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5世纪至16世纪初期欧洲、伊斯兰国家和中国绘画中的殊方异物——从丢勒的《犀牛》版画说起
1
作者 孙博 《艺术探索》 2017年第6期24-38,共15页
丢勒版画《犀牛》、曼坦尼亚《三博士来拜》、《列王纪》插图、伦敦大英图书馆所藏两部波斯诗集的插图、明永乐《瑞应麒麟图》、法海寺壁画中的狮子等六幅作品产生于中古时代与早期现代的变革阶段。传播路线上,西方新航路的开辟和郑和... 丢勒版画《犀牛》、曼坦尼亚《三博士来拜》、《列王纪》插图、伦敦大英图书馆所藏两部波斯诗集的插图、明永乐《瑞应麒麟图》、法海寺壁画中的狮子等六幅作品产生于中古时代与早期现代的变革阶段。传播路线上,西方新航路的开辟和郑和下西洋给异域方物的传播提供了契机;同时,旧有的陆上丝绸之路路线也在发挥着作用。在贸易原则方面,明朝为代表的东亚朝贡体系和葡萄牙为代表的殖民贸易体系既并行运作又互有交错。从图像制作上看,为宗教、为礼仪而绘制的大艺术(major art)传统行将式微,走向大众传媒的版画、插图和日用类书正在勃兴。在文化接受方面,西方古典的复兴、中国博物学、伊斯兰美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方物转换为图像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航海时代 博物学 海商网络 早期现代 文化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中国美术史研究的新界面——评《中国视觉文化中的身体与面容》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博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7年第4期121-124,共4页
本文为论文集《中国视觉文化中的身体与面容》的书评。这本论文集共收录十二篇关于中国视觉文化的论文。上述十二篇文章从视觉文化这一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古代的墓葬、佛教、文学,以及电影等艺术中的身体与面容如何呈现。这篇书评力... 本文为论文集《中国视觉文化中的身体与面容》的书评。这本论文集共收录十二篇关于中国视觉文化的论文。上述十二篇文章从视觉文化这一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古代的墓葬、佛教、文学,以及电影等艺术中的身体与面容如何呈现。这篇书评力图将这些新的研究成果置于欧美文化史研究的学术史脉络中加以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文化史 视觉文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