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怎样成为一个传世的中国画家(下)——《藏画导刊》对话吴悦石
1
作者 吴悦石 《中国书画》 2014年第11Z期20-33,共14页
《藏画导刊》编辑(以下简称“藏”):您收藏颇丰,能否对喜爱收藏的朋友谈一些您的收藏经历。
关键词 中国画家 藏画 对话 收藏经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悦石中国画教育访谈录(二)
2
作者 吴悦石 刘洪郡 +1 位作者 王纯纯 姜丽雯 《中国书画》 2012年第11Z期14-21,共8页
重读画史(上)刘洪郡:吴老师对中国画史的研究独有心得,唐代是中华民族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当代一些理论认为唐代高出宋代,因为唐人的精神气象与谨严的法度已至高度,而宋代则在“畅神达意”方面深入,以苏东坡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 重读画史(上)刘洪郡:吴老师对中国画史的研究独有心得,唐代是中华民族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当代一些理论认为唐代高出宋代,因为唐人的精神气象与谨严的法度已至高度,而宋代则在“畅神达意”方面深入,以苏东坡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把“文人画”的发展推至高峰,成为画坛主流。相比之下,他们认为唐画工艺性强,属匠人之作,宋初的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里将“逸格”提到首位.从此成为了画家们苦心孤诣的追求.吴老师对唐画是如何理解的?当时的“文人画”潮流相对有没有疏漏的地方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教育 访谈录 《益州名画录》 “文人画” 文人士大夫 中华民族 人的精神 “逸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悦石谈八大山人(中)
3
作者 吴悦石 姜丽雯 王纯纯 《中国书画》 2014年第02Z期14-25,共12页
王纯纯:八大的画面凝练,题识较少。人们普遍的感受就是他每题必有深意,且意在言外。深谙借势、取势之法,是成就八大所不可或缺的要素。您说过:成功画家应先是思想家,思想境界高下有别,画面的意境便自有高低之分。例如:鹧鸪、鹦... 王纯纯:八大的画面凝练,题识较少。人们普遍的感受就是他每题必有深意,且意在言外。深谙借势、取势之法,是成就八大所不可或缺的要素。您说过:成功画家应先是思想家,思想境界高下有别,画面的意境便自有高低之分。例如:鹧鸪、鹦鹉、八哥、鹌鹑,本是不同的文学意象,八大有意将他们混而谈之,来灵活表达自己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大山人 意在言外 思想境界 文学意象 思想家 画面 画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悦石谈八大山人(下)
4
作者 吴悦石 姜丽雯 王纯纯 《中国书画》 2014年第03Z期16-27,共12页
王纯纯:可以说,八大的一生都没能逃开禅宗思想的影响。他参禅不久便能领悟禅宗堂奥,3l岁就主持介冈灯社。52岁的他曾对为《个山小像》写跋的饶字朴表示“兄此后直以贯休、齐己目我矣”,可见其志。八大晚年的画作,尤其是花鸟画,几... 王纯纯:可以说,八大的一生都没能逃开禅宗思想的影响。他参禅不久便能领悟禅宗堂奥,3l岁就主持介冈灯社。52岁的他曾对为《个山小像》写跋的饶字朴表示“兄此后直以贯休、齐己目我矣”,可见其志。八大晚年的画作,尤其是花鸟画,几乎看不出师承的派别和渊源——刘墨老师曾经将其形容为“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请教吴老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大山人 禅宗思想 花鸟画 老师 画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更无真相有真魂——吴悦石访谈
5
作者 吴悦石 李阳 贺进 《中国书画》 2014年第09Z期14-25,共12页
贺进:您在二月书坊做过一个“指画展”,关于指画我想还是有一些人不是很了解,您能不能谈一谈关于指画的认识?
关键词 真相 指画 画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画缺什么 被引量:4
6
作者 薛永年 吴悦石 +1 位作者 梅墨生 张公者 《中国书画》 2010年第4期98-99,共2页
张公者:当今的中国画创作可谓异彩纷呈,但是综观历史,今天的中国画又有多少可以写入绘画史中?今天,《中国书画》就当代中国画的创作做一个论坛,主旨是如何能促进当代中国画创作的良性发展,为中国画的未来而展开讨论。今天我们可以少... 张公者:当今的中国画创作可谓异彩纷呈,但是综观历史,今天的中国画又有多少可以写入绘画史中?今天,《中国书画》就当代中国画的创作做一个论坛,主旨是如何能促进当代中国画创作的良性发展,为中国画的未来而展开讨论。今天我们可以少谈些中国画创作的成绩,主要是找出问题,只有找出问题才能够向前发展。因此,我们设定了论坛主题,即"当代中国画缺什么?"今天请到三位先生,薛先生是著名的中国画研究学者;吴先生擅长各种题材、技法的创作,又精通鉴赏,且有留学背景;梅先生也是兼书画创作、理论研究于一身的人物。请三位放所欲言,为当代中国画创作"开药方",缺什么咱们就补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创作 当代 《中国书画》 良性发展 留学背景 书画创作 绘画史 论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泽石作品欣赏
7
作者 张泽石 《中国书画》 2014年第06Z期129-129,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泽石作品欣赏
8
作者 张泽石 《中国书画》 2013年第B05期131-131,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泽石作品欣赏
9
作者 张泽石 《中国书画》 2013年第B04期131-131,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泽石一笑东风半倚栏
10
作者 张泽石 《中国书画》 2014年第09Z期122-122,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里:梦里家山
11
作者 吴悦石 徐里 《油画》 2019年第1期50-55,2,共7页
油画传入中国已经百余年,诸多先行者都在努力使之中国化,或称民族化,他们的成就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借鉴。由于这是一门外来艺术,诸多形式上的语言和笔触中的思想得不到深刻的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得不到熔铸,令人有隔鞋瘙痒之叹。中... 油画传入中国已经百余年,诸多先行者都在努力使之中国化,或称民族化,他们的成就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借鉴。由于这是一门外来艺术,诸多形式上的语言和笔触中的思想得不到深刻的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得不到熔铸,令人有隔鞋瘙痒之叹。中国文化在传承中视书法艺术为魂魄,也是中国艺术的发展和人文精神的命脉所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笔触 形式 书法艺术 民族化 文化 成就 先行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意斋论画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悦石 《中国书画》 2012年第8期82-82,共1页
白石老人用笔非一"慢"字可解,其所谓感觉之慢,乃行笔沉实之谓。前人形容武学练功有"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观老人用笔又何尝不如是,笔笔是古法,又笔笔是新法。师前人者师其心,非师其迹。 可染先生画漓江颇有心得,尝题句云:"吾三游... 白石老人用笔非一"慢"字可解,其所谓感觉之慢,乃行笔沉实之谓。前人形容武学练功有"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观老人用笔又何尝不如是,笔笔是古法,又笔笔是新法。师前人者师其心,非师其迹。 可染先生画漓江颇有心得,尝题句云:"吾三游漓江,觉江山虽胜,然构图不易,兹以传统以大观小法写之,人在漓江边上终不见此景也。"以大观小得千里之势,非写生可以得之。故言说人在漓江边上终不得见,此乃千古不易之法。今人唯以写生为终极,故弃心法,乃至画坛凋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大观小 漓江 用笔 老人 不易 写生 行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意斋论画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悦石 《中国书画》 2013年第2期54-54,共1页
文学家倡神与物游,神者心也、物者境也,神者内也、物者外也,当其心有挂碍,不能感物,是内外未交泰也。故黄季刚云,以心求境,境足以役心。取境赴心,心难于照境,必令心境相得,见相交融。中国画以文为内养,含理宏深,故而画家作... 文学家倡神与物游,神者心也、物者境也,神者内也、物者外也,当其心有挂碍,不能感物,是内外未交泰也。故黄季刚云,以心求境,境足以役心。取境赴心,心难于照境,必令心境相得,见相交融。中国画以文为内养,含理宏深,故而画家作画谓畅神也。神畅依于物,是必能心境相得方为可观者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与物游 文学家 黄季刚 中国画 心境 畅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意斋论艺
14
作者 吴悦石 《中国书画》 2015年第7期96-103,共8页
中国书画每以天趣称神妙,所谓鬼神使之非工力者。"天趣也,非得之于人,实受之于天"。所谓"天"者,契机也。融情、景、机、趣于一炉,赖人以发之;"趣"者,必先究其情,穷其性,牵其机,尽其态,八面来风,涉笔成趣,耐人寻味,曲尽其妙者也。... 中国书画每以天趣称神妙,所谓鬼神使之非工力者。"天趣也,非得之于人,实受之于天"。所谓"天"者,契机也。融情、景、机、趣于一炉,赖人以发之;"趣"者,必先究其情,穷其性,牵其机,尽其态,八面来风,涉笔成趣,耐人寻味,曲尽其妙者也。情有不容己,趣有不自知,是不期然而然,物我两忘,自然流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书画 以发 物我两忘 诗云 松风 力者 八面来风 思翁 必先 书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意斋论画
15
作者 吴悦石 《中国书画》 2012年第4期58-58,共1页
"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此赵吴兴论画诗,本意为书画同源,切不可刻舟求剑,以飞白作石,以籀作木。故于古人言只须神会,或曰意与古会,则自解矣。中国画大写意一科古称泼墨,民国以来始称写意... "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此赵吴兴论画诗,本意为书画同源,切不可刻舟求剑,以飞白作石,以籀作木。故于古人言只须神会,或曰意与古会,则自解矣。中国画大写意一科古称泼墨,民国以来始称写意。泼墨者形质也,写意者心意也。亦如诗家比兴法,天马行空,触机而发也。杜工部诗云:"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体味诗意,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文中笔墨之酣畅,胸襟之旷达,感人至深,故千年之下,传颂不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同源 论画诗 大写意 刻舟求剑 中国画 飞白 泼墨 笔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意斋论画
16
作者 吴悦石 《中国书画》 2012年第5期52-52,共1页
时下文入画一词叫得甚响,画家头上加上文人自然有儒雅之光。余以为吴缶翁、白石老人等一代画家都不应称文人画,而应称有文化之画家画。诗书画印之完美形式非文人所能为也,乃有文化之画家即兴挥洒时之创作,综合修养之发挥。时至今日... 时下文入画一词叫得甚响,画家头上加上文人自然有儒雅之光。余以为吴缶翁、白石老人等一代画家都不应称文人画,而应称有文化之画家画。诗书画印之完美形式非文人所能为也,乃有文化之画家即兴挥洒时之创作,综合修养之发挥。时至今日侈谈文人画,徒引中国画入误区。或借文入画之名为信笔胡涂找一遁词而已。民国以后文人阶层已荡然无存,时下之画家亦非文人。观者徒存怀古之风,叹息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画 文人阶层 文入画 有文化 画家 诗书画 中国画 即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意斋论画
17
作者 吴悦石 《中国书画》 2012年第11期64-64,共1页
与朋友相聚,忽有人云,各行都有祖师爷,画家不知供奉何人?满座默然。1922年陈师曾先生曾讲授《中国美术史》第一编《上古史叙及绘画史之起源》云:“伏羲画卦,仓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即为书画同源之实证,文字与画初无歧异之分... 与朋友相聚,忽有人云,各行都有祖师爷,画家不知供奉何人?满座默然。1922年陈师曾先生曾讲授《中国美术史》第一编《上古史叙及绘画史之起源》云:“伏羲画卦,仓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即为书画同源之实证,文字与画初无歧异之分。初始之文字即象形也。”余以为可以伏羲为始祖、仓颉为二祖,以此可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尊师重道,慎终追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史》 书画同源 中华文明 尊师重道 慎终追远 绘画史 上古史 陈师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意斋论画
18
作者 吴悦石 《中国书画》 2013年第3期54-54,共1页
因改革开放之故,言路大开,故画家作画多有题跋,此乃国画之命脉,画学之兴当由此而起。然自吴缶翁、齐白石、黄宾老以后,新美术大兴题跋遂被贬斥,学者之力尽在其术,唯文与书不能直接作用于绘画,疏阔已久、渐至淹灭,此即大家难再之根源。... 因改革开放之故,言路大开,故画家作画多有题跋,此乃国画之命脉,画学之兴当由此而起。然自吴缶翁、齐白石、黄宾老以后,新美术大兴题跋遂被贬斥,学者之力尽在其术,唯文与书不能直接作用于绘画,疏阔已久、渐至淹灭,此即大家难再之根源。今日之兴,势如潮涌,画家之题跋亦文化之回归,非惟复古乃求其和美以畅其怀也。余关注此道久矣,因历史之原因,今日画家中非书之不佳即位置不合,文字之功去之更远,书如布算即失舒卷之妙、狂放粗鄙则雅意顿失,难有浑古即深、行笔多趣、落落自得、见性忘我、闲适疏淡之辈,此道深矣,数语难以尽释其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题跋 画家 齐白石 作画 国画 画学 绘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意斋论画
19
作者 吴悦石 《中国书画》 2012年第9期75-75,共1页
书画题跋由来已久,以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始,画中已有题识文字,宋元以后益发为趋执由于文人参与.文人画取代画工画,变为画坛主流,画中题跋十分讲究,即兴时事,论画论史、诗词文赋,各擅胜场,明清以至民国蔚为大观。余常常细... 书画题跋由来已久,以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始,画中已有题识文字,宋元以后益发为趋执由于文人参与.文人画取代画工画,变为画坛主流,画中题跋十分讲究,即兴时事,论画论史、诗词文赋,各擅胜场,明清以至民国蔚为大观。余常常细品,前人于或长或短之题跋中,皆有的放矢,书文并茂,翰墨中文笔风采如见其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史箴图》 诗词文赋 题跋 顾恺之 画工画 文人画 书画 即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意斋论画
20
作者 吴悦石 《中国书画》 2013年第1期60-60,共1页
文贵虚静,画亦贵虚静。然时事漂移,质妍更替,喧闹与繁华皆一时之现象。古来如此,唯虚静之品格士人尤贵之。物象万变,理法纷纭,为文之术首在治心。治心之法惟以养心为宜,养心之法惟以静默得之。故黄季刚有"执璇玑以运大象,处户牖而得天... 文贵虚静,画亦贵虚静。然时事漂移,质妍更替,喧闹与繁华皆一时之现象。古来如此,唯虚静之品格士人尤贵之。物象万变,理法纷纭,为文之术首在治心。治心之法惟以养心为宜,养心之法惟以静默得之。故黄季刚有"执璇玑以运大象,处户牖而得天倪唯虚与静之故也。"今日画坛去之甚远,无虚无静何来大象与天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静 黄季刚 养心 大象 士人 物象 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