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O_2-白云母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表面化学特征 被引量:9
1
作者 宋功保 彭同江 +1 位作者 万朴 李博文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8,共8页
TiO2 白云母纳米复合材料属纳米薄膜材料 ,具有优异的珠光效应。本文利用化学液相沉积法制备出不同类型 (单覆层、多覆层 )的TiO2 白云母纳米复合材料 ,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和粉晶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等手... TiO2 白云母纳米复合材料属纳米薄膜材料 ,具有优异的珠光效应。本文利用化学液相沉积法制备出不同类型 (单覆层、多覆层 )的TiO2 白云母纳米复合材料 ,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和粉晶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等手段对其进行了分析。SEM分析显示 :所制备的TiO2 白云母纳米复合材料TiO2 的颗粒直径在 2 0~ 60nm之间 ,且颗粒均匀、界限清晰 ,表面平整。XRD分析表明 :导晶剂Sn4+ 对于提高TiO2 向金红石转化起到了重要作用。XPS研究发现TiO2 纳米镀层除Ti、O外还有以类质同像替代Ti4+ 形式存在的导晶离子Sn4+ 和由载体白云母扩散的Si、Al、K成分。同时 ,表面O不足 ,偏离TiO2 理想组成 ;随TiO2 纳米镀层厚度的加大 ,TiO2 逐渐接近理想成分 ;并且O(1s)、Ti(2p)向高结合能漂移 ,结合能增大 ,次外层比最外层组分具有较强的化学键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白云母纳米复合材料 白云母 金红石 表面化学 二氧化钛 珠光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K、Na对球团矿形貌及组成的影响
2
作者 皮晓东 孙权 +1 位作者 何明泽 罗果萍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24,共4页
为贴近包钢白云鄂博铁精矿的真实情况,采用澳大利亚矿作为基础含铁原料,K_2O、Na_2O、氟分别以钾板岩、钠辉石岩以及CaF_2的形式加入,研究K、Na、F对球团矿形貌及组成的影响。研究表明,焙烧后大部分渣相以脉石形式存在,且空隙率较大;F... 为贴近包钢白云鄂博铁精矿的真实情况,采用澳大利亚矿作为基础含铁原料,K_2O、Na_2O、氟分别以钾板岩、钠辉石岩以及CaF_2的形式加入,研究K、Na、F对球团矿形貌及组成的影响。研究表明,焙烧后大部分渣相以脉石形式存在,且空隙率较大;F易与相关氧化物反应,最终以气体形式逸出,增大团块的孔隙率;K、Na会生成很多低熔点化合物,填充于孔隙中,降低了团块的孔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团矿 碱金属 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红外光谱确定碱法分解粉煤灰的碳酸钠用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王丽华 王东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40-1242,共3页
利用红外光谱研究了粉煤灰在用碳酸钠碱熔法分解前后的物相变化,发现:碱熔前,粉煤灰的红外光谱主要显示莫来石和二氧化硅的特征吸收;碱熔后,粉煤灰(后统称熟料)的红外光谱主要表现为霞石的特征吸收。研究还对比了不同配比条件下,莫来石... 利用红外光谱研究了粉煤灰在用碳酸钠碱熔法分解前后的物相变化,发现:碱熔前,粉煤灰的红外光谱主要显示莫来石和二氧化硅的特征吸收;碱熔后,粉煤灰(后统称熟料)的红外光谱主要表现为霞石的特征吸收。研究还对比了不同配比条件下,莫来石反应的完全程度。发现不同配比的粉煤灰熟料的红外光谱存在很大差异。在一定的碳酸钠用量范围内(粉煤灰∶碳酸钠>1.2∶1时),其对应熟料的红外光谱主要为霞石的吸收峰,并表现有莫来石吸收残留,说明此配比条件下,莫来石尚未分解完全;当粉煤灰∶碳酸钠=1.2∶1时,莫来石吸收消失,说明此配比条件下,莫来石可以分解完全,此时熟料的红外光谱中也未出现其他杂峰,证明此时熟料为霞石单一物相;当粉煤灰∶碳酸钠<1.2∶1时,熟料的红外光谱中出现了碳酸盐的特征吸收,说明碳酸钠过量,同时,硅酸根的特征吸收峰也发生分裂,说明硅酸根的振动吸收峰增加,推测可能是碳酸钠过量后,霞石与碳酸钠发生反应,使霞石吸收过量的Na2O,导致霞石的晶体结构发生变化。由此可以判定碱熔法分解粉煤灰的最佳配比为粉煤灰∶碳酸钠=1.2∶1。X射线分析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碱熔法 碳酸钠用量 红外光谱 X射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FTIR对海水养殖珍珠中磷的存在形式的研究初探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丽华 周佩玲 +1 位作者 刘琰 汤云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66-869,共4页
利用高分辨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对比研究了海水养殖珍珠粉末在16 0℃温度下热处理前后的变化。研究发现:海水养殖珍珠在热处理前、后的矿物相都主要为文石型碳酸钙(CaCO3) ;但在16 0℃温度下热处理一段时间后,海水养殖珍珠... 利用高分辨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对比研究了海水养殖珍珠粉末在16 0℃温度下热处理前后的变化。研究发现:海水养殖珍珠在热处理前、后的矿物相都主要为文石型碳酸钙(CaCO3) ;但在16 0℃温度下热处理一段时间后,海水养殖珍珠的红外光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文石以外的吸收峰,并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加,这些吸收峰有增强的趋势。而样品的差热分析(DTA)结果证明:在2 5~16 0℃温度范围内,海水养殖珍珠除发生吸附水的脱失外,无其他热反应发生(见图1)。也就是说明,海水养殖珍珠中除文石外应还含有其他物相存在。该物相经红外光谱分析证实为碳羟磷灰石。相同样品的X衍射(XRD)结果也与这一结论相吻合,证明海水养殖珍珠中存在碳羟磷灰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IR 海水养殖珍珠 热处理 物相组成分析 碳羟磷灰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粉煤灰制备氯化铝溶液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丽华 王东升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2-204,共3页
研究了利用粉煤灰制备氯化铝溶液过程中的最佳实验条件.当粉煤灰与碳酸钠的用量(质量比)为1.2∶1,焙烧温度850℃,焙烧时间90min,粉煤灰可完全分解生成霞石;霞石经HCl浸取后生成SiO2和氯化铝溶液.霞石的反应程度随着HCl溶液浓度的增加而... 研究了利用粉煤灰制备氯化铝溶液过程中的最佳实验条件.当粉煤灰与碳酸钠的用量(质量比)为1.2∶1,焙烧温度850℃,焙烧时间90min,粉煤灰可完全分解生成霞石;霞石经HCl浸取后生成SiO2和氯化铝溶液.霞石的反应程度随着HCl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浸取液HCl浓度为80%时,得到的沉淀物已不含霞石残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碱熔法 分解 聚合氯化铝 实验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_2SiO_5∶Ce^(3+)荧光体的基质多面体替换及其对发光性能的调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罗懿 夏志国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65-670,共6页
荧光材料基质的结构调制对于调控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探索固体结构-性能关系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以Y2SiO5基质为模型,分别利用Si/Al和Si/P取代,以[AlO4]和[PO4]四面体替换[SiO4]四面体,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组成为Y1.95Si1-xAlxO5-xFx... 荧光材料基质的结构调制对于调控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探索固体结构-性能关系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以Y2SiO5基质为模型,分别利用Si/Al和Si/P取代,以[AlO4]和[PO4]四面体替换[SiO4]四面体,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组成为Y1.95Si1-xAlxO5-xFx∶0.05Ce3+(x=0.05,x=0.1,x=0.2,x=0.4,x=1)和Y1.95-yCaySi1-yPyO5∶0.05Ce3+(y=0,y=0.02,y=0.04,y=0.06,y=0.08,y=0.2)的荧光材料。结合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荧光寿命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x≤0.2,y≤0.04时得到的产物能够保持Y2SiO5的结构特征,在一定的基质组成替换范围内,设计合成的样品Y1.95Si1-xAlxO5-xFx∶0.05Ce3+、Y1.95-yCaySi1-yPyO5∶0.05Ce3+能提高发光强度,发射光谱呈现蓝移现象。荧光寿命测试表明这两个系列的化合物中Ce3+所处的基质环境变化较小,Ce3+发光也未产生较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2SIO5 多面体替换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