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球物理方法对垃圾填埋场探测的有效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刘兆平 杨进 罗水余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0-258,共9页
文中根据在河北省某市两处不同类型垃圾(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填埋场上采用多种地球物理方法(高密度电阻率法、探地雷达法、高精度磁测法、激发极化法和瞬变电磁法)进行试验研究所取得的实测资料,结合工作地区的地质和岩土物性特征,通过... 文中根据在河北省某市两处不同类型垃圾(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填埋场上采用多种地球物理方法(高密度电阻率法、探地雷达法、高精度磁测法、激发极化法和瞬变电磁法)进行试验研究所取得的实测资料,结合工作地区的地质和岩土物性特征,通过分析对比,指出了不同地球物理方法在圈定和监测垃圾填埋场的污染范围和扩散趋势等方面的作用和能力。实验证明,垃圾填埋场渗漏污染检测中,探地雷达法、高密度电阻率法、激发极化法和瞬变电磁法均有一定的效果。除高密度电阻率方法外,激发极化法在监测垃圾的污染范围和污染趋势、圈定污染程度方面,效果也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填埋场 地球物理方法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地区多金属矿NLSD-2孔综合地球物理测井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周新鹏 项彪 +9 位作者 邹长春 李建国 赵斌 肖昆 刘东明 侯颉 孙少伟 汪振斌 黄波 尹道谨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86-694,共9页
NLSD-2孔是在南岭东段于都赣县矿集区盘古山示范区部署的南岭地区第二口科学钻孔———金属异常验证孔,终孔深度2012.12m,全井段实施了连续取芯和综合地球物理测井作业,测井项目包括自然电位、自然伽马、电阻率、声波速度、密度、井径... NLSD-2孔是在南岭东段于都赣县矿集区盘古山示范区部署的南岭地区第二口科学钻孔———金属异常验证孔,终孔深度2012.12m,全井段实施了连续取芯和综合地球物理测井作业,测井项目包括自然电位、自然伽马、电阻率、声波速度、密度、井径、井斜、井温、超声波成像、极化率、磁化率和井中三分量磁测等,原位获取了钻孔剖面的各种物理化学参数、钻孔几何形态及井壁图像。综合利用各种测井资料,并结合岩芯编录资料,对全井段岩性、金属矿化带和断裂破碎带进行了细致分析。结果表明,自然伽马、声波速度和密度测井对该钻孔的岩性响应明显,通过制作岩性识别交会图,可识别出钻孔剖面的主要岩性;该钻孔的多金属矿化主要有白钨矿化、黑钨矿化、黄铁矿化、闪锌矿化、辉钼矿化等,在测井图中表现为高极化率、低电阻率、磁异常垂直分量ΔZ及水平分量模差ΔH’异常的组合特征,据此能够有效地划分和评价矿化带;断裂破碎带的测井响应特征为井径扩大,电阻率、声波速度、密度减小,超声成像呈暗色条带,这些特征可作为找矿辅助标志。实践证明综合测井资料在深部找矿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 多金属矿 NLSD-2孔 地球物理测井 综合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滑坡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4
3
作者 史彦新 张青 孟宪玮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20-824,共5页
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引入滑坡监测,既可得到整个滑坡体的概要特征,又能提高监测效率。FBG与BOTDR是两种最具代表性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FBG通过测量其反射光波长的变化获得应变或温度值。BOTDR通过测定后向布里渊散射光的频移实现分... 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引入滑坡监测,既可得到整个滑坡体的概要特征,又能提高监测效率。FBG与BOTDR是两种最具代表性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FBG通过测量其反射光波长的变化获得应变或温度值。BOTDR通过测定后向布里渊散射光的频移实现分布式温度、应变测量。FBG传感器灵敏度高,但只能实现离散点的准分布式测量,BOTDR可实现分布式、长距离、不间断测量,但其空间分辨率不高。笔者提出FBG与BOTDR联合监测滑坡的方案。在巫山残联滑坡,在整个滑坡体上铺设监测光纤,利用BOTDR获得整个滑坡体的概要信息;在滑坡体变形的关键部位———变形缝安装FBG传感器,获得某些关键部位的应变信息,从而实现由点到线再到面的监测,获得滑坡体较完整的应变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布拉格光栅 布里渊光纤时域反射技术 应变 滑坡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华南桂中海相残留盆地沉积相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淑玲 孟小红 +4 位作者 付立新 姚长利 郭良辉 陈召曦 石磊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619-2626,共8页
沉积相研究是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综合利用地球物理方法有效识别构造、岩性或沉积相差异是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的前提.本文基于重力、航磁、地震等综合地球物理资料,通过重磁异常正演剥离和剖面正反演拟合技术研究... 沉积相研究是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综合利用地球物理方法有效识别构造、岩性或沉积相差异是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的前提.本文基于重力、航磁、地震等综合地球物理资料,通过重磁异常正演剥离和剖面正反演拟合技术研究了华南桂中地区海相地层的密度分布特征,预测了岩相、沉积相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本区中、下泥盆统海相地层存在横向的岩性、岩相变化,研究区西北、东南部的台地相区重力异常高、岩石拟合密度值高;中部"X"型台地边缘相区重力异常杂乱、岩石拟合密度变化范围大;东部台沟相区重力异常低、岩石拟合密度值低.利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预测沉积相为盆地岩性圈闭汕气藏和生物礁油气藏勘探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研究成果已得到初步检验,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留盆地 沉积相 地球物理方法 位场异常分离 正反演拟合技术 岩性圈闭 生物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科学钻探工程松科二井东孔上白垩统地球物理测井科学成果 被引量:11
5
作者 邹长春 张小环 +8 位作者 赵金环 彭诚 张淑霞 李宁 肖亮 牛一雄 丁娱娇 秦宇星 林峰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9-690,共12页
松辽盆地科学钻探工程是围绕地球深部资源、古环境与古气候等一系列重要地球科学问题而实施的重大科学工程。作为该工程的主体钻孔,松科二井东孔设计为松辽盆地最深钻孔,设计深度6 400.0 m,计划穿透白垩系地层、钻至盆地基底。由于上白... 松辽盆地科学钻探工程是围绕地球深部资源、古环境与古气候等一系列重要地球科学问题而实施的重大科学工程。作为该工程的主体钻孔,松科二井东孔设计为松辽盆地最深钻孔,设计深度6 400.0 m,计划穿透白垩系地层、钻至盆地基底。由于上白垩统井段取心量非常少,因此地球物理测井的作用尤为重要。该孔正式开钻后,采用先进的成像测井设备对一开和二开钻井井段(上白垩统井段)先后实施4次裸眼井综合测井和套管井测井作业,并系统地开展测井综合评价,取得以下科学成果:(1)原位获取了常规测井、特殊测井和固井质量检查测井资料共20种,资料丰富、质量优良,建立了上白垩统连续的岩石物理参数标准剖面;(2)完成了上白垩统地层划分、岩性识别、沉积和构造精细解释;(3)识别出泉头组油气储层、嫩江组和青山口组烃源岩层、嫩江组高放射性异常层,以及上白垩统地热开发潜力层;(4)探索了青山口组古气候分析的有利测井指标;(5)及时提供准确的井径、钻孔轨迹和固井质量等关键钻探工程信息。研究成果对于松辽盆地地球物理勘探科学"标尺"建立、古环境与古气候研究、钻探工程施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整个钻探工程科学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大陆科学钻探工程 松科二井东孔 上白垩统地层 地球物理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文搜索引擎网络信息用户行为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浩 姚长利 +1 位作者 郭琳 艾国庆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665-4668,共4页
为了更好地理解中文搜索用户的检索行为,首先建立一个搜索引擎选择平台,主要是用来生成研究中所需的日志文件;然后从中英文用户的搜索行为差异的角度出发,对日志文件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各中文搜索引擎使用率比较以及中文用户输入查询行... 为了更好地理解中文搜索用户的检索行为,首先建立一个搜索引擎选择平台,主要是用来生成研究中所需的日志文件;然后从中英文用户的搜索行为差异的角度出发,对日志文件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各中文搜索引擎使用率比较以及中文用户输入查询行为的一些规律等。研究结果表明,对准确地评测搜索引擎检索的效果以及未来中文搜索引擎设计的改进都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搜索引擎 搜索日志 用户搜索行为 网络用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东濮凹陷应用的认识 被引量:7
7
作者 黄中敏 孟凡冰 +2 位作者 王莉 王伟 李传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8-42,共5页
东濮凹陷断裂复杂,多断块、多套生储盖组合,叠后偏移成像效果不佳。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这一复杂断块区的应用可以改善成像效果。研究提出了一套以速度迭代为核心、地质信息为约束的求取偏移速度场的改进方法,提高了偏移速度的精度;通过... 东濮凹陷断裂复杂,多断块、多套生储盖组合,叠后偏移成像效果不佳。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这一复杂断块区的应用可以改善成像效果。研究提出了一套以速度迭代为核心、地质信息为约束的求取偏移速度场的改进方法,提高了偏移速度的精度;通过对偏移孔径、最大偏移角度、射线路径、去假频4个关键参数处理的分析,得出适合东濮凹陷地震资料特点的经验参数,减少了以后处理过程中的试验工作量和参数试验的盲目性,有效地提高了处理效率。通过叠前时间偏移,提高了复杂断块地区成像精度,能够准确地落实断层位置和认识断块之间的关系,与井资料的吻合程度较高,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叠前偏移 偏移速度 复杂断块 偏移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可控源电磁采集站的低时漂技术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陈凯 邓明 +3 位作者 伍忠良 景建恩 罗贤虎 王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12-1316,共5页
海洋可控源电磁方法要求位于海底的多台可控源电磁采集站对微弱的电磁信号进行长期同步连续观测,对各台采集站的时间一致性严格要求。为解决海底无法进行GPS授时这一技术难题,提出了以高稳OCXO(恒温晶体振荡器)与精确授时GPS结合为硬件... 海洋可控源电磁方法要求位于海底的多台可控源电磁采集站对微弱的电磁信号进行长期同步连续观测,对各台采集站的时间一致性严格要求。为解决海底无法进行GPS授时这一技术难题,提出了以高稳OCXO(恒温晶体振荡器)与精确授时GPS结合为硬件基础,形成通过下水前对钟、出水后对钟以及时漂补偿等组成的低时漂技术。通过室内及海洋试验,实现了多台海底可控源电磁采集站同步观测,显著降低数据同步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可控源电磁法 低时漂 OCX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安岭山地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王世青 孟小红 +3 位作者 王双喜 王兆湖 李家俊 褚玉环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7年第2期187-192,共6页
大、小兴安岭山地地表大多被火山岩、火山岩风化形成的残余物和腐植土所覆盖,地震资料中普遍存在较强的折射波和多次折射波,资料的信噪比很低;此外,该区低、降速层厚度和速度横向变化剧烈,静校正问题突出,为此,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处理方... 大、小兴安岭山地地表大多被火山岩、火山岩风化形成的残余物和腐植土所覆盖,地震资料中普遍存在较强的折射波和多次折射波,资料的信噪比很低;此外,该区低、降速层厚度和速度横向变化剧烈,静校正问题突出,为此,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法研究。针对山地地表起伏大的特点,采用了浮动基准面方法;针对低、降速层厚度和速度横向变化剧烈的特点,采用了折射静校正和微测井静校正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折射波强的特点,采用了t-x域叠前相干压制方法;针对叠加剖面随机噪声严重的特点,采用了f-x域随机噪声衰减方法。实际资料处理表明,采用上述处理手段,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增强了同相轴的连续性,突出了反射波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动基准面 低信噪比 折射静校正 叠前去相干噪声 叠后去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PC技术在高精度地电数据采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启升 邓明 +3 位作者 杨鹍鹏 陈凯 王猛 孙志成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06-1311,共6页
现代地球物理学科要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需要汲取最新技术提升地球物理数据采集精度。而可编程片上系统(SoPC)技术是一种基于FPGA的灵活、高效的片上系统解决方案,为研制新型高精度地电数据采集装置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介绍了应用SoPC技... 现代地球物理学科要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需要汲取最新技术提升地球物理数据采集精度。而可编程片上系统(SoPC)技术是一种基于FPGA的灵活、高效的片上系统解决方案,为研制新型高精度地电数据采集装置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介绍了应用SoPC技术来研究并设计遵从CS5372芯片工作时序的A/D转换芯片控制器及串并转换模块,借助Matlab、DSP Builder工具的FIR重采样数字滤波器,在QuartusⅡ环境下合理集成NIOS II软核模块,并结合LabVIEW开发的上位机软件,实现了用Cyclone系列芯片替代昂贵的CS5376进行高精度地电数据采集。结果表明,采用SoPC技术可大大提升高精度地电数据采集系统的性能,且可将地电数据采集中的数字电路部分全部整合到一片SoPC芯片上。这为解决复杂地电条件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场 数据采集 SOPC技术 高精度 数字滤波器 NIOSII软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磁处理解释系统软件设计与关键实现技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元满 姚长利 +1 位作者 李泽林 刘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744-3759,共16页
重磁探测是金属矿勘探的主要手段之一,其处理和解释方法技术已得到很大的发展,研发与其相适应的重磁软件是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国家863课题的支持下,我们设计并研发了重磁处理解释集成化软件系统.在分析国内外现有软件不足的基础上,我们... 重磁探测是金属矿勘探的主要手段之一,其处理和解释方法技术已得到很大的发展,研发与其相适应的重磁软件是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国家863课题的支持下,我们设计并研发了重磁处理解释集成化软件系统.在分析国内外现有软件不足的基础上,我们对重磁软件系统所应具有的操作行为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提出了具有特色的功能设计思路,并进行了针对性的研发实现.为满足深部矿产资源勘探需求和精细化解释需要,提出了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软件设计解决方案,研发了特色的处理解释模块,核心突出软件的实时可视化和协同交互操作,使软件系统能高效地服务于使用者的目标任务.在优化改进处理、正反演算法的基础上,提出多核并行化方案并实现,提高了软件整体运行速度.最终形成了将数据管理、数据可视化、数据处理及解释有机结合的特色软件系统,为金属矿探测提供了一个高效、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磁处理解释 软件系统设计 实时可视化 协同交互 并行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纬度化极应用迭代法的技术条件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姚长利 李宏伟 +2 位作者 郑元满 孟小红 张聿文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75-1184,共10页
针对现有的磁赤道地区磁异常迭代化极方法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迭代计算中的关键因素———映射函数的选择对迭代收敛性的影响,通过改变映射函数将其推广到除赤道外的其它低纬度条件的化极,并进一步给出了不同磁纬度地区的收敛条件。... 针对现有的磁赤道地区磁异常迭代化极方法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迭代计算中的关键因素———映射函数的选择对迭代收敛性的影响,通过改变映射函数将其推广到除赤道外的其它低纬度条件的化极,并进一步给出了不同磁纬度地区的收敛条件。经过模型计算和实测磁异常验证,改进后的方法既适用于磁赤道也同样适用于其它低纬度地区,并且在保证化极效果的基础上提高了迭代计算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异常 迭代化极 映射函数 收敛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式Linux技术在遥测数字地震电源站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启升 张启卯 +2 位作者 郭建 罗维炳 孙志成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22-1326,共5页
高精度遥测数字地震仪作为新一代地震勘探仪器,对我国油气资源的地震勘探开发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嵌入式Linux技术是一种基于嵌入式微处理器的高性能、低功耗的嵌入式系统解决方案,为研制新型遥测数字地震电源站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介... 高精度遥测数字地震仪作为新一代地震勘探仪器,对我国油气资源的地震勘探开发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嵌入式Linux技术是一种基于嵌入式微处理器的高性能、低功耗的嵌入式系统解决方案,为研制新型遥测数字地震电源站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介绍了应用PPC405高性能嵌入式微处理器及FPGA芯片构建的双层堆叠式电源站硬件系统,并在该硬件构架上完成了U-Boot、嵌入式Linux内核、JFFS2文件系统的移植及电源站相关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的开发,实现了遥测数字地震电源站的数据传输和网络交互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LINUX技术 遥测数字地震仪 电源站 数据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S叠加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和发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铁强 王兆湖 牛滨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8-131,共4页
复杂介质情况下,由于地下条件不满足常规叠加的假设,叠加效果很差。共反射面元(CRS)叠加被认为是一种较好的零炮检距剖面生成方式。CRS叠加的实质是MZO(M igration to Zero O ffset)过程,它具有不依赖宏观速度模型和完全数据驱动实现的... 复杂介质情况下,由于地下条件不满足常规叠加的假设,叠加效果很差。共反射面元(CRS)叠加被认为是一种较好的零炮检距剖面生成方式。CRS叠加的实质是MZO(M igration to Zero O ffset)过程,它具有不依赖宏观速度模型和完全数据驱动实现的特点。CRS叠加理论认为不仅可以得到高质量的零偏移距剖面,而且可以得到3个有用的波场属性参数剖面。简要介绍CRS技术,并概括这项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和发展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反射面元叠加 应用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条件下气-水和油-水互驱地震岩石物理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裴发根 方慧 +2 位作者 杜炳锐 邹长春 史謌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59-565,1,共7页
针对影响岩石波速的主要因素——不同孔隙流体,展开了储层条件下气-水和油-水互驱地震岩石物理实验研究。在模拟储层温度、压力条件下,对取自南海的砂岩岩样进行了不同含水饱和度的气-水和油-水互驱波速测量实验,获得了不同状态下的纵... 针对影响岩石波速的主要因素——不同孔隙流体,展开了储层条件下气-水和油-水互驱地震岩石物理实验研究。在模拟储层温度、压力条件下,对取自南海的砂岩岩样进行了不同含水饱和度的气-水和油-水互驱波速测量实验,获得了不同状态下的纵、横波波速,得到了不同气-水、油-水条件下的弹性参数变化规律。实验表明:①在气-水驱替过程中,纵波速度vP随着含水饱和度Sw的增大呈缓慢增长趋势,当含水饱和度达到80%后,vP增长较快;②在水驱油过程中,vP随着含油饱和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实验波速值与经典的Biot-Gassmann理论值两者吻合较好;③气-水驱替过程中,vP/vS对不同含水饱和度的孔隙流体反映较为灵敏,通过泊松比σ与体积模量K交会分析可以较好地分离饱气与饱水岩样;④水驱油过程中,泊松比σ、拉梅常数λ和流体敏感因子F等参数对不同含水饱和度(含油饱和度)的孔隙流体反映较为敏感,利用λ-F交会图可以区分饱水和饱油岩样。这些实验结果为利用叠前地震属性进行油气检测提供了有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实验 纵、横波波速 孔隙流体 交会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发震构造带过WSFD-2钻井深反射地震数据3-D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雷小琼 鲁兴林 +3 位作者 肖继文 马振宁 钱荣毅 张贵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022-2037,共16页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的发震机制与龙门山断裂带的构造特征紧密相关,应用反射地震探测方法精细探测发震构造内部的结构特征,对研究汶川地震的发震机理有重要意义.5.12地震后在地表错断最剧烈的区域之一虹口乡白庙村穿过...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的发震机制与龙门山断裂带的构造特征紧密相关,应用反射地震探测方法精细探测发震构造内部的结构特征,对研究汶川地震的发震机理有重要意义.5.12地震后在地表错断最剧烈的区域之一虹口乡白庙村穿过发震构造和深钻科研井WSFD-1和WSFD-2布置了兼顾浅中深层信息的反射地震探测剖面,该区域断裂带硬岩出露,地形地貌复杂多变,起伏剧烈,只能采取弯线地震测线布设方式采集二维反射地震数据,而且弯曲度大,造成CDP点分散严重.区域内构造复杂,褶皱逆推构造发育,地层和构造倾角大,采用常规二维地震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叠加处理时,易将不同地层的反射信息叠加到同一反射层.弯线叠加剖面上侧面波,混波干扰严重,会显著地降低原本低信噪比数据的分辨率,或剖面可靠性低,容易在二维剖面中造成解释陷阱.本文利用弯线地震采集的三维特性,用拟三维地震叠加技术处理汶川地震科学钻井附近横跨北川—映秀断裂带的二维弯线地震数据,弥补常规二维弯线地震数据处理技术的不足,将不同地层的反射信息分离归位到不同的三维叠加剖面上,解决二维弯线地震数据处理时混波干扰严重的难题.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选取合适的共中心点面元,获得了高分辨率的三维叠加剖面.相比于二维弯线叠加剖面,三维叠加剖面切片成像更真实,剔除了不同地层反射信息混叠的影响,能得到更准确的断点信息,并可以获得沿断层走向横向的信息,显著提高了构造解释的可靠性和精度.应用拟三维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处理龙门山断裂带的二维弯线地震数据,获取高分辨率的构造信息,有利于断裂带内汶川地震发震机制和龙门山隆起机制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发震构造 弯线地震探测 3-D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滤波方法及其在中国大陆布格重力异常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3
17
作者 郭良辉 孟小红 +1 位作者 石磊 陈召曦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078-4088,共11页
在优选延拓法的理论基础上,研究提出基于格林等效层概念和维纳滤波器的优化滤波法,用于对重力异常数据进行去噪和分离.与传统向上延拓法和优选延拓法相比,优化滤波法分离异常与延拓高度无关,不需要已知延拓高度,具有一定的优势.理论重... 在优选延拓法的理论基础上,研究提出基于格林等效层概念和维纳滤波器的优化滤波法,用于对重力异常数据进行去噪和分离.与传统向上延拓法和优选延拓法相比,优化滤波法分离异常与延拓高度无关,不需要已知延拓高度,具有一定的优势.理论重力模型数据的去噪和异常分离试验表明优化滤波法有效,异常分离效果优于传统向上延拓法和带通滤波法.利用优化滤波法对中国大陆重力异常数据去噪和异常分离,得到有效的布格重力异常和区域重力异常.以中国大陆深地震探测推断的莫霍面深度信息为约束,对区域重力异常数据进行密度界面约束反演,得到中国大陆莫霍面深度分布.本文方法为中国大陆深部探测和区域构造研究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滤波 去噪 异常分离 中国大陆 重力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壳导电性结构与断裂构造特征——下察隅—昌都剖面大地电磁探测结果 被引量:17
18
作者 金胜 叶高峰 +2 位作者 魏文博 邓明 Martyn UNSWORTH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08-415,共8页
根据2004年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完成的下察隅—昌都(1000线)宽频带大地电磁探测剖面数据研究高原东南部地壳导电性结构及断裂构造特征,这有助于推进印度与亚洲岩石圈碰撞、俯冲构造模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沿剖面上地壳大范围分布的是规... 根据2004年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完成的下察隅—昌都(1000线)宽频带大地电磁探测剖面数据研究高原东南部地壳导电性结构及断裂构造特征,这有助于推进印度与亚洲岩石圈碰撞、俯冲构造模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沿剖面上地壳大范围分布的是规模不等的高阻体,电阻率大约在90~3000Ω.m,厚度由南向北增加,底界面的深度大约在5~30km变化。高阻层之下发现由不连续高导体构成的中地壳低阻层,其电阻率小于10Ω.m;其结构与青藏高原中、西部的壳幔高导体相似,但规模小得多,底面埋深也浅得多。沿剖面的上地壳存在多组规模不等、产状不同的横向电性梯度带或畸变带,它们反映了沿剖面地区地壳的断裂分布。通过与该区高精度重力资料对比,在重要的电性梯度带上,均存在布格重力低异常和负重力均衡异常。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推断了嘉黎—然乌、班公—怒江和甲桑卡—赤布张错等主要断裂构造带的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南缘 大地电磁探测 地壳电性结构 断裂构造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及华北阵列式区域大地电磁场标准观测网建设方法与实验 被引量:10
19
作者 叶高峰 魏文博 +4 位作者 邓明 金胜 董浩 谢成良 张帆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01-807,共7页
大地电磁参数标准网的建设需要大量第一手的观测资料,观测资料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标准网的可靠性。本文分析了大地电磁测深仪器设备、资料采集与处理技术,确定了青藏及华北阵列式区域大地电磁场标准观测网的建设方法;在此基础上,在山东菏... 大地电磁参数标准网的建设需要大量第一手的观测资料,观测资料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标准网的可靠性。本文分析了大地电磁测深仪器设备、资料采集与处理技术,确定了青藏及华北阵列式区域大地电磁场标准观测网的建设方法;在此基础上,在山东菏泽地区对11535和11635号标准点进行了野外观测试验,对采集的宽频及长周期数据进行了深入处理,形成的对辅助测站和中心测站布置、数据采集时间、资料处理手段和远参考测站布设等要求,将指导青藏及华北阵列式区域大地电磁场标准网的建设,并对中国大陆其他区域大地电磁场标准网建设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及华北 大地电磁测深 辅助测站 中心测站 标准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仪器的自动校准系统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梅 傅平 +1 位作者 袁文菊 刘俊华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14-117,共4页
本文介绍了如何利用虚拟仪器技术对带有通用串行总线(USB)的智能仪器(以示波器为例)进行校准的原理和方法。本方法利用一台已经检定的信号源,和被校示波器组成一个自动校准系统,并且利用希尔伯特(Hilbert)变换恢复了点频法丢失的相位信... 本文介绍了如何利用虚拟仪器技术对带有通用串行总线(USB)的智能仪器(以示波器为例)进行校准的原理和方法。本方法利用一台已经检定的信号源,和被校示波器组成一个自动校准系统,并且利用希尔伯特(Hilbert)变换恢复了点频法丢失的相位信息,因此本方法可以实现对仪器的快速精确校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仪器 校准 虚拟仪器 希尔伯特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