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权划转的财税处理和政策协调建议 被引量:1
1
作者 董静 《中国注册会计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6-109,共4页
对于集团内全资控股实体之间进行的股权划转以及股权划转后进行的吸收合并,目前财务制度和税务政策之间存在不协调,导致集团母公司在股权退出环节承担较高税负。本文通过分析现行财税政策和处理口径,揭示股权退出环节存在较高税负的原... 对于集团内全资控股实体之间进行的股权划转以及股权划转后进行的吸收合并,目前财务制度和税务政策之间存在不协调,导致集团母公司在股权退出环节承担较高税负。本文通过分析现行财税政策和处理口径,揭示股权退出环节存在较高税负的原因。此外,从促进财税政策相互协调和完善的角度出发,针对现行财税政策提出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权划转 吸收合并 特殊性税务处理 税负 财税政策相互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员工持股计划与财务信息质量 被引量:88
2
作者 陈大鹏 施新政 +1 位作者 陆瑶 李卓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6-180,共15页
本文以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为样本,发现员工持股与公司应计盈余管理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员工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强、员工持股计划资金来源包含杠杆(借款)、企业资产透明度低、企业股权集中度低时,上述正相关关系更明显。另外... 本文以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为样本,发现员工持股与公司应计盈余管理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员工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强、员工持股计划资金来源包含杠杆(借款)、企业资产透明度低、企业股权集中度低时,上述正相关关系更明显。另外,盈余管理水平在员工持股结束前一年显著更高。该正相关关系在利用工具变量和倾向得分匹配进行估计解决内生性问题后仍旧成立,并对控制机构投资者持股和高管股权激励等因素稳健。上述研究结果说明,管理层有"讨好"员工的动机,为了让员工股解禁时套现更多,管理层进行正向盈余管理以求推高股价,从而降低了财务信息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员工持股 盈余管理 财务信息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企业横向并购后资源整合对并购价值创造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董平 李冠松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8-114,共7页
本文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研究了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并购后资源整合及其对并购价值创造的影响。结果表明:并购后资源整合的方向主要由主并公司向被并购公司转移管理能力、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和市场资源,被并购公司向主并公司转移实物资源... 本文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研究了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并购后资源整合及其对并购价值创造的影响。结果表明:并购后资源整合的方向主要由主并公司向被并购公司转移管理能力、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和市场资源,被并购公司向主并公司转移实物资源和技术资源。其中,主并公司向被并购公司转移管理能力以及被并购公司向主并公司转移技术资源、财务资源,都有利于并购价值创造,而被并购公司向主并公司转移管理能力则不利于并购价值创造。因此,公司在进行并购决策时,应选择实物资源相对便宜以及技术资源丰富的目标企业作为并购对象,并购后资源整合方向应依据并购双方资源状况来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基础论 资源整合 价值创造 并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收账款融资的供应链企业违约问题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周永圣 崔佳丽 +1 位作者 刘馨蕊 杨晓林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3-360,408,共9页
在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下,建立了核心企业和中小企业违约问题的进化博弈模型,分析2方参与主体的进化稳定策略,旨在提高银行、核心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共同效益.研究表明:核心企业和中小企业采用(守约,守约)策略的概率与企业的良好... 在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下,建立了核心企业和中小企业违约问题的进化博弈模型,分析2方参与主体的进化稳定策略,旨在提高银行、核心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共同效益.研究表明:核心企业和中小企业采用(守约,守约)策略的概率与企业的良好信誉带来的外部收益、对企业的违约惩罚、在供应链中企业长期合作稳定给供应链企业带来的额外收益成正比,与银行的贷款利率、应收账款总额、应收账款抵押率成反比.结合算例分析验证所得结论,为银行和供应链企业提供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收账款融资 供应链金融 违约问题 博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国企业商业信用管理案例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殷建红 胡俏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2-108,共7页
通过对金融视角的信用评级与管理视角的信用管理相关文献的分析,结合我国信用管理现状,提出构建跨国企业集国家、客户、合同"三位一体"的信用管理体系,国家级和客户级信用管理侧重事前风险防范,合同级信用管理侧重事中控制和... 通过对金融视角的信用评级与管理视角的信用管理相关文献的分析,结合我国信用管理现状,提出构建跨国企业集国家、客户、合同"三位一体"的信用管理体系,国家级和客户级信用管理侧重事前风险防范,合同级信用管理侧重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管。结合ABC公司案例,对构建"三位一体"信用管理体系的关键环节进行研究,其国家级信用管理主要考量了东道国的银行体系、政府清廉程度、法律环境、政治稳定性、外交关系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信用 信用风险 信用管理 跨国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券业如何服务“双碳”目标? 被引量:11
6
作者 中金公司课题组 王汉锋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4,共13页
我国在建设绿色证券基础设施方面已初见成效,产品种类和规模不断丰富和壮大,截止2020年末,绿色融资规模达12万亿元。但在顶层设计和制度细节上我国绿色金融相较于欧盟和日本等“领头羊”仍存有差距,欧盟已形成了一整套实现“温室气体零... 我国在建设绿色证券基础设施方面已初见成效,产品种类和规模不断丰富和壮大,截止2020年末,绿色融资规模达12万亿元。但在顶层设计和制度细节上我国绿色金融相较于欧盟和日本等“领头羊”仍存有差距,欧盟已形成了一整套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经济”的“组合拳”和路线图,日本则十分重视绿色法规的国际化与标准化。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本文建议未来绿色证券发展应多管齐下,将“双碳”目标明确落实到法治顶层设计上,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纳入金融稳定和监管的政策框架内,发挥绿色债券的融资潜力,助力绿色企业上市及再融资,培育绿色股权市场,构建有效的绿色基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业 “双碳”目标 绿色金融 可持续发展 绿色证券 ESG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执法、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基于2007-2016年环保执法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冯采 梁忠 魏冬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0-195,共6页
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对2007—2016年的环保执法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环保执法力度的强化有利于我国环境质量的改善。同时,环保执法力度的强化不会阻碍经济发展,相反还可以有效促进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社会舆论应当打消对于环保执法... 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对2007—2016年的环保执法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环保执法力度的强化有利于我国环境质量的改善。同时,环保执法力度的强化不会阻碍经济发展,相反还可以有效促进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社会舆论应当打消对于环保执法的质疑,环保执法部门应严格执法,进一步强化环保执法的力度。研究发现,环保监察人数和环保能力建设资金的增加对于环境质量改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中国应进一步增加环保监察人员的数量和环保能力建设资金的投入,以提高环保执法力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执法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执法力度 环境质量 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 固定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设施公募REITs反向吸收合并失败案例分析及启示 被引量:2
8
作者 董静 《中国注册会计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2-115,共4页
本文通过介绍公募REITs构建债资比的原因、设立SPV构建债资比的交易安排、公募REITs反向吸并失败案例的原因分析(包括税务处理、工商程序和会计处理),提出公募REITs反向吸并过程中应注意的实操问题,包括应采取何种反向吸并方式、构建SP... 本文通过介绍公募REITs构建债资比的原因、设立SPV构建债资比的交易安排、公募REITs反向吸并失败案例的原因分析(包括税务处理、工商程序和会计处理),提出公募REITs反向吸并过程中应注意的实操问题,包括应采取何种反向吸并方式、构建SPV债资比需防范资本弱化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 公募REITs 反向吸收合并失败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违约下的政策风险和决策 被引量:1
9
作者 肖汉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7-89,共3页
2018年以来,违约频率呈现明显加快的势头,且近期负面信用事件频发并且集中于融资渠道相对狭窄的民营企业。在当前打破刚兑背景下,地方政府等隐性维稳诉求降低,导致问题更容易暴露。显然金融防风险、去杠杆是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要举措,... 2018年以来,违约频率呈现明显加快的势头,且近期负面信用事件频发并且集中于融资渠道相对狭窄的民营企业。在当前打破刚兑背景下,地方政府等隐性维稳诉求降低,导致问题更容易暴露。显然金融防风险、去杠杆是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要举措,但关键是如何有序推进。其中,尤其是要提防信用风险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和共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融资渠道缺口"引发的信用收缩效应对经济的冲击远比去年资金面紧张带来的影响更大。货币政策总体上是总量政策,无法也不能对冲当前的"融资渠道缺口"。因此,违约事件增多是金融防风险、去杠杆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也是需要承担的合理代价,当前需要防范融资渠道快速收缩引发的连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风险 去杠杆 融资渠道 金融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债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中的损失因果关系认定研究
10
作者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课题组 周佳兴 王巍 《证券市场导报》 2025年第11期36-46,共11页
在债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中,损失因果关系的认定长期是司法实践中的争议焦点与模糊地带。迄今为止,尚未有生效判决在相关案件中明确扣除非因虚假陈述所导致的投资者损失。债券本身还本付息的损失认定逻辑,以及债券市场的弱有效性特征,共... 在债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中,损失因果关系的认定长期是司法实践中的争议焦点与模糊地带。迄今为止,尚未有生效判决在相关案件中明确扣除非因虚假陈述所导致的投资者损失。债券本身还本付息的损失认定逻辑,以及债券市场的弱有效性特征,共同导致该类案件的损失因果关系难以直接沿用股票类案件的处理经验。基于上述现状,结合债券特性与域外司法实践,本文提出揭露日定损法、偿付能力定损法与事件分析法三种损失因果关系认定路径,分别评析其在我国司法实践的可适用性。建议在尊重债券特性的基础上实现责任划分的精细化,构建揭露日定损法与偿付能力定损法相互衔接、分层适用的损失因果关系认定框架:首先借助揭露日定损法对损失因果关系是否成立作出定性判断;其次运用偿付能力定损法分别还原受虚假陈述影响与未受虚假陈述影响下的发行人偿付能力状况,从而准确界定虚假陈述因素在投资者损失中所占的比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假陈述 损失因果关系 揭露日定损法 偿付能力定损法 事件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