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卡塔克隆起卡1三维区块奥陶系鹰山组储层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
作者 李让彬 樊太亮 +1 位作者 高志前 胡晓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16-1024,共9页
奥陶系鹰山组一直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综合运用岩心、薄片、成像测井、分析测试以及三维地震资料,对鹰山组储层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鹰山组整体岩性以粉-细晶白云岩,砂屑灰岩,灰质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以... 奥陶系鹰山组一直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综合运用岩心、薄片、成像测井、分析测试以及三维地震资料,对鹰山组储层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鹰山组整体岩性以粉-细晶白云岩,砂屑灰岩,灰质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裂缝为主;上部为风化壳岩溶储层,溶孔-裂缝发育,中下部为裂缝性储层,裂缝发育,纵向上具有上孔下缝特征,储层非均质性强;加里东中期I幕运动形成的构造不整合面是该区岩溶储层发育的重要因素;加里东中期—早海西期形成的断裂和构造裂缝是该区储层发育的关键;早二叠世时期与火山作用伴生的岩溶烘烤以及埋藏溶蚀作用对储层发育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影响因素 鹰山组 卡塔克隆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内岩性油气藏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陈飞 王训练 +3 位作者 罗平 张兴阳 罗忠 刘柳红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46-1153,共8页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综合露头、钻井、岩芯以及测井资料,在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延长组长7-长4+5识别出长61底部为三级基准面旋回的层序界面,并划分出1个三级基准面下降半旋回与1个三级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由此建立露头...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综合露头、钻井、岩芯以及测井资料,在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延长组长7-长4+5识别出长61底部为三级基准面旋回的层序界面,并划分出1个三级基准面下降半旋回与1个三级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由此建立露头与井下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地层充填序列和基准面的变化关系,构建大型坳陷湖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内砂体的分布模型;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对岩性油气藏的分布进行分析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层序的演化对岩性油气藏的发育起控制作用;基准面旋回下降期和层序界面附近是有利的岩性油气藏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组 层序地层 砂体分布模型 岩性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井水力压裂技术及其应用分析 被引量:101
3
作者 唐颖 张金川 +1 位作者 张琴 龙鹏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3-38,共6页
页岩储层孔隙度小、渗透率低,页岩气井完井后需要经过储层改造才能获得理想的产量,而水力压裂是页岩气开发的核心技术之一。在研究水力压裂技术开发页岩气原理的基础上,剖析了国外的应用实例,分析了各种水力压裂技术(多级压裂、清水压... 页岩储层孔隙度小、渗透率低,页岩气井完井后需要经过储层改造才能获得理想的产量,而水力压裂是页岩气开发的核心技术之一。在研究水力压裂技术开发页岩气原理的基础上,剖析了国外的应用实例,分析了各种水力压裂技术(多级压裂、清水压裂、水力喷射压裂、重复压裂以及同步压裂技术)的特点和适用性,探讨了天然裂缝系统和压裂液配制在水力压裂中的作用。研究表明,中国现阶段页岩气勘探开发水力压裂应从老井重复压裂和新井水力压裂两个方面着手,对经过资料复查、具有页岩气显示的老井可采用现代水力压裂技术重复压裂;埋深在1500m以浅的有利储层或勘探浅井可采用氮气泡沫压裂,埋深在1500~3000m的井可采用清水压裂,埋深超过3000m的储层暂不考虑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开发技术 储层改造 水力压裂 应用分析 埋藏深度 老井重复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上三叠统延长组砂体结构与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40
4
作者 陈飞 罗平 +5 位作者 张兴阳 王训练 罗忠 樊太亮 刘柳红 单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30-338,共9页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长4+5曲流河三角洲露头进行深入的研究,划分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其内部砂体骨架是由席状化水下分流河道、曲流型分流河道、辫状型分流河道沉积构成。阐述...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长4+5曲流河三角洲露头进行深入的研究,划分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其内部砂体骨架是由席状化水下分流河道、曲流型分流河道、辫状型分流河道沉积构成。阐述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上三叠统延长组层序格架和砂体结构特征,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层序地层格架内砂体分布模式,构建了层序地层格架内砂体结构与相对湖平面响应模式图。研究表明随湖平面变化层序格架内砂体结构发生规律性变化,低位体系域早期侵蚀,晚期充填呈复合状砂体;湖侵体系域砂体呈孤立状;高位体系域早期砂体发育不全,晚期呈席状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格架 砂体结构 相对湖平面变化 延长组 曲流河三角洲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源对比 被引量:6
5
作者 孟苗苗 康志宏 +2 位作者 徐耀辉 于超 刘琪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6-272,共7页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有很好的勘探前景,但除阿克莫木气田外,并无其他突破,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主力烃源岩层认识不清。通过对喀什凹陷9个野外剖面系统采样和地球化学分析,认为下石炭统和中—下侏罗统为喀什凹陷的主要烃源...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有很好的勘探前景,但除阿克莫木气田外,并无其他突破,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主力烃源岩层认识不清。通过对喀什凹陷9个野外剖面系统采样和地球化学分析,认为下石炭统和中—下侏罗统为喀什凹陷的主要烃源岩层系,其中下石炭统Ⅱ型海相泥岩和泥灰岩为中等—好烃源岩,分布广泛,厚度大,现今处于高成熟阶段,以生干气为主;中侏罗统杨叶组Ⅱ型湖相泥岩和下侏罗统康苏组Ⅲ型沼泽相泥岩较次,中—下侏罗统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以生油和轻质油为主。油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黑孜苇油苗、克拉托油砂和阿克1井油源均来自于石炭系,研究认为石炭系为喀什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层;中—下侏罗统烃源岩生烃潜力有限且分布范围局限,对油气成藏贡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油源对比 石炭系 侏罗系 喀什凹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三角洲骨架砂体粒度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陈飞 罗平 +3 位作者 张兴阳 王训练 罗忠 刘柳红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67,共10页
大型湖盆三角洲砂体是中国陆相盆地最重要的油气储集层,进行湖盆三角洲骨架砂体的分析,对于三角洲砂体分布预测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露头剖面以及粒度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长4+5三角洲沉积体系进行系统的研究,探... 大型湖盆三角洲砂体是中国陆相盆地最重要的油气储集层,进行湖盆三角洲骨架砂体的分析,对于三角洲砂体分布预测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露头剖面以及粒度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长4+5三角洲沉积体系进行系统的研究,探讨了沉积物粒度与河型之间的关系,识别出曲流型分流河道、辫状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以及近缘水下分流河道、远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和席状化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并且认识到长7—长4+5三角洲沉积体系内河道形态、砂体结构发生有规律的变化。研究表明,粒度因河型不同而迥异,偏度—峰态在不同河型中表现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分析 沉积体系 三角洲骨架砂体 延长组 陕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藏与油藏分布特征异同点及其形成原因——以辽河油田西部凹陷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徐波 李晓光 +2 位作者 李敬含 聂海宽 宋晓微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1-23,共3页
以辽河油田西部凹陷为例,对气藏与油藏分布特征异同点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天然气和石油资源都很丰富,作为同一套源岩的烃产物,天然气和石油在分布特征上有着复杂而密切的联系。对比发现,西部凹陷内天然... 以辽河油田西部凹陷为例,对气藏与油藏分布特征异同点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天然气和石油资源都很丰富,作为同一套源岩的烃产物,天然气和石油在分布特征上有着复杂而密切的联系。对比发现,西部凹陷内天然气藏的分布既表现出与油藏同生共存的共性特征,又表现出较之油藏在平面上显示更广、成藏更为集中,在剖面上集中在烃源岩及与其相邻层系且具有明显层次性的个性特征。结合实验研究成果分析认为,烃源岩生烃特征和油气运移能力差异是控制天然气藏和油藏分布特征异同点的最根本因素:烃源岩油气兼生的特点决定了凹陷内天然气与石油共生并存;天然气自身运移能力强于石油又决定了天然气较之石油分布更广泛,但更倾向于在邻近于烃源岩的地区和层系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 西部凹陷 油藏 气藏 分布特征 烃源岩 油气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