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大地构造阶段划分和演化
被引量:
228
1
作者
潘桂棠
陆松年
+6 位作者
肖庆辉
张克信
尹福光
郝国杰
骆满生
任飞
袁四化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3,共23页
按照王鸿祯先生的地质构造演化阶段论和全球构造活动论的思路,遵循将今论古的比较构造地质学研究原则,以对接带、造山系和陆块区三类一级大地构造单元构造相的时空结构分析为主线,从超大陆汇聚与裂解不可逆演化和洋陆转换论的视角,认识...
按照王鸿祯先生的地质构造演化阶段论和全球构造活动论的思路,遵循将今论古的比较构造地质学研究原则,以对接带、造山系和陆块区三类一级大地构造单元构造相的时空结构分析为主线,从超大陆汇聚与裂解不可逆演化和洋陆转换论的视角,认识理解中国大地构造时空结构组成特征,将中国大地构造划分为三个演化阶段。第一阶段:太古宙—前南华纪(〉820 Ma)。太古宙陆核形成(〉2 800 Ma),新太古代原板块构造启动,洋陆分化,华北各陆块发育古弧-盆系统(2 800~2 500 Ma),发育广泛的TTG片麻岩;古元古代(2 500~1 800 Ma)发育集宁、南辽河-荆山等弧盆系和嵩山裂谷、滹沱裂谷及华北基底形成(1 800 Ma);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期(820 Ma前)华北陆区在1.8Ga克拉通化后发育燕辽裂谷、熊耳—西洋河裂谷、渣尔泰—白云鄂博陆缘裂谷;扬子陆块和塔里木陆块区中元古代发育陆缘裂谷盆地,新元古代早期其周缘一系列弧盆系形成,扬子和塔里木基底形成,并参与罗迪尼亚超大陆汇聚过程。第二阶段:南华纪—中三叠世(820~227 Ma),可分为5个构造期:(1)南华纪—震旦纪(820~541 Ma)构造期,罗迪尼超大陆裂解发育新元古代南华纪裂谷事件的火山-沉积岩及冰碛岩,古亚洲洋、原特提斯大洋及震旦大洋扩展,发育扬子、塔里木陆缘裂谷和裂陷盆地,华南洋萎缩为残余大洋。(2)寒武纪—中奥陶世(541~458 Ma)构造期,古亚洲洋、原特提斯洋持续扩张,中国西部一系列地块从扬子和塔里木大陆裂离,相应陆块均在伸展背景下形成被动大陆边缘,秦-祁-昆多岛弧盆系形成;印度陆块北部边缘形成寒武纪裂陷-裂谷盆地,上覆初始碳酸盐岩台地沉积(O1-2)。(3)晚奥陶世—志留纪(458~419 Ma)构造期,古亚洲大洋双向俯冲,向北俯冲制约阿尔泰-兴蒙多岛弧盆系形成,向南俯冲制约天山-准噶尔-北山多岛弧盆系形成及温都尔庙增生弧盆系发育;南天山大洋向北俯冲导致中天山岛弧形成;扬子、塔里木和印度等陆块的北缘均发育被动大陆边缘;志留纪震旦洋、华南洋消亡;塔里木、扬子与华北构成统一的泛华夏大陆,其西南缘秦祁昆造山系形成,在南东缘形成了华夏造山系。(4)泥盆纪—中二叠世(419~259 Ma)构造期,古亚洲洋、南天山洋萎缩消亡,天山-准噶尔-北山造山系和阿尔泰-兴蒙造山系形成(C2—P2);华北陆块整体隆升(O3—C1)后,发育陆表海盆地;扬子陆块发育陆缘裂陷盆地。古特提斯大洋双向俯冲,向北俯冲制约北羌塘-三江多岛弧盆系发育,向南俯冲导致冈底斯陆缘弧形成(C—P)。(5)晚二叠世—中三叠世(259~227 Ma)构造期,中国西北盆-山构造格局定位;那丹哈达洋西向俯冲形成鹤岗陆缘弧。澜沧江弧后洋盆向东俯冲及金沙江-哀牢山弧后洋盆向西俯冲,昌都-思茅地块两侧形成陆缘弧。特提斯大洋向南俯冲导致冈底斯弧盆系形成。扬子区攀西裂谷形成,峨眉山玄武岩大规模喷溢。第三阶段:晚三叠世—新近纪演化阶段(227~2.6 Ma)。中生代时东部陆缘弧盆系形成;西北发育盆山构造;西南部喜马拉雅-冈底斯多岛弧盆系形成。新生代,中国东部沿海弧后裂陷及断陷盆地形成,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喜马拉雅-冈底斯造山系形成,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强烈隆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阶段
陆块区
造山系
超大陆
特提斯
古亚洲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南三江地区洋板块地层特征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
26
2
作者
任飞
潘桂棠
+2 位作者
尹福光
常梦瑶
肖庆辉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4期9-16,共8页
以大地构造研究为主导,初步梳理了三江地区洋板块地层系统的分布及其构造演化规律。本文阐述了三江地区经历原-古特提斯大洋连续演化、分阶段拼贴增生至最终俯冲消亡的地质演化历程。甘孜-理塘弧后洋盆于早石炭世打开,二叠纪—中三叠世...
以大地构造研究为主导,初步梳理了三江地区洋板块地层系统的分布及其构造演化规律。本文阐述了三江地区经历原-古特提斯大洋连续演化、分阶段拼贴增生至最终俯冲消亡的地质演化历程。甘孜-理塘弧后洋盆于早石炭世打开,二叠纪—中三叠世进入顶峰扩张期,晚三叠世洋盆萎缩引起向西俯冲,最终在晚三叠世末局部地区保留残留海。哀牢山弧后洋盆不晚于早石炭世形成,早石炭世—早二叠世整体扩张发育,早二叠世末或晚二叠世初开始向西俯冲,晚三叠世最终完全关闭。金沙江洋盆早石炭世时已扩张成洋,到早二叠世晚期开始俯冲,石炭纪—早二叠世早期是金沙江洋盆扩张的主体时期,早二叠世晚期至早、中三叠世俯冲消亡。澜沧江弧后洋盆中晚泥盆世开始扩张,在石炭纪—早二叠世发育为成熟洋盆,早二叠世晚期洋内俯冲形成洋内弧,晚二叠世—早、中三叠世双向俯冲消亡。昌宁-孟连洋为特提斯洋主带,具有原-古特提斯洋连续演化的地质记录,晚奥陶世开始向东俯冲消减,二叠纪末、早三叠世发生弧-陆碰撞作用,昌宁-孟连洋盆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板块地层
蛇绿混杂岩
构造演化
西南三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大地构造阶段划分和演化
被引量:
228
1
作者
潘桂棠
陆松年
肖庆辉
张克信
尹福光
郝国杰
骆满生
任飞
袁四化
机构
中国
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
中心
中国
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
中心
中国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中国
地质大学(武汉)
防灾科技学院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3,共23页
基金
国土资源部项目"全国重要矿产预测评价:全国重要矿产成矿地质背景研究"(1212010733802)
文摘
按照王鸿祯先生的地质构造演化阶段论和全球构造活动论的思路,遵循将今论古的比较构造地质学研究原则,以对接带、造山系和陆块区三类一级大地构造单元构造相的时空结构分析为主线,从超大陆汇聚与裂解不可逆演化和洋陆转换论的视角,认识理解中国大地构造时空结构组成特征,将中国大地构造划分为三个演化阶段。第一阶段:太古宙—前南华纪(〉820 Ma)。太古宙陆核形成(〉2 800 Ma),新太古代原板块构造启动,洋陆分化,华北各陆块发育古弧-盆系统(2 800~2 500 Ma),发育广泛的TTG片麻岩;古元古代(2 500~1 800 Ma)发育集宁、南辽河-荆山等弧盆系和嵩山裂谷、滹沱裂谷及华北基底形成(1 800 Ma);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期(820 Ma前)华北陆区在1.8Ga克拉通化后发育燕辽裂谷、熊耳—西洋河裂谷、渣尔泰—白云鄂博陆缘裂谷;扬子陆块和塔里木陆块区中元古代发育陆缘裂谷盆地,新元古代早期其周缘一系列弧盆系形成,扬子和塔里木基底形成,并参与罗迪尼亚超大陆汇聚过程。第二阶段:南华纪—中三叠世(820~227 Ma),可分为5个构造期:(1)南华纪—震旦纪(820~541 Ma)构造期,罗迪尼超大陆裂解发育新元古代南华纪裂谷事件的火山-沉积岩及冰碛岩,古亚洲洋、原特提斯大洋及震旦大洋扩展,发育扬子、塔里木陆缘裂谷和裂陷盆地,华南洋萎缩为残余大洋。(2)寒武纪—中奥陶世(541~458 Ma)构造期,古亚洲洋、原特提斯洋持续扩张,中国西部一系列地块从扬子和塔里木大陆裂离,相应陆块均在伸展背景下形成被动大陆边缘,秦-祁-昆多岛弧盆系形成;印度陆块北部边缘形成寒武纪裂陷-裂谷盆地,上覆初始碳酸盐岩台地沉积(O1-2)。(3)晚奥陶世—志留纪(458~419 Ma)构造期,古亚洲大洋双向俯冲,向北俯冲制约阿尔泰-兴蒙多岛弧盆系形成,向南俯冲制约天山-准噶尔-北山多岛弧盆系形成及温都尔庙增生弧盆系发育;南天山大洋向北俯冲导致中天山岛弧形成;扬子、塔里木和印度等陆块的北缘均发育被动大陆边缘;志留纪震旦洋、华南洋消亡;塔里木、扬子与华北构成统一的泛华夏大陆,其西南缘秦祁昆造山系形成,在南东缘形成了华夏造山系。(4)泥盆纪—中二叠世(419~259 Ma)构造期,古亚洲洋、南天山洋萎缩消亡,天山-准噶尔-北山造山系和阿尔泰-兴蒙造山系形成(C2—P2);华北陆块整体隆升(O3—C1)后,发育陆表海盆地;扬子陆块发育陆缘裂陷盆地。古特提斯大洋双向俯冲,向北俯冲制约北羌塘-三江多岛弧盆系发育,向南俯冲导致冈底斯陆缘弧形成(C—P)。(5)晚二叠世—中三叠世(259~227 Ma)构造期,中国西北盆-山构造格局定位;那丹哈达洋西向俯冲形成鹤岗陆缘弧。澜沧江弧后洋盆向东俯冲及金沙江-哀牢山弧后洋盆向西俯冲,昌都-思茅地块两侧形成陆缘弧。特提斯大洋向南俯冲导致冈底斯弧盆系形成。扬子区攀西裂谷形成,峨眉山玄武岩大规模喷溢。第三阶段:晚三叠世—新近纪演化阶段(227~2.6 Ma)。中生代时东部陆缘弧盆系形成;西北发育盆山构造;西南部喜马拉雅-冈底斯多岛弧盆系形成。新生代,中国东部沿海弧后裂陷及断陷盆地形成,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喜马拉雅-冈底斯造山系形成,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强烈隆升。
关键词
构造阶段
陆块区
造山系
超大陆
特提斯
古亚洲洋
Keywords
tectonic stage
continental block domain
orogenic system
supercontinent
Tethys
Paleo-Asia ocean
分类号
P54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南三江地区洋板块地层特征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
26
2
作者
任飞
潘桂棠
尹福光
常梦瑶
肖庆辉
机构
中国
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
中心
中国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出处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4期9-16,共8页
基金
<三江区域地质调查总结与服务产品开发>项目(编号:DD20160345-18)
<西南三江有色金属资源基地调查>项目(编号:DD20160016)联合资助
文摘
以大地构造研究为主导,初步梳理了三江地区洋板块地层系统的分布及其构造演化规律。本文阐述了三江地区经历原-古特提斯大洋连续演化、分阶段拼贴增生至最终俯冲消亡的地质演化历程。甘孜-理塘弧后洋盆于早石炭世打开,二叠纪—中三叠世进入顶峰扩张期,晚三叠世洋盆萎缩引起向西俯冲,最终在晚三叠世末局部地区保留残留海。哀牢山弧后洋盆不晚于早石炭世形成,早石炭世—早二叠世整体扩张发育,早二叠世末或晚二叠世初开始向西俯冲,晚三叠世最终完全关闭。金沙江洋盆早石炭世时已扩张成洋,到早二叠世晚期开始俯冲,石炭纪—早二叠世早期是金沙江洋盆扩张的主体时期,早二叠世晚期至早、中三叠世俯冲消亡。澜沧江弧后洋盆中晚泥盆世开始扩张,在石炭纪—早二叠世发育为成熟洋盆,早二叠世晚期洋内俯冲形成洋内弧,晚二叠世—早、中三叠世双向俯冲消亡。昌宁-孟连洋为特提斯洋主带,具有原-古特提斯洋连续演化的地质记录,晚奥陶世开始向东俯冲消减,二叠纪末、早三叠世发生弧-陆碰撞作用,昌宁-孟连洋盆闭合。
关键词
洋板块地层
蛇绿混杂岩
构造演化
西南三江
Keywords
ocean plate stratigraphy
ophiolitic melange
tectonic evolution
Nujiang-Lancangjiang-Jinshajiang area in southwestern China
分类号
P535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大地构造阶段划分和演化
潘桂棠
陆松年
肖庆辉
张克信
尹福光
郝国杰
骆满生
任飞
袁四化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西南三江地区洋板块地层特征及构造演化
任飞
潘桂棠
尹福光
常梦瑶
肖庆辉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7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