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库区30a间土地利用景观特征的粒度效应 被引量:22
1
作者 曹银贵 周伟 +1 位作者 王静 袁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15-321,共7页
该研究是为了测度景观指数在时空上随粒度变化的特征;总结相同景观在不同粒度下的景观特征差异。利用不同的粒度大小,将景观类型图进行了栅格化,并选取景观指数,在类型与整体景观的水平上,进行了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测度。并采用相关性... 该研究是为了测度景观指数在时空上随粒度变化的特征;总结相同景观在不同粒度下的景观特征差异。利用不同的粒度大小,将景观类型图进行了栅格化,并选取景观指数,在类型与整体景观的水平上,进行了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测度。并采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各景观指数与粒度相关性的差异。研究表明:粒度效应能有力地论证三峡库区近30a景观格局变化的特征;不同的景观指数随粒度也表现出不同的敏感程度,较敏感的是斑块密度、有效网格大小、正归化形状指数、聚合指数。同一类型景观在不同的景观指数测度上表现不同的变化规律,随粒度变化较为敏感的是耕地(坡度<25°)、林地、草地和城镇建设用地;多数指数呈现出随粒度变化的拐点,尤其在尺度400m;整体水平上,斑块密度和景观形状指数受粒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同一指标与粒度的相关性在类型水平和时间跨度上大多呈现出较高的一致性。此次研究很好反映了景观格局指数在不同空间分辨率(粒度)上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区域规划 水库 景观 粒度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分类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曹银贵 袁春 +1 位作者 周伟 钱铭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8-294,共7页
均一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已经趋于完善,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全国地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由于区域的差异性,首先开展了城市分类,然后再进行评价。在研究过程中,收集了与城市分类与集约利用评价相关的指标,主要包括建... 均一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已经趋于完善,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全国地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由于区域的差异性,首先开展了城市分类,然后再进行评价。在研究过程中,收集了与城市分类与集约利用评价相关的指标,主要包括建设用地与相关的社会经济指标。然后采用层次聚类分析的方法将282个地级城市分成了3类,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分别对每一类型城市进行分析,得出每类型城市主成分的组数、每组主成分的贡献率及指标的因子值,分析了各类型城市主成分及指标因子值的差异。最后计算每类型城市的集约利用分值,根据集约利用分级表确定了全国各类型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的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约利用 地级城市 城市分类:层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挖潜及模式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曹银贵 袁春 +1 位作者 周伟 钱铭杰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9年第2期167-171,共5页
以不同区域内的14个省会城市为研究对象,从城市承载力和城市协调度两个方面挑选了20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获得1997~2005年间各组主成分的贡献率和20个指标的影响因子,从贡献率和影响因子出发,分析了其变化规律。然后从区域... 以不同区域内的14个省会城市为研究对象,从城市承载力和城市协调度两个方面挑选了20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获得1997~2005年间各组主成分的贡献率和20个指标的影响因子,从贡献率和影响因子出发,分析了其变化规律。然后从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模式出发,结合主要影响因子的变化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将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模式划分为东部模式、中部模式和西部模式,并且各区域呈现出一定的均质性。表4,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模式 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与层次分析的三峡库区耕地集约利用对比 被引量:105
4
作者 曹银贵 周伟 +2 位作者 王静 袁春 赵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1-296,共6页
以三峡库区耕地集约利用研究为例,紧扣土地集约利用的涵义,构建三峡库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不同的方法评价库区耕地集约利用程度并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对集约利用值影响的差异;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的方法,并结合对比... 以三峡库区耕地集约利用研究为例,紧扣土地集约利用的涵义,构建三峡库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不同的方法评价库区耕地集约利用程度并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对集约利用值影响的差异;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的方法,并结合对比分析法;研究表明两种方法对耕地集约利用值影响的顺序差相差不大,并且在集约利用程度分布上吻合较好,主成分分析法中每组主成分贡献率的作用趋势与层次分析法中对应的准则层权重大小基本一致。另外要提高耕地的集约利用水平重在提高耕地的产出。开展此项研究一方面提高了库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准确度,另一方面得出了提高库区耕地集约度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层次分析 土地利用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庄整治规划中迁村并点适宜性评价与判别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周伟 曹银贵 +2 位作者 王静 袁春 乔陆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1-66,共6页
研究目的:构建农村居民点迁村并点的适宜性评价体系,对迁村并点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并对迁村并点进行条件判别。研究方法:层次分析法。研究结果:(1)从自然条件的角度构建了迁村并点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2)确定了指标体系因素层... 研究目的:构建农村居民点迁村并点的适宜性评价体系,对迁村并点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并对迁村并点进行条件判别。研究方法:层次分析法。研究结果:(1)从自然条件的角度构建了迁村并点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2)确定了指标体系因素层和指标层的权重,地形条件是迁村并点首要考虑的因素,其权重比较大。(3)界定了迁出与合并的适宜性分值分别为小于0.20和大于O.70。(4)分析得出了迁村与并点两种模式的判别条件。研究结论:开展迁村并点的适宜性评价与判别是必要的,一方面有利于进行合理的搬迁与集中选址,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居民点的条件进行快速地迁村并点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整治规划 迁村并点 适宜性评价 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近30a农村居民点格局变化与特征分析 被引量:39
6
作者 周伟 曹银贵 +1 位作者 王静 袁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4-300,I0010,共8页
为了了解三峡库区农村近30a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格局与变化特征,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合理利用、潜力挖掘提供基础。在研究中主要采用了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三峡库区从整体到局部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了解三峡库区农村近30a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格局与变化特征,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合理利用、潜力挖掘提供基础。在研究中主要采用了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三峡库区从整体到局部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农村居民点多分布在城市的周边地区,并且沿河岸分布;农村居民点对耕地占用的依赖性逐渐减轻;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区域差异比较大,农村居民点的规模在逐渐扩大,由居住分散逐渐向居住集中发展,农村居民点紧凑度相对较低,集约利用的潜力较大。此项研究可以较好地了解三峡库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与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村 空间变化管理 格局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外地物光谱测量技术及方法 被引量:21
7
作者 何挺 程烨 王静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2年第5期30-36,共7页
野外地物光谱测量在航天航空传感器定标、遥感数据解译、遥感应用潜力研究以及地质填图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野外采集准确的地物波谱需要熟知各种不同的光照条件、大气特性和稳定性(云、风)、仪器视场角、观测和光线照射的结合角度、仪... 野外地物光谱测量在航天航空传感器定标、遥感数据解译、遥感应用潜力研究以及地质填图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野外采集准确的地物波谱需要熟知各种不同的光照条件、大气特性和稳定性(云、风)、仪器视场角、观测和光线照射的结合角度、仪器扫描速度以及目标特征的时空变化等,这些因素对目标波谱具有很大的影响。进行野外光谱测量的第一步是整个试验的总体设计,在设计中必须结合研究目标和研究对象的具体特性综合考虑数据采集的时间、野外测量的空间尺度、光线照射和观测的几何角度以及记录的野外描述数据等问题。此文详细讨论这些因素对地物光谱测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特征 野外光谱测量 大气特性 植被冠层 光照条件 自然光 光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全国建设用地集约度评价 被引量:20
8
作者 曹银贵 袁春 +2 位作者 周伟 王静 钱铭杰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57-1661,共5页
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是一个基于时空尺度的动态概念。首先了解了1996—2005年期间全国建设用地变化的大背景,然后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2005年建设用地数据、各种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全国建设用地集约利... 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是一个基于时空尺度的动态概念。首先了解了1996—2005年期间全国建设用地变化的大背景,然后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2005年建设用地数据、各种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全国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各省、市、自治区建设用地的集约分值,根据标准确定了各自的集约度水平,结合ArcGis将评价结果空间化,进一步分析了集约度的空间差异。针对不同的集约度区域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为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提供指导,促进经济发展。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建设用地数量在持续上升,增长率呈现波浪状;(2)建设用地的集约度在空间上存在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的集约度水平要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3)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指标是考核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重要因素;(4)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在结果评价时比较客观、全面,同时可以很方便地确定权重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约利用 建设用地 主成分分析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城镇建设用地驱动因子路径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曹银贵 王静 +3 位作者 郑新奇 刘爱霞 程烨 许宁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7年第3期66-69,共4页
随着三峡大坝的修建,三峡经济飞速发展,带动了利用三峡库区城镇建设用地的变化。本文以三峡库区21个县市1995-2005年城镇建设用用地的变化量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1995-2005年期间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集中指数与区位商的空间分布变化,采... 随着三峡大坝的修建,三峡经济飞速发展,带动了利用三峡库区城镇建设用地的变化。本文以三峡库区21个县市1995-2005年城镇建设用用地的变化量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1995-2005年期间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集中指数与区位商的空间分布变化,采用路径分析建模的方法,建立了城镇建设用地与固定资产投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第二产值、第三产值及城镇人口的路径模型,确定了各影响因子对蜮镇建设用地变化的影响程度,其中第二产值对城镇建设用地的变化影响最大,影响力最小的是城镇人口。此项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路径分析模型在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研究中的可行性,同时也为库区城镇建设用地的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城镇建设用地 驱动因子 路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外波谱测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何挺 刘荣 王静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10,31,共6页
地物的光谱特征研究是现代遥感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野外地物波谱测量对航天航空传感器定标、遥感数据解译、遥感应用潜力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在野外采集准确的地物波谱需要熟悉光照条件、大气特性和稳定性、仪器视场角、观测和光线照... 地物的光谱特征研究是现代遥感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野外地物波谱测量对航天航空传感器定标、遥感数据解译、遥感应用潜力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在野外采集准确的地物波谱需要熟悉光照条件、大气特性和稳定性、仪器视场角、观测和光线照射的几何角度、仪器扫描速度以及目标的时空变化等各种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该文从实践角度探讨了地物波谱测量的原理以及各种外界因素对地物光谱测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外波谱测量 地物光谱特征 现代遥感技术 光照条件 大气特性 稳定性 仪器视场角 仪器扫描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彭州市熙玉村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景观特征 被引量:11
11
作者 周伟 曹银贵 王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16-321,I0008,共7页
为了评价农村居民点的景观特征,探讨农村居民点综合景观状况和理论整理潜力之间的关系。以2008年成都市彭州熙玉村的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从农村居民点规模、用地、分布及形状的角度构建了农村居民点景观特征评价... 为了评价农村居民点的景观特征,探讨农村居民点综合景观状况和理论整理潜力之间的关系。以2008年成都市彭州熙玉村的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从农村居民点规模、用地、分布及形状的角度构建了农村居民点景观特征评价指标体系,引入了综合景观状况指数,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综合景观状况与景观指数对综合景观状况的贡献。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测算了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并探讨了综合景观指数与理论潜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熙玉村农村居民点用地比例较高,并且密集区比较多,农村居民点的疏密程度受海拔与坡度的影响比较大;大部分小组的农村居民点规模较大,并且居民点之间衔接比较紧凑,居民点形状比较规整。大规模的集中居住区和散居户或小规模的居住区同时存在;整体景观状况是综合的,是多个景观指数在特定区域内按照一定的贡献率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提高研究区的综合景观状况,就得从农村居民点的分布和形状着手;综合景观指数与理论整理潜力的相关性比较强,二者关系的趋势线呈抛物线状,在农村居民点综合景观指数比较高的区域,其理论整理潜力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理 土地利用 农村 景观指数 潜力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害损毁建筑物高分辨率遥感信息提取方法 被引量:12
12
作者 吴剑 陈鹏 +1 位作者 刘耀林 王静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38,47,F0002,共6页
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针对"512"地震中都江堰紫坪铺镇震害损毁建筑物的特征,研究了基于像元和面向对象两种快速提取方法。基于像元提出了基于"多层次区域分割"的震害损毁建筑物提取方法,与传统的分类提取方法相比... 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针对"512"地震中都江堰紫坪铺镇震害损毁建筑物的特征,研究了基于像元和面向对象两种快速提取方法。基于像元提出了基于"多层次区域分割"的震害损毁建筑物提取方法,与传统的分类提取方法相比,它体现着面向对象分析方法中的多层、分割思想。面向对象,利用多尺度分割思想,按照分割尺度的大小建立了三层体系结构,根据每一层的特征提取不同地物类别,分析其光谱、纹理、形状、上下文关系、空间位置等特征,建立各自的模糊判定规则,进行损毁建筑物的提取。分别从提取精度、目视效果和方法原理三方面对两种提取结果进行综合比较,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均能快速、准确地提取震害损毁建筑物信息,而面向对象提取方法成功地抑制了由于单个像元光谱异质性大而导致的高光谱遥感分类"胡椒盐"噪声,有效地解决了基于像元方法中存在的"同物异谱,同谱异物"现象,其总体精度(90.38%)比基于像元方法的总体精度(76.84%)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像元 面向对象 间接提取 多尺度分割 模糊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资源与生态环境综合监测系统建设的设想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静 张继贤 +1 位作者 郭旭东 张明达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2年第5期18-23,共6页
文章论述了进行全国资源与生态环境综合监测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分析国内外开展国家尺度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现状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进行全国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的目标与总体框架, 系统主要由全国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监... 文章论述了进行全国资源与生态环境综合监测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分析国内外开展国家尺度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现状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进行全国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的目标与总体框架, 系统主要由全国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和国家重点生态环境建设监测两大子系统构成, 系统运行方式包括分级监测网络、定期与日常等多种监测形式、空中遥感监测与地面实地调查相结合的监测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监测系统建设 资源 生态环境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北京地区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静 郭旭东 +2 位作者 汪秀莲 梁耘 毛振强 《遥感信息》 CSCD 2003年第2期23-27,共5页
以环北京地区作为实施《全国资源与生态环境综合监测系统建设方案》的首批重点监测区,在论述环北京地区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北京地区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的主要内容,研究分析了进行环北京地区土地利用/... 以环北京地区作为实施《全国资源与生态环境综合监测系统建设方案》的首批重点监测区,在论述环北京地区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北京地区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的主要内容,研究分析了进行环北京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及其变化、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建设状况监测的信息提取方法和辅助影像判别信息,从而进一步提高遥感影像判读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北京地区 遥感监测 生态环境 信息提取 遥感影像 资源 环境监测 综合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北京地区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技术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静 谢俊奇 +4 位作者 沙志刚 梁耘 刘顺喜 汪秀莲 郭旭东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3年第4期25-30,共6页
为了实现土地利用数量与质量变化的快速定位、定性与定量监测 ,解决我国遥感技术应用于土地管理和土地生态管护需求差距的技术难关 ,全面、及时地掌握环北京地区资源和生态环境变化信息。该研究以环北京地区为例 ,首先对环北京地区进行... 为了实现土地利用数量与质量变化的快速定位、定性与定量监测 ,解决我国遥感技术应用于土地管理和土地生态管护需求差距的技术难关 ,全面、及时地掌握环北京地区资源和生态环境变化信息。该研究以环北京地区为例 ,首先对环北京地区进行生态分区 ,确定了环北京地区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的主要内容 ,采取试点研究与工程相结合、遥感监测与野外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研制了监测的总体技术流程 ,并探讨了监测工程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北京地区 生态环境 遥感监测 野外调查 生态分区 技术流程 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IMA模型的生态足迹模拟与预测 被引量:4
16
作者 董晓晓 李玉环 +1 位作者 王静 陈瑜琦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1期143-147,152,共6页
[目的]将现代计量学上普遍应用的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引入生态足迹分析,寻求动态预测结果。[方法]以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为案例,对其1995—2010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估算... [目的]将现代计量学上普遍应用的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引入生态足迹分析,寻求动态预测结果。[方法]以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为案例,对其1995—2010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估算,预测该县2010—2015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结果]2011与2012年真实数据检验结果显示,ARIMA模拟模型的预测误差仅为6.12%和4.89%。[结论]基于ARIMA的生态足迹动态模拟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ARIMA 山东省微山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