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5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加速器质谱系统及其应用
1
作者 何明 姜山 +3 位作者 武绍勇 董克君 管永精 李世红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B10期219-220,共2页
The 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system(AMS) in China Institute of Atomic Energy(CIAE) has been improved especially for the ion source, some new measurement methods including 41Ca measurement, PX-AMS method and GF-TO... The 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system(AMS) in China Institute of Atomic Energy(CIAE) has been improved especially for the ion source, some new measurement methods including 41Ca measurement, PX-AMS method and GF-TOF detector are developed,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AMS system including nuclear physics science, environmental science, geoscience, life science and materials science have been carried out, a brief describe of all these work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加速器质谱系统 离子源系统 入射离子x射线 充气飞行时间探测器 核物理 环境科学 地球科学 生命科学 材料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核物理若干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志宏 林承键 +23 位作者 郑云 高早春 王友宝 张英逊 李聪博 顾建中 吴晓光 杨磊 谌阳平 颜胜权 赵凯 田源 贾会明 李云居 曾晟 连钢 闫玉良 马南茹 杨峰 温培威 崔莹 连占江 张焕乔 柳卫平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7-34,共18页
低能核物理是核能开发与核技术应用的创新源头与基础支撑,在国民经济等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核物理基础研究团队,依托北京HI-13串列加速器等国内外核科学装置,在关键天体核反应的间接测量、天体物理圣杯反应12 C(... 低能核物理是核能开发与核技术应用的创新源头与基础支撑,在国民经济等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核物理基础研究团队,依托北京HI-13串列加速器等国内外核科学装置,在关键天体核反应的间接测量、天体物理圣杯反应12 C(α,γ)16 O、奇特核体系的光学势和颈部参数对裂变的影响等低能核物理若干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中取得突破,获得一些创新性的研究结果。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团队在低能核物理基础研究方向上取得的一些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科学 低能核物理 核理论 实验核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13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应用研究发展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6
3
作者 朱升云 郭刚 +9 位作者 何明 吴振东 袁大庆 隋丽 焦学胜 常宏伟 左义 范平 葛智刚 陈东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16,共16页
HI-13串列加速器建设开始,核物理应用研究即为其一主要研究和发展方向。过去30多年,从设备和装置建设开始,核物理应用研究得到很大发展,取得了一批优秀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介绍HI-13串列加速器的航天电子元器件抗辐射加固、辐射生物效... HI-13串列加速器建设开始,核物理应用研究即为其一主要研究和发展方向。过去30多年,从设备和装置建设开始,核物理应用研究得到很大发展,取得了一批优秀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介绍HI-13串列加速器的航天电子元器件抗辐射加固、辐射生物效应、加速器质谱、核孔膜和防伪标识、在线和离线核效应等核物理应用研究发展现状,展望了依托在建的预期2021年底投入运行的HI-13串列加速器-超导直线加速器和多粒子可变能量回旋加速器的创新性、前沿性和实用性的核物理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物理应用研究 HI-13串列加速器 超导直线加速器 多粒子可变能量回旋加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 MV串列加速器调束优化研究
4
作者 蒋冉 李爱玲 +3 位作者 崔保群 唐兵 陈浩南 王云峰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2-768,共7页
为了改进传统的人工调束方法,提升其效率和调优品质,本文引入了差分进化(DE)算法,旨在实现调束过程的智能化。在详细阐述差分进化算法的算法架构基础上,采用Python编程语言,并利用py-EPICS接口与实验物理及工业控制系统(EPICS)建立了稳... 为了改进传统的人工调束方法,提升其效率和调优品质,本文引入了差分进化(DE)算法,旨在实现调束过程的智能化。在详细阐述差分进化算法的算法架构基础上,采用Python编程语言,并利用py-EPICS接口与实验物理及工业控制系统(EPICS)建立了稳定的连接。此外,为了方便用户操作与监控,建立了直观的控制系统工作室(CSS)界面,实现了高效的上位控制和实时监测功能。本文基于1.7 MV串列加速器平台对DE算法束流调优的可行性和优化效果进行了在线验证。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对算法的性能进行了全面的评估,还根据实验结果对算法进行了针对性的优化和改进。这些改进措施显著提升了算法的优化能力,使得束流传输效率高达80%。本文不仅展示了DE算法在束流调优中的优异性能,还为智能调束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实现调束智能化,有望进一步提高加速器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为相关研究和实践领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 MV串列加速器 差分进化算法 束流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堆堆芯物理概念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赵志祥 丁大钊 +4 位作者 刘桂生 樊胜 申庆彪 张宝成 田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7-155,共9页
分析了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堆堆芯的裂变核素增殖和平衡条件、主要长寿命放射性废物的积累、裂变产物毒性的影响及次临界堆的运行周期、输出功率和能量增益等主要性质,并对次临界热堆和次临界快堆的物理性质进行了比较。在简单的球形几何... 分析了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堆堆芯的裂变核素增殖和平衡条件、主要长寿命放射性废物的积累、裂变产物毒性的影响及次临界堆的运行周期、输出功率和能量增益等主要性质,并对次临界热堆和次临界快堆的物理性质进行了比较。在简单的球形几何条件下,分析了铀-铅和钍-重水组成的快-热耦合的次临界系统的物理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洁净能源 加速器驱动 次临界堆 堆芯 物理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先进研究堆中子织构衍射仪的研制与调试 被引量:7
6
作者 李眉娟 刘晓龙 +4 位作者 刘蕴韬 田庚方 吴立齐 孙凯 陈东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32-537,共6页
中子衍射技术作为研究多晶材料内部织构的标准技术之一,在众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中子织构衍射仪目前已成为中子散射实验室的常规谱仪。针对国内织构测量分析需求而建的中子织构衍射仪作为中国先进研究堆首批建设谱仪之一,现已完成设计... 中子衍射技术作为研究多晶材料内部织构的标准技术之一,在众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中子织构衍射仪目前已成为中子散射实验室的常规谱仪。针对国内织构测量分析需求而建的中子织构衍射仪作为中国先进研究堆首批建设谱仪之一,现已完成设计、建造和初步调试工作。本文结合谱仪建造的实际工作,较系统地介绍了中子织构衍射仪的测量原理与优势,以及中国先进研究堆中子织构衍射仪的特点、基本组成、性能指标和调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构 中子衍射 中子织构衍射仪 工业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器驱动洁净核能系统散裂靶辐射损伤研究Ⅰ.原子位移 被引量:6
7
作者 樊胜 叶沿林 +3 位作者 赵志祥 N.M.Sobolevsky 徐春成 陈陶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99-506,共8页
考虑了不同入射能量的质子和中子轰击W、Pb靶 ,利用SHIELD程序系统 ,研究了我国未来可能使用的靶体的辐射损伤截面、原子位移截面和原子位移率 ,并同Wechsler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 ,对 1 6GeV的质子沿中心轴线入射长 60cm、直径 2... 考虑了不同入射能量的质子和中子轰击W、Pb靶 ,利用SHIELD程序系统 ,研究了我国未来可能使用的靶体的辐射损伤截面、原子位移截面和原子位移率 ,并同Wechsler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 ,对 1 6GeV的质子沿中心轴线入射长 60cm、直径 2 0cm厚铅靶在不同部位引起的辐射损伤进行了研究 ,得到合理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损伤 原子位移 原子位移率 ADS 散裂中子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先进研究堆中子残余应力谱仪实验软件设计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晓龙 李眉娟 +6 位作者 刘蕴韬 陈东风 刘新智 高建波 阳林峰 韩松柏 李玉庆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5-920,共6页
设计开发了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中子残余应力谱仪的实验软件。基于中子衍射法测量了残余应力的基本原理和谱仪构型,分析了中子残余应力测量方法,提出了残余应力测量所需的功能。在谱仪运动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各项功能... 设计开发了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中子残余应力谱仪的实验软件。基于中子衍射法测量了残余应力的基本原理和谱仪构型,分析了中子残余应力测量方法,提出了残余应力测量所需的功能。在谱仪运动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各项功能的流程方法,并使用LabVIEW语言编写了相应的程序。利用中子束全面测试软件的各项功能,完成了CARR中子残余应力谱仪实验软件的设计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残余应力谱仪 实验软件 自动化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先进研究堆冷中子导管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郭立平 杨同华 +2 位作者 王洪立 孙凯 赵志祥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61-363,共3页
应用蒙特卡罗方法对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上的两条冷中子导管CNG1和CNG2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模拟研究。在假定的冷中子源谱分布下,两条导管出口处的中子注量率均达到1×109cm-2·s-1以上。CNG1和CNG2的中子传输效率分别为50%和42%... 应用蒙特卡罗方法对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上的两条冷中子导管CNG1和CNG2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模拟研究。在假定的冷中子源谱分布下,两条导管出口处的中子注量率均达到1×109cm-2·s-1以上。CNG1和CNG2的中子传输效率分别为50%和42%,中子束最大发散角分别为2 2°和1 9°。中子束沿水平方向的分布均匀,其最大起伏不超过3%。重力显著影响中子束沿垂直方向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冷中子导管 CARR 设计 中子注量率 中子传输率 中子束 中子反射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先进研究堆中子散射谱仪建设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东风 刘蕴韬 韩松柏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09年第12期1-5,共5页
中子具备不带电、穿透力强、可鉴别同位素、较之X射线对轻元素灵敏、具有磁矩等优点,因此中子散射技术作为一种独特的、从原子和分子尺度上研究物质结构和动态特性的表征手段,在多学科交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先进研究堆(CA... 中子具备不带电、穿透力强、可鉴别同位素、较之X射线对轻元素灵敏、具有磁矩等优点,因此中子散射技术作为一种独特的、从原子和分子尺度上研究物质结构和动态特性的表征手段,在多学科交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上的中子散射工程将充分利用该研究堆为中子散射工程提供的高通量、具有冷中子源、切向水平孔道等有利条件,预计一期将分别建造高分辨中子粉末衍射仪、中子反射谱仪、应力测量衍射谱仪、中子三轴谱仪、中子小角散射谱仪、中子四圆衍射仪、中子高强度粉末谱仪、中子织构测量仪、冷中子照相谱仪和热中子照相谱仪等10台谱仪及装置。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建立起研究手段配套、覆盖中子散射研究的主要领域、强调应用又具备必要的基础研究能力的中子散射设备,将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物理、化学、地矿、环境等各种学科及工程技术方面提供先进的中子散射技术。其最终目标是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其综合研究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的中子散射国家重点实验室,使之成为我国21世纪中子散射研究和应用的中心及人才培养基地,以期为我国国防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散射技术 中国先进研究堆 应用与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先进研究堆中子残余应力谱仪校准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晓龙 刘蕴韬 +4 位作者 陈东风 高建波 李眉娟 阳林峰 韩松柏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86-1490,共5页
为校准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中子残余应力谱仪,获得一维位置灵敏探测器(PSD)的灵敏度系数、位置坐标与衍射角的几何关系及零点等参数,设计了校准实验和软件,并将获得的校准参数用于标准Fe粉前4个衍射峰的数据预处理,校正衍射峰位与计算... 为校准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中子残余应力谱仪,获得一维位置灵敏探测器(PSD)的灵敏度系数、位置坐标与衍射角的几何关系及零点等参数,设计了校准实验和软件,并将获得的校准参数用于标准Fe粉前4个衍射峰的数据预处理,校正衍射峰位与计算衍射角的差值符合残余应力谱仪的误差要求。结果表明,该工作能准确获得校准参数,并可用于CARR中子残余应力谱仪的数据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残余应力谱仪 一维位置灵敏探测器 谱仪校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先进研究堆中子织构谱仪实验软件设计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晓龙 陈东风 +3 位作者 李眉娟 田庚方 吴立齐 刘蕴韬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34-1438,共5页
本工作设计开发了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中子织构谱仪的实验软件。基于中子衍射法测量织构的基本原理及谱仪的运动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提出织构测量所需的功能,详细描述了各功能的流程设计,最终使用Python语言在Linux系统下编写了各功能... 本工作设计开发了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中子织构谱仪的实验软件。基于中子衍射法测量织构的基本原理及谱仪的运动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提出织构测量所需的功能,详细描述了各功能的流程设计,最终使用Python语言在Linux系统下编写了各功能的程序模块,完成了CARR中子织构谱仪实验软件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衍射 织构谱仪 实验软件 极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先进研究堆高分辨中子粉末衍射谱仪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立平 陈东风 +2 位作者 孙凯 张百生 杜红林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9-31,共3页
应用蒙特卡罗方法对中国先进研究堆 (CARR)上的高分辨中子粉末衍射谱仪 (HRPD)的物理设计进行了模拟研究。给出了谱仪的分辨率曲线、样品处中子通量密度等主要参数的模拟计算结果 ,讨论了高分辨模式和高强度模式下的分辨率和强度变化 。
关键词 高分辨中子粉末衍射仪 蒙特卡罗模拟 物理设计 中国先进研究堆 晶体结构 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先进研究堆中子飞行时间谱仪的设计与建造 被引量:3
14
作者 余周香 刘蕴韬 +1 位作者 梁峰 陈东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0-883,共4页
中子飞行时间谱仪是用于中国先进研究堆上可直接测量冷、热中子能谱的实验装置。介绍了该谱仪的结构和谱仪关键部件的参数选择,分析了机械斩波器狭缝与限束狭缝对脉冲中子束中子数和宽度的影响,得出与中子波长相关联的脉冲中子束中子数... 中子飞行时间谱仪是用于中国先进研究堆上可直接测量冷、热中子能谱的实验装置。介绍了该谱仪的结构和谱仪关键部件的参数选择,分析了机械斩波器狭缝与限束狭缝对脉冲中子束中子数和宽度的影响,得出与中子波长相关联的脉冲中子束中子数和宽度的公式。根据高注量率中子束能谱测量的需求,通过选择低灵敏探测器、加载探测器狭缝、选择多道时间分析器获取数据,保证漏计数率小于0.5%。设计了探测系统电子学线路,给出系统总分辨时间为22.15~29.46μ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能谱 飞行时间 高注量率 低漏计数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先进研究堆中子织构谱仪的分辨率和极图窗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晓龙 李眉娟 +3 位作者 刘蕴韬 陈东风 韩松柏 武梅梅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94-1700,共7页
为计算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中子织构谱仪的分辨率和极图窗,基于倒空间衍射几何的误差分析推导了谱仪分辨率和极图窗的计算公式,并将其应用于CARR中子织构谱仪。结果表明,极图窗近似为狭窄的长方形,其沿β方向的分辨率较高,沿α方向的... 为计算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中子织构谱仪的分辨率和极图窗,基于倒空间衍射几何的误差分析推导了谱仪分辨率和极图窗的计算公式,并将其应用于CARR中子织构谱仪。结果表明,极图窗近似为狭窄的长方形,其沿β方向的分辨率较高,沿α方向的分辨率随衍射角变化较大。对于特定的衍射角,3 He管点探测器的α分辨率为固定值,而二维位置灵敏探测器的α分辨率可根据样品和织构分布的测量需要沿纵向进行分份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织构谱仪 分辨率 极图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机器学习研究中低能重离子碰撞中的物理问题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英逊 王方元 +5 位作者 李理 陈响 崔莹 王馨钰 杨钧评 赵凯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51-761,I0001,共12页
中低能重离子碰撞的内禀涨落破坏了重离子碰撞的初态输入量与末态观测量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对利用机器学习从末态观测量反推感兴趣的初态输入物理量,如碰撞参数、状态方程等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微观动力学输运模型出发,分析了末态... 中低能重离子碰撞的内禀涨落破坏了重离子碰撞的初态输入量与末态观测量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对利用机器学习从末态观测量反推感兴趣的初态输入物理量,如碰撞参数、状态方程等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微观动力学输运模型出发,分析了末态观测量相对于初态输入量产生分布的原因。理论计算表明末态观测量对于初态输入量的涨落近似满足高斯形式。通过结合贝叶斯定理和无监督的机器学习算法,可以模型无关地分类碰撞的事件以及重构碰撞参数的分布。进一步利用两种神经网络对质子、中子在同位旋非对称介质中有效质量的劈裂进行了分析,指出末态实验数据的扁平化处理能提高卷积神经网络和简单神经网络分辨质子、中子有效质量劈裂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离子碰撞 输运理论模型 涨落机制 碰撞参数 有效质量劈裂 机器学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n)反应激发函数的系统学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引群 庄友祥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93-498,共6页
从普朗克(Planck)黑体辐射公式和实验测量数据出发,提出了1个包含2个可调参量、入射质子能量从阈能到150MeV、靶核质量数在20<A<238范围内能够较好描述(p,n)反应激发函数的系统学经验公式。
关键词 (p n)反应 激发函数 系统学 核反应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体物理重要反应^(13)N(p,γ)^(14)O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郭冰 李志宏 +11 位作者 颜胜权 连钢 白希祥 王友宝 曾晟 苏俊 王宝祥 柳卫平 舒能川 陈永寿 常宏伟 江厉阳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7-102,共6页
13N(p,γ)14O是高温CNO循环中的关键反应,对恒星能量产生机制及其演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北京HI-13串列加速器次级束流线产生的13N放射性束测量了质心系能量为8.9 MeV的13N(d,n)14O反应的角分布,导出了14O基态渐进归一化系数(ANC)... 13N(p,γ)14O是高温CNO循环中的关键反应,对恒星能量产生机制及其演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北京HI-13串列加速器次级束流线产生的13N放射性束测量了质心系能量为8.9 MeV的13N(d,n)14O反应的角分布,导出了14O基态渐进归一化系数(ANC)为(29.4±5.3)fm-1。此外,使用镜像核的电荷对称性,通过分析13C(d,p)14C反应的角分布,导出了与实验一致的14O基态质子ANC。使用最新开发出的R矩阵程序,导出13N(p,γ)14O反应在高温CNO循环中的天体物理S因子和反应率。将此数据代入核天体物理反应的网络程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新星中CNO循环产生的能量比原有的结果多5%,这可能会对新星的演化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CNO循环 放射性束流 角分布 渐进归一化系数 S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先进研究堆冷源尺寸对冷中子导管出口处中子注量率的影响
19
作者 郭立平 杨同华 +3 位作者 王洪立 成之绪 陈东风 赵志祥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28-532,共5页
应用蒙特卡罗方法研究了中国先进研究堆冷中子源尺寸对58Ni和超镜冷中子导管出口处中子注量率的影响,使用2个不同软件获得了一致的模拟结果。对于58Ni导管,需要18cm×30cm的冷中子源尺寸才可使积分中子注量率和直到2nm波长的中子... 应用蒙特卡罗方法研究了中国先进研究堆冷中子源尺寸对58Ni和超镜冷中子导管出口处中子注量率的影响,使用2个不同软件获得了一致的模拟结果。对于58Ni导管,需要18cm×30cm的冷中子源尺寸才可使积分中子注量率和直到2nm波长的中子注量率达到饱和,对于m=2的超镜导管对应的尺寸为22cm×36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先进研究堆 冷源尺寸 冷中子导管 中子注量率 蒙特卡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13串列加速器上的原子核高自旋态研究
20
作者 温书贤 杨春祥 +1 位作者 李广生 袁观俊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88-488,共1页
概述在HI-13 串列加速器上进行原子核高自旋态研究的几个重要工作,包括稀土区奇质子核带交叉反常现象研究及三轴超形变寻找、中重核区和A≈130 区核结构研究、原子核高自旋能级寿命测量。
关键词 高自旋态 带交叉 三轴超形变 原子核 加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