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文化强国的中国道路
被引量:9
- 1
-
-
作者
徐坚
-
机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
-
出处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5,129,共25页
-
文摘
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和民族复兴,需要探索一条文化强国的中国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任何一种文化都有时代性和民族性,时代性反映文化所体现的时代主题,民族性反映文化生成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一种文化在世界文化生态中的地位,主要取决于文化的时代性。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认知体系的时代性而不是民族性上。近代以来中国文化转型始终是围绕不同时期的时代主题展开的,时代主题的变更是中国文化转型的主要动力,推动中外文化交融和不同思潮碰撞。只有把时代性与民族性有机统一起来,将本土文化与外来优秀文化融会贯通,才能使中国文化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弥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弱点。对古今中外文化精粹兼收并蓄,是中国发展道路的一条重要成功经验。当前马克思主义占主导地位的中国文化生态格局,总体上比较健康繁荣,时代性与民族性的关系处于比较好的状态,符合文化发展进步的规律,但也面临在中外文化之间搞门户对立等问题,不利于中国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新时期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应集时代性、民族性、包容性于一体。时代性要反映国内外发展潮流的客观要求,民族性要以是否符合中国国情而非是否来自本土为依归,包容性要体现关切人类共同利益的开放胸襟。
-
关键词
文化强国
文化转型
时代主题
中国道路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G122
[文化科学]
-
-
题名逆全球化风潮与全球化的转型发展
被引量:68
- 2
-
-
作者
徐坚
-
机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
-
出处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5,共15页
-
文摘
逆全球化在全球泛滥与全球化带来的社会分配不公、国家间发展失衡等问题密切相关,其折射出全球化发展历史规律:各国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的利益和面临的风险不同,其对全球化的态度在不同时期亦存在显著差异;全球化进程既有可逆属性,也有通过变革持续发展的潜质。逆全球化虽使全球化前行阻力加大、风险增多,但亦可被转化为全球化转型的动力,可通过观念更新、机制规范调整、注入新动力以及整顿运行环境等,实现普惠、包容的新型全球化。
-
关键词
逆全球化
贸易保护
全球化转型
-
分类号
F114.41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
-
题名美国对华政策调整与中美关系的三大风险
被引量:24
- 3
-
-
作者
徐坚
-
机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
-
出处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8,127,共19页
-
文摘
中美贸易战拉开了中美关系转型的序幕,凸显两国之间矛盾不仅仅是利益之争,更是战略之争。中美关系首次面临"压舱石"失效甚至缺失的严峻挑战,未来能否"斗而不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能否超越三个相互关联又各不相同的陷阱。中美关系转型从深层次上折射出逆全球化风潮、民粹主义思潮和多极化政治不稳定等世界发展趋势,其走向也将直接影响世界未来发展。中美竞争中对中国不利的因素正在增多,如何稳妥驾驭双边关系,维护国家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面临的最大考验。
-
关键词
中美关系
贸易战
修昔底德陷阱
新冷战陷阱
金德尔伯格陷阱
-
分类号
D871.2
[政治法律—外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