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出口退税法律政策演进与改革效应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吴宏伟 吴长军 《法治研究》 2011年第4期55-59,共5页
我国的出口退税制度,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制定依据主要包括:国际条约惯例、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属地税收管辖权规定和国家税收法律。出口退税的基本形式主要有出口免税并退... 我国的出口退税制度,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制定依据主要包括:国际条约惯例、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属地税收管辖权规定和国家税收法律。出口退税的基本形式主要有出口免税并退税、出口免税但不退税和出口不免税也不退税。出口退税政策改革应遵循国际惯例,结合增值税转型推进中性目标模式之确立,建立负担与收入一致的出口退税负担机制,建立弹性出口退税率制度,完善出口退税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机制。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政策效应在于:统筹内外经济平衡、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强化税收促进资源节约、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作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退税 制度改革 政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反垄断的制度演进及实际效果 被引量:5
2
作者 孙晋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76-80,共5页
美国反托拉斯法及其实施开创了人类社会反垄断的先河。我国需要立足国情,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实际和高质量发展对制度的要求,借鉴美国从反垄断立法到反垄断法实施的有益经验,也需要充分认识到美国反垄断的短板所在,稳步健全我... 美国反托拉斯法及其实施开创了人类社会反垄断的先河。我国需要立足国情,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实际和高质量发展对制度的要求,借鉴美国从反垄断立法到反垄断法实施的有益经验,也需要充分认识到美国反垄断的短板所在,稳步健全我国反垄断法律体系,加强和改进我国反垄断法实施,促进我国从产业政策引导的外驱型经济发展向通过市场公平竞争实现内生性经济增长转型,助力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反托拉斯法 公平竞争 反垄断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法特征之我见 被引量:5
3
作者 汤黎虹 《法治研究》 2009年第11期8-12,共5页
从历史和现实考察可见,社会法是应对社会问题而产生和发展的,是调整扶助弱势群体、增进社会公益、维护社会安定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以实施协同帮扶的主体和受帮扶的主体的权利(力)、义务(责任)为内容的法律规范。因此,社会法与其他法... 从历史和现实考察可见,社会法是应对社会问题而产生和发展的,是调整扶助弱势群体、增进社会公益、维护社会安定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以实施协同帮扶的主体和受帮扶的主体的权利(力)、义务(责任)为内容的法律规范。因此,社会法与其他法(主要是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相比具有作用的社会性、范围的公众性、内容的帮扶性等显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法 社会问题 社会体制 帮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公共利益视角下政府采购国货优先政策的完善进路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宏伟 吴长军 《法治研究》 2010年第9期9-13,共5页
政府采购国货政策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实现政府公共职能和遵循政府采购国际惯例的需要。政府采购国货歧视现象成因主要有:国货文化意识不够深厚,国货认定标准不够明确,国货采购例外条款不够完善,国货采购法律责任不够健全。完善政府采... 政府采购国货政策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实现政府公共职能和遵循政府采购国际惯例的需要。政府采购国货歧视现象成因主要有:国货文化意识不够深厚,国货认定标准不够明确,国货采购例外条款不够完善,国货采购法律责任不够健全。完善政府采购国货政策,应贯彻社会公共利益原则,重视国货文化的塑造与培育,完善政府采购国货认定法律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及法律责任追究,切实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性功能,促进国内产业自主创新,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实力,保障国民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采购 国货政策 国货歧视 经济安全 公共利益 制度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法理论的历史负重与现代化拓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继峰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5-141,共7页
我国经济法理论沿着两个路径向前发展——西方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的经济环境和相应的法律制度、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法制建设,基于这个"路径依赖"产生的经济法理论在认知逻辑上还处于个别现象的加工过程,而没有进入体系化的一... 我国经济法理论沿着两个路径向前发展——西方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的经济环境和相应的法律制度、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法制建设,基于这个"路径依赖"产生的经济法理论在认知逻辑上还处于个别现象的加工过程,而没有进入体系化的一般理论阶段。矫正这种"错位"需要确定经济法理论的基础并改变认识的视角。经济法理论产生的基础是生产社会化,经济法理论的现代化和深化则需依赖国民经济体系化和经济全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法理论 历史负重 现代化 拓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房地产业政策制定权的法律配置与协调
6
作者 汤黎虹 林睿杰 《法治研究》 2011年第9期58-63,共6页
当前,我国房地产业政策制定权的法律配置已由"集中配置"式转化为"政策组合"式,尽管其协调性开始呈现并发挥作用,但却没有达到法治的理想目标。按照涉及利益主体多方性、调控目标复杂性和调控手段多样性等要求,应当... 当前,我国房地产业政策制定权的法律配置已由"集中配置"式转化为"政策组合"式,尽管其协调性开始呈现并发挥作用,但却没有达到法治的理想目标。按照涉及利益主体多方性、调控目标复杂性和调控手段多样性等要求,应当实现房地产业政策制定权的"法律协调"式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业政策 政策制定权 法律配置与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操纵的规范解构和分析框架维度构建 被引量:7
7
作者 张超 甘培忠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9-70,共12页
证券市场操纵是我国主要的证券违法行为,但有关市场操纵的整体分析框架和局部基础问题的理论研究进展缓慢,既有的理论突破也因为过于着重细微与个案,难以形成对监管具有指导作用的普适性认定标准。证券市场操纵的分析需要与证券欺诈区... 证券市场操纵是我国主要的证券违法行为,但有关市场操纵的整体分析框架和局部基础问题的理论研究进展缓慢,既有的理论突破也因为过于着重细微与个案,难以形成对监管具有指导作用的普适性认定标准。证券市场操纵的分析需要与证券欺诈区别开来,借助域外比较研究寻求与我国市场现实相匹配的制度设置。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和金融科技的发展给证券市场操纵者提供了新的市场操纵手段和套利空间,市场操纵的认定标准需要应势而变,更加深入关注市场操纵的违法性实质。现有的市场操纵分析框架强调对行政处罚案例中涉及的认定标准的优化与完善,采用了规则分析框架,但规则分析框架不能有效地就新型市场操纵行为、业务规则做出恰当的理论回应,需要在规则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构建价值分析框架,二者共同作用,优化市场操纵行为的分析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操纵 证券欺诈 监管挑战 价值分析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