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东矿集区大东沟金矿床成矿时代和成因:地质、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浩 韩吉龙 +5 位作者 王功文 吕志成 陈广镇 刘泰冀 杨帆 张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91-3213,共23页
大东沟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北东缘辽东矿集区,矿体赋存于古元古代辽河群盖县岩组绢云千枚岩中,并与中生代石英闪长岩空间关系密切。为了深入揭示矿床成因与成矿地质背景,近期我们对其开展矿床地质、黄铁矿Re-Os和锆石U-Pb测年、成矿相关... 大东沟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北东缘辽东矿集区,矿体赋存于古元古代辽河群盖县岩组绢云千枚岩中,并与中生代石英闪长岩空间关系密切。为了深入揭示矿床成因与成矿地质背景,近期我们对其开展矿床地质、黄铁矿Re-Os和锆石U-Pb测年、成矿相关侵入岩的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以及硫化物S同位素工作。研究表明,其成矿可划分三期:第一期沉积成岩黄铁矿期(Ⅰ)、第二期为变质黄铁矿-毒砂期(Ⅱ)、第三期为热液期(Ⅲ)。其中,第三期又可划分黄铁矿-毒砂阶段(Ⅲ1)、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阶段(Ⅲ2)和含黄铁矿石英-碳酸盐阶段(Ⅲ3)。热液期(Ⅲ)黄铁矿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130±18Ma(n=5,初始^(187)Os/^(188)Os=1.60±0.42),与成矿相关石英闪长岩的侵位年龄(133±1Ma)一致,指示金成矿作用发生在早白垩世。热液期Ⅲ1、Ⅲ2矿化阶段硫化物的δ^(34) S值为3.0‰~4.8‰,且明显不同于第一期沉积成因黄铁矿(8.9‰~10.2‰)和辽河群沉积-变质岩(7.0‰~23‰)的硫同位素组成,进一步揭示该矿床大规模成矿为岩浆热液作用形成,与石英闪长岩作用密切。石英闪长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U等),中度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具有低的ε_(Hf)(t)值(-6.38~-2.82)以及弱氧化的属性;结合矿区内同期侵入岩数据,指示它起源于幔源镁铁质岩浆和壳源长英质岩浆的混合。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我们认为大东沟金矿床为中温热液型金矿床,成因上与同期弱氧化的闪长质岩浆有关,形成于早白垩世华北克拉通破坏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矿床成因 早白垩世 大东沟金矿床 辽东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大东沟超大型低品位金矿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勇 王东波 +4 位作者 樊金虎 李浩 刘显高 梁维天 王鹏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238,共6页
大东沟金矿是辽宁省第五地质大队有限责任公司近年发现的超大型低品位金矿床。矿区大地构造位于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活动带辽东段西端,赋矿地层及岩性为辽河群盖县岩组二段含碳质绢云千枚岩,大规模含金构造蚀变岩带受水平(或缓倾斜)... 大东沟金矿是辽宁省第五地质大队有限责任公司近年发现的超大型低品位金矿床。矿区大地构造位于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活动带辽东段西端,赋矿地层及岩性为辽河群盖县岩组二段含碳质绢云千枚岩,大规模含金构造蚀变岩带受水平(或缓倾斜)剪切构造控制,带内金矿化广泛分布,含金相对均匀,含金一般为0.3×10^(-6)~1.0×10^(-6),少数样品可达1.0×10^(-6)~3.0×10^(-6),按低品位指标圈连矿体,矿区金资源量可达1000 t以上;矿体金矿物赋存状态简单,选冶技术指标较好,矿床埋藏浅,经济潜力巨大。大东沟矿床地质特征独特,以含金品位低、规模大、具有明显的层控属性和后期热液叠加改造特征,可称之为“大东沟式”金矿,其矿床学意义深远,深入研究可为辽东金矿矿集区同类型金矿找矿实现更大的突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大东沟金矿 千吨级金矿床 超大型金矿 低品位金矿 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芜盆地钟姑矿田火山岩型铁矿床磁铁矿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3
作者 钱祥 侯通 +4 位作者 王旭东 秦婧怡 王思佳 杨博为 余跃洋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69-982,共14页
钟姑(钟九-姑山)矿田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宁芜盆地南部,是中国重要的铁矿资源储备区。文章通过分析钟姑矿田内姑山、白象山、和睦山3个典型铁矿床中磁铁矿的主量、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磁铁矿镁温度计分析,定量估算了磁铁矿... 钟姑(钟九-姑山)矿田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宁芜盆地南部,是中国重要的铁矿资源储备区。文章通过分析钟姑矿田内姑山、白象山、和睦山3个典型铁矿床中磁铁矿的主量、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磁铁矿镁温度计分析,定量估算了磁铁矿的结晶温度,并以此探讨了成矿流体性质。结果表明,磁铁矿具有复杂的环带结构,其微量元素(Ca、Al、Mn、Ti、V)分布显示出岩浆-热液过渡特征,结晶温度范围为400~820℃,且从核部到边部呈现震荡变化,指示成矿流体经历了多次补给与演化。结合前人硫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的研究结果,笔者认为蒸发岩层提供的挥发分(Na^(+)、Cl^(-)、SO_(4)^(2-)等)在成矿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促进了铁的迁移和沉淀,并提出熔盐流体在岩浆-热液转换阶段的参与是钟姑矿田火山岩型铁矿(IOA型,即铁氧化物-磷灰石矿床)形成的关键机制,其成矿模式与全球IOA型矿床一致,表现为“岩浆-蒸发岩-热液”三元耦合特征。这一研究为深刻认识宁芜矿集区的成矿规律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铁矿镁温度计 铁氧化物-磷灰石矿床 蒸发岩 钟姑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成岩的分类命名问题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招崇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5-1208,共4页
1火成岩的分类命名基础在很多中文文献中,经常看到不少作者利用(Na_(2)O+K_(2)O)-SiO_(2)图(TAS图解)对深成岩进行分类命名(图1(a)和(b))[1-2],然而这种分类方法遭到不少学者的反对,认为深成岩的分类应该以矿物为依据。争论的焦点就在... 1火成岩的分类命名基础在很多中文文献中,经常看到不少作者利用(Na_(2)O+K_(2)O)-SiO_(2)图(TAS图解)对深成岩进行分类命名(图1(a)和(b))[1-2],然而这种分类方法遭到不少学者的反对,认为深成岩的分类应该以矿物为依据。争论的焦点就在于是依据矿物组成还是化学成分。要搞清这个问题,本文还是以国际地科联(IUGS)火成岩分类委员会推荐的方案为依据。1968年,在时任IUGS主席BarthT.F.W.建议下,火成岩分类委员会(Subcommission on the Systematics of Igneous Rocks)于布拉格国际地质大会之后成立,其隶属于IUGS岩石学委员会,负责考虑火成岩分类和命名的各种问题,并向IUGS提出确切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地质大会 分类命名 IUGS 中文文献 矿物组成 火成岩 分类方法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型时序逻辑驱动的复合服务联动定量监测
5
作者 周长兵 赵登 +2 位作者 张文博 孙骁 薛霄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419-5451,共33页
近年来,面向服务的物联网体系架构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通过把物联网资源虚拟化为智能物联网服务,动态互联并融合协同这些资源受限且动态演进的物联网服务,从而构建物联网应用,已成为一种被普遍认可且灵活有效的机制.面向边缘... 近年来,面向服务的物联网体系架构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通过把物联网资源虚拟化为智能物联网服务,动态互联并融合协同这些资源受限且动态演进的物联网服务,从而构建物联网应用,已成为一种被普遍认可且灵活有效的机制.面向边缘设备资源稀缺且动态时变,物联网服务在其执行过程中可能发生QoS变化或资源失配,致使物联网应用难以继续或可能诱使故障发生.因此,实现物联网服务的实时定量监测,已成为保障物联网应用鲁棒性和系统健壮性的关键.现有相关研究工作提出了不同监测机制,但其在形式化解释上仍存不足,表现为较强的领域相关性和经验主观性.基于形式化方法,例如信号时序逻辑,可将物联网服务运行态实时定量监测问题转换为时序逻辑任务.然而,现有信号时序逻辑存在信号不可辨性、方法不鲁棒性以及场景不适用性问题.并且,在物联网服务以复合服务形式监测时,现有工作存在整体性、联动性、动态性考虑不足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聚合型信号时序逻辑,以实现单个服务、服务之间以及复合服务上不同QoS约束和时间约束的实时联动定量监测.所提方法扩展基于正负偏置黎曼和的累加型时间算子,对整个时间域内所有子公式进行鲁棒性度量,实现时序鲁棒、信号可辨、动态适用的物联网服务运行态实时定量监测;并扩展基于约束类型与组合结构的聚合算子,以及随动态环境可变的动态变量,实现复合服务在动态环境中的联动定量监测.由此,物联网服务及其复合服务的多维度多约束被转换为逻辑公式,并在运行时以定性和定量化的满意度进行形式化解释.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更好的监测表达能力、场景适用性和结果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服务 复合服务 定量监测 实时监测 信号时序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在金矿类型判别中的应用:以黄铁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为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邓依 张静 +2 位作者 钟日晨 何西恒 王潇逸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01-1816,共16页
黄铁矿是金矿床中一种重要的载金矿物,其所含微量元素特征可以反映成矿热液性质、矿床类型等关键信息。机器学习方法能高效处理海量的黄铁矿微量元素数据并进行相关研究,前人利用随机森林、决策树、神经网络等不同算法,训练了相关的分类... 黄铁矿是金矿床中一种重要的载金矿物,其所含微量元素特征可以反映成矿热液性质、矿床类型等关键信息。机器学习方法能高效处理海量的黄铁矿微量元素数据并进行相关研究,前人利用随机森林、决策树、神经网络等不同算法,训练了相关的分类器,但是仍存在训练金矿类型偏少、使用元素种类偏少、矿床类型判别效果不佳等问题。因此本文采用机器学习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拟训练并建立一个能直观反映大部分金矿类型不同特征的判别图解,进而评估使用黄铁矿化学元素作为不同矿床类型判别器的稳健性。数据集中共收集了来自卡林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造山型、斑岩型、IOCG、SEDEX和VMS七种矿床类型、近百个矿床的6939套黄铁矿LA-ICP-MS微量元素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卡林型和IOCG型金矿床中黄铁矿的Au、As、Cu、Se等微量元素富集程度最高,造山型和浅成低温型的较富集,VMS和SEDEX型矿床中个别元素显著富集,而斑岩型金矿床中黄铁矿的各微量元素含量普遍较低。通过数据预处理,选择十种微量元素,绘制了不同成因类型金矿床黄铁矿成分的二维判别图解,并选择4个矿床实例进行了验证判别。两张判别图解联用能较好的区分出卡林型、斑岩型、IOCG、造山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但SEDEX和VMS型仍存在部分重叠,需要结合其他地质证据来综合判断。通过与传统判别图解和其他机器学习方法的判别效果对比,本研究构建的主成分分析判别图解具备简明直观、覆盖类型更广、突出强调矿床类型、对卡林型和斑岩型的判别效果最佳等优势,说明其在解决实际矿床问题方面具有有效性和准确度,为广大研究者提供了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LA-ICP-MS 金矿床 主成分分析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中成明赛和浅成马扎拉金矿床成矿异同:来自地质和硫化物原位微量元素、硫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2
7
作者 翁玮俊 李华健 +2 位作者 杨林 董超一 王庆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33-1747,共15页
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地处青藏高原南部,是产于青藏高原大陆碰撞背景的新生代金成矿省,然而其赋存的造山型金矿床分布零散,且不同构造层次造山型金矿床(如中成、浅成)的蚀变矿化、流体组成和成矿过程缺乏系统对比。本文通过详细对比特提斯... 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地处青藏高原南部,是产于青藏高原大陆碰撞背景的新生代金成矿省,然而其赋存的造山型金矿床分布零散,且不同构造层次造山型金矿床(如中成、浅成)的蚀变矿化、流体组成和成矿过程缺乏系统对比。本文通过详细对比特提斯喜马拉雅东段中成明赛金矿和浅成马扎拉金(锑)矿床蚀变矿化、硫化物结构、原位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组成,探讨其成矿过程、成矿流体组成及控制因素。两矿床均赋存于侏罗系板岩和凝灰岩夹层中,板岩中蚀变弱,沿层理发育浸染状黄铁矿-铁白云石-绢云母-石英;而凝灰岩夹层蚀变强,长石和黑云母等矿物已蚀变为铁白云石、绿泥石和绢云母等,并发育大量浸染状自形-半自形黄铁矿和毒砂。板岩中黄铁矿(明赛:Py sa;马扎拉:Py sb)结构均较为均一,且Au(平均为0.33×10^(-6))等微量元素含量低,δ^(34)S值变化较大(Py sa:8.12‰~15.6‰;Py sb:-24.3‰~3.36‰)且与侏罗系地层δ^(34)S值相吻合。明赛凝灰岩中黄铁矿(Py va)发育富砷同心环带,具较高的Au(平均含量为14.3×10-6)、As含量,而马扎拉凝灰岩中黄铁矿(Py vb)发育不规则核-边结构且富Au(平均含量为3.8×10-6)、Cu、Pb、Sb。两矿床凝灰岩中黄铁矿和毒砂的δ^(34)S值相似(Py va平均值为2.7‰、毒砂为2.4‰;Py vb平均值为3.2‰、毒砂为3.2‰),与藏南造山型金矿中黄铁矿δ^(34)S值一致。上述两个矿床板岩中黄铁矿贫金且硫同位素组成差异较大,可能为成矿流体与含不同沉积黄铁矿围岩反应所致;而凝灰岩中的黄铁矿富金且与毒砂具有相似的硫同位素组成,可归因于同源流体与相同围岩发生均一化水岩反应。本次研究表明藏南地区广泛分布的凝灰岩是形成造山型金矿的有利岩性,研究区不同构造层次的造山型金矿具相似物质源区,成矿系统差异性受控于不同水岩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原位微量元素 硫同位素 水岩反应 造山型金矿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昆仑晚三叠世巴尔达灵花岗岩体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对古特提斯后碰撞构造演化的约束 被引量:2
8
作者 杜保峰 李珊珊 +4 位作者 张荣臻 胡红雷 乔天荣 钱金龙 杨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87-1906,共20页
西昆仑造山带发育大量早中生代岩浆岩,其形成与古特提斯洋俯冲碰撞密切相关,而关于古特提斯后碰撞具体时限仍存在较大争议。巴尔达灵花岗岩体是西昆仑造山带面积最大的慕士塔格复式岩体组成部分,本文对其开展了岩石学、LA-ICPMS锆石U-P... 西昆仑造山带发育大量早中生代岩浆岩,其形成与古特提斯洋俯冲碰撞密切相关,而关于古特提斯后碰撞具体时限仍存在较大争议。巴尔达灵花岗岩体是西昆仑造山带面积最大的慕士塔格复式岩体组成部分,本文对其开展了岩石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揭示了岩体形成时代、岩石成因与岩浆源区属性,并进一步探讨了古特提斯后碰撞构造演化过程。巴尔达灵花岗岩体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发育大量暗色微细粒包体。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37Ma、233Ma和231Ma,表明岩体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早期。地球化学结果显示,岩石具有高铝、富碱和低镁特征,A/CNK为0.94~1.02,属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岩石分异指数偏高(67.3~81.1),岩浆演化以结晶分异为主,为分异程度偏高的I型花岗岩。岩石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为明显,具弱至中等负Eu异常,富集Rb、Th、U、Zr、Hf,亏损Ba、Nb、Sr、P、Ti;Nb/Ta比值(7.2~16.7)和Zr/Hf比值(28.4~40.3)偏低,而Rb/Sr比值(0.2~1.4)和La/Ta比值(20.0~56.4)较高,指示源岩以壳源为主,应有少量幔源物质的加入。结合区域演化,本文认为巴尔达灵花岗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早期古特提斯后碰撞过程,与中三叠世同碰撞挤压向后碰撞伸展转换有关,并指示古特提斯演化进入后碰撞伸展期的起始时限应不晚于237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尔达灵 I型花岗岩 后碰撞环境 晚三叠世 古特提斯 西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霞石岩的成因及深部碳循环
9
作者 石苡宁 张招崇 程志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38-2254,共17页
霞石岩是以发育霞石和单斜辉石斑晶为特征的过碱性火山岩,其单体出露体积较小,常以碳酸岩-碱性杂岩体或小体积熔岩流的形式广泛分布在板内环境中,产出的时代跨度大(从太古宙至今),产出量总体上随地球的演化而增多。通常认为霞石岩在喷... 霞石岩是以发育霞石和单斜辉石斑晶为特征的过碱性火山岩,其单体出露体积较小,常以碳酸岩-碱性杂岩体或小体积熔岩流的形式广泛分布在板内环境中,产出的时代跨度大(从太古宙至今),产出量总体上随地球的演化而增多。通常认为霞石岩在喷发过程中上升速度快且较少受到地壳物质混染,可以很好地反映地幔源区特征。然而,目前对其源区性质仍存在争议,其争论的焦点在于源区是否存在碳酸盐,即碳酸盐化源区是否是霞石岩形成的必要条件。本文基于全球各地霞石岩的地质-地球化学数据分析,将其分为两组:第一组霞石岩的SiO_(2)和碱含量(Na _(2)O+K_(2)O)变化范围较大,出现Rb、K、Pb、Zr、Hf、Ti、Y元素的负异常,放射性同位素组成普遍较为亏损;第二组相较第一组具有更高的SiO_(2)、碱含量,更低的MgO、TiO_(2)、P_(2)O_(5)含量和Na _(2)O/K_(2)O比值,并出现U、Nb、Pb、Zr元素的正异常以及Ti元素的负异常,Nb-Ta及Zr-Hf发生分馏,放射性同位素组成较第一组更富集。结合实验岩石学结果,研究认为第一组霞石岩的原始熔体为碳酸盐化榴辉岩部分熔融熔体与地幔橄榄岩反应形成的富碳硅酸盐熔体,其直接喷发或只经历低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第二组霞石岩与第一组霞石岩具有相似的源区特征,但熔体经历了强烈的分离结晶及不混溶作用。因此,碳酸盐化源区是霞石岩形成的必要条件。对霞石岩露头的时间分布进行统计发现,霞石岩最早形成于太古宙,但形成量在约550Ma和80Ma突增,碳酸盐俯冲通量的增加可能是导致霞石岩形成量突增的原因,而形成于太古宙的霞石岩说明太古宙地幔中存在局部的“碳”富集或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霞石岩 岩石成因 深部碳循环 碳酸盐化地幔 不混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胶莱盆地马山地区粗面英安岩磷灰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10
作者 朱拓 何登洋 +1 位作者 黄雅琪 邱昆峰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7,共11页
五莲—青岛—烟台断裂是胶莱盆地重要的控盆断裂之一,控制了盆地的形成与演化,主要由牟平—即墨断裂和桃村断裂等多条NNE向断裂组成。前人研究表明,五莲—青岛—烟台断裂运动学转换历史先后可划分为晚侏罗世左旋走滑、早白垩世伸展断陷... 五莲—青岛—烟台断裂是胶莱盆地重要的控盆断裂之一,控制了盆地的形成与演化,主要由牟平—即墨断裂和桃村断裂等多条NNE向断裂组成。前人研究表明,五莲—青岛—烟台断裂运动学转换历史先后可划分为晚侏罗世左旋走滑、早白垩世伸展断陷和晚白垩世—古新世右旋走滑三个阶段,但其新生代右旋走滑事件的持续时间仍存在争议。已有研究表明,区域上同尺度断裂走滑运动温度为550~650℃,显著高于磷灰石U-Pb体系封闭温度(350~550℃),因此磷灰石可能是记录五莲—青岛—烟台断裂右旋走滑的理想对象。本文选取胶莱盆地马山粗面英安岩中的磷灰石进行U-Pb年代学研究,拟约束五莲—青岛—烟台断裂的右旋走滑持续时间。磷灰石U-Pb年龄为(64.1±3.7)Ma,明显晚于早白垩世寄主粗面英安岩锆石U-Pb年龄(119.3±1.6)Ma,表明自早白垩世以来磷灰石至少经历了一次热事件导致其U-Pb同位素体系重置。早白垩世以来,由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以及古太平洋板块由NWW向俯冲转变为NW向俯冲,导致了古新世胶莱盆地N—S向拉分和牟平—即墨断裂右旋走滑。因此,本文认为马山粗面英安岩磷灰石U-Pb年龄记录了五莲—青岛—烟台断裂右旋走滑热事件,表明其右旋走滑可能持续到古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U-Pb年代学 粗面英安岩 五莲—青岛—烟台断裂 古新世右旋走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语言模型及其在矿物问答系统中的应用
11
作者 季晓慧 刘成健 +4 位作者 杨眉 何明跃 张招崇 曾姗 王玉柱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3-461,I0002,共10页
大语言模型(LLMs,Large Language Models)具有极强的自然语言理解和复杂问题求解能力,本文基于大语言模型构建了矿物问答系统,以高效地获取矿物知识。该系统首先从互联网资源获取矿物数据,清洗后将矿物数据结构化为矿物文档和问答对;将... 大语言模型(LLMs,Large Language Models)具有极强的自然语言理解和复杂问题求解能力,本文基于大语言模型构建了矿物问答系统,以高效地获取矿物知识。该系统首先从互联网资源获取矿物数据,清洗后将矿物数据结构化为矿物文档和问答对;将矿物文档经过格式转换和建立索引后转化为矿物知识库,用于检索增强大语言模型生成,问答对用于微调大语言模型。使用矿物知识库检索增强大语言模型生成时,采用先召回再精排的两级检索模式,以获得更好的大语言模型生成结果。矿物大语言模型微调采用了主流的低秩适配(Low-Rank Adaption,LoRA)方法,以较少的训练参数获得了与全参微调性能相当的效果,节省了计算资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检索增强生成的大语言模型的矿物问答系统能以较高的准确率快捷地获取矿物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矿物 检索增强生成 低秩适配 问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碳酸岩型稀土矿成矿要素挖掘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婷婷 蔡诗柔 张振杰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2-279,共18页
稀土元素在现代高科技产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碳酸岩型稀土矿作为重要的资源类型,其成矿特征和机制尚不明确,严重制约了找矿勘查的突破。随着地学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知识图谱技术在矿产资源预测中的应用逐渐成为热点。本研究结合自然语... 稀土元素在现代高科技产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碳酸岩型稀土矿作为重要的资源类型,其成矿特征和机制尚不明确,严重制约了找矿勘查的突破。随着地学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知识图谱技术在矿产资源预测中的应用逐渐成为热点。本研究结合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知识图谱构建方法,针对碳酸岩型稀土矿床的成矿特征和机制开展系统研究。通过收集白云鄂博矿床和冕宁—德昌成矿带的相关文献,利用BERT-BiLSTM-CRF实体识别模型和BERT关系抽取模型构建了碳酸岩型稀土矿床领域的知识图谱。研究结果表明,矿物、岩石和元素是成矿的关键节点,其中萤石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具有显著的指示矿物潜力;铕和铈元素因其氧化还原异常显著关联,是重要的找矿指标。此外,不同区域知识图谱反映了成矿类型的差异,白云鄂博矿床以碳酸岩为主,而冕宁—德昌成矿带与碱性岩关系密切。图谱的层次聚类分析进一步揭示了成矿要素间的关联性,为稀土矿床的成矿环境和成矿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找矿预测和资源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 碳酸岩 稀土矿 白云鄂博 冕宁—德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萨尔干组旋回地层学研究
13
作者 高源 任传真 +5 位作者 房强 吴怀春 时美楠 张世红 杨天水 李海燕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8,共11页
【目的】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是一套在塔里木盆地广泛分布的海相烃源岩,其沉积模式尚不明确。高分辨率地质年代学的约束有助于精确刻画萨尔干组沉积过程。【方法】对新疆阿克苏市柯坪地区苏巴什沟剖面长度为9.0 m的萨尔干组进行质量磁... 【目的】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是一套在塔里木盆地广泛分布的海相烃源岩,其沉积模式尚不明确。高分辨率地质年代学的约束有助于精确刻画萨尔干组沉积过程。【方法】对新疆阿克苏市柯坪地区苏巴什沟剖面长度为9.0 m的萨尔干组进行质量磁化率测试,并利用获得的701个数据进行详细的旋回地层学分析。【结果】通过频谱分析识别出0.741~1.283 m、0.204~0.267m、0.057~0.071 m和0.035~0.039 m的显著谱峰,其比例约为21.14∶7.71∶5.71∶1.86∶1.11∶1,与中—晚奥陶世天文轨道旋回周期的比值相近。利用405 ka长偏心率旋回的周期进行天文校准,得到短偏心率、斜率和岁差旋回的周期分别为100 ka、30.6~31.2 ka和20.0~21.8 ka。利用识别出的长偏心率旋回建立了研究剖面持续时间为~3.9 Ma的“浮动”天文年代标尺。以Nemagraptus gracilis笔石带底界作为等时界面,实现了苏巴什沟剖面和大湾沟剖面(上奥陶统底界全球辅助层型剖面)在405 ka时间尺度上的旋回地层对比,计算出苏巴什沟剖面萨尔干组开始沉积的时间比大湾沟剖面晚约1.03 Ma。【结论】上述研究支持萨尔干组形成于逐步海侵过程。此外,~1.2 Ma的超长斜率旋回可能控制着萨尔干组沉积期的海平面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中—上奥陶统 旋回地层对比 1.2 Ma斜率旋回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希望沟镁铁-超镁铁质堆晶岩和熔体相富铌辉长-闪长岩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14
作者 肖世一 李世民 +5 位作者 王青 樊家浩 黄蓉蓉 李天一 赵志雄 朱弟成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144-3164,共21页
重建古造山带大洋板块俯冲角度的时空演变规律是造山带演化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青藏高原东北缘东昆仑造山带希望沟出露的中二叠世-早三叠世镁铁-超镁铁质堆晶岩和熔体相富Nb辉长-闪长岩,为揭示那时古特提斯洋的俯冲形态提供了机会... 重建古造山带大洋板块俯冲角度的时空演变规律是造山带演化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青藏高原东北缘东昆仑造山带希望沟出露的中二叠世-早三叠世镁铁-超镁铁质堆晶岩和熔体相富Nb辉长-闪长岩,为揭示那时古特提斯洋的俯冲形态提供了机会。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希望沟堆晶相镁铁-超镁铁质岩侵位于261.2±0.9Ma,熔体相辉长-闪长岩侵位于250.0±0.7Ma。前者SiO_(2)为47.70%~51.91%,具有高Mg#(64.3~83.1)、变化范围大的Al 2O 3(4.43%~18.64%)含量及显著Eu异常(0.89~1.41),显示橄榄石-辉石-长石堆晶序列,来源于正常钙碱性富水玄武质岩浆早期的堆晶作用;后者SiO_(2)为51.58%~54.77%,显示低Mg#(42.9~69.5)、高Al_(2)O_(3)(14.66%~19.66%)和轻重稀土明显分异,微弱亏损Nb-Ta-Ti的富Nb玄武岩特征,可能来自俯冲板片熔体交代的石榴子石-尖晶石地幔橄榄岩低程度部分熔融(1%~5%)。本文基于区域熔体相镁铁质岩地球化学数据,结合岩浆活动强度与地壳厚度演化,提出古特提斯洋俯冲的三阶段演化模型:278~252Ma玄武质岩石表现为正常熔融程度(5%~25%),对应的地壳厚度为38~42km,可能指示了正常角度的俯冲;252~248Ma富Nb玄武质岩石指示了板片熔体交代地幔楔的低程度部分熔融,地壳较薄(25km),可能与板片回转导致的高角度俯冲有关;248~240Ma玄武质岩石记录了陆源沉积物的贡献,地壳增厚至35~42km。结合上三叠统鄂拉山组/八宝山与中三叠统希里克特组的角度不整合事件,共同限定东昆仑-巴颜喀拉地体在约240Ma发生了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超镁铁质堆晶岩 富铌玄武岩 俯冲角度 古特提斯洋 东昆仑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白垩纪综合年代地层格架 被引量:9
15
作者 吴怀春 李山 +14 位作者 王成善 褚润健 王璞珺 高远 万晓樵 贺怀宇 邓成龙 杨光 黄永建 高有峰 席党鹏 王天天 房强 杨天水 张世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1-445,共15页
白垩纪是典型的温室气候时期,也是全球大规模烃源岩形成时期,但对于温室气候背景下陆地的环境状态、气候变化、生命响应及其演化规律尚不清楚;陆相有机质及大规模烃源岩堆积与气候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还不明确。中国东北的松辽盆地发育... 白垩纪是典型的温室气候时期,也是全球大规模烃源岩形成时期,但对于温室气候背景下陆地的环境状态、气候变化、生命响应及其演化规律尚不清楚;陆相有机质及大规模烃源岩堆积与气候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还不明确。中国东北的松辽盆地发育了世界上最完整的白垩纪陆相沉积记录,烃源岩在盆地内广泛分布,是研究白垩纪陆地气候-环境变化和烃源岩形成机制的绝佳地点。但由于露头剖面沉积记录“连续性”和“完整性”较差,缺乏高精度的综合年代地层格架约束,导致松辽盆地的地层划分与对比存在较多争议,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白垩纪陆地古气候、古环境演化的研究进程。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实施的松科1井、松科2井和松科3井共钻取了8197 m完整且连续的白垩纪陆相地层岩心记录。本文通过综合科探井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磁性地层学、同位素年代学和旋回地层学的研究成果,建立了松辽盆地白垩纪高分辨率综合年代地层格架,为探索白垩纪陆地深时气候-环境演化及服务松辽盆地油气勘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精细的年代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纪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项目(ICDP) 松辽盆地 地质年代学 旋回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液脉型萤石矿床隐伏矿体定位预测综合技术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寿庭 邹灏 +7 位作者 方乙 曹华文 裴秋明 唐利 王亮 高永璋 张伟 徐旃章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5-801,共17页
萤石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支撑原材料,被国际社会普遍列为“关键矿产”,随着萤石露头矿的发现殆尽,急需开展隐伏矿体的深部定位预测研究。文章简要论述了断裂构造控制的热液脉型萤石矿床地质特征、分带模式和成矿规... 萤石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支撑原材料,被国际社会普遍列为“关键矿产”,随着萤石露头矿的发现殆尽,急需开展隐伏矿体的深部定位预测研究。文章简要论述了断裂构造控制的热液脉型萤石矿床地质特征、分带模式和成矿规律,评述了萤石找矿中常用的勘查技术方法。结合找矿标志和控矿要素分析,总结了隐伏-半隐伏萤石矿体定位预测的找矿模型,提出了“分带型”和“掩埋型”两种类型隐伏萤石矿体及相应的找矿技术方法组合。笔者建立了隐伏萤石矿体定位预测的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综合找矿模型及其四步勘查技术流程,这对指导隐伏萤石矿床(体)的找矿勘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脉型 隐伏矿体 找矿预测模型 战略性矿产 萤石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尔哲锆-铌-铍-稀土矿床成矿精细过程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鸣谦 马甲栋 +3 位作者 邓军 刁习 裴磊 邱昆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17-1836,共20页
巴尔哲碱性花岗岩型关键金属矿床拥有世界级Zr、Nb、Be、REE资源量,其成矿具有多期次、多阶段特征。Zr矿化(Ⅰ阶段)发生在岩浆期,表现为多锆相(agpaitic)界熔花岗岩熔体结晶出原生钠锆硅酸盐(斜钠锆石),在该阶段,多锆相界熔花岗岩经历... 巴尔哲碱性花岗岩型关键金属矿床拥有世界级Zr、Nb、Be、REE资源量,其成矿具有多期次、多阶段特征。Zr矿化(Ⅰ阶段)发生在岩浆期,表现为多锆相(agpaitic)界熔花岗岩熔体结晶出原生钠锆硅酸盐(斜钠锆石),在该阶段,多锆相界熔花岗岩经历钠质交代,斜钠锆石原位分解为锆石-石英假象,假象中锆石U-Pb年代学表明锆成矿发生在123.9±0.6Ma。随后,Nb-Be-REE矿化以多种矿物形式、分三个连续的阶段(Ⅱ、Ⅲ、Ⅳ阶段)、呈浸染状分布于遭受赤铁矿化的界熔花岗岩中,重稀土为主的矿物普遍形成于以轻稀土为主的矿物之前。Ⅱ阶段是巴尔哲矿床中Nb、Be和重稀土矿化的主要阶段,大部分界熔花岗岩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赤铁矿化,并伴随钇兴安石、铈兴安石、钇易解石、铌铁矿等稀有稀土金属矿物的形成,主要形成以石英为主的假象(Nb-Be-REE假象),Nb-Be-REE假象的前体矿物并非某种Nb-Be-REE矿物。Ⅲ阶段主要形成黑稀金矿、独居石及氟碳铈矿,热液独居石U-Pb年代学指示该阶段热液成矿活动发生在122.8±0.6Ma。氟铈矿和氟碳钙铈矿部分交代氟碳铈矿构成了Ⅳ阶段的矿物组合。Nb、Be和REE在热液过程中的多阶段分配和富集,是造成巴尔哲矿床中复杂矿石矿物组合以及高品位Nb-Be-REE矿化的重要原因。Nb-Be-REE矿石矿物组合中不存在锆石,且其分布与雪球石英、钠质交代和锆石-石英假象的分布没有时空关联。此外,巴尔哲角闪石中Nb、Be、REE的含量低,表明原生锆硅酸盐矿物和角闪石不是Nb、Be和REE等关键金属的物质来源。结合各岩相中角闪石元素含量的变化与熔体包裹体成分特征,笔者提出Nb和REE的富集可能是氟化物-硅酸盐熔体不混溶耦合岩浆期后热液富集的结果。因此,巴尔哲矿床中需要开展精细的熔体/流体包裹体成分研究,针对关键金属尤其是Be的来源、熔-流体演化历程以及矿化精细过程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尔哲 碱性花岗岩 关键金属 岩浆-热液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禹城式”矽卡岩型富铁矿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招崇 王怀洪 +4 位作者 谢秋红 沈立军 朱裕振 吕云鹤 金博文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山东省西北部齐河—禹城地区矽卡岩型富铁矿找矿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有望成为继莱芜、金岭和济南之后又一个重要的富铁矿基地。与传统的矽卡岩型铁矿产于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不同的是,齐河—禹城地区李屯铁矿的矿体产于石炭系—二叠系... 山东省西北部齐河—禹城地区矽卡岩型富铁矿找矿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有望成为继莱芜、金岭和济南之后又一个重要的富铁矿基地。与传统的矽卡岩型铁矿产于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不同的是,齐河—禹城地区李屯铁矿的矿体产于石炭系—二叠系含煤地层内,富铁矿体与围岩呈截然的接触关系,并且矿体附近的围岩发生了强烈的角岩化。针对这一现象,本文提出上覆的煤系极低的热导率使得含矿热液能够保持高温状态,发生长距离迁移而就位于远接触带的石炭系—二叠系中。李屯铁矿的形成可能是高温的岩浆流体与低温的大气降水混合,导致温度和盐度下降发生快速沉淀的结果。另外,近矿岩体普遍发生强烈的钠长石化,导致了闪长质岩石“铁的丢失”,为出溶高浓度富铁流体以及富铁矿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幔源“高分异”的闪长岩以及浅侵位时岩浆流体的出溶,也是邯邢式铁矿形成的先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 富铁矿 流体迁移 钠长石化 禹城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_(2)O-SiO_(2)图解的岩石系列划分问题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招崇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13-1416,共4页
0引言不知从何时开始,在描述花岗岩的主要元素特征时,国内很多文献广泛使用K_(2)O-SiO_(2)图解来判别该花岗岩是属于低钾系列、钙碱性系列、高钾钙碱性系列还是橄榄玄粗岩/钾玄岩系列,这似乎成为花岗岩论文的“标配”了。然而,该图解的... 0引言不知从何时开始,在描述花岗岩的主要元素特征时,国内很多文献广泛使用K_(2)O-SiO_(2)图解来判别该花岗岩是属于低钾系列、钙碱性系列、高钾钙碱性系列还是橄榄玄粗岩/钾玄岩系列,这似乎成为花岗岩论文的“标配”了。然而,该图解的实际应用范围并非如此,以下就该图解的来龙去脉进行说明,避免“以讹传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钾钙碱性系列 钾玄岩系列 橄榄玄粗岩 元素特征 岩石系列 花岗岩 图解 以讹传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TiO_(2)-Nb/Y图解能否用于蚀变火山岩分类和系列划分?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招崇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2-836,共5页
1 蚀变火山岩的分类命名Winchester和Floyd提出的Zr/TiO_(2)-Nb/Y图解[1]被广泛应用于蚀变火山岩的分类命名,那么该图能否准确给出正确的火山岩名称?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了解火成岩分类命名的原则。为了统一火成岩的分类和命名,国... 1 蚀变火山岩的分类命名Winchester和Floyd提出的Zr/TiO_(2)-Nb/Y图解[1]被广泛应用于蚀变火山岩的分类命名,那么该图能否准确给出正确的火山岩名称?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了解火成岩分类命名的原则。为了统一火成岩的分类和命名,国际地科联(IUGS)岩石学委员会于1970年成立了火成岩分类学分委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火山岩 分类命名 火成岩 IUGS 分类学 岩石学 TiO_(2) 图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