和高温高盐流体,太原组划分为低温混盐和高温高盐流体。太原组流体类型反映了海陆交互相沉积环境和后期地表淡水沟通的叠加影响。根据包裹体的类型、荧光特征和热力学特征,结合盆地热演化史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期烃类注入发生在中-晚三叠世,烃类产量较少;第二期烃类注入发生在早白垩世,气态烃包裹体数量多,生烃强度大,是本区主要的生烃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煤成烃 热演化史 柳林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测井曲线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祝武权 谢小飞 +3 位作者 罗玉琳 张松航 喻廷旭 汪雷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1-135,共5页
为探究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与测井数据之间的关系,选取冀中坳陷苏50探井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地层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机碳含量将煤系烃源岩划分为暗色泥岩、碳质泥岩和煤。分别运用ΔlogR法和多元回归法对该区有机碳含量进行预测及对... 为探究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与测井数据之间的关系,选取冀中坳陷苏50探井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地层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机碳含量将煤系烃源岩划分为暗色泥岩、碳质泥岩和煤。分别运用ΔlogR法和多元回归法对该区有机碳含量进行预测及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运用ΔlogR法计算煤系烃源岩中的有机碳含量,在暗色泥岩和煤层中的预测效果较好;通过建立测井参数与有机碳含量之间的关系,选取相关系数大的声波时差和密度参数对暗色泥岩进行多元回归,运用自然电位和密度参数通过多元回归计算煤层有机碳含量,得到其与实测有机碳含量基本一致,具有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烃源岩 冀中坳陷 测井解释 多元回归 ΔlogR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