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中国篆刻创作的几个特征
1
作者 魏广君 《书画艺术》 2024年第1期12-15,共4页
由于历史与政治的各种原因,中国书法和篆刻在民国以来的很长时间里并没有像文字、文学一样,被一种激进主义的改造潮流所裹挟,而是表现出很强的传统延续性以及在此延续性前提之下的风格样式的变迁。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国门的打开,书... 由于历史与政治的各种原因,中国书法和篆刻在民国以来的很长时间里并没有像文字、文学一样,被一种激进主义的改造潮流所裹挟,而是表现出很强的传统延续性以及在此延续性前提之下的风格样式的变迁。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国门的打开,书法篆刻从业者之于传统文化的陌生和疏离,“千年未有之变局”才算真正地到来。所以,从一个长时段的宏观历史的角度来说,当代篆刻是不可说的,因为我们都是“局中人”。不过,“局中人”又不能不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篆刻 风格样式 局中人 篆刻创作 激进主义 当代篆刻 长时段 民国以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法+绘画=中国画?
2
作者 曾来德 周祥林 +2 位作者 朱培尔 文永生 程风子 《中国书画》 2008年第3期82-89,共8页
时间:2008年1月10日地点:中国书画杂志社曾来德:关于书法和绘画的双重性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我们平常听到的就是画家要写字,过去的画家都这样,但是很少提到书法家也画画儿的。实际上中国历代在绘画方面特别有成就的大家,他们在书法方面... 时间:2008年1月10日地点:中国书画杂志社曾来德:关于书法和绘画的双重性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我们平常听到的就是画家要写字,过去的画家都这样,但是很少提到书法家也画画儿的。实际上中国历代在绘画方面特别有成就的大家,他们在书法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而且中国画进入到文人画这一形式当中,几乎没有一个画家能没写好字却成为大师的,所以说书法是中国画的基础。20世纪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发展 曾来德 中国书画 四王 当代中国画 一痴 书画同源 芥子园画谱 中国画家 宫廷画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书法
3
作者 魏广君 《书画艺术》 2024年第1期2-11,F0004,共11页
一、对书法国际传播的断想传播本身有一个“接受”的问题。在我看来,让世界全面接受中国书法艺术并不现实,但让一部分人接受甚至喜欢,将之作为艺术形式加以看待还是有可能的,这就像我们对西方的绘画、装置、行为艺术的接受也是有所选择... 一、对书法国际传播的断想传播本身有一个“接受”的问题。在我看来,让世界全面接受中国书法艺术并不现实,但让一部分人接受甚至喜欢,将之作为艺术形式加以看待还是有可能的,这就像我们对西方的绘画、装置、行为艺术的接受也是有所选择的一样。艺术的传播与接受,不仅仅在于它的质料、艺术形式和风格样式,还有文化尊严。从视觉接受的角度看,中国文字跟西方文字区别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书法艺术 风格样式 行为艺术 传播与接受 视觉接受 文化尊严 书法 绘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王书风”的学术定位与书法文化 被引量:1
4
作者 曾翔 《中国美术》 2014年第2期19-21,共3页
近年兴起的“二王书风”,在各种展览中渐已成为一种主流样式,作者阵营逐渐庞大,大众的接受度也比较高。对于这样一种风气的形成,我倒并不急于在前面加一个“伪”字。中国的书写传统在经历了共和国初期至“文革”的断裂带之后,书法... 近年兴起的“二王书风”,在各种展览中渐已成为一种主流样式,作者阵营逐渐庞大,大众的接受度也比较高。对于这样一种风气的形成,我倒并不急于在前面加一个“伪”字。中国的书写传统在经历了共和国初期至“文革”的断裂带之后,书法界需要一种整体性的书写能力的回归。而“二王书风”雄踞书坛也就是近来十多年的事情,时日尚短,历史上所谓“一代风气”,往往是以朝代、以百年或几百年为时间跨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文化 书风 学术 书写能力 “文革” 时间跨度 接受度 共和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书法
5
作者 沃兴华 曾翔 +15 位作者 李相国 兰干武 张公者 杨涛 杨林 一了 齐玉新 李胜洪 曾来德 何昌贵 蔡树农 杨中良 邵岩 魏立刚 周明华 王稼丰 《中国书画》 2007年第3期116-119,共4页
杨中良:现代书法无论从创作的角度,还是理论的层面,在认识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是书坛关注的焦点。今天,我们请来专业从事现代书法创作的作者、评论家,还有书法媒体的同仁,就现代书法现状、创作观念、文化素养、艺术市场以及发展前景... 杨中良:现代书法无论从创作的角度,还是理论的层面,在认识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是书坛关注的焦点。今天,我们请来专业从事现代书法创作的作者、评论家,还有书法媒体的同仁,就现代书法现状、创作观念、文化素养、艺术市场以及发展前景等各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讨论。相信通过此次讨论,能使读者对"现代书法"这一艺术门类形成初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书法 传统书法 李相 齐玉新 文字 文化素养 杨中 书法艺术 现代派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法的情感与形式——胡抗美访谈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公者 胡抗美 《中国书画》 2012年第3期68-77,共10页
"情感与形式"是2月底在上海美术馆举办的胡抗美与沃兴华书法展的主题。他们的展览震撼心魄,对形式美的追求令观者或产生共鸣,或无从下手,或瞠目,或喜悦,或发怒……这些就不仅仅是形式所带来的感受,因为在他们的作品中融入更多的是他... "情感与形式"是2月底在上海美术馆举办的胡抗美与沃兴华书法展的主题。他们的展览震撼心魄,对形式美的追求令观者或产生共鸣,或无从下手,或瞠目,或喜悦,或发怒……这些就不仅仅是形式所带来的感受,因为在他们的作品中融入更多的是他们创作的情感,只有情感才能打动人,而不是形式,情感借助形式表现出来。每个人都有各种情感,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准确的表达出来,这便形成了差别,甚至高低、雅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展 情感 抗美 上海美术馆 形式表现 形式美 个人 共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法的文化性
7
作者 曾来德 罗杨 +2 位作者 范硕 姜寿田 刘宗超 《中国书画》 2008年第4期86-93,共8页
曾来德:"书法的文化性"这个话题还可以反过来说,就是"文化性的书法"。实际上,书法在中国文化里是具有核心地位和意义的,这话也不仅是我这么说。书法从远古走到今天,像长江、黄河一样一直贯穿到中国文化当中,其他艺... 曾来德:"书法的文化性"这个话题还可以反过来说,就是"文化性的书法"。实际上,书法在中国文化里是具有核心地位和意义的,这话也不仅是我这么说。书法从远古走到今天,像长江、黄河一样一直贯穿到中国文化当中,其他艺术都不具备这样久远的能量和能力,单凭这一点来讲,中国文化各个时期,书法几乎没有不参与的,即使在20世纪的文化低谷期,书法也没有窒息和死亡,而且还得到了重新振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来德 罗杨 文化中心 祭侄文稿 创作行为 姜寿 中国文化 书风 《兰亭序》 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碑学经典与书法审美谱系的建构 被引量:1
8
作者 魏广君 《中国书画》 2022年第1期32-41,共10页
与“二王”帖学书法的“优美”“妩媚”相对应,“碑学”的关键词是“壮美”,其主要基于民间诉求而非文人士大夫立场,所以其形式美尝以“野逸”“粗犷”“雄浑”“浑穆”“奇异”等内涵表现出来,这显然是对“二王”帖学体系的必要延拓和... 与“二王”帖学书法的“优美”“妩媚”相对应,“碑学”的关键词是“壮美”,其主要基于民间诉求而非文人士大夫立场,所以其形式美尝以“野逸”“粗犷”“雄浑”“浑穆”“奇异”等内涵表现出来,这显然是对“二王”帖学体系的必要延拓和“纠错”,尽管这一“必要性”直到清中晚期才得到全面肯定,碑学书法也由此走向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学 书法审美 帖学 文人士大夫 野逸 二王 形式美 内涵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汉砖铭的“篆刻”本色
9
作者 魏杰 蔡大礼 +3 位作者 赵熊 邹涛 王东声 冯宝麟 《中国书画》 2022年第5期40-76,共37页
“印宗秦汉”成为流派印以来的不二法门,即凡篆刻当宗法“秦印”“汉印”。但秦汉“刻”制的文字,除了“印章”,尚有为数众多的砖铭。两者都是秦汉艺术精神的写照。相较而言,秦印、汉印多了些“规矩”,而砖铭同样出自下层官吏、底层百姓... “印宗秦汉”成为流派印以来的不二法门,即凡篆刻当宗法“秦印”“汉印”。但秦汉“刻”制的文字,除了“印章”,尚有为数众多的砖铭。两者都是秦汉艺术精神的写照。相较而言,秦印、汉印多了些“规矩”,而砖铭同样出自下层官吏、底层百姓,却少了些“条条框框”,刻划更加写意,或豪放生动,或奇崛大气。以下为6位当代篆刻家对秦汉砖铭文的认识与诠释及其“化古为我”的艺术实践。文图按来稿先后顺序排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印 秦印 印宗秦汉 顺序排列 篆刻 不二法门 砖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学修养与书法二讲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鹏 《中国书画》 2017年第1期92-99,共8页
一 陈洪武、郑晓华二位说的“首讲”二字,我希望大家不要把它看得太重,讲得不对的地方,大家可以纠止。我来的时候在想大家是什么情况?同时也希望大家知道我在于什么、想什么。我带了最近的两首诗。
关键词 书法 修养 国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法的形式构成
11
作者 胡抗美 《书画艺术》 2012年第2期4-11,共8页
沈鹏先生在《书法,在比较中索解》中通过对诗、书、画的比较,提出了"书法是纯形式的,它的形式即内容"的重要论断。由此,我认为,书法的形式就是笔墨和空白的造型及其组合关系。一方面,书法的形式是笔墨和空白的造型。一般讲书法的造型... 沈鹏先生在《书法,在比较中索解》中通过对诗、书、画的比较,提出了"书法是纯形式的,它的形式即内容"的重要论断。由此,我认为,书法的形式就是笔墨和空白的造型及其组合关系。一方面,书法的形式是笔墨和空白的造型。一般讲书法的造型就是点画和结体,我认为还不够。从图式的角度来看,书法艺术的造型元素不仅有笔墨,即点画和结体,而且还有被笔墨所分割出来的空白。笔墨和空白是书法作品中最大的形式构成,它们都是相对独立的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形式构成 造型元素 法的形式 组合关系 书法作品 相对独立 笔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书法
12
作者 曾翔 《书画艺术》 2014年第4期12-18,82,共7页
书法是写心书法是写什么?众说纷纭,都是又都不是,很多都是外在的。如果要确立对书法一个最本质的了解,恐怕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它的主体上,那就是——书法是写入、写心。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字”背后的文化和心性是超越了形而上的支配因素... 书法是写心书法是写什么?众说纷纭,都是又都不是,很多都是外在的。如果要确立对书法一个最本质的了解,恐怕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它的主体上,那就是——书法是写入、写心。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字”背后的文化和心性是超越了形而上的支配因素,这个最显然的是佛门书法,八大、弘一、良宽……,他们的书法是实实在在地从内心生发出来的,是写自己的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精神活动 形而上 “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法的公共性
13
作者 曾来德 王家新 +1 位作者 张旭光 胡抗美 《中国书画》 2008年第2期80-85,共6页
时间:2007年12月27日地点:中国书画杂志社曾来德:"书法的公共性"是一个大话题。我认为书法最大的公共性是能让人的内心平静,让精神得到寄托。其次是可以"美容",我们在注重外在美的同时也要做到内在美,这也算是治病... 时间:2007年12月27日地点:中国书画杂志社曾来德:"书法的公共性"是一个大话题。我认为书法最大的公共性是能让人的内心平静,让精神得到寄托。其次是可以"美容",我们在注重外在美的同时也要做到内在美,这也算是治病(心病)救人的良药了。第三个公共性就是通过眼晴所认识到的、感受到的一种书法审美功能。从事书法创作的人应该把这些问题放在创作的重要环节来理解和对待,这样书法的价值和意义将得到新的、最大的扩展,这是对书法现代性的思考和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来德 中国书画 外在美 现代性 沃兴华 《兰亭序》 艺术审美 张旭光 岭南画派 长安画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地符号·书法心解手稿
14
作者 萧风 《书画世界》 2013年第1期67-73,2,共7页
一 古今论书者众,而我独赏南朝王僧虔“神采与形质”说。此最能探触中国书法美学本质。
关键词 中国书法 符号 大地 美学本质 神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晓军作品
15
作者 李晓军 《中国书画》 2023年第12期132-132,共1页
《中国书画》创刊20周年寄语:《中国书画》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面貌,不仅贴近中国传统文脉,还能不断出新,以独具的特色区别于同类杂志。创刊20年来,以自信的心力审视自己,以开放的眼光面向世界,使《中国书画》成了中国书画界的一道亮丽... 《中国书画》创刊20周年寄语:《中国书画》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面貌,不仅贴近中国传统文脉,还能不断出新,以独具的特色区别于同类杂志。创刊20年来,以自信的心力审视自己,以开放的眼光面向世界,使《中国书画》成了中国书画界的一道亮丽风景。可喜,可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界 传统文脉 李晓军 亮丽风景 《中国书画》 面向世界 创刊20周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存敬畏 重回经典
16
作者 王家新 《中国书画》 2016年第3期99-99,共1页
大家上午好!今天在这里发言,我应该有三个身份:一是作为"古韵镌拓,纸墨千秋——宋元善拓暨全国书法临摹展"的几十位参展者之一:二是"向经典致敬——历代书法经典临摹作品展"的作者;三是向国家图书馆捐赠作品的书家... 大家上午好!今天在这里发言,我应该有三个身份:一是作为"古韵镌拓,纸墨千秋——宋元善拓暨全国书法临摹展"的几十位参展者之一:二是"向经典致敬——历代书法经典临摹作品展"的作者;三是向国家图书馆捐赠作品的书家代表。无论从哪个角度,我都要首先表示深深的谢意,一是衷心感谢国家图书馆和中国书法家协会,在2015年至2016年跨年之际为我们、为我本人举办这两项展览,提供了这样好的场地和条件,给我们一次向公众汇报和展示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展者 历代书法 国家图书馆 中国书法家协会 古韵 从展 纸墨 会将 书艺 启蒙老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家集评
17
作者 朱锡林 郭超英 +9 位作者 刘一丁 魏广君 茹峰 陈磊 金心明 冀问 李云雷 德珈 仲敬干 李宝龙 《书画世界》 2019年第8期66-71,共6页
中国画不论山水、花鸟、人物,从古至今已经积淀了几千年,无论是在笔墨技法上还是在艺术理论上都形成了自己的体系,谁要是丢弃它,而独辟蹊径,终将成不了器。唯一的路是传统出新,即先打进去再创出来。
关键词 名家 艺术理论 笔墨技法 中国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书涛涌鸥翔五言联
18
作者 魏广君 《中国书画》 2019年第3期125-125,共1页
关键词 五言 行书 纸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乐巴黎
19
作者 曾来德 《中国书画》 2011年第12期106-108,共3页
11月2日,我开始了我的“墨乐巴黎之旅”,此次活动是我多年来的愿望.“墨乐之旅”在不同国家举办过多次。这次“墨乐之旅”是由中国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中国国家画院、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共同主办的,由我创意、主导、主演。为了... 11月2日,我开始了我的“墨乐巴黎之旅”,此次活动是我多年来的愿望.“墨乐之旅”在不同国家举办过多次。这次“墨乐之旅”是由中国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中国国家画院、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共同主办的,由我创意、主导、主演。为了使“墨乐巴黎”活动顺利进行,我和我的代表团成员作了半年的准备。“墨乐之旅”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墨乐巴黎》专场。2、曾来德书法艺术展览。3、五场中国书法文化与西方艺术的当代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 中国文化部 中外文化交流 书法文化 艺术展览 西方艺术 代表团 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碑学习漫谈
20
作者 洪厚甜 《中国书画》 2021年第7期120-123,共4页
严格地说,从楷书入手写书法就是写字教育,从篆隶书开始学书法才是艺术学习。我们没有写过篆隶书这一块,那么就要补课。我是从1980年到1992年埋头写楷书,但是现在回过头来一看,那些都是做的无用功。为什么呢?它不是建立在篆隶书笔法的基... 严格地说,从楷书入手写书法就是写字教育,从篆隶书开始学书法才是艺术学习。我们没有写过篆隶书这一块,那么就要补课。我是从1980年到1992年埋头写楷书,但是现在回过头来一看,那些都是做的无用功。为什么呢?它不是建立在篆隶书笔法的基础上的一种学术追问,而仅仅是对简单的点画形态的描绘和点画形态的组合关系的一种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隶书 魏碑 点画 写字教育 楷书 笔法 书法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