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0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原位激振试验的高速铁路路基动力特性研究
1
作者 杨长卫 岳茂 +3 位作者 张良 苏珂 蔡德钩 张先军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140,共8页
高速铁路路基在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十分关键,原位激振试验对研究路基的动力特性具有独特优势。依托京雄城际铁路固安东站工点开展原位激振试验,对路基结构随激振频率、扭力变化下动力响应特征进行研究,同时开展扫频试验,用... 高速铁路路基在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十分关键,原位激振试验对研究路基的动力特性具有独特优势。依托京雄城际铁路固安东站工点开展原位激振试验,对路基结构随激振频率、扭力变化下动力响应特征进行研究,同时开展扫频试验,用于关注路基不同位置处自振频率、动剪切模量比与阻尼比的演变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加速度峰值随水平距离的增加而逐渐衰减,同种扭力工况下,加速度峰值随频率增加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随着激振频率增加,水平方向上加速度峰值由随扭力的增加而递增逐渐演变为递减的趋势;以衰减程度90%为标准,路基表面动力影响范围主要在1 m以内;动应力随垂直深度的增加逐渐衰减,影响范围主要位于2.9 m以内;随着水平及垂直距离的增加,自振频率与动剪切模量比逐渐增大,而阻尼比逐渐减小。根据路基动力响应特征及扫频试验结果,推测此段路基自振频率位于16 Hz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路基 原位激振试验 加速度 动应力 自振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断层长大隧道型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监测台站布设位置研究
2
作者 杨长卫 龚新明 +1 位作者 王强 王峰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7-214,共8页
针对穿越活动断裂带的长大铁路隧道地震预警系统监测台站布设难题,以1∶50缩尺比开展铁路隧道正交穿越活动逆断层室内模型试验,设计断层倾角70°与80°两种工况,对逆断层黏滑错动过程中隧道衬砌变形破坏范围及高铁地震预警系统... 针对穿越活动断裂带的长大铁路隧道地震预警系统监测台站布设难题,以1∶50缩尺比开展铁路隧道正交穿越活动逆断层室内模型试验,设计断层倾角70°与80°两种工况,对逆断层黏滑错动过程中隧道衬砌变形破坏范围及高铁地震预警系统监测台站布设位置等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研究结果:衬砌弯曲变形最剧烈位置为断层下盘靠近断裂带处,断层倾角越大该位置越靠近断裂带,高铁地震预警系统监测台站应布设在逆断层上盘;隧道衬砌拱顶与仰拱变形大致相当,拱腰受压侧变形显著大于受拉侧;断层上盘及断裂带附近衬砌围岩压力增大较明显,随着断层倾角的减小,断层上盘的抬升作用更易于传播至下盘使下盘处衬砌围岩压力增大;以仰拱变形倾角曲线外推,得到逆断层作用下仰拱发生倾转的范围,建议逆断层错动下穿越活动断裂隧道工况下测震井距离活动断裂的最小距离取值为3.5D(D为隧道洞径),以规避断层活动对强震仪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高速铁路 监测台站 跨断层 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高速铁路“模数驱动、轴面协同”理论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同军 李平 王万齐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当前围绕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的智能高速铁路体系架构1.0内容,国内多条新建高速铁路线路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并投入到实际工程应用中。为进一步推进中国高速铁路智能化建设,从智能高速铁路建设发展运营宏观层面,以智能高速铁路... 当前围绕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的智能高速铁路体系架构1.0内容,国内多条新建高速铁路线路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并投入到实际工程应用中。为进一步推进中国高速铁路智能化建设,从智能高速铁路建设发展运营宏观层面,以智能高速铁路多专业全要素为研究内容,以整体综合能效为目标,提出“模数驱动、轴面协同”的智能高速铁路复杂巨系统工程管理理论,设计包含多专业协同、需求为中心、与外部环境互动、全生命周期动态最优等多种要素在内的系统最优化方法,形成模数一体化驱动、全生命周期协同、全要素管理的系统管理机制,构建基于“模数一体、轴面协同”的系统总体效能最优化模型,为智能高速铁路设计、建造、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同时,分析福厦高速铁路在建设过程中在“模数驱动、轴面协同”理论指导下构建的业务应用体系架构,总结最新的实践应用成果,为大量既有运营高速铁路的智能化升级提供指导和借鉴,以提高国内整个高速铁路网的智能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高速铁路 模数驱动、轴面协同理论 复杂巨系统 智能化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接触网定位点处弓网瞬态响应规律研究
4
作者 张家玮 杨佳 +3 位作者 刘玉辉 关金发 徐可佳 张凯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0-75,共6页
研究目的:随着时速400公里高铁接触网设计的推进,如何控制受电弓高速滑动取流时的燃弧成为确保接触网受流质量的关键问题。本文针对现场高铁接触网定位点处的燃弧现象,研究造成燃弧的关键因素——弓网瞬态离线现象,旨在提出弓网瞬态动... 研究目的:随着时速400公里高铁接触网设计的推进,如何控制受电弓高速滑动取流时的燃弧成为确保接触网受流质量的关键问题。本文针对现场高铁接触网定位点处的燃弧现象,研究造成燃弧的关键因素——弓网瞬态离线现象,旨在提出弓网瞬态动力学仿真方法,并揭示受电弓在接触网定位点处发生瞬态离线的机理,剖析影响弓网瞬态离线程度的因素,分析不同因素分别作用下的影响规律。研究结论:(1)当定位器质量1.6 kg、接触线张力30 kN、车速400 km/h时,接触网定位点处可能出现弓网离线现象;(2)当车速400 km/h时,弓网离线的时间随接触线张力的增加而减小;(3)增加接触线张力至36 kN后,400 km/h车速下,质量不超过1.6 kg的定位器未见造成弓网离线;(4)通过本文的研究,可望为时速400公里高铁接触网线索张力的选取、零部件关键指标的确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时速400公里 接触网 定位器 瞬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局集团公司局间车流交接组织评价考核与优化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徐能 程禹 +1 位作者 田锐 赵飞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5-29,共5页
在铁路固定设施和机辆装备现代化水平大幅度提升的情况下,传统的铁路局集团公司局间车流交接管理方式,与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经营以及干线和装备能力释放的矛盾日益突出,局间分界口车流交接不畅成为路网畅通的梗阻,既干扰正常的运输秩序... 在铁路固定设施和机辆装备现代化水平大幅度提升的情况下,传统的铁路局集团公司局间车流交接管理方式,与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经营以及干线和装备能力释放的矛盾日益突出,局间分界口车流交接不畅成为路网畅通的梗阻,既干扰正常的运输秩序,也影响路网整体能力的发挥。通过对局间分界口车流交接有关的清算考核指标的梳理,分析局间车流交接不畅的原因,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建立以区段货车平均旅行速度量化局间分界口畅通水平的方法,以此为基础研究提出以统一区域铁路运输市场为目标,探索运用大数据、信息化等技术手段,建立数字化路网和虚拟化分界口,以期解决现有局间分界口车流交接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避免局间分界口成为保畅通、增运量的障碍,助力实现路网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分界口 车流交接 清算考核指标 货车旅行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工程专业接口一体化协同管理体系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万齐 王立新 +4 位作者 魏强 解亚龙 刘红峰 黄成峰 聂现会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27,共11页
铁路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专业交叉广泛、参建单位众多,使得铁路工程在实体和功能上存在着许多相互影响、时空关系紧密联系的专业接口。为提升铁路工程专业接口管理效率,促进参建单位间的协调配合,解决专业接口不协同问题,基... 铁路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专业交叉广泛、参建单位众多,使得铁路工程在实体和功能上存在着许多相互影响、时空关系紧密联系的专业接口。为提升铁路工程专业接口管理效率,促进参建单位间的协调配合,解决专业接口不协同问题,基于铁路工程项目一体化管理思想,构建包含组织协同、过程协同和信息协同的管理体系框架,并通过整合各专业资源,设计了专业接口协同管理信息系统,支持接口信息的高效管理和共享。提出的管理体系框架明确了各参与方的职责和目标,提出了组织制度协同、目标协同和关系协同,以及过程协同管理流程和信息协同管理机制,实现了专业接口的有效管理。铁路工程专业接口一体化协同管理体系框架为铁路工程接口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通过该体系结合信息化技术,可以有效提升管理效率,确保工程质量,缩短工期,并促进专业间的协调与配合,为铁路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工程 专业接口 一体化协同管理 组织协同 过程协同 信息协同 体系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批次管理的铁路施工水泥库存控制研究
7
作者 谭雪 鲁晓春 倪铮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2-403,共12页
铁路施工项目中混凝土搅拌站的水泥筒仓库存控制十分重要,考虑水泥独特的化学属性,需要建立具有批次管理以及数值离散的库存控制模型。以等箱法为基础,分别构建双等箱模型、多等箱模型,并针对其订货箱数不可变的特点进行优化,构建订货... 铁路施工项目中混凝土搅拌站的水泥筒仓库存控制十分重要,考虑水泥独特的化学属性,需要建立具有批次管理以及数值离散的库存控制模型。以等箱法为基础,分别构建双等箱模型、多等箱模型,并针对其订货箱数不可变的特点进行优化,构建订货箱数可变的多等箱模型,对采用连续检查和周期检查2种情况进行讨论。通过考虑水泥筒仓的容量与水泥运输罐车的整数关系,更好地定制水泥筒仓容量,为铁路施工项目降低运营成本,并通过仿真模拟分析水泥筒仓的最优储备量、满足率和利用率。研究结果表明,多等箱库存优化模型适宜水泥的库存控制,水泥罐车容量倍数系数的加入会带来库存成本的非常规变化。相比于周期检查,连续检查策略在水泥罐车装载量较大的情况下更为适用。多等箱优化模型不会由于水泥筒仓的额外储备造成资金占用,且采用连续检查策略可提高水泥筒仓的利用率。在水泥拌合站设计时,应该对水泥筒仓容量进行合理规划,采用容量较小、数量较多的筒仓,以提高水泥筒仓利用率,降低库存成本。本文研究的等箱系统库存控制策略可以为铁路施工中其他罐体存储的物资提供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存控制 铁路施工 多等箱模型 批次管理 水泥物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速铁路简支梁桥影响线识别的3段式滤波方法
8
作者 王志航 战家旺 +3 位作者 马慧君 苏永华 张勇 王闯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3-103,共11页
桥梁影响线代表着桥梁的静力性能,已广泛应用于车辆轴重识别和桥梁损伤评估中。为提高普速铁路简支梁桥影响线识别精度,提出桥梁响应3段式滤波方法。依据列车进出桥物理过程对桥梁响应进行3段式划分,并利用Morlet连续小波变换分析各阶... 桥梁影响线代表着桥梁的静力性能,已广泛应用于车辆轴重识别和桥梁损伤评估中。为提高普速铁路简支梁桥影响线识别精度,提出桥梁响应3段式滤波方法。依据列车进出桥物理过程对桥梁响应进行3段式划分,并利用Morlet连续小波变换分析各阶段响应的时频域特性;基于不同阶段桥梁响应时频特性的差异,提出入桥、离桥段低通滤波以及通行段中值滤波的3段式复合滤波方法,并利用响应的时频特性和遗传算法分别确定低通滤波和中值滤波的最优滤波参数。为确保信号的连续性和一致性,提出在信号分段点附近依次进行中值滤波和低通滤波,以实现平滑过渡。应用该方法的算例结果表明:识别普速铁路简支梁桥影响线时,3段式滤波方法滤波效果优于传统低通滤波方法,且影响线识别精度更高;不同列车速度和轨道不平顺条件下的影响线识别标准均方根误差低于5%、峰值误差低于6%,验证所提方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速铁路 简支梁桥 3段式滤波 影响线识别 连续小波变换 时频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线网热备动车组配置优化模型
9
作者 曲云腾 杨世瑞 +2 位作者 杨军 赵东升 赵鹏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共8页
高速铁路热备动车组配置直接影响应急救援效率与运营成本,针对现有配置方法存在的粗放式管理和风险覆盖不足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路网事故风险全覆盖的优化方法.首先,综合考虑应急响应时效性与经济性,以最小化热备动车组应急响应时间和... 高速铁路热备动车组配置直接影响应急救援效率与运营成本,针对现有配置方法存在的粗放式管理和风险覆盖不足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路网事故风险全覆盖的优化方法.首先,综合考虑应急响应时效性与经济性,以最小化热备动车组应急响应时间和配置成本为双目标,构建多目标规划模型,融合点覆盖与弧段覆盖方法,精确描述接续任务和区间救援场景需求,结合应急救援点需求、响应时间限制及风险点全覆盖约束,有效适应复杂路网和突发事件不确定性;然后,采用ε约束法求解模型,避免传统权重系数法中量纲统一和参数设定的局限,生成多组Pareto最优解,为决策提供灵活选择;最后,以某铁路局管辖的高速铁路网为对象进行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能根据不同优化目标生成合理配置方案;随热备动车组数量增加,应急响应时间最大降幅达29.3%,且配置成本可有效控制;模型对不同响应时间约束条件和风险点分布特征有较强适应性.本模型可以为热备动车组科学配置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助力高铁应急管理体系地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热备动车组 高速铁路线网 多目标优化 ε约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的铁路集装箱空箱调配优化框架设计
10
作者 徐能 徐文丞 +1 位作者 李艳英 黎浩东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4,共9页
铁路信息化建设累积了大规模集装箱运用数据,为铁路集装箱空箱的精细化、智能化调配提供了支撑。针对铁路集装箱空箱调配方案自动化、智能化编制面临的空箱供需预测难度大,且预测值在空箱供需差异显著时难以直接用于空箱调配方案的制定... 铁路信息化建设累积了大规模集装箱运用数据,为铁路集装箱空箱的精细化、智能化调配提供了支撑。针对铁路集装箱空箱调配方案自动化、智能化编制面临的空箱供需预测难度大,且预测值在空箱供需差异显著时难以直接用于空箱调配方案的制定等问题,以集装箱装车、运输轨迹等数据为驱动,运用机器学习、优化理论与方法,构建铁路集装箱空箱调配优化方法框架。并提炼该框架下的关键技术,包括集装箱办理站分类分级、空箱供需预测、在途集装箱到达预测、空箱供需测算与调整、空箱调配方案编制等技术方法,以此为基础实现全路集装箱办理站空箱供需的精准测算、空箱调配方案的自动化编制。研究案例表明,所设计的优化框架能够较为有效地解决铁路集装箱空箱调配方案自动编制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空箱调配 数据驱动 空箱供需测算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重组的合资铁路公司资产剥离路径研究
11
作者 康晨霞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5-142,共8页
在推进“一省一公司”合资铁路公司区域重组过程中,如何对管辖跨省域或多个不同路网功能项目的公司实施非重组资产剥离,对重组成本和工作进程具有重要影响。在相关研究工作和部分先行实践的基础上,分析区域重组中合资铁路公司资产剥离... 在推进“一省一公司”合资铁路公司区域重组过程中,如何对管辖跨省域或多个不同路网功能项目的公司实施非重组资产剥离,对重组成本和工作进程具有重要影响。在相关研究工作和部分先行实践的基础上,分析区域重组中合资铁路公司资产剥离的限定条件,总结提炼了可供选择的4种剥离路径,从税务筹划和操作时限2个角度进行路径选择的对比研究,通过统筹非重组资产规模与增值情况、公司经营状况以及股东构成和协调难度等因素,选择相适应的剥离路径,并通过实例研究进行辅证和操作指引,旨在为合资铁路公司加快区域重组进程、提高市场化法治化运作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资铁路公司 区域重组 资产剥离 非重组资产 税务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局集团公司技术规章管理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富强 袁敦磊 +1 位作者 孙玉明 王宇嘉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39,共7页
为进一步优化铁路技术规章管理工作,提升铁路技术规章管理质量,应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技术规章管理评价机制。通过引入全生命周期理论,对铁路局集团公司技术规章全生命周期进行界定,选用AHP法构建技术规章评价体系,通过明确指标选定原则... 为进一步优化铁路技术规章管理工作,提升铁路技术规章管理质量,应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技术规章管理评价机制。通过引入全生命周期理论,对铁路局集团公司技术规章全生命周期进行界定,选用AHP法构建技术规章评价体系,通过明确指标选定原则、构建技术规章管理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提出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并检验其一致性;根据技术规章评价结果,明晰铁路局集团公司可以通过加强技术规章生命周期各阶段管理、全面分析技术规章需求、完备技术规章审查材料、完善技术规章修订周期、建立技术规章反馈机制等策略,进一步提升铁路局集团公司技术规章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技术规章 管理水平 综合评价 评价指标 层次分析 生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便携式橡胶防溜枕木关键技术参数研究
13
作者 保鲁昆 张小强 +5 位作者 孙玉明 陈琦 赵鑫 王占江 刘辛 于建涛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3,共6页
铁路防溜枕木主要用于防溜措施补强,是防止车辆溜入正线或站内的最后一道防线。普通木质防溜枕木较笨重,相关企业研发了便携式橡胶防溜枕木,由于缺少技术标准,目前各生产厂家采用的技术参数各不相同,不利于设备的设计生产和运用。分析... 铁路防溜枕木主要用于防溜措施补强,是防止车辆溜入正线或站内的最后一道防线。普通木质防溜枕木较笨重,相关企业研发了便携式橡胶防溜枕木,由于缺少技术标准,目前各生产厂家采用的技术参数各不相同,不利于设备的设计生产和运用。分析便携式橡胶防溜枕木的受力原理,通过应用场景提出便携式橡胶防溜枕木阻挡块尺寸和卡槽深度等关键参数,并采用仿真分析法对连接杆的强度进行仿真研究,提出连接杆强度要求。相关研究对规范便携式橡胶防溜枕木的设计生产和使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防溜枕木 便携式 阻挡块 连接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Q网络的高速铁路车站到发线运用冲突调整研究
14
作者 田锐 孟令云 +3 位作者 王维 李忠灿 唐晓龙 孙飞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高速列车受到自然灾害或设备故障因素干扰时可能导致运行秩序大规模紊乱,引发高速铁路枢纽到发线运用产生冲突、原有方案无法准时执行,需要调整冲突列车的停靠到发线或时刻。目前到发线调整方法主要依靠列车调度员经验,方案调整的效率... 高速列车受到自然灾害或设备故障因素干扰时可能导致运行秩序大规模紊乱,引发高速铁路枢纽到发线运用产生冲突、原有方案无法准时执行,需要调整冲突列车的停靠到发线或时刻。目前到发线调整方法主要依靠列车调度员经验,方案调整的效率和质量因人而异。通过对高速铁路枢纽到发线运用冲突类别、消解策略和目标导向进行梳理,构建到发线运用冲突调整优化模型。为解决优化模型求解效率问题,提出深度强化学习框架进行求解。以长沙南站为例,验证深度强化学习框架的求解可行性,结果显示:该模型可以协助快速找到符合运输实际的调整方案,为高速铁路枢纽到发线运用调整提供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车站 深度强化学习 决策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隧道内无砟轨道上拱变形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15
作者 赵国堂 李晨曦 +2 位作者 宋慧来 赵磊 赵一馨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11,共11页
隧道在复杂地质和高水压环境下易产生衬砌裂损、渗漏水及隧底变形等病害,尤其是隧底隆起,对铁路安全和轨道平顺性构成威胁。提出水是隧底隆起的源头,基于水致泥岩膨胀与高水压对隧底及衬砌结构局部作用效应,构建隧底结构-荷载模型,并建... 隧道在复杂地质和高水压环境下易产生衬砌裂损、渗漏水及隧底变形等病害,尤其是隧底隆起,对铁路安全和轨道平顺性构成威胁。提出水是隧底隆起的源头,基于水致泥岩膨胀与高水压对隧底及衬砌结构局部作用效应,构建隧底结构-荷载模型,并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隧底围压下结构变形与层间损伤。计算结果表明:隧底围压增加导致结构层间及施工缝界面黏结失效迅速发展,轨道高低、水平、三角坑不平顺性增大,节段挤出效应显著;双线隧道更易发生显著的结构及轨道变形,单线隧道在相同条件下可减少80%隆起量;仰拱厚度不足加剧结构变形和层间离缝,仰拱隆起与无砟轨道上拱变形呈非线性,双线隧道仰拱厚度不足0.2 m时,结构隆起与上拱变形快速增加,层间黏结破坏的临界围压由厚度0.6 m的1.3 MPa降至厚度0.3 m的0.9 MPa。计算结果验证了结构-荷载模型的科学性,其揭示的隆起与上拱变形规律对铁路设计、建造与运维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仰拱隆起 隧底围压 结构-荷载模型 轨道上拱变形 层间伤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局集团公司基本技术规章编制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宇嘉 贾永刚 +2 位作者 孙玉明 刘学福 徐利民 《中国铁路》 2019年第8期80-86,共7页
近年来,铁路运输组织改革不断深化,技术设备持续升级,高速铁路成网发展,动车组开行数量快速增加,对铁路局集团公司行车组织管理及相关技术规章规范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深入分析《普速铁路行车组织规则》《高速铁路行车组织细则》编制... 近年来,铁路运输组织改革不断深化,技术设备持续升级,高速铁路成网发展,动车组开行数量快速增加,对铁路局集团公司行车组织管理及相关技术规章规范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深入分析《普速铁路行车组织规则》《高速铁路行车组织细则》编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普速铁路行车组织规则》《高速铁路行车组织细则》编制质量评价体系,并以5个铁路局集团公司《普速铁路行车组织规则》《高速铁路行车组织细则》为例,对其编制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为进一步规范铁路局集团公司基本技术规章编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规章 行规 行细 编制质量 模糊综合评价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发挥铁路局集团公司在现代化铁路科技创新体系中作用的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苗蕾 蔡德钩 +5 位作者 罗健 杨素鹏 吴新平 吴鑫 赵鹏 赵庆宇 《中国铁路》 2023年第11期79-86,共8页
健全铁路局集团公司科技创新体系是新时代国铁企业自身健康发展的要求,是铁路现代化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更是全面推进我国铁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调研分析铁路局集团公司科技创新的现状与问题,深入剖析问题原因,提出铁路局集团... 健全铁路局集团公司科技创新体系是新时代国铁企业自身健康发展的要求,是铁路现代化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更是全面推进我国铁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调研分析铁路局集团公司科技创新的现状与问题,深入剖析问题原因,提出铁路局集团公司科技创新的总体定位与战略目标,从创新力量、项目支撑、科研方向、转化应用、人才团队、政策机制等方面,提出建立铁路局集团公司“六位一体”科技创新体系的对策建议,为推动铁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国有企业 铁路局集团公司 科技创新 创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运输调度现代化发展策略研究
18
作者 刘俊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4,共6页
铁路运输调度系统面对极端天气趋多趋强、关键区域运能紧张、货运市场波动加剧等新形势和新挑战,通过积极采取多方举措,实现了调度安全持续稳定、客运供给科学有效和货物发送量连年增长。在分析安全发展新理念、旅客出行更美好、推进物... 铁路运输调度系统面对极端天气趋多趋强、关键区域运能紧张、货运市场波动加剧等新形势和新挑战,通过积极采取多方举措,实现了调度安全持续稳定、客运供给科学有效和货物发送量连年增长。在分析安全发展新理念、旅客出行更美好、推进物流保通保畅、统筹施工运输组织等方面改革创新实践和存在不足的基础上,研究提出铁路运输调度现代化发展的具体策略,即:提高调度本质安全水平、提升调度指挥服务保障、强化调度集中统一指挥、推进调度信息化创新赋能,更好地服务世界一流铁路企业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运输调度 现代化 安全风险 物流转型 指挥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大跨度竖琴式部分斜拉桥设计创新
19
作者 康银庚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5-69,共5页
为推动大跨度部分斜拉桥在曲线和低纵断面桥址的应用,研究其在地震工况下的合理约束体系,结合某高速铁路跨越引江河、芒稻河和马汊河的工程实践,采用调查研究、有限元分析、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在传统部分斜拉桥的基础上开展一系... 为推动大跨度部分斜拉桥在曲线和低纵断面桥址的应用,研究其在地震工况下的合理约束体系,结合某高速铁路跨越引江河、芒稻河和马汊河的工程实践,采用调查研究、有限元分析、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在传统部分斜拉桥的基础上开展一系列的设计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竖琴式索面布置,并与外倾牛角式桥塔结合,有效提升了桥梁整体景观性和轨道平顺性,并可改善索塔锚固区的受力性能;采用梁端配跨设计,在保证结构刚度的同时降低梁高1.0~1.5 m,有效提升了部分斜拉桥对低纵断面桥址的适应性;针对平曲线上的工点,通过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和局部坐标的应用可确保拉索系统的精确定位;采用新型支承约束体系,大幅提升了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与常规连续梁约束体系和连续梁+双固定约束体系相比,分别减小主墩底部弯矩66%和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部分斜拉桥 曲线桥梁 竖琴式索面 设计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连续梁建造应用智能造桥机关键技术
20
作者 盖圣巍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79,共8页
依托雄安—忻州高铁一座主跨80 m连续梁施工工程,通过对新型智能造桥机组成、优势和其对桥梁设计、施工影响的分析,研究造桥机应用于悬浇连续梁时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模拟连续梁节段加长并采用了智能造桥机施工后,主梁工程量基本不变... 依托雄安—忻州高铁一座主跨80 m连续梁施工工程,通过对新型智能造桥机组成、优势和其对桥梁设计、施工影响的分析,研究造桥机应用于悬浇连续梁时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模拟连续梁节段加长并采用了智能造桥机施工后,主梁工程量基本不变,各项受力指标轻微变化但均满足规范要求;计算线形和残余徐变发生了显著变化,线形应予以重点监控,工期可缩短49 d,工期节约37%。造桥机在施工过程中,各构件结构受力安全,满足施工要求。悬浇节段加长后,0#块临时锚固承受的不平衡弯矩增加40.2%,支反力增加3.1%,施工中通过配置精轧螺纹钢能保证锚固结构受力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智能造桥机 理论分析 悬浇连续梁 大节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