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疫情下中国-东盟关系的新进展与未来挑战 被引量:18
1
作者 杜兰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4-69,共16页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与东盟在携手抗击疫情、推动经济复苏、维护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进“一带一路”项目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并历史性地互为对方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经济发展的良好前景、合作需求的不断上升...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与东盟在携手抗击疫情、推动经济复苏、维护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进“一带一路”项目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并历史性地互为对方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经济发展的良好前景、合作需求的不断上升以及在诸多国际和地区议题上的一致立场,为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的提质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同时,美国力推“印太战略”,联手域外盟友加大对东盟国家的诱拉,使中国与东盟在深化互信及合作方面面临一定挑战。经过疫情的考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有了新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在后疫情时代,中国与东盟应进一步加强协调与合作、挖掘合作增长点、共同应对新挑战,从而推动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关系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中国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朗普政府亚太政策及走向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卿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78,共18页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对美国亚太政策进行大幅调整,强调以问题为导向,奉行美国优先原则,坚定推行"以实力求和平"战略。但其并非彻底否定奥巴马政府的亚太政策,而是对其既有继承、又有区分,继续将亚太作为美国对外战略重点,而在实...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对美国亚太政策进行大幅调整,强调以问题为导向,奉行美国优先原则,坚定推行"以实力求和平"战略。但其并非彻底否定奥巴马政府的亚太政策,而是对其既有继承、又有区分,继续将亚太作为美国对外战略重点,而在实施方式和途径方面多一些功利主义、少一些理想主义。美国新政府亚太政策的推进与实施,受到国内政治、同盟关系、域内外因素等牵制,将在目标与能力之间寻找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朗普政府 美国亚太政策 美国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亚国家的去突厥化及其对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屹 宫建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1,共7页
土耳其与哈萨克斯坦争夺突厥语国家合作委员会的主导权,都想做盟主。而在军事战略部署方面又与乌兹别克斯坦相互竞争激烈。与其说个别突厥语国家积极推动中亚突厥国家间的全面合作,倒不如说是更具有吸引力的中国"一带一路"倡... 土耳其与哈萨克斯坦争夺突厥语国家合作委员会的主导权,都想做盟主。而在军事战略部署方面又与乌兹别克斯坦相互竞争激烈。与其说个别突厥语国家积极推动中亚突厥国家间的全面合作,倒不如说是更具有吸引力的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了整个中亚突厥世界,乃至丝路沿线国家的积极性,使得"六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口号在经济利益的强大动力驱使下"倒逼着"走向了另一个方向。也因此从另一个维度折射出中亚国家"突厥化"的伪命题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突厥化 “东突”分裂主义 中亚国家 中国 周边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审视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 被引量:3
4
作者 虞少华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8-69,共12页
朝鲜半岛形势正经历深度震荡:朝鲜核导计划继续向危险临界点推进;韩国政局动荡增加其对外政策走极端的可能;朝韩对抗空前激化,双方以己为主统一半岛的明争暗斗进入新的阶段。"萨德"入韩集中展现了地区形势衍变的深层动因,即... 朝鲜半岛形势正经历深度震荡:朝鲜核导计划继续向危险临界点推进;韩国政局动荡增加其对外政策走极端的可能;朝韩对抗空前激化,双方以己为主统一半岛的明争暗斗进入新的阶段。"萨德"入韩集中展现了地区形势衍变的深层动因,即域外大国借助半岛推进针对其他大国的战略目标,恶化大国合作解决半岛无核化问题的前景。为了重启对话进程,中国提出半岛无核化与停和机制转换并行推进的构想,有待各方呼应以解局势之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半岛无核化 朝韩关系 韩国宪政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亚太同盟关系衍化新趋势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卿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53,140,共14页
自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美国在深化与亚太盟国关系方面显现新思路,包括采用更具灵活性的方式拓展与盟国的合作渠道、整合盟国与伙伴国的战略资源等。美国亚太同盟呈现出向"软同盟"拓展、向"影子同盟"衍生和向"... 自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美国在深化与亚太盟国关系方面显现新思路,包括采用更具灵活性的方式拓展与盟国的合作渠道、整合盟国与伙伴国的战略资源等。美国亚太同盟呈现出向"软同盟"拓展、向"影子同盟"衍生和向"分权"趋势发展等特点。美国强化同盟关系的新做法,加大了地区国家间战略消耗,但能否达到其预期目标还受东盟平衡政策等因素制约。面对新形势,中国需继续保持战略定力,以"两手对两手",妥善应对美国亚太同盟关系变化带来的新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亚太政策、亚太同盟、东亚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外能源开发模式反思——以中非能源开发与合作为视角
6
作者 张屹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21,共4页
大国的能源问题不仅仅影响着一国的国计民生,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更是如链条般牵动着全球社会的神经。我国的能源开发现状虽有所进展,但仍落后于现实需求。同时海外能源战略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在非洲出现当地劳工权益保护问题。在非传... 大国的能源问题不仅仅影响着一国的国计民生,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更是如链条般牵动着全球社会的神经。我国的能源开发现状虽有所进展,但仍落后于现实需求。同时海外能源战略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在非洲出现当地劳工权益保护问题。在非传统安全合作领域中,能源开发与合作是各国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的首要议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然面临能源合作中的一些困境。中非合作长期以来成为南南合作的典型成功范式,然而中非合作道路中依然面临各种现实问题,如何破解合作中的困境,是全球化时代带给我们的挑战。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南非峰会上发布了"十大合作计划",从而使得中非合作集中体现出中国参与国际能源合作与参与全球治理的"中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开发 中非合作 安哥拉 雁行模式 页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的亚洲智慧和当代使命 被引量:1
7
作者 蓝建学 唐晓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37,130,131,共18页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诞生有其深刻的思想渊源、丰富的实践基础和迫切的时代要求。发表7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力推动了中国与周边邻国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指引了新中国同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促进了亚洲乃至全世界的非殖民...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诞生有其深刻的思想渊源、丰富的实践基础和迫切的时代要求。发表7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力推动了中国与周边邻国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指引了新中国同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促进了亚洲乃至全世界的非殖民化运动,充实和丰富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业已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诞生于亚洲,是东方文明对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创造性发展,体现了亚洲国家在处理国家间关系时坚持以和为贵、平衡兼顾、协商共识、秩序边界、和谐共生等独到智慧。在当今时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依然展现出强大生命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基础和方法路径,捍卫着国家间交往的原则底线和正向价值,促进了“全球南方”的觉醒与团结,并为引导当前国际局势由乱及治指明了道路。新形势下,各国应坚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初心,不断丰富其内涵外延和时代使命,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和平、安全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亚洲智慧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湄社会人文合作:现状与改善途径 被引量:4
8
作者 刘畅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7-103,119,共18页
社会人文合作是澜湄合作三大支柱之一,是建设澜湄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目前澜湄社会人文合作领域广泛、基础雄厚、机制化程度不断加深、国家参与度有所提升,进展良好,但也存在顶层设计和配套机制建设短板、社会团体和非政府组织作用... 社会人文合作是澜湄合作三大支柱之一,是建设澜湄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目前澜湄社会人文合作领域广泛、基础雄厚、机制化程度不断加深、国家参与度有所提升,进展良好,但也存在顶层设计和配套机制建设短板、社会团体和非政府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大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不足、人才队伍薄弱等问题,同时还面临着"排外"风险上升、域外国家对本地区持续影响、对澜湄社会人文合作存在认知分歧等挑战。今后可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激发广泛参与、突出重点领域、加大资源投入和弥合认知差异来进一步推进澜湄社会人文合作,更好地为澜湄流域人民造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湄合作 社会人文合作 人文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西联”战略:缘起、进展与前景 被引量:19
9
作者 蓝建学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3-80,共18页
印度"西联"战略源自辛格政府的"西望"政策,莫迪政府将其明确定性为战略并付诸实践,主要覆盖中东、非洲和西印度洋地区等地缘政治空间。在该战略指引下,印度积极精耕伊朗、阿联酋、沙特、以色列等中东国家,将其打造... 印度"西联"战略源自辛格政府的"西望"政策,莫迪政府将其明确定性为战略并付诸实践,主要覆盖中东、非洲和西印度洋地区等地缘政治空间。在该战略指引下,印度积极精耕伊朗、阿联酋、沙特、以色列等中东国家,将其打造为印度"西联"的核心地带;推出并充实"亚非增长走廊",实践"印非战略伙伴关系";走实走深印度版"印太战略",积极布控西印度洋地区,加大在印度洋岛国的存在。作为崛起中的新兴大国,印度将持续向西拓展战略空间,其"西联"战略的内涵和外延将不断扩大。该战略实际效果将取决于印度的资源投入、地区大国权力分配格局以及"西联"战略攸关方的政策连续性及执行力。随着印度洋逐渐成为全球地缘战略博弈新战场,印度"西联"战略布局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推进、海上贸易及能源通道安全等,均将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西望”政策 “西联”战略 莫迪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湄合作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 被引量:28
10
作者 刘卿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3-54,132,共12页
澜湄合作是新时期中国与湄公河国家进行次区域合作的一个成功典范。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建立了多层级合作机制体系,形成了"高效务实、项目为本、民生优先"的澜湄模式。各方发扬"推土机"精神,取得了丰硕成果。澜湄合... 澜湄合作是新时期中国与湄公河国家进行次区域合作的一个成功典范。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建立了多层级合作机制体系,形成了"高效务实、项目为本、民生优先"的澜湄模式。各方发扬"推土机"精神,取得了丰硕成果。澜湄合作从一开始便得到东盟的大力支持,也成为中国与东盟升级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生因素主要在于区域大市场的驱动,也是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兴起倒逼的结果,此外还与本地区非传统安全特殊性密切相关。正如其他成长机制一样,澜湄合作也面临挑战,包括机制赋权、能力建设和内外协调等问题,未来需要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横向联系,注入可持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湄合作 次区域合作 中国-东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印关系嬗变及出路 被引量:13
11
作者 蓝建学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73,140,共20页
加勒万河谷事件后中印关系进入“低位震荡、摩擦频仍”新阶段。印度逐渐放弃不结盟外交传统,在“多向结盟”基础上联美制华态势日益明显。印度对华政策的投机性、冒险性突出,对华合作的政治意愿及内在动力均呈递减。鉴于中印关系内涵与... 加勒万河谷事件后中印关系进入“低位震荡、摩擦频仍”新阶段。印度逐渐放弃不结盟外交传统,在“多向结盟”基础上联美制华态势日益明显。印度对华政策的投机性、冒险性突出,对华合作的政治意愿及内在动力均呈递减。鉴于中印关系内涵与外延、内在动力与外部环境均已发生重大变化,两国应尽早适应摩擦增多、合作递减的双边关系新常态,拓展友好合作与敌意对抗两端之间的战略模糊空间,共同探索新阶段两国相处之道:重温初心,坚持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共同演进,在和平竞赛中实现战略稳定;务实合作,绑牢经贸投资利益纽带;畅通沟通渠道,防范战略误判与擦枪走火;面向未来,重振文明对话,积极培育社会联系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勒万河谷事件 印度教特性 中印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澳关系新发展及限制性因素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卿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7-132,共16页
近年来,日澳双边关系升温,两国将其定义为"特殊的战略伙伴关系",首脑会晤机制化;两国安全合作从非传统安全领域向传统安全领域拓展;双方经贸合作升级,签订了《经济伙伴关系协议》。日澳加强合作,既出于提振经济的需要,也有战... 近年来,日澳双边关系升温,两国将其定义为"特殊的战略伙伴关系",首脑会晤机制化;两国安全合作从非传统安全领域向传统安全领域拓展;双方经贸合作升级,签订了《经济伙伴关系协议》。日澳加强合作,既出于提振经济的需要,也有战略上相互帮衬的考虑。未来两国双边合作还将继续深入,尤其在加强对区域规则和秩序塑造的能力建设方面。由于日澳两国国家利益不尽相同,政治互信存在落差,加之国内政治生态各异,双边关系深化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突出,两国发展为攻守同盟的可能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澳大利亚 日澳关系 美国 亚太同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日在东南亚的联手拓展:战略协同与影响限度 被引量:4
13
作者 项昊宇 鲍志鹏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8-116,141,142,共21页
随着美日同盟的全球化转型,美日正联手加大对东南亚的投入,表现出战略目标的一致性、战略手段的互补性和战略措施的协同性。在“竞赢”中国的目标驱动下,美日对东南亚外交从过去各自为战,到有意识地加强政策沟通协调、强化联动配合,呈... 随着美日同盟的全球化转型,美日正联手加大对东南亚的投入,表现出战略目标的一致性、战略手段的互补性和战略措施的协同性。在“竞赢”中国的目标驱动下,美日对东南亚外交从过去各自为战,到有意识地加强政策沟通协调、强化联动配合,呈现出自上至下的战略引领、政策对接、资源共享、协同行动的特点。美日把对东南亚的合作纳入“印太”战略的框架中,通过对接《东盟印太展望》,扩大同东盟的战略契合点,手法上聚焦非传统安全领域以吸引东南亚国家“入局”,注重通过功能性合作提供公共产品,并重点诱拉海上东盟国家以南海问题牵制中国。美日联手拓展东南亚面临诸多掣肘,包括美国、日本、东盟三方利益诉求不同,美日与东盟地区秩序观差异,以及美日排他性、对抗性政策措施引发地区安全困境和分裂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日同盟 中国-东盟关系 联盟政治 印太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鲜半岛自主和平统一:基础与路径 被引量:5
14
作者 虞少华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0-72,142,共13页
朝鲜与韩国迄今坚持自主和平统一,但安全上不相互为敌,经济上相对均衡,政策上不受外部意志束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三个基本条件。为此朝韩应通过对话、交流、和解、合作,为统一奠定基础。域内外大国关系向合作共赢转换。有助于半岛... 朝鲜与韩国迄今坚持自主和平统一,但安全上不相互为敌,经济上相对均衡,政策上不受外部意志束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三个基本条件。为此朝韩应通过对话、交流、和解、合作,为统一奠定基础。域内外大国关系向合作共赢转换。有助于半岛和平统一;朝韩也应超越“以己为主”的狭隘诉求,为地区和平繁荣做出独特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 韩国 和平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岛无核化进程前瞻 被引量:3
15
作者 虞少华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0-123,138,共15页
随着无核化进程重返对话轨道,朝鲜半岛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缓和幅度与深度空前。变化动因既是朝鲜、韩国、美国等国基于对严峻现实的务实反应,也是各方政策互动的结果。未来形势发展必然伴随曲折甚至反复,结构性深层矛盾难以消弭,无核化... 随着无核化进程重返对话轨道,朝鲜半岛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缓和幅度与深度空前。变化动因既是朝鲜、韩国、美国等国基于对严峻现实的务实反应,也是各方政策互动的结果。未来形势发展必然伴随曲折甚至反复,结构性深层矛盾难以消弭,无核化目标也无法在短期内彻底实现。但支撑形势向好的因素不同以往,且呈现出一定不可逆性。如果能在半岛无核化和有关国家关系正常化方面取得更大进展,此轮缓和可能成为东北亚格局最终走出冷战的转折性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半岛无核化 东北亚格局 朝美对话 朝韩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竞争背景下的美国对东南亚安全政策 被引量:3
16
作者 杜兰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20年第4期100-112,共13页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加紧布局以中国为指向的“印太战略”。东南亚是美国防范和制衡中国的前沿,也是印太战略布局的衔接点。特朗普政府将东南亚视作中美战略竞争的外线,重视巩固和加强美国在东南亚的军事优势和战略主导地位,推动与该地区...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加紧布局以中国为指向的“印太战略”。东南亚是美国防范和制衡中国的前沿,也是印太战略布局的衔接点。特朗普政府将东南亚视作中美战略竞争的外线,重视巩固和加强美国在东南亚的军事优势和战略主导地位,推动与该地区国家安全关系的发展,大力增加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提升军事援助和防务合作水平,力图打造地区多边安全网络。东南亚国家一方面欢迎美国加强与东盟的安全合作,另一方面对“印太战略”中的对抗色彩和遏制中国的意图有所保留和警惕。美国与东盟的安全关系难以实现质的飞跃。中国需重视并提升与东盟的军事外交关系,疏解美国战略调整带来的压力,努力把中国-东盟关系打造成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压舱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朗普政府 中美关系 东南亚 安全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富汗:中美新的合作空间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青燕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3-74,共12页
进入转型期的阿富汗在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仍面临严峻挑战。美国筹划地缘战略布局,以期在阿富汗转型及地区格局重构过程中掌握主导权。中国在阿富汗有重大利益关切,积极支持阿富汗和平重建进程。中美虽在地区合作安排上存在分歧,但... 进入转型期的阿富汗在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仍面临严峻挑战。美国筹划地缘战略布局,以期在阿富汗转型及地区格局重构过程中掌握主导权。中国在阿富汗有重大利益关切,积极支持阿富汗和平重建进程。中美虽在地区合作安排上存在分歧,但在维护阿富汗及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上拥有共同利益,双方在阿富汗存在务实合作空间。两国可共同推动阿富汗政治和解进程,合作提升阿富汗政府的治理能力,并努力实现中美阿地区合作议程的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富汗问题 中美合作 中美关系 中国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部署“萨德”的政策演变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晶晶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3-95,共13页
朴槿惠政府和文在寅政府在部署"萨德"问题上的政策均经历了摇摆的过程,后来都倾向同意部署,主要受美、朝、国内政治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美国为确保对中俄战略优势地位而刻意强力推动,二是朝鲜加快核导开发步伐及朝韩关系日... 朴槿惠政府和文在寅政府在部署"萨德"问题上的政策均经历了摇摆的过程,后来都倾向同意部署,主要受美、朝、国内政治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美国为确保对中俄战略优势地位而刻意强力推动,二是朝鲜加快核导开发步伐及朝韩关系日益紧张,三是韩国民众视安全问题高于一切且保守势力积极推动。韩国"萨德"政策的变化,反映出其外交政策从试图在美国和中俄之间保持平衡向依赖韩美同盟倾斜。由于美韩将"萨德"与朝核问题挂钩,撤销部署的难度很大。"萨德"部署牵动地区国家关系演变,给朝核问题解决、南北关系走向以及半岛和平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德”入韩 韩美关系 中韩关系 韩国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职业教育服务周边国家的现状、成效及推进路径(笔谈)
19
作者 宋凯 赵旭 +3 位作者 李丹妮 杜兰 张慧波 戴裕崴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5年第17期5-16,共12页
在“一带一路”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国门、服务周边国家发展,已成为深化周边外交、促进区域共同繁荣的重要举措。本刊特邀相关专家围绕我国职业教育服务周边国家发展的实践,系统梳理了我国与周... 在“一带一路”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国门、服务周边国家发展,已成为深化周边外交、促进区域共同繁荣的重要举措。本刊特邀相关专家围绕我国职业教育服务周边国家发展的实践,系统梳理了我国与周边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现状与成效,多维度探讨了职业教育在推动周边外交、促进区域合作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地缘政治、文化适应、机制协同等现实挑战,提出了深化战略布局、强化产教融合、推动标准输出、构建多边平台等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教出海 人类命运共同体 鲁班工坊 产教融合 一带一路 职业教育国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