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规模化储能技术进展及其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电力电子设备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
11
1
作者
姚良忠
邓占锋
+1 位作者
李建林
张彩萍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2021年第5期425-426,共2页
为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推动能源生产及消费向清洁低碳化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风电及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得到了迅速发展。2013-2020年期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了45%,预计到2040年将达到总发电量的40%。由于可再生能源具有很强的波...
为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推动能源生产及消费向清洁低碳化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风电及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得到了迅速发展。2013-2020年期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了45%,预计到2040年将达到总发电量的40%。由于可再生能源具有很强的波动性和随机性,且电力系统中可再生能源的高占比带来系统转动惯量下降、电压支撑能力变弱及高度电力电子化等问题,给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运行灵活性及安全稳定带来了巨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电力电子设备
总发电量
《巴黎协定》
实现可持续发展
低碳化转型
波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构网型储能系统关键技术及工程化应用”专题特约主编寄语
2
作者
李建林
姜晓霞
+1 位作者
金翼
任永峰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I0001-I0002,共2页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构网型储能系统作为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和灵活调度的重要技术,日益成为现代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构网型储能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先进的电池储能技术、智能化的控制系统以及高效的能量管理策略。这...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构网型储能系统作为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和灵活调度的重要技术,日益成为现代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构网型储能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先进的电池储能技术、智能化的控制系统以及高效的能量管理策略。这些技术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平衡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还能在电力市场中发挥重要的经济作用。近两年国标委在对光伏等标准修订中,补充了一次调频、连续高低压故障穿越等重要内容,突出了新型电力系统对光储性能的新需求。这些内容,正是“构网型”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活调度
可再生能源
标准修订
新型电力
现代电力系统
能量管理策略
故障穿越
国标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碳目标下储能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
10
3
作者
李建林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共1页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迅猛,储能系统对高比例新能源可靠并网及高效消纳的作用显著。面对新能源发电及用户用电的源荷波动性,储能系统因可孤岛运行、调节速率快、配置方式灵活等优点,助力电网调峰...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迅猛,储能系统对高比例新能源可靠并网及高效消纳的作用显著。面对新能源发电及用户用电的源荷波动性,储能系统因可孤岛运行、调节速率快、配置方式灵活等优点,助力电网调峰、调频、调压能力提升,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此外,在新的市场及相关激励机制下,充分发挥储能系统峰谷价差套利等优势,可实现负荷削峰填谷,降低用电成本。储能系统与新能源发电、电力系统、需求侧响应的协调配合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而与之相关的储能系统性能优化、参与电网调控、运行特性评估、工程应用等难题亟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侧响应
新能源发电
战略背景
储能系统
能力提升
用电成本
高比例新能源
削峰填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储能技术及其在电源侧典型应用专刊特约主编寄语
被引量:
1
4
作者
李建林
黄际元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I0002-I0003,共2页
储能是推动主体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更替的关键技术,也是提升传统电力系统安全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无论在学科建设,还是工程化实证方面,储能技术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发电侧新能源+储能这种典型应用场景,...
储能是推动主体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更替的关键技术,也是提升传统电力系统安全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无论在学科建设,还是工程化实证方面,储能技术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发电侧新能源+储能这种典型应用场景,在青海、安徽、湖南等地均进行了有益尝试,成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技术
可再生能源
发电侧
电源侧
新能源
化石能源
工程化
典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特约主编寄语
5
作者
梅生伟
陈来军
朱建全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I0001,共3页
储能可以弥补新能源在随机波动性方面的先天缺陷,从根本上破解高比例新能源消纳的难题,被认为是支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最核心的物理手段。目前,世界各国已掀起建设储能的热潮,我国也相继出台了多项...
储能可以弥补新能源在随机波动性方面的先天缺陷,从根本上破解高比例新能源消纳的难题,被认为是支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最核心的物理手段。目前,世界各国已掀起建设储能的热潮,我国也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储能的快速发展,特别是2017年由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储能在我国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中的战略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缺陷
新能源消纳
新型电力
物理手段
碳中和
随机波动性
战略地位
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规模化储能技术进展及其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电力电子设备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
11
1
作者
姚良忠
邓占锋
李建林
张彩萍
机构
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
IEC TC
IEC TC
全球
能源
互联网研究院电力电子研究所
全国电压电流等级和频率标准化(SAC/TC
全球
能源
互联网研究院“先进输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未来科学城氢能技术协同创新平台专家委员会
北方工业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
储能
技术研究院
中国
电工技术学会
储能
标委会
中国
可再生
能源
学会
储能
专委会
IEEE PES
储能
运行控制分会
北京交通大学
出处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2021年第5期425-426,共2页
文摘
为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推动能源生产及消费向清洁低碳化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风电及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得到了迅速发展。2013-2020年期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了45%,预计到2040年将达到总发电量的40%。由于可再生能源具有很强的波动性和随机性,且电力系统中可再生能源的高占比带来系统转动惯量下降、电压支撑能力变弱及高度电力电子化等问题,给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运行灵活性及安全稳定带来了巨大挑战。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电力电子设备
总发电量
《巴黎协定》
实现可持续发展
低碳化转型
波动性
分类号
TM91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构网型储能系统关键技术及工程化应用”专题特约主编寄语
2
作者
李建林
姜晓霞
金翼
任永峰
机构
北方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
中国
可再生
能源
学会
储能
专委会
中国
电工技术学会
储能
标委会
IEEE PES
储能
技术运行控制委员会
储能
领跑者联盟
北京电工技术学会
不详
国家
能源
集团新
能源
技术研究院
储能
技术研究中心
IEEE PES
储能
技术委员会
储能
材料与器件分委会
《太阳能学报》
出处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I0001-I0002,共2页
文摘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构网型储能系统作为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和灵活调度的重要技术,日益成为现代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构网型储能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先进的电池储能技术、智能化的控制系统以及高效的能量管理策略。这些技术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平衡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还能在电力市场中发挥重要的经济作用。近两年国标委在对光伏等标准修订中,补充了一次调频、连续高低压故障穿越等重要内容,突出了新型电力系统对光储性能的新需求。这些内容,正是“构网型”的概念。
关键词
灵活调度
可再生能源
标准修订
新型电力
现代电力系统
能量管理策略
故障穿越
国标委
分类号
TM73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碳目标下储能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
10
3
作者
李建林
机构
北方工业大学电气与控制学院
中国可再生能源储能专委会
中国
电工技术学会
储能
标委会
北京先进碳材料促进会
储能
专委会
出处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共1页
文摘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迅猛,储能系统对高比例新能源可靠并网及高效消纳的作用显著。面对新能源发电及用户用电的源荷波动性,储能系统因可孤岛运行、调节速率快、配置方式灵活等优点,助力电网调峰、调频、调压能力提升,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此外,在新的市场及相关激励机制下,充分发挥储能系统峰谷价差套利等优势,可实现负荷削峰填谷,降低用电成本。储能系统与新能源发电、电力系统、需求侧响应的协调配合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而与之相关的储能系统性能优化、参与电网调控、运行特性评估、工程应用等难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
需求侧响应
新能源发电
战略背景
储能系统
能力提升
用电成本
高比例新能源
削峰填谷
分类号
TK02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储能技术及其在电源侧典型应用专刊特约主编寄语
被引量:
1
4
作者
李建林
黄际元
机构
中国
可再生
能源
学会
储能
专委会
中国
电工技术学会
储能
标委会
北京先进碳材料产业促进会
储能
主委会
国网吉林电科院
安徽省自动化学会
储能
专委会
华东
储能
领跑者联盟
中国
电机工程学会需求响应组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长沙供电分公司
北京先进碳材料产业促进会
储能
专委会
出处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I0002-I0003,共2页
文摘
储能是推动主体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更替的关键技术,也是提升传统电力系统安全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无论在学科建设,还是工程化实证方面,储能技术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发电侧新能源+储能这种典型应用场景,在青海、安徽、湖南等地均进行了有益尝试,成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
储能技术
可再生能源
发电侧
电源侧
新能源
化石能源
工程化
典型应用
分类号
TM73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TN929.5 [电子电信—通信与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特约主编寄语
5
作者
梅生伟
陈来军
朱建全
机构
青海大学
青海大学新
能源
学院
清华大学电机系
中国
电机工程学会
中国
自动化学会
青海大学青海省清洁
能源
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
IEEE PES
储能
技术委员会(
中国
)
储能
并网与运行控制技术分委会
中国
电机工程学会电工数学
专委会
中国
可再生
能源
学会
储能
专委会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
中国
仿真学会综合
能源
系统数字孪生专业委员会
IEEE PES电力系统数字孪生技术分委会
出处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I0001,共3页
文摘
储能可以弥补新能源在随机波动性方面的先天缺陷,从根本上破解高比例新能源消纳的难题,被认为是支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最核心的物理手段。目前,世界各国已掀起建设储能的热潮,我国也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储能的快速发展,特别是2017年由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储能在我国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中的战略地位。
关键词
先天缺陷
新能源消纳
新型电力
物理手段
碳中和
随机波动性
战略地位
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分类号
TM91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规模化储能技术进展及其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电力电子设备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姚良忠
邓占锋
李建林
张彩萍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2021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构网型储能系统关键技术及工程化应用”专题特约主编寄语
李建林
姜晓霞
金翼
任永峰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双碳目标下储能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李建林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1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储能技术及其在电源侧典型应用专刊特约主编寄语
李建林
黄际元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特约主编寄语
梅生伟
陈来军
朱建全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