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7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研究进展
1
作者 孙雪杰 张生栋 +6 位作者 黄昆 余振华 马恩钊 刚发源 杨素亮 王秀凤 丁有钱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5-312,共18页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是保障国家核安全以及核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学科之一。本文论述了我国核工业创建70年来在核化学与放射化学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在裂变化学、核数据测量、短寿命核素快化分离、长寿命痕量核素分离测试、制...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是保障国家核安全以及核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学科之一。本文论述了我国核工业创建70年来在核化学与放射化学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在裂变化学、核数据测量、短寿命核素快化分离、长寿命痕量核素分离测试、制源制靶、新核素制备及医用同位素制备方面的技术研究进展,并结合我国核能可持续发展对核化学研究的要求,展望了学科未来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化学 核数据测量 放化分离分析 核素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锕系元素化学研究方法及热点元素锕的研究进展概述
2
作者 田国新 杨雅婷 +2 位作者 柳倩 杨琪 杨素亮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7-348,共12页
过去十年间,随着全球核电规模的持续扩大及核技术在民生医疗方面应用的快速增长,锕系元素化学研究在基础研究和应用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了进一步理解锕系元素基本化学性质,在基础实验研究方面,锕系元素离子与配体作用的共价性及... 过去十年间,随着全球核电规模的持续扩大及核技术在民生医疗方面应用的快速增长,锕系元素化学研究在基础研究和应用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了进一步理解锕系元素基本化学性质,在基础实验研究方面,锕系元素离子与配体作用的共价性及离子大小与配体空间适配度是研究的重点;在理论计算方面,锕系元素离子内层电子相对论效应赝势改进的研究结果及锕系元素配合物的光谱计算值得关注。应用导向的配位化学研究成果最多,特别是与分离和α放射性治疗相关的研究结果令人鼓舞。其中元素锕(Ac)是研究重点和热点,不论从纵向还是横向来看,过去十年对Ac元素的关注度、研究投入和取得的研究成果均超过了其他锕系元素和以往研究的总和。本文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归纳概述锕系元素离子相关的光谱特性和相应的研究方法、锕系元素计算化学的难点和计算方法的改进思路;二是具体介绍元素Ac的研究进展和结果,并展望与医疗相关的Ac同位素的生产和应用前景,特别是基于三价锕离子的特异性配体Macropa的治疗性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锕系元素 配位化学 计算化学 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羟基脲与Nd(Ⅲ)及Tb(Ⅲ)的配位化学研究
3
作者 陈少康 杨琪 +5 位作者 张士博 杨雅婷 周今 郝轩 杨素亮 田国新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2-291,共10页
4-羟基氨基脲(HSC,本文化学式或结构式中以HL表示)可在Purex流程中作为钚的还原剂使用。本文通过吸收光谱滴定法确定HSC与Nd(Ⅲ)在水溶液中可形成金属离子与配体比例为1∶1、1∶2、1∶3的3种配合物Nd(HL)^(3+)、Nd(HL)_(2)^(3+)和Nd(HL)... 4-羟基氨基脲(HSC,本文化学式或结构式中以HL表示)可在Purex流程中作为钚的还原剂使用。本文通过吸收光谱滴定法确定HSC与Nd(Ⅲ)在水溶液中可形成金属离子与配体比例为1∶1、1∶2、1∶3的3种配合物Nd(HL)^(3+)、Nd(HL)_(2)^(3+)和Nd(HL)_(3)^(3+),获得了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并通过电位滴定法对中性分子配位模式进行了验证。采用溶剂挥发方法分别制备了配体、质子化配体的高氯酸盐,以及配体与Nd(Ⅲ)、Tb(Ⅲ)的1∶3配合物(金属离子∶配体)的单晶,并采用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分析方法测定其结构。在Nd(Ⅲ)和Tb(Ⅲ)配合物晶体中,HSC中性分子的羰基氧原子以及肟基氧原子以螯合的形式与中心金属离子形成五元环配位构型。羰基氧原子和肟基氧原子与中心金属离子配位键键长比较的结果表明,晶体中Nd(HL)_(3)^(3+)配合物HSC分子配位肟基氧原子上的质子未发生解离。通过水溶液中配合物的吸收光谱、[Nd(H_(2)O)_(3)(HL)_(3)]·3ClO_(4)晶体漫反射光谱及其乙腈溶液吸收光谱的比较,结合[Tb(H_(2)O)_(3)(HL)_(3)]·3ClO_(4)晶体及其乙腈溶液的荧光光谱及荧光寿命的测定结果,可推测水溶液中HSC与Nd(Ⅲ)、Tb(Ⅲ)形成的配合物中肟基均不解离质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羟基氨基脲 Nd(Ⅲ) Tb(Ⅲ) 配位化学 单晶结构分析 荧光寿命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子探测器多用途宽动态范围前端电子学研究
4
作者 郭佳承 王浩祯 +24 位作者 吝守龙 贾世海 张昀昱 靳尚泰 陈雷 柏磊 沈彦 黄声慧 胡守扬 周静 李沛玉 孙鹏飞 宋金兴 赵明锐 卢志永 邓桂华 庄晓 许天驹 蒋涛 杜泳熙 张洞明 杨智棋 智宇 赵永刚 李笑梅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55-1162,共8页
针对多种粒子探测器输出信号,设计了一种基于分立元件的小体积多用途电荷灵敏前端电子学模块。该模块由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可调极零相消的有源滤波电路、两级可变增益主放电路、峰值保持电路以及触发信号生成电路组成。该模块等效输... 针对多种粒子探测器输出信号,设计了一种基于分立元件的小体积多用途电荷灵敏前端电子学模块。该模块由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可调极零相消的有源滤波电路、两级可变增益主放电路、峰值保持电路以及触发信号生成电路组成。该模块等效输入电荷范围可达5 pC;在2 pF输入电容与500 fC量程的测试条件下,等效噪声电荷小于0.5 fC,线性度大于99%,可满足常见粒子探测器信号处理要求。该模块应用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光刻一体化微结构气体探测器,测量55Fe X射线,测得能量分辨率为19.7%@5.9 keV。通过调节量程,该电子学模块有望广泛应用于硅探测器、闪烁体探测器和气体探测器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端电子学 多用途电路模块 粒子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钚的化学分离研究进展
5
作者 刘尧 王均利 +4 位作者 郭啸云 陈琦 王文涛 郑卫芳 晏太红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3-379,共17页
钚作为一种至关重要的战略元素,在核能发电、同位素电池开发等诸多领域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核燃料循环中,钚的高效分离技术不仅关乎能源安全与国防安全,更与生态安全息息相关。由于钚具有多种氧化态、复杂的水溶液化学行为以及... 钚作为一种至关重要的战略元素,在核能发电、同位素电池开发等诸多领域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核燃料循环中,钚的高效分离技术不仅关乎能源安全与国防安全,更与生态安全息息相关。由于钚具有多种氧化态、复杂的水溶液化学行为以及放射性带来的辐解效应,钚的高效分离与回收一直是核燃料后处理的核心难题之一,同时在环境保护和放射性污染治理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钚化学分离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以溶剂萃取法和固相分离法为代表的钚分离纯化技术。在溶剂萃取方面,分析了有机磷类、酰胺类、水溶性配体等多种萃取剂的结构调控策略与选择性提升机制;在固相分离方面,综述了功能化硅基材料、树脂材料、碳材料以及共价有机框架(COFs)材料等在钚分离中的研究进展。同时评估了各分离技术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分离 溶剂萃取 固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Ⅵ)与二烷基二硫代膦酸配位化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隋俏蕊 夏田田 +3 位作者 邓琴 兰友世 杨素亮 田国新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9-288,共10页
二烷基二硫代膦酸类萃取剂有优良的三价锕系离子选择性,研究其与锕系离子的配位能够加深对该类萃取剂配位特性的理解。本文通过配合物单晶培养及结构分析、斜率法、拉曼光谱等手段研究了二(2,4,4-三甲基戊基)二硫代膦酸(纯化Cyanex_(3)0... 二烷基二硫代膦酸类萃取剂有优良的三价锕系离子选择性,研究其与锕系离子的配位能够加深对该类萃取剂配位特性的理解。本文通过配合物单晶培养及结构分析、斜率法、拉曼光谱等手段研究了二(2,4,4-三甲基戊基)二硫代膦酸(纯化Cyanex_(3)01,HA)及二(2-甲基丙基)二硫代膦酸(HL)与U(Ⅵ)的配位化学。采用缓慢挥发法,成功获得了UO_(2)L_(2)·H_(2)O和UO_(2)L_(3)·(CH_(3))_(2)NH_(2)·H_(2)O两种新的配合物单晶,并测定了其结构及拉曼光谱。在以HA-二甲苯溶液为有机相、1.0 mol/L NaNO_(3)溶液为水相的萃取体系中,萃取U(Ⅵ)分配比与平衡有机相萃取剂浓度及水相酸度的关系表明,尽管萃取过程为阳离子交换,但可能生成两种不同比例的U(Ⅵ)与萃取剂萃合物;负载U(Ⅵ)有机相的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在U(Ⅵ)浓度相对较低且自由萃取剂浓度较高的平衡有机相中,不含水萃合物占比较高,反之则容易生成水分子与U(Ⅵ)比例为1∶1的萃合物。关联负载U(Ⅵ)有机相、配合物晶体的拉曼光谱以及两种晶体的结构,推测两种萃合物分别为UO_(2)A_(2)·HA和UO_(2)A_(2)·H_(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Ⅵ) 配位化学 二(2 4 4-三甲基戊基)二硫代膦酸 二(2-甲基丙基)二硫代膦酸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铀酰离子与柠檬酸的配位化学研究
7
作者 李智 张燕 +4 位作者 纳森卜彦日 丁琪秀 杨素亮 王琛 田国新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30-1942,共13页
柠檬酸(2-羟基-1,2,3-丙三羧酸,H_(3)Cit)常用于铀污染的去污和铀污染土壤的修复。然而以往对水溶液中铀酰离子与柠檬酸配位化学的研究大多是在低pH区域和柠檬酸与铀酰离子比例较低的条件下进行的,在更宽的pH范围内进行的实验和去污实践... 柠檬酸(2-羟基-1,2,3-丙三羧酸,H_(3)Cit)常用于铀污染的去污和铀污染土壤的修复。然而以往对水溶液中铀酰离子与柠檬酸配位化学的研究大多是在低pH区域和柠檬酸与铀酰离子比例较低的条件下进行的,在更宽的pH范围内进行的实验和去污实践中,所得到的配位模型和热力学常数不能很好地解释大多数观察结果。为探究UO_(2)^(2+)与H_(3)Cit在宽pH范围和高铀酰柠檬酸比例下的配位反应,本文通过采用电位滴定和吸收光谱滴定方法测定不同条件下生成的一系列UO_(2)^(2+)与H_(3)Cit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并通过解析滴定过程中采集的光谱获得各物种的标准摩尔吸收谱。结果表明,在pH=2~12区间,随着pH的升高,UO_(2)^(2+)与H_(3)Cit可逐渐形成11种不同配比和组成的(UO_(2))_(n)H_(r)Cit_(m)^(2n+r-3m)配合物,分别为n∶r∶m=1∶1∶1、1∶0∶1、2∶0∶2、2∶−1∶2、2∶−2∶2、1∶0∶2、1∶0∶3、3∶−5∶2、3∶−5∶3、1∶−2∶2、1∶−3∶3,其中1∶0∶3、1∶−2∶2和1∶−3∶3三个配合物尚未见文献报道。培养并获得了3∶−5∶3物种晶体,结合其拉曼光谱,通过UO_(2)^(2+)-H_(3)Cit拉曼光谱滴定归属了各物种的拉曼谱带。通过热力学和光谱信息,明确了H_(3)Cit的羟基去质子化并参与配位的机理。H_(3)Cit羟基在参与和UO_(2)^(2+)的配位时,UO_(2)^(2+)对羟基O—H键的强极化作用,使得H_(3)Cit羟基能在pH=1.5时发生去质子化,并通过羟基氧和羧基氧与UO_(2)^(2+)桥接形成多核配合物;在pH>9和更碱性的溶液中,Cit^(3−)的羟基将更易发生去质子化形成H_(−1)Cit^(3−),这有利于形成1∶−2∶2和1∶−3∶3的单核配合物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酰离子 柠檬酸 稳定常数 pH电位滴定 吸收光谱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处置条件下钚在地下水-膨润土体系中的胶体行为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龙浩骑 周舵 +4 位作者 刘晨 陈曦 李遥 王波 谭盛恒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0-317,共8页
钚是高放废物中的一种高毒性超铀元素,在深地质处置过程中存在向生态环境迁移的严重隐患,影响高放废物的安全处置。为深入研究其在地下水中的胶体行为,本文在低氧条件下研究了钚在地下水-膨润土体系中的胶体行为,测定了钚胶体的粒径分布... 钚是高放废物中的一种高毒性超铀元素,在深地质处置过程中存在向生态环境迁移的严重隐患,影响高放废物的安全处置。为深入研究其在地下水中的胶体行为,本文在低氧条件下研究了钚在地下水-膨润土体系中的胶体行为,测定了钚胶体的粒径分布,并探究了pH(6.0~10.0)和离子强度(0.10~0.3 mol/L)对钚在北山地下水-膨润土体系中的胶体稳定性和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pH对钚胶体、膨润土胶体粒径和Zeta电位的影响不大;离子强度对Zeta电位的影响不大,但会加速胶体的团聚。钚的迁移行为和GMZ膨润土的胶体行为密切相关。在本实验条件下,约有85%的钚吸附在膨润土胶体上,膨润土胶体的存在不利于阻滞钚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地下水 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还原剂与Np(Ⅵ)和Pu(Ⅳ)的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安运 胡景炘 +1 位作者 张先业 王方定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83-90,共8页
概要评述了近 2 0年来有机还原剂与Np(Ⅵ )和Pu(Ⅳ )的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研究进展 ,讨论分析了有关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物化参数 。
关键词 有机还原剂 氧化还原动力学 镎(Ⅵ) 钚(Ⅳ) PUREX流程 乏燃料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量分辨MicroMegas探测器性能与影响因素研究
10
作者 陈雷 李沛玉 +17 位作者 靳尚泰 郭佳承 胡守扬 孙鹏飞 宋金兴 智宇 周静 张昀昱 黄声慧 吕学升 梁庆雷 王浩祯 庄晓 张洞明 杨智棋 李笑梅 赵永刚 沈彦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3-969,共7页
微结构探测器是目前国际上气体探测器研究的热点,但普通微结构探测器的性能无法满足核保障等研究领域对能量分辨的要求。为此团队自主研制了一种高能量分辨MicroMegas探测器。通过建立测试系统对探测器进行测试,发现其性能不仅取决于探... 微结构探测器是目前国际上气体探测器研究的热点,但普通微结构探测器的性能无法满足核保障等研究领域对能量分辨的要求。为此团队自主研制了一种高能量分辨MicroMegas探测器。通过建立测试系统对探测器进行测试,发现其性能不仅取决于探测器本身的制作工艺,还与系统的使用及测试方法紧密相关。为充分发挥探测器性能,需要对气体探测器性能影响的各方面因素进行测试与分析,建立数据库,优化测试系统和实验条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利用^(55)Fe放射源在Ar+5%iC_4H_(10)的气体下对原子能院制作的MicroMegas进行能量分辨测试,在5.9 ke V能量下获得能量分辨的平均值为11.7%,与目前国际上微结构探测器的最好水平持平。通过优化测试系统和实验条件,能够获得更加稳定的探测器性能,更容易在核保障、核物理与辐射探测领域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方法 MPGD MICROMEGAS 流气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二(4-叔丁基苄氧基)杯[4]芳烃-(4-叔丁基)苯并冠-6对铯的萃取研究
11
作者 崔腾飞 徐臻 +6 位作者 王浩龙 常青 唐超 靳强 陈宗元 杨素亮 郭治军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2-300,共9页
先进的后处理流程不仅要求回收乏燃料中全部的铀和钚,而且要求分离和回收关键裂变产物,如^(137)Cs和^(90)Sr。本工作合成并表征了1,3-二(4-叔丁基苄氧基)杯[4]芳烃-(4-叔丁基)苯并冠-6(L1)新配体;通过液-液萃取实验、负载有机相的质谱... 先进的后处理流程不仅要求回收乏燃料中全部的铀和钚,而且要求分离和回收关键裂变产物,如^(137)Cs和^(90)Sr。本工作合成并表征了1,3-二(4-叔丁基苄氧基)杯[4]芳烃-(4-叔丁基)苯并冠-6(L1)新配体;通过液-液萃取实验、负载有机相的质谱分析、UV光谱滴定实验、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L1对Cs^(+)的萃取机理、萃取选择性和配位作用。结果表明,以正辛醇作为有机相稀释剂,L1对Cs^(+)的萃取在5 min内可达平衡,萃合物中L1与Cs^(+)的配位比为1∶1,25℃下萃取反应的表观平衡常数lg K_(ex)=3.31±0.07,萃取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焓变为-54.0 kJ/mol。从模拟高放废液中萃取Cs^(+)的结果证实了L1对Cs^(+)有良好的选择性。此外,L1对Cs^(+)的萃取分配比和分离因子(SF_(Cs/M))均优于1,3-二(正辛氧基)杯[4]芳烃-冠-6(L2)的,表明L1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杯冠化合物 铯分离 高放废液 溶剂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堆高放废液煅烧产物与玻璃基体熔融反应过程研究
12
作者 谭盛恒 常煚 +5 位作者 王佳腾 贺诚 李扬 王长福 张华 龙浩骑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6,共11页
在冷坩埚玻璃固化技术中,高放废液煅烧产物与玻璃基体在高温下的熔融反应是实现高放废液玻璃固化的关键步骤。为掌握高放废液煅烧产物与基础玻璃在高温下的反应机理,获得合适的玻璃固化体熔制工艺条件,本文以动力堆高放废液煅烧产物和... 在冷坩埚玻璃固化技术中,高放废液煅烧产物与玻璃基体在高温下的熔融反应是实现高放废液玻璃固化的关键步骤。为掌握高放废液煅烧产物与基础玻璃在高温下的反应机理,获得合适的玻璃固化体熔制工艺条件,本文以动力堆高放废液煅烧产物和基础玻璃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它们在不同熔制温度和熔制时间下熔融反应的物相变化特征。根据XRD、拉曼光谱和SEM结果,煅烧产物与基础玻璃在650℃以上可发生熔融反应,并且在15~30 min内反应即趋近平衡。煅烧产物中的钼酸钠在650℃以上熔融于玻璃MoO_(4)^(2-)完全熔融于玻璃;煅烧产物中的镧系锆酸盐(Ln_(2)Zr_(2)O_(7))在700℃以上与玻璃基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镧系硅氧化物(Ca_(2)Ln_8(SiO_(4))6O_(2))和二氧化锆(ZrO_(2)),生成物相在700~950℃时可稳定存在,950℃上完全熔解。为实现基础玻璃与煅烧产物的完全熔融,冷坩埚熔炉内熔融温度应不低于1050℃,熔制时间应不短于6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液 煅烧产物 玻璃固化 熔融反应 钼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高放氯化物废盐渣玻璃陶瓷固化体稳定性研究
13
作者 常煚 王佳腾 +4 位作者 刘潇 李龙飞 包良进 龙浩骑 谭盛恒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91-197,共7页
乏燃料干法后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含锶、铯、稀土的高放氯化物废盐渣,为防止放射性物质污染及扩散,需对其进行妥善的固化处理。玻璃陶瓷复合固化技术结合了方钠石陶瓷相对氯的包容能力,并加入玻璃相黏结剂促进陶瓷相成形及包容其他相关核素... 乏燃料干法后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含锶、铯、稀土的高放氯化物废盐渣,为防止放射性物质污染及扩散,需对其进行妥善的固化处理。玻璃陶瓷复合固化技术结合了方钠石陶瓷相对氯的包容能力,并加入玻璃相黏结剂促进陶瓷相成形及包容其他相关核素,从而达到复合固化的目的。本文针对氯方钠石陶瓷相-硼硅酸盐玻璃复合固化的技术路线,制备了含氯废盐-方钠石基玻璃陶瓷固化体,并通过MCC-1测试(浸出率测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MS)、X射线衍射(XRD)、背散射电子扫描电镜(BSE)、能谱分析(EDX)等测试手段对其化学稳定性与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根据MCC-1测试结果,固化体的化学稳定性良好,浸泡28 d后,Si、B、Na、Cs、Nd、Al的归一化浸出率均处于较低水平(小于1 g/(m^(2)·d))。根据固化体在850、900、950、1000℃几种不同温度保温处理后的结构及微观形貌变化,判断固化体的热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氯废盐渣 玻璃陶瓷复合固化 方钠石 化学稳定性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的环境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姜涛 姚军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1-212,共12页
237 Np作为长寿命(T1/2=2.14×106 a)、高毒性的人工放射性核素,在乏燃料所包含的核素中占有较大的份额。这类核素若释放到环境中会对环境构成很大的潜在威胁。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主要有核国家都将237 Np作为高放废物进行深地质处... 237 Np作为长寿命(T1/2=2.14×106 a)、高毒性的人工放射性核素,在乏燃料所包含的核素中占有较大的份额。这类核素若释放到环境中会对环境构成很大的潜在威胁。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主要有核国家都将237 Np作为高放废物进行深地质处置,因此研究Np的环境化学行为十分重要。Np的环境化学研究重点是Np在环境中尤其是在深地质处置环境中的浓度、形态以及迁移行为。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对Np的溶解和迁移行为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Np的溶解度、水解和络合反应的研究成果以及Np在矿物上的吸附行为及机理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Np的环境化学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 溶解行为 吸附行为 环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糊精材料在放射性离子吸附分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5
作者 王文涛 袁中伟 +2 位作者 呼逸夫 张烨 晏太红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7-369,共13页
随着核能利用规模的快速扩大,核工业产生的放射性废液的妥善处理已成为制约核能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环糊精是一类由吡喃葡萄糖单元构成的环状寡糖,其具有“外部亲水、内部疏水”的独特分子结构,在放射性离子吸附分离领域具有良... 随着核能利用规模的快速扩大,核工业产生的放射性废液的妥善处理已成为制约核能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环糊精是一类由吡喃葡萄糖单元构成的环状寡糖,其具有“外部亲水、内部疏水”的独特分子结构,在放射性离子吸附分离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因环糊精分子含有大量羟基,易溶于水,一般先将其“固化”形成难溶固体后再用作吸附材料。按“固化”方式不同,可分为负载环糊精型吸附材料、环糊精聚合物吸附材料和环糊精包合物吸附材料。分类综述了3种环糊精吸附材料的合成及在放射性离子吸附分离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讨论了环糊精材料对放射性元素的吸附机制,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 吸附材料 放射性离子 固化 负载 环糊精聚合物 包合物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学方法在锕系/镧系元素配位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柳倩 杨素亮 田国新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97-1808,共12页
锕系/镧系金属离子的配位化学对于控制其在后处理流程中的走向、开发新型萃取剂及反萃剂、预测长寿命锕系金属离子在环境中的迁移行为、降低其在生物体中的毒性均有重要意义。光谱学方法是配位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不仅可用来测定配位反... 锕系/镧系金属离子的配位化学对于控制其在后处理流程中的走向、开发新型萃取剂及反萃剂、预测长寿命锕系金属离子在环境中的迁移行为、降低其在生物体中的毒性均有重要意义。光谱学方法是配位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不仅可用来测定配位反应热力学数据,还能提供配位模式、配合物键长、键角等信息。本文在概述光谱学方法用于锕系/镧系元素配位化学研究最新进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荧光光谱和拉曼光谱在配合物热力学数据测定及结构分析方面的应用,并展望多光谱联合研究方法在锕系/镧系元素配位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 稳定常数 对称性 配位模式 能级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二甲基-6-酰胺-吡啶-2-羧酸与铀酰离子的配位化学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超 杨琪 +3 位作者 杨雅婷 柳倩 田国新 杨素亮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30-1338,共9页
N,N-二甲基-6-酰胺-吡啶-2-羧酸(DMAPA,HL)是一种多齿吡啶羧酸类配体,可通过酰胺的羰基氧原子、吡啶环氮原子、羧基氧原子与金属离子配位。本工作通过水溶液体系的荧光光谱滴定、电位滴定、拉曼光谱滴定和配合物晶体结构测定等方法研究... N,N-二甲基-6-酰胺-吡啶-2-羧酸(DMAPA,HL)是一种多齿吡啶羧酸类配体,可通过酰胺的羰基氧原子、吡啶环氮原子、羧基氧原子与金属离子配位。本工作通过水溶液体系的荧光光谱滴定、电位滴定、拉曼光谱滴定和配合物晶体结构测定等方法研究了DMAPA与UO2+2的配位化学。研究发现,在水溶液中,DMAPA除了以脱质子的形式(L^(-))与UO_(2)^(2+)形成UO_(2)^(L+)和UO_(2)^(L2)两种配合物外,也可以不脱质子的DMAPA中性分子形式(HL)与UO_(2)^(2+)形成UO_(2)(HL)^(2+)配合物。在此基础上,引入HEDTA为竞争配体,通过电位滴定法重新测定了UO_(2)^(L+)和UO_(2)L_(2)两种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分别为10^(5.45±0.06)和10^(7.67±0.10);并通过荧光光谱滴定测定了新确认的UO_(2)(HL)^(2+)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为10 ^(6.32±0.09)。通过比较晶体配合物UO_(2)L_(2)的拉曼光谱与水溶液体系中UO_(2)L^(+)和UO_(2)(HL)^(2+)的拉曼光谱,确定水溶液中两种配合物中L^(-)和HL的配位模式相同,二者均以三齿配体的形式与UO_(2)^(2+)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二甲基-6-酰胺-吡啶-2-羧酸 铀酰离子 稳定常数 荧光光谱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90)Sr在柱撑蒙脱石和蒙脱石表面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18
作者 周瑞霞 施和平 +4 位作者 张艳茹 肖国平 刘丽君 石磊 李金英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7-211,共5页
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P-Al-MMT和Ca-MMT对Sr^(2+)的吸附特征和吸附动力学机制,探究了吸附时间、锶离子浓度、pH、温度对吸附的影响。首先对P-Al-MMT和Ca-MMT进行了表征,并对吸附过程进行等温吸附方程和动力学方程拟合。结果表明:P-Al-MM... 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P-Al-MMT和Ca-MMT对Sr^(2+)的吸附特征和吸附动力学机制,探究了吸附时间、锶离子浓度、pH、温度对吸附的影响。首先对P-Al-MMT和Ca-MMT进行了表征,并对吸附过程进行等温吸附方程和动力学方程拟合。结果表明:P-Al-MMT和Ca-MMT的表面均匀,对Sr^(2+)的吸附属于单分子层吸附,等温吸附方程符合Langmuir模型;应用Elovich、双常数速率、抛物线扩散和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拟合了P-Al-MMT和Ca-MMT吸附Sr^(2+)的动力学曲线,发现其对Sr^(2+)的吸附过程都是非均相扩散过程,都符合Elovich模型。P-Al-MMT和Ca-MMT对Sr^(2+)的吸附过程随pH的增大而增大,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石 柱撑蒙脱石 动力学 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羟基脲与Pu(Ⅳ)的还原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肖松涛 叶国安 +3 位作者 刘协春 罗方祥 兰天 李峰峰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7-281,共5页
研究了氨基羟基脲(HSC)与Pu(Ⅳ)的还原反应动力学,其动力学方程式为:-dc(Pu(Ⅳ))/dt=kc(Pu(Ⅳ))c1.06(HSC)c-0.43(H+)c-0.58(NO3-),在22.1℃时反应速率常数k=(11.8±1.1)(mol/L)-0.046.s-1,活化能为(71.0±1.0)kJ/mol。研究了... 研究了氨基羟基脲(HSC)与Pu(Ⅳ)的还原反应动力学,其动力学方程式为:-dc(Pu(Ⅳ))/dt=kc(Pu(Ⅳ))c1.06(HSC)c-0.43(H+)c-0.58(NO3-),在22.1℃时反应速率常数k=(11.8±1.1)(mol/L)-0.046.s-1,活化能为(71.0±1.0)kJ/mol。研究了氨基羟基脲浓度、H+浓度、硝酸根浓度、Fe3+浓度、UO22+浓度对氨基羟基脲与Pu(Ⅳ)还原反应速率的影响,增加氨基羟基脲浓度,降低H+浓度、硝酸根浓度,Pu(Ⅳ)还原速度增加;UO22+浓度和Fe3+浓度对Pu(Ⅳ)还原速度基本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Ⅳ) 氨基羟基脲 还原反应 反应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二乙基羟胺与Np(Ⅵ)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安运 胡景炘 +1 位作者 张先业 王方定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7-103,共7页
研究了HNO3介质中N,N-二乙基羟胺(DEHAN)还原Np(Ⅵ)的动力学性能和行为。通过考察还原剂浓度和酸度等条件对Np(Ⅵ)动力学过程的影响,确定了反应的动力学速率方程为-dc(Np(Ⅵ))/dt=kc(Np(Ⅵ... 研究了HNO3介质中N,N-二乙基羟胺(DEHAN)还原Np(Ⅵ)的动力学性能和行为。通过考察还原剂浓度和酸度等条件对Np(Ⅵ)动力学过程的影响,确定了反应的动力学速率方程为-dc(Np(Ⅵ))/dt=kc(Np(Ⅵ))·c(DEHAN)·c(H+)-1。在I=2.0mol·kg-1、25.3℃时,反应速率常数k=(23.0±1.8)min-1。研究了离子强度I、c(U(Ⅵ))和温度等因素对Np(Ⅵ)还原反应的影响,获得了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在此基础上推测了可能的化学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基羧胺 反应动力学 乏燃料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