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秒扫描相机在加速器研究中的应用──监测电子束团的纵向分布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慰仁 张士琛 +4 位作者 丁梅松 王力列 曹忠 柳凤英 刘雪峰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1997年第8期742-751,共10页
本文描述了一台基于皮秒扫描机机的电子束团纵向分布(电子束团长度)测试系统,报道了应用这套系统在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北京自由电子激光装置(BFFL)S波段射频直线加速器、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和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L波段注入器(L... 本文描述了一台基于皮秒扫描机机的电子束团纵向分布(电子束团长度)测试系统,报道了应用这套系统在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北京自由电子激光装置(BFFL)S波段射频直线加速器、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和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L波段注入器(LBINJ)上开展的测量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秒扫描相机 电子加速器 束诊断 电子束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变堆包层氚提取系统氦氢分离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丁卫东 占勤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12-719,共8页
本文综述了可用于聚变堆包层氚提取系统中氦氢混合气体分离氢气的工艺研究和发展现状,并就当前工艺进行比对发现:单独采用低温分子筛吸附法分离氦载气中氢无法得到高纯度氢气,同时氢在分子筛中有很强的滞留行为;采用钯膜扩散法分离氦载... 本文综述了可用于聚变堆包层氚提取系统中氦氢混合气体分离氢气的工艺研究和发展现状,并就当前工艺进行比对发现:单独采用低温分子筛吸附法分离氦载气中氢无法得到高纯度氢气,同时氢在分子筛中有很强的滞留行为;采用钯膜扩散法分离氦载气中氢工艺成熟,在多国氚提取系统设计中应用广泛,但该工艺在氦中微量氢的分离效率较低,更适合氢中微量氦的分离,钯膜中Pd/bcc型复合膜性能优异,是今后研究发展方向;金属氢化物床吸附法工艺简单,安全可靠,分离效率高,特别是ZrCo系合金,ITER各国均有研究,应用前景广,但该工艺同样存在滞留现象,需结合材料、结构、工艺综合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堆 提取系统 氦氢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DI智能体的配电网监控信息批处理方法 被引量:5
3
作者 屈志坚 刘明光 +3 位作者 刘靖 王健 杨罡 王林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共8页
针对配电网监控中量测点多、变化快,造成关键信息传输产生较大延迟的问题,提出了批量信息的信念–愿望–意图(belief-desire-intention,BDI)智能处理方法。通过建立BDI智能体的五元组模型,对多智能体进行交互分析,构建了公用信息的智能... 针对配电网监控中量测点多、变化快,造成关键信息传输产生较大延迟的问题,提出了批量信息的信念–愿望–意图(belief-desire-intention,BDI)智能处理方法。通过建立BDI智能体的五元组模型,对多智能体进行交互分析,构建了公用信息的智能体联盟,综合运用模型自动映射和消息事件触发(message event trigger,MET)的技巧,从业务流和信息流角度进行智能化原型系统实现。利用10 kV配电网监控的工程算例进行了交互与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的处理效率比传统2 s轮询方法提高了约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监控技术 多智能体系统 公用信息模型 射技术 消息事件触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秒微脉冲电子束团诊断 被引量:3
4
作者 曹忠 刘慰仁 +4 位作者 王力列 江力平 丁梅松 张士琛 柳凤英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1992年第4期501-508,共8页
介绍一种基于皮秒扫描相机的微脉冲电子束团诊断系统和实验方法。该系统具有很高的灵敏度、皮秒的时间分辨能力和机动灵活的特点,满足射频直线加速器和储存环上电子束团诊断的要求。在我国,我们首次利用该类系统测量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 介绍一种基于皮秒扫描相机的微脉冲电子束团诊断系统和实验方法。该系统具有很高的灵敏度、皮秒的时间分辨能力和机动灵活的特点,满足射频直线加速器和储存环上电子束团诊断的要求。在我国,我们首次利用该类系统测量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储存环中脉冲电子束团的波形和初步测量了北京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射频直线加速器的微脉冲电子束团的时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秒扫描相机 加速器 电子束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高纯锗(HPGe)γ谱仪 被引量:1
5
作者 潘大金 吴绍云 +3 位作者 罗英信 梁祺恺 刘永生 陈宝流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75-279,共5页
本文介绍新研制成功的高分辨率7谱仪系统.系统由高纯锗(HPGe)同轴探测器装置(带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门控积分型谱仪放大器、8192道双向滑尺逐次逼近法谱仪 ADC、8192道多道缓存(MCB)等新部件组成。其中定型了两种型号: 通用 HPGeγ谱... 本文介绍新研制成功的高分辨率7谱仪系统.系统由高纯锗(HPGe)同轴探测器装置(带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门控积分型谱仪放大器、8192道双向滑尺逐次逼近法谱仪 ADC、8192道多道缓存(MCB)等新部件组成。其中定型了两种型号: 通用 HPGeγ谱仪 GPY-1型和高分辨 HPGeγ谱仪 GPY-2型.两种系统都具有优异的能量分辨率和长时间工作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锗Γ谱仪 高纯锗探测器 高分辨率 电子学系统 γ谱分析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中子管为激发源的中子活化分析系统慢化屏蔽体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乔亚华 张敏 +1 位作者 孙汉城 吴继宗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25-1328,共4页
应用MCNP程序,通过对中子输运过程的模拟计算,得到了以14 MeV D-T中子管为激发源,在慢化屏蔽材料选取不同组合时的热中子注量率分布,热化比及镉比随铅层厚度的变化,以及屏蔽体外几处关键点的生物剂量率。根据模拟计算的数据,设计了活化... 应用MCNP程序,通过对中子输运过程的模拟计算,得到了以14 MeV D-T中子管为激发源,在慢化屏蔽材料选取不同组合时的热中子注量率分布,热化比及镉比随铅层厚度的变化,以及屏蔽体外几处关键点的生物剂量率。根据模拟计算的数据,设计了活化分析系统的慢化屏蔽体,为开展以14MeV D-T中子管为激发源的中子活化分析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管 MONTE CARLO方法 活化分析 慢化屏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束流四维横向相空间密度函数的测量原理 被引量:8
7
作者 施义晋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31-234,共4页
将 Radon变换与参数可调的输运元件结合 ,可以为束流诊断提供一种与束流模型无关的新方法。此方法与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的结合至少可以使测定束流横向发射度的精度提高一个量级 ,而且可以得到足够分辨率的束流四维横向相空间分布。该方... 将 Radon变换与参数可调的输运元件结合 ,可以为束流诊断提供一种与束流模型无关的新方法。此方法与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的结合至少可以使测定束流横向发射度的精度提高一个量级 ,而且可以得到足够分辨率的束流四维横向相空间分布。该方法为加速器 ,特别是高亮度强流加速器的研制提供了一种有力的监测工具 ,为研究束流传输、验证束流动力学理论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流横向相空间四维分布 束流 加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型复折射率介质中的光导现象 被引量:1
8
作者 施义晋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1993年第4期533-539,共7页
本文讨论了n(z,r)=n_0(z)+n_2(z)r^2/r_e^2型复折射率介质中的激光传输问题,给出了激光传输参数(光束半径和波阵面曲率)的演化公式。指出只要存在一定大小的n_(21),在传输过一段特征距离z_c之后,将出现完全光导(即自相似模的传播),而且... 本文讨论了n(z,r)=n_0(z)+n_2(z)r^2/r_e^2型复折射率介质中的激光传输问题,给出了激光传输参数(光束半径和波阵面曲率)的演化公式。指出只要存在一定大小的n_(21),在传输过一段特征距离z_c之后,将出现完全光导(即自相似模的传播),而且自相似模是激光体系的特征模式。其传输参数只与n_2有关,而与激光初始参数无关。自相似模必定是高斯球面波,而不是高斯平面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导 自相似模 激光传输 复折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球科研站能源系统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6
9
作者 裴照宇 彭兢 +6 位作者 张明 杜红 刘治钢 王琼 赵春阳 胡古 马季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8689-8700,共12页
该文调研国外月球科研站能源系统研究现状,在未来月球科研站总体框架下,对我国未来月球科研站能源系统能力需求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能源系统总体目标、建设阶段和总体思路,按照局部能力提升、全面任务能力提升、长期维护和功能拓展3个... 该文调研国外月球科研站能源系统研究现状,在未来月球科研站总体框架下,对我国未来月球科研站能源系统能力需求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能源系统总体目标、建设阶段和总体思路,按照局部能力提升、全面任务能力提升、长期维护和功能拓展3个阶段开展需求分析,提出“集成化设计、模块化构建、智能化运行、数字化研制”的研制理念;按照“工程验证、技术突破、创新引领”的标准对能源技术进行划分,针对性的分类提出解决途径和发展策略;对近场/远场无线能量传输技术、高效轻质热电转换技术、核反应堆发电与防护技术、大规模储能阵列技术、空间燃料电池技术、月面电网系统构建与管理技术等,分析应用场景,提出应用指标,并给出实施建议。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型、中型和小型3种规格的能源系统概念设想,并对其进行简要比较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科研站 能源系统 任务分析 关键技术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水下航行器的铅铋堆S-CO_(2)循环发电系统热力学及动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姜涛 李明佳 +3 位作者 梁继越 马腾 张昊 郭嘉琪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138-4149,共12页
将铅铋堆与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carbon dioxidecycle,S-CO_(2))循环相结合的发电系统可为水下航行器稳定、高效供能。然而,目前缺乏水下航行器与铅铋堆S-CO_(2)循环发电系统的匹配设计研究,其热力学分析仍不完善。因此,该文分... 将铅铋堆与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carbon dioxidecycle,S-CO_(2))循环相结合的发电系统可为水下航行器稳定、高效供能。然而,目前缺乏水下航行器与铅铋堆S-CO_(2)循环发电系统的匹配设计研究,其热力学分析仍不完善。因此,该文分别构建其热力学模型和动态模型,通过模拟仿真,开展发电系统与4种动力循环形式的匹配研究,发现简单回热循环与铅铋合金的温度匹配性较好,系统热效率在压缩机和透平入口压力分别为7.6和25MPa时达到26.81%,满足系统设计要求。进一步探讨循环关键运行参数对系统热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大循环最高压力和最高温度有利于系统效率的提升。基于此,进行系统关键换热部件的设计,揭示发电系统在温度阶跃扰动条件下的动态响应特性。可知,当堆芯铅铋温度从410℃降至390℃时,循环效率在大约8s内下降1.69%。该文可为应用于水下航行器的铅铋堆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航行器 铅铋冷却堆 S-CO_(2)循环 热力学特性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相空间分布效应的三维计算
11
作者 翁自立 施义晋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1993年第2期203-216,共14页
在386微机上建立了长脉冲单模的三维放大器数值模拟程序3DFEL,每个单程只需20分钟。模拟计算得出:(1)发射度对输出功率的影响几乎是指数式的。(2)电子相空间形状(相同发射度)对输出功率的重大影响主要表现为两方面:(a)不同相空间形状,... 在386微机上建立了长脉冲单模的三维放大器数值模拟程序3DFEL,每个单程只需20分钟。模拟计算得出:(1)发射度对输出功率的影响几乎是指数式的。(2)电子相空间形状(相同发射度)对输出功率的重大影响主要表现为两方面:(a)不同相空间形状,等效能散度是不同的,(b)电子束包络和光场包络匹配关系。(3)非理想入射(偏入射和斜入射)超出一定范围之后将引起输出功率的指数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电子激光 电子束 相空间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