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urex流程萃取体系下相关组分的分配比模型 Ⅰ.U(Ⅳ)分配比模型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延鑫 何辉 +5 位作者 彭力 高巍 朱礼洋 李斌 唐洪彬 王立京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0-85,共6页
在MATLAB软件平台上,利用文献报道的610组U(Ⅳ)分配比数据分别对美国、印度及日本提出的3种不同的U(Ⅳ)分配比模型函数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3种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的相对偏差均至少在20%以上,其中以美国研究者提出的U(1V... 在MATLAB软件平台上,利用文献报道的610组U(Ⅳ)分配比数据分别对美国、印度及日本提出的3种不同的U(Ⅳ)分配比模型函数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3种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的相对偏差均至少在20%以上,其中以美国研究者提出的U(1V)分配比模型计算效果最佳,但仍无法直接用于模拟计算U(IV)的分配比。因此,为得到相对偏差较低的U(Ⅳ)分配比模型,以美国研究者提出的模型为基础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模型为D(u(Ⅳ))=K*(U(IV))c^2(fTBP),其中K*(U(IV))=(1.4/(30×c(U(IV))+1))×K*(U(VI))×(0.0541+0.000658×c^2(NO3-)),该模型使用范围为:平衡水相硝酸浓度为0.4~4.0mol/L,U(Ⅳ)质量浓度为5~50g/L,U(VI)质量浓度为15~150g/L,Pu(Ⅲ)质量浓度为0.4~36.3g/L,肼浓度为7×10^-4~2mol/L,相对偏差在士1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Ⅳ) 分配比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去污单元脉冲萃取柱模型及计算机模拟 被引量:1
2
作者 于婷 何辉 +3 位作者 陈延鑫 唐洪彬 彭力 王立京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22-228,共7页
在扩散模型的基础上,对共去污单元脉冲萃取柱"切片"数学处理,建立了数学模型,模型中添加了多组分共存分配比计算模块,编写完成了可用于模拟计算共去污单元脉冲萃取柱萃取HNO3、U(Ⅵ)、Pu(Ⅳ)稳态计算程序。利用文献报道的实... 在扩散模型的基础上,对共去污单元脉冲萃取柱"切片"数学处理,建立了数学模型,模型中添加了多组分共存分配比计算模块,编写完成了可用于模拟计算共去污单元脉冲萃取柱萃取HNO3、U(Ⅵ)、Pu(Ⅳ)稳态计算程序。利用文献报道的实验数据,对程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程序模拟计算的各组分稳态浓度剖面与实测值符合良好,程序可以实现共去污单元多组分共萃的模拟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该程序对1A脉冲萃取柱工艺设计进行了初步研究计算。结果表明,脉冲萃取柱的萃取效率与处理料液组分浓度有关,以往一级混合澄清槽等于若干米脉冲柱的设计方法认识有所偏差,应使用计算机模拟方法整体设计脉冲萃取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萃取柱 共去污段 多组分共萃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