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检测监测大数据分析技术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7
1
作者 牛道安 刘金朝 +2 位作者 杨飞 王婧 孟景辉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随着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检测监测体系逐步完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更加精准、及时研判和科学评估基础设施服役状态的需求愈加迫切。围绕数据归集、传输、存储、治理、挖掘、共享、应用,构建铁路基础设施检测监测大数据总体架构... 随着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检测监测体系逐步完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更加精准、及时研判和科学评估基础设施服役状态的需求愈加迫切。围绕数据归集、传输、存储、治理、挖掘、共享、应用,构建铁路基础设施检测监测大数据总体架构,提出干扰数据修正、动态波形数据精准对齐、海量数据融合及综合展示等关键技术。在较为完善的大值安全报警的基础上,通过大数据分析实践,解决了工务、供电、电务等设备安全风险全面感知、设备状态准确评价、趋势变化精准预测等难题,为实现高铁安全超前防范和基础设施精准维修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基础设施 检测监测 大数据 全生命周期管理 病害识别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现代化建设的铁路基础设施检测监测体系创新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牛道安 陈东生 +2 位作者 赵钢 田新宇 杨志鹏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共9页
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方案对基础设施检测监测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通过梳理铁路现代化内涵及工作要求,对比国内外基础设施检测发展现状,提出了我国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检测体系设计架构。结合我国计量体系和铁路现代化建设要求,剖... 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方案对基础设施检测监测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通过梳理铁路现代化内涵及工作要求,对比国内外基础设施检测发展现状,提出了我国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检测体系设计架构。结合我国计量体系和铁路现代化建设要求,剖析了先进测量、评定校准、泛在互联、智能感知、大数据应用及评价体系等层面的关键技术,开展了第2代高速综合检测技术、普速综合检测技术和大数据应用分析等实践探索,相关成果体现了我国铁路基础设施检测更加可靠和智能,为更好地落实铁路现代化建设要求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现代化 铁路基础设施 检测监测 综合检测技术 大数据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型复杂铁路网基础设施动态检测管理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维桢 张子亮 +2 位作者 陈春雷 李连东 代春平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62,共6页
随着我国铁路网日趋巨型化和复杂化,对铁路基础设施进行高质量运用维修,保证路网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已成为重中之重。采用动态检测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实施铁路基础设施精准维修和预防性状态修,是保证铁路持续安全稳定的重要技... 随着我国铁路网日趋巨型化和复杂化,对铁路基础设施进行高质量运用维修,保证路网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已成为重中之重。采用动态检测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实施铁路基础设施精准维修和预防性状态修,是保证铁路持续安全稳定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深入分析目前动态检测管理工作中任务资源统筹、装备安全运用、同等工况覆盖检测、数据质量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了针对性解决措施,大幅提高了检测覆盖率和效率,降低了装备故障率,检测数据质量稳步提升,同时给出后续动态检测管理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复杂铁路网 基础设施 动态检测 检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检测监测体系框架研究 被引量:34
4
作者 牛道安 柯在田 +3 位作者 刘维桢 李红艳 赵钢 刘秀波 《中国铁路》 2020年第10期9-17,共9页
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检测监测工作是实现基础设施状态全面感知安全风险预警、设备状态准确评价、故障诊断预测、趋势变化分析,推进实施精准维修和预防性状态修,以及提高维修效率、降低维修成本的重要手段,是确保铁路持续安全运营的重要技... 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检测监测工作是实现基础设施状态全面感知安全风险预警、设备状态准确评价、故障诊断预测、趋势变化分析,推进实施精准维修和预防性状态修,以及提高维修效率、降低维修成本的重要手段,是确保铁路持续安全运营的重要技防保障。在分析国内外工务、电务、供电专业检测监测系统现状基础上,结合新形势下高速铁路高质量发展和工电设备修程修制改革要求,研究提出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检测监测体系框架,并对该体系功能应用和主要发展方向提出探讨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基础设施 检测监测 体系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检测监测体系技术路线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李红艳 赵隽 +3 位作者 刘丙强 赵钢 盛良 张子亮 《中国铁路》 2021年第1期98-104,共7页
铁路基础设施是铁路运输的基础,加强检测监测工作,以全面掌握基础设施运用状态和变化规律,可为高铁预防性状态修和精准维修提供技术支撑。结合工电供融合、修程修制改革和铁路高质量发展等新要求,研究提出从国内外调研、需求分析、工电... 铁路基础设施是铁路运输的基础,加强检测监测工作,以全面掌握基础设施运用状态和变化规律,可为高铁预防性状态修和精准维修提供技术支撑。结合工电供融合、修程修制改革和铁路高质量发展等新要求,研究提出从国内外调研、需求分析、工电供专业系统优化、大数据平台设计、工电供专业融合、检测监测体系结构等6个环节开展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检测监测体系研究的技术路线,为后续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检测监测体系相关研究提供整体规划和指导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基础设施 检测监测 技术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不同轨下基础无砟轨道不平顺谱的构建及对比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刁洪宝 欧燕强 +2 位作者 支洋 赵钢 杨飞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40-2855,共16页
为将高速铁路轨道谱细化以应用到不同工况动力学分析中,基于10条设计速度为350 km/h的典型高速线路轨道不平顺动态检测数据及谱构建算法,对高速线路不同轨下基础无砟轨道谱进行构建分析。首先,对动态检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对不同窗函数... 为将高速铁路轨道谱细化以应用到不同工况动力学分析中,基于10条设计速度为350 km/h的典型高速线路轨道不平顺动态检测数据及谱构建算法,对高速线路不同轨下基础无砟轨道谱进行构建分析。首先,对动态检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对不同窗函数、参数模型估计阶数及谱估计算法进行对比分析,选用新矩形窗的改进周期图法计算各类轨道谱,分析谱概率分布特征,提出谱峰自动识别剔除算法并对比不同阶数多项式拟合模型以对随机谱线进行表征,构建CRTSⅠ型、Ⅱ型、Ⅲ型板式及双块式高速铁路路基、桥梁、隧道地段轨道谱,并对各类型不同波段无砟轨道几何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路基、桥梁地段Ⅲ型板线路轨道不平顺状态最优,其次为Ⅱ型板线路、Ⅰ型板线路,双块式随机不平顺状态最差;隧道地段Ⅱ型板线路轨道不平顺状态比双块式的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轨道不平顺 功率谱密度 无砟轨道 谱估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高寒铁路大跨度桥梁无线监测方案
7
作者 张子亮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9-84,共6页
高原高寒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且配套公共基础设施薄弱,导致大跨度铁路桥梁等重要铁路设施健康状态监测面临困难与挑战。创新提出一种融合“抗低温智能感知-环境供能与智能管理-自适应混合组网-边缘智能处理”的无线监测方案,重点论述监测... 高原高寒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且配套公共基础设施薄弱,导致大跨度铁路桥梁等重要铁路设施健康状态监测面临困难与挑战。创新提出一种融合“抗低温智能感知-环境供能与智能管理-自适应混合组网-边缘智能处理”的无线监测方案,重点论述监测需求分析、传感器优化策略、多源复合供能、异构自愈混合组网等方面。该监测方案可有效降低高原高寒地区低温、冻融循环、强风、强辐射、低气压等环境因素对铁路设施健康监测系统的影响,并减少对配套公共基础设施的依赖性,为高原高寒特殊环境桥梁安全监测提供了新思路,具有一定普适性和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高寒 大跨度桥梁 无线监测 传感器优化 复合供能 边缘计算 异构自愈混合组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周期成分的高速铁路轨道谱表征反演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刁洪宝 高彦嵩 +1 位作者 赵钢 杨飞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921-3933,共13页
随着线路服役期增加及运营速度提升,由于轨下基础结构变形产生的周期性不平顺问题及其影响愈发严重。目前国内外针对长区段周期不平顺状态评价方法的研究相对较少,为了实现对线路长区段轨道周期性不平顺状态的表征及反演,分析高速铁路... 随着线路服役期增加及运营速度提升,由于轨下基础结构变形产生的周期性不平顺问题及其影响愈发严重。目前国内外针对长区段周期不平顺状态评价方法的研究相对较少,为了实现对线路长区段轨道周期性不平顺状态的表征及反演,分析高速铁路不同轨下基础轨道周期不平顺特征,研究了基于轨道谱的周期成分表征及量化评价方法。首先,基于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比高斯、洛伦兹及Vogit 3种线型函数对轨道谱谱峰的拟合效果,提出了融合周期谱峰成分的轨道谱拟合表征方法,并通过反演计算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其次,结合多条设计速度为350 km/h典型高速铁路轨道几何动态数据,实现了融合周期成分的高速铁路不同轨下基础无砟轨道谱拟合表征,可根据不同工况仿真需要将其应用于车辆动力学计算中。最后,提出线路长区段周期不平顺状态量化指标—谱峰能量PE,并对不同轨下基础线路轨道周期不平顺状态进行量化评估后发现:32 m简支梁PE随倍频增加而递减,可将该处PE作为线路长区段简支梁周期不平顺的评价指标;为避免简支梁倍频能量影响,以路基地段不同板型特征波长对应PE作为轨道板周期不平顺评价指标,其中Ⅰ型板PE最大为0.012 mm^(2),其次Ⅲ型板为0.008 mm^(2),Ⅱ型板最小为0.005 mm^(2)。研究成果进一步拓展了轨道谱动力学分析应用领域,可为线路养护维修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周期性不平顺 轨道谱 无砟轨道 谱峰拟合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涡流检测的高速铁路钢轨擦伤识别 被引量:1
9
作者 熊龙辉 刘秀波 +3 位作者 张玉华 石永生 张彦博 陈茁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2,共5页
根据高速铁路钢轨擦伤的损伤程度和形状对擦伤进行分类,并采用阵列传感器涡流检测系统进行检测。通过分析不同轨面状态对涡流检测信号擦伤判别的影响,设计了结合带通滤波和小波去噪的两级滤波器,提出了基于短时能量信号的自适应阈值擦... 根据高速铁路钢轨擦伤的损伤程度和形状对擦伤进行分类,并采用阵列传感器涡流检测系统进行检测。通过分析不同轨面状态对涡流检测信号擦伤判别的影响,设计了结合带通滤波和小波去噪的两级滤波器,提出了基于短时能量信号的自适应阈值擦伤判别方法。提取了擦伤损伤程度识别特征值,并对10处擦伤信号进行了损伤程度识别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擦伤判别方法可实现不同轨面状态钢轨擦伤涡流检测的伤损判别,擦伤判别准确率为97.5%;提取的特征值PP、NN和MM可分别表征擦伤的长度、宽度和损伤程度,可有效地对擦伤损伤程度和形状进行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钢轨擦伤 检测 识别 现场试验 涡流检测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碎石道床雷达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石磊 赵志刚 +3 位作者 刘宏江 彭湛 刘贵宪 许永贤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6-126,共11页
为促进有砟轨道道床修理由周期修向状态修转变,亟需发展碎石道床状态快速无损检测技术。从碎石道床电磁特征、状态识别方法及检测技术应用状况进行分析总结,选择高频地质雷达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探讨道床雷达检测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 为促进有砟轨道道床修理由周期修向状态修转变,亟需发展碎石道床状态快速无损检测技术。从碎石道床电磁特征、状态识别方法及检测技术应用状况进行分析总结,选择高频地质雷达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探讨道床雷达检测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构建雷达信号时频特性表征指标,采用不同脏污程度样本进行标定可实现道床状态量化评价;雷达信号频域面积、信号扫描面积、信号时间轴交叉点数等3个表征指标敏感性强;收集多场景雷达数据并开展标定试验是建立道床状态量化评价标准的重要手段;开发车载式测试系统、建立状态评价指标体系是我国科学化制定道床修理策略的必经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石道床 地质雷达 时频特性 状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轨道复合不平顺影响作用机理及评价标准研究
11
作者 刁洪宝 杨飞 +3 位作者 高彦嵩 孙加林 赵钢 解婉茹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2-111,共10页
轨道复合不平顺会对车体响应产生不同程度的叠加增幅效果,可能导致单一不平顺控制标准无法涵盖的车辆运行安全问题。为全面研究复合不平顺对高速列车运行品质的影响规律,补充完善高速铁路复合不平顺评价标准体系,通过建立车轨耦合动力... 轨道复合不平顺会对车体响应产生不同程度的叠加增幅效果,可能导致单一不平顺控制标准无法涵盖的车辆运行安全问题。为全面研究复合不平顺对高速列车运行品质的影响规律,补充完善高速铁路复合不平顺评价标准体系,通过建立车轨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复合不平顺组合类型、间隔距离及幅值等因素对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并提出动态评价标准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脱轨系数及车体横向加速度受复合不平顺叠加效应影响增幅明显;高速铁路水平-轨向型复合不平顺对车体动力学响应影响最为不利,三角坑-轨向型次之;高速铁路复合不平顺峰值最大间隔影响距离为50 m;给出200~250、250(不含)~350 km/h高速线路Ⅲ、Ⅳ级轨道复合不平顺动态容许偏差管理区域,为应用于现场控制轨道复合不平顺及指导养护维修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复合不平顺 仿真模拟 动力响应 管理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接触网三级修检测分析模式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5
12
作者 盛良 王小兵 +1 位作者 杨志鹏 王婧 《中国铁路》 2023年第7期45-52,共8页
为了充分挖掘6C系统检测监测数据价值,科学开展接触网状态诊断与质量评估,指导三级修维修工作精准实施,分析梳理高速铁路接触网三级修内涵,依据有关规章及标准要求探索提出高速铁路接触网三级修检测分析模式,明确检测项目及装备要求,确... 为了充分挖掘6C系统检测监测数据价值,科学开展接触网状态诊断与质量评估,指导三级修维修工作精准实施,分析梳理高速铁路接触网三级修内涵,依据有关规章及标准要求探索提出高速铁路接触网三级修检测分析模式,明确检测项目及装备要求,确定检测分析方法及评价依据。通过现场实践,验证该检测分析模式的有效性,为高质量开展三级修精测分析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接触网 三级修 精测 检测分析 质量评价 缺陷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几何参数检测方法与标准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隽 《中国铁路》 2020年第6期88-93,共6页
根据我国铁路相关标准文件,从术语定义、设计、施工、运营等方面对我国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几何参数的技术要求进行梳理,对运营的主要电力机车、动车组的受电弓工作范围、滑板工作范围等参数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受电弓与接触网几何参数在空... 根据我国铁路相关标准文件,从术语定义、设计、施工、运营等方面对我国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几何参数的技术要求进行梳理,对运营的主要电力机车、动车组的受电弓工作范围、滑板工作范围等参数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受电弓与接触网几何参数在空间位置的匹配关系,分析接触网几何参数检测方法及检测评判标准,并结合商合杭高铁在接触网几何参数静态值检测和动态值检测方面的实例,说明现有检测标准的准确性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合杭高铁 电气化铁路 接触网 几何参数 受电弓 检测方法 检测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C系统接触线几何参数检测深化运用研究
14
作者 盛良 赵钢 +1 位作者 韩通新 杨志鹏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5-92,108,共9页
为持续深化6C系统运用,实现接触网安全风险超前防范,全面提升接触网运维效率,基于需求导向,对接触网运维的核心要务和安全运行的关键基础进行分析,提出聚焦机械状态变化跟踪是6C系统接触线几何参数检测深化运用的总体方向。为进一步明... 为持续深化6C系统运用,实现接触网安全风险超前防范,全面提升接触网运维效率,基于需求导向,对接触网运维的核心要务和安全运行的关键基础进行分析,提出聚焦机械状态变化跟踪是6C系统接触线几何参数检测深化运用的总体方向。为进一步明确深化运用实施路径,系统梳理接触线几何参数的定义、作用及相互关系,丰富了接触线动态几何参数的定义与内涵;对比分析6C系统各相关装置的检测原理、测量精度、检测周期等运用特点,明确各相关装置的优势特点。为最大化发挥各相关装置功能,提出以1C装置为重点,兼顾3C、4C装置的6C系统接触线几何参数深化运用实施路径,并对路径的可行性、科学性进行系统论证。最后,对后续待研究要点进行总结,以期推动深化运用工作扎实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C系统 接触线几何参数 机械承载 承导张力 补偿效率 安全预警 接触网运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W优化算法的轨道几何检测数据里程校准方法研究
15
作者 刁洪宝 张煜 +2 位作者 张晓阳 杨飞 赵钢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121,共11页
轨道不平顺动态检测数据精准定位对识别轨道病害、挖掘不平顺演变规律从而提高现场养护维修效率至关重要。为修正检测数据里程与实际里程偏差并实现重复检测数据精准对齐,提出基于关键节点里程窗插值及相关优化整径(correlation optimiz... 轨道不平顺动态检测数据精准定位对识别轨道病害、挖掘不平顺演变规律从而提高现场养护维修效率至关重要。为修正检测数据里程与实际里程偏差并实现重复检测数据精准对齐,提出基于关键节点里程窗插值及相关优化整径(correlation optimized warping,COW)的里程校准三步法,利用最大相关系数累积值选取基准数据,并基于曲线、道岔台账里程窗插值方法修正基准数据绝对里程偏差;采用COW优化对齐算法对重复检测数据进行高精度对齐;基于历史病害信息对检测数据里程进行二次短窗绝对里程偏差修正。利用该方法对某长区段6次轨道几何检测数据里程进行修正,基于现场病害信息验证修正偏差,并运用相关指标评价对齐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将检测数据绝对里程偏差降低至1.25 m以内,数据间对齐精度可达0.93以上,原始波形保持度达0.99以上,说明该方法可有效定位并对齐检测数据,从而提升线路轨道状态检测及病害识别定位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不平顺 里程偏差 窗插值修正 对齐算法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道岔区几何不平顺动态管理限值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爱红 杨飞 +4 位作者 孙加林 刁洪宝 徐井芒 李红艳 常文浩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5-39,共5页
以高速铁路18号道岔为研究对象,利用京广、京哈高速铁路的动态检测数据对道岔区与正线区轨道几何不平顺和轮轨力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道岔区的轨道几何和轮轨力比正线更恶劣,道岔区不宜和正线采用相同的不平顺管理限值标准。通过建... 以高速铁路18号道岔为研究对象,利用京广、京哈高速铁路的动态检测数据对道岔区与正线区轨道几何不平顺和轮轨力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道岔区的轨道几何和轮轨力比正线更恶劣,道岔区不宜和正线采用相同的不平顺管理限值标准。通过建立车辆-道岔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道岔区几何不平顺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道岔区轨道几何不平顺限值。结果表明:对于350 km/h速度等级的18号道岔,建议水平不平顺管理标准严于正线,偏差等级Ⅰ—Ⅳ级对应限值3、5、6、8 mm;对于250 km/h速度等级,建议轨向、水平不平顺管理标准严于正线,轨向不平顺偏差等级Ⅰ—Ⅳ级对应限值5、6、8、9 mm,水平不平顺偏差等级Ⅰ—Ⅳ级对应限值3、5、9、13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道岔区 统计分析 数值模拟 几何不平顺 轮轨力 管理限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动车组集群运行仿真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和壁 梁家健 +2 位作者 张守帅 白鑫 姜昕良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5-143,共9页
针对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运营水平需求与运输组织管理手段不足之间的矛盾,提出一种基于多线程同步事件驱动耦合机制的高速铁路动车组集群运行仿真模型。以铁路局集团公司真实LKJ数据作为仿真基础,映射曲线坡度限速等线路信息并抽象化,将动... 针对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运营水平需求与运输组织管理手段不足之间的矛盾,提出一种基于多线程同步事件驱动耦合机制的高速铁路动车组集群运行仿真模型。以铁路局集团公司真实LKJ数据作为仿真基础,映射曲线坡度限速等线路信息并抽象化,将动车组牵引计算作为研究对象,对单列列车运行进行建模。结合CTC系统及CTCS-2/3级列控系统机制,应用并实现多列列车追踪场景仿真,通过深度耦合关系构建与路网相匹配的车站拓朴图与运营区间,进而基于时刻表与列控模型实例化车次信息,实现动车组集群运行仿真平台搭建。最后以真实路网实际线路设备数据为基础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平台可实现列车集群运行仿真,并可为评估列车运行状态、运行图调整评价与既有线改造评估提供支撑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列车运行仿真 列车运行控制 多线程并发 仿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器材分类编号规则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盛良 黎锋 +3 位作者 王小兵 王伟 卢剑 李光 《中国铁路》 2023年第9期125-131,共7页
论述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器材分类编号的研究意义,分析国内外现行标准中接触网器材相关分类与编号规则的制定和研究现状,提出我国接触网器材分类与编号的总体路线,明确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接触网器材范围、分类深度、分类依据及具有可扩展性... 论述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器材分类编号的研究意义,分析国内外现行标准中接触网器材相关分类与编号规则的制定和研究现状,提出我国接触网器材分类与编号的总体路线,明确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接触网器材范围、分类深度、分类依据及具有可扩展性的接触网器材分类原则,选定了器材分类方法,将接触网器材划分为4个层级、212个类目。明确了接触网器材编号原则,选定了与接触网器材分类方法相适应的编号方法,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接触网器材分类和编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化铁路 接触网器材 分类 编码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频雷达的铁路碎石道床状态表征指标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石磊 彭湛 +2 位作者 李明 王光辉 许永贤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16,共9页
为量化评估铁路碎石道床状态,采用高频雷达测试系统分别采集有砟轨道线路洁净道床和脏污道床数据并分析其雷达信号时频特性,基于雷达原始信号设计频谱域积分面积、扫描区域面积、时间轴交叉数、时域拐点数和希尔伯特变换后幅值包络5个... 为量化评估铁路碎石道床状态,采用高频雷达测试系统分别采集有砟轨道线路洁净道床和脏污道床数据并分析其雷达信号时频特性,基于雷达原始信号设计频谱域积分面积、扫描区域面积、时间轴交叉数、时域拐点数和希尔伯特变换后幅值包络5个道床状态表征指标,并进行指标有效性及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高频雷达测试碎石道床枕底探测厚度达55 cm,满足道床检测需求;相对洁净道床,脏污道床5个指标均存在变大现象,5个指标均可有效表征道床状态;希尔伯特变换后幅值包络计算效率为140 s·km^(-1),其他指标计算效率为5 s·km^(-1);在路基段及隧道段希尔伯特变换后幅值包络最为敏感,其次是扫描区域面积;在桥梁段时间轴交叉数最为敏感,其次是扫描区域面积;扫描区域面积能够适应路基、桥梁、隧道等不同的线下结构类型,综合敏感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砟轨道 碎石道床 高频雷达 测试 时频特性 表征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高速铁路提速条件下低频晃车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雅 魏子龙 +3 位作者 杨飞 吴军 李红艳 李威霖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60-2073,共14页
针对某高速铁路列车在运营速度由200 km/h提升至250 km/h后,部分直线区段出现的车体横向低频晃动现象开展试验研究和仿真分析。首先对比分析提速前、后轨道动态检测数据在晃车区段和未晃车区段的时频特征以及乘坐舒适性,进而研究晃车区... 针对某高速铁路列车在运营速度由200 km/h提升至250 km/h后,部分直线区段出现的车体横向低频晃动现象开展试验研究和仿真分析。首先对比分析提速前、后轨道动态检测数据在晃车区段和未晃车区段的时频特征以及乘坐舒适性,进而研究晃车区段的轮轨接触特性,通过建立车辆-有砟轨道动力相互作用模型,深入分析轮轨廓形、列车运行速度以及轨道平顺状态对高速铁路直线运行晃车问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列车提速至250 km/h后,晃车区段车体横向加速度出现明显周期性波动,振动频率为1.37 Hz,与提速前相比,车体横向加速度振动幅值增加了一倍,舒适性等级接近超限,乘坐舒适性明显降低;与采用CHN60&LMA廓形相比,采用实测轮轨廓形时的轮对蛇形运动加剧,轮对运动向一侧钢轨偏移,直接影响车体横向振动频率;列车运行速度提高后车辆系统响应对轮轨廓形的变化更为敏感,采用实测轮轨廓形,列车运行速度为250 km/h时的车体横向加速度谱峰较运行速度为200 km/h时的增大了1.6倍,较采用CHN60&LMA廓形时的增大了1.5倍;当列车提速至250 km/h后,轨道不平顺振动频率与轮对蛇形运动频率相同,轮轨动态响应进一步加剧,从而造成车体产生横向低频晃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提速列车 横向低频晃车 有砟轨道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