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北京皇家园林名人关联价值评价研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张司晗
刘晓明
-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中国圆明园学会皇家园林分会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
出处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9-144,共6页
-
文摘
界定了皇家园林名人关联价值的概念,基于名人在北京皇家园林中的活动剖析名人关联价值的形成机制,得出皇家园林名人关联价值分为名人影响力和名人活动产生的物质和精神资源价值两部分,后者包含物质遗存价值、名人精神价值、历史见证价值,进而运用分析法和模糊德尔菲法构建皇家园林名人关联价值评价体系,并以颐和园等5个北京皇家园林为例进行量化实践,通过比较分析,明确各皇家园林需要提升的弱项指标,提出名人资源保护利用策略,以期完善中国古典园林价值评价体系。
-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皇家园林
名人关联价值
评价
名人资源
保护利用
-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royal garden
celebrity associated value
assessment
celebrity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
-
题名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审美视角的乡村景观意象营造研究
被引量:17
- 2
-
-
作者
秦柯
孟祥彬
刘黎明
黄仕伟
-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历史与理论专业委员会
全国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风景环境规划设计学术委员会
中国圆明园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学术专业委员会
中国圆明园学会皇家园林研究分会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
出处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22,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材料劣化的三山五园假山保护研究”(编号51908003)资助。
-
文摘
乡村携带着传统文化基因,是保存、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景观意象营造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是立足村庄现有基础开展乡村建设要解决的急迫问题。对乡村及其概念形成、发展与演变进行了探讨,对传统文化审美视角下乡村景观意象的基本类型进行了建构。乡村景观的基本意象可分为生产意象、田园意象、山水意象、聚落意象和文化意象5个类型。并对3处典型的杏花村景观意象营造案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景观意象营造应注重乡村景观意象的积累和挖掘、注重基调意象或核心意象特征的凝练、注重意象体系的差异化构建。希望能够对乡村景观意象营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传统文化
审美视角
乡村景观
意象
营造
-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raditional culture
aesthetic perspective
rural landscape
image
construction
-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
-
题名由虚入实:中国古代城市人居环境“八景”模式的嬗变
被引量:15
- 3
-
-
作者
秦柯
孟祥彬
-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中国圆明园学会皇家园林研究分会
-
出处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6-31,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材料劣化的三山五园假山保护研究”(编号51908003)资助。
-
文摘
"八景"是中国古代城市人居环境营建中约定俗成的一种组景现象。如何更为深入地对"八景"起源、形成、发展进行系统的梳理、归纳和再认识,更具现实意义。从人居环境角度入手,通过对历史材料进一步梳理和研判,对"八景"的历史进行了溯源,归纳总结了城市人居环境"八景"模式从虚到实的嬗变路径与特点。我国古代城市人居环境"八景"模式嬗变可分为起源、萌芽、形成、发展、衰落5个历史阶段,贯穿我国古代人居环境建设的始终,具有人居内涵上的一脉相承、生成模式的多源汇聚和传播方式相互融合的特点。结论可为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提供参考。
-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人居环境
八景
模式
嬗变
-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urban human settlements
eight sceneries
pattern
evolution
-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
-
题名育秀通虚:圆明园玲峰及其文化特征研究
- 4
-
-
作者
秦柯
孟祥彬
黄仕伟
-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中国圆明园学会皇家园林研究分会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
出处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24,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51908003)
北京圆明园遗址保护基金会项目[圆(服)字[2020]第181号]共同资助。
-
文摘
以天然的岩石作为审美对象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而园林是赏石文化的重要载体。玲峰是立置于圆明园文源阁前水池中的巨型石峰,上有乾隆帝与其大臣的诗刻题刻。这些诗刻题刻反映出清代宫廷对玲峰及其文化内涵的认识与理解,是了解清代皇家园林中置石题咏活动的重要历史材料。通过现场调研,结合历史文献研究,梳理出8块玲峰石刻的具体内容及其作者姓名,发现参与应制咏玲峰的作者均为当值的南书房值臣,并对2块信息严重残缺的题刻作者及其位置进行了推断,进一步探讨了玲峰命名的文化内涵、形体特征、运输与立置过程及其功能作用。研究结论补充和完善了玲峰题刻的基础信息,初步解读了玲峰的文化特征,为清代宫廷赏石活动提供了重要个案。
-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圆明园
玲峰
文化特征
置石
园林史
-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Yuanmingyuan
Lingfeng ston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stone setting
garden history
-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
-
题名北海濠濮间与春雨林塘场景增强现实技术研究
被引量:2
- 5
-
-
作者
马小淞
林旭辉
刘志成
刘晓明
-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圆明园学会皇家园林分会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
出处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9-94,共6页
-
文摘
针对目前公众与学界对中国历史园林“时空一体”“生生不息”“天人之际”理念及其与山水诗、山水画关系的认知差距较大的问题,提出采用增强现实技术(AR)搭载园林的历史文化艺术等内容信息辅助认知的解决方式。再现和强化了对北海东岸2处景点的历史、文化、艺术内涵与实景的关系认知,为具备较完整遗存的历史名园的AR研究探索思路,并侧重园林本体价值内涵的展示传播,对历史园林的保护、利用及研究具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内容包括:1)以北海东岸濠濮间云岫厂和春雨林塘瀑布2个重要场景为研究对象,考证了其造园立意和价值,阐明前者借景手法,明确春雨林塘北至摛锦轶云牌坊、南至小石牌坊的景点范围,分析其瀑布的叠石艺术价值;2)基于以上讨论了其AR搭载内容和构建方法,即以逆向建模为起点,在中国历史名园AR系统上,对信息采集层及技术研发层提出了具体技术构建途径,有助提升历史名园游览的智慧化水平。AR技术将在搭载历史名园海量场景的历史、文化、艺术等内容的赏景与导览系统上深入应用。
-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北海
皇家园林
增强现实技术(AR)
濠濮间
春雨林塘
场景
-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Beihai Park
imperial garden
Augmented Reality(AR)
Haopujian
Chunyulintang
setting
-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
-
题名清漪园后山园中园空间布局中的模数思维与手法研究
被引量:3
- 6
-
-
作者
郭维
孟祥彬
-
机构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学位点
全国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风景环境规划设计学术委员会
中国圆明园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学术专业委员会
中国圆明园学会皇家园林研究分会
-
出处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4-49,共6页
-
文摘
以清漪园后山园中园为研究对象,借助已有的图纸及数据资料,结合现场实测,以平格为媒介研究其空间布局中的手法与规律。研究表明,后山园中园的场地尺度与空间布局中体现了明显的模数思维,且大量使用象征皇家身份与地位的“九”“五”2个数字整合模数体系;主要厅堂的轴线是平格构建的起始线;场地中直线型与曲线型边界线均由遵从模数关系的平格控制;平格和轴线共同作用控制了各要素体量与整体布局的均衡关系,形成统一中又富于变化的几组园林空间。
-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清漪园
平格
模数思维
空间布局
-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Qingyi Garden
grid
modulus thinking
space layout
-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
-
题名晚明绍兴祁承㸁密园研究
- 7
-
-
作者
肖雨晴
孟祥彬
秦柯
-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中国圆明园学会皇家园林研究分会
-
出处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9-144,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材料劣化的三山五园假山保护研究”(编号51908003)资助。
-
文摘
山阴祁承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藏书家和藏书理论家,其藏书楼澹生堂在中华藏书史上极负盛名,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重视。密园是祁氏营建的越中名园,澹生堂等藏书建筑便位于其中。在对文献材料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密园的营造过程,基于对《密园前后记》内容的梳理,得到具有空间关系和景点类型的示意平面,结合地方研究与文献材料,对密园的位置和范围进行了初步推测,形成相对完善的密园复原平面图,并在此基础上对祁承㸁造园思想、密园造园意匠与特点进行简析。密园是晚明越中园林的营造范本,其营建见证了越中园亭由少转多、由朴转奢、由简转繁的过程,在晚明江南尤其是越中造园风格转变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晚明
绍兴
祁承㸁
密园
-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te Ming Dynasty
Shaoxing
Qi Chenghan
Mi Garden
-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