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浮游藻类对高锰酸盐指数的影响
1
作者 王超 毕磊 +5 位作者 赵伦 陈希 袁思光 唐文忠 张鋆 张屹哲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4-292,共9页
高锰酸盐指数和藻类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质管理关注的重要指标。渠道监测结果表明,高锰酸盐指数与藻密度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阈值效应。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和藻密度均沿程上升,藻密度每年7-9月达到峰值,与高锰酸盐指数超2 mg/L断面... 高锰酸盐指数和藻类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质管理关注的重要指标。渠道监测结果表明,高锰酸盐指数与藻密度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阈值效应。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和藻密度均沿程上升,藻密度每年7-9月达到峰值,与高锰酸盐指数超2 mg/L断面数量季节变化基本同步;藻密度大于1000万L^(-1)时与高锰酸盐指数相关性增强,藻密度小于等于1000万L^(-1)时相关性减弱。结果表明:藻类生长对数期高锰酸盐指数快速增加,藻类生长稳定期和衰退期藻密度与高锰酸盐指数相关性减弱。总干渠过流时间与藻类的生长周期基本对应,藻类培养试验得到高锰酸盐指数释放率为0.017 mg/106,藻类对渠道高锰酸盐指数增量的平均贡献在50%以上。研究表明浮游藻类是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可为渠道藻类防控阈值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中线总干渠 高锰酸盐指数 浮游藻类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工程早期档案的数据化开发及叙事方法
2
作者 马林青 胡兴华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47,共2页
中国自古以来有“治水即治国”的治水智慧和实践经验,水脉即命脉,水脉即国脉。南水北调工程旨在破解我国“北缺南丰”的水资源结构性矛盾,是全球覆盖区域最广、调水量最大、工程实施难度最高的调水工程,曾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国之大事... 中国自古以来有“治水即治国”的治水智慧和实践经验,水脉即命脉,水脉即国脉。南水北调工程旨在破解我国“北缺南丰”的水资源结构性矛盾,是全球覆盖区域最广、调水量最大、工程实施难度最高的调水工程,曾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国之大事、世纪工程、民心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调水工程 调水量 数据化 全球覆盖 民心工程 结构性矛盾 叙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水源来水演变规律及适应性对策 被引量:3
3
作者 刘为锋 李云玲 +6 位作者 卢庆文 李昕阳 刘婧 刘奇 陈娟 王永强 郭旭宁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2,192,共9页
基于1980—2020年长系列水文资料,采用多种经典统计方法分析了新形势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区长江下游、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下级湖主要水源来水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除洪泽湖汛期和南四湖下级湖非汛期径流量呈下降趋势、南四湖下... 基于1980—2020年长系列水文资料,采用多种经典统计方法分析了新形势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区长江下游、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下级湖主要水源来水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除洪泽湖汛期和南四湖下级湖非汛期径流量呈下降趋势、南四湖下级湖年径流量无明显变化趋势外,各水源其他时段径流量均呈上升趋势;骆马湖年、汛期径流量在1999年发生显著突变,南四湖下级湖非汛期径流量在2005年发生显著突变;大通站、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下级湖年径流分别存在14、16、10、13 a的主周期,根据周期规律预测,近期大通站、骆马湖将可能处于径流量偏多期,洪泽湖、南四湖下级湖将可能处于径流量偏少期;相邻水源径流滑动相关系数年际变化大,各相邻水源平均丰枯同步率和异步率分别为41.8%和21.4%。针对主要水源来水演变规律,提出充分利用预报信息调整调水计划、进行水量补偿及库容补偿联合优化调度、探索极端枯水条件下的可调水量潜力等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径流 时间序列分析 调水潜力 丰枯遭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IP6多模式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未来气候变化预估
4
作者 石英 徐影 +3 位作者 巢清尘 张梦然 韩振宇 王荣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0-352,共13页
基于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的24个全球气候模式结果,预估了SSP1-2.6、SSP2-4.5和SSP5-8.5(分别代表低、中和高排放情景)3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分为水源区和受水区)未来气候变化,结果显示:在不同温室... 基于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的24个全球气候模式结果,预估了SSP1-2.6、SSP2-4.5和SSP5-8.5(分别代表低、中和高排放情景)3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分为水源区和受水区)未来气候变化,结果显示:在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2021—2100年水源区和受水区年平均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年平均降水和极端降水(以日最大降水量表征)均以增加为主,且随着排放情景的升高,变化幅度增大。从未来变化的空间分布来看,与基准期(1995—2014年)相比,多模式集合平均结果显示水源区和受水区21世纪近期(2021—2040年)、中期(2041—2060年)和末期(2081—2100年)年平均气温均将增加,年平均降水和极端降水将增多,且增幅随时间增大。从未来3个时段区域平均的变化看,所有模式模拟水源区和受水区年平均气温相对基准期均增加,且模式间的一致性较好;模拟年平均降水和极端降水变化则显示出较大的不确定性,总体以增加为主。综合来看,水源区未来降水的变化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实施是有利的,但同时也需科学理解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 水源区 受水区 气候变化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西黑山沉积物营养盐释放速率
5
作者 蔡晓彤 刘凯 +3 位作者 刘晓波 董飞 黄爱平 白冰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311,共9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分水段、退水闸等缓流区域容易淤积沉积物,存在较大的沉积物营养盐释放风险。选取总干渠的典型缓流区域−西黑山进水闸上游段,采用表层沉积物培养法探明其释放速率,揭示不同环境因子对释放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分水段、退水闸等缓流区域容易淤积沉积物,存在较大的沉积物营养盐释放风险。选取总干渠的典型缓流区域−西黑山进水闸上游段,采用表层沉积物培养法探明其释放速率,揭示不同环境因子对释放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西黑山进水闸上游段沉积物污染较为严重,其总氮的污染指数为4.68,总磷的污染指数为0.55,综合污染指数为3.79;西黑山进水闸上游段沉积物总磷、总氮、氨氮、硝氮、高锰酸盐指数的释放速率分别为3.77、119.81、312.53、27.93、135.16 mg/(m^(2)·d);温度越高,则总磷、总氮、氨氮、硝氮、高锰酸盐指数释放速率越大,26℃下沉积物的释放速率为7℃下的2.41~442.04倍;pH中性不利于沉积物污染物的释放,酸性或碱性则均会导致释放速率增加,pH为9的沉积物释放速率为pH为7的1.52~9.33倍。研究成果可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沉积物污染评估提供依据,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营养盐 环境因子 内源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藻密度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6
作者 张鋆 肖新宗 +3 位作者 王超 张屹哲 习刚正 贾海燕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3,57,共8页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人工生态系统,藻类增殖是工程运行管理关注的重点。基于2022年总干渠8个典型断面的水质和浮游藻类的监测数据,使用相关性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究渠道藻密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中...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人工生态系统,藻类增殖是工程运行管理关注的重点。基于2022年总干渠8个典型断面的水质和浮游藻类的监测数据,使用相关性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究渠道藻密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中线总干渠藻密度沿程呈上升趋势,夏季藻密度最高,达1600万个/L;渠道藻密度与NH 3-N(p<0.001)、流量(p<0.001)和高锰酸盐指数(p<0.001)等显著相关;各环境驱动因子对藻密度的影响程度依次为理化因子(0.540)>营养盐因子(0.345)>水文因子(0.227),空间因子和水文因子对藻密度产生间接影响。研究揭示了中线总干渠藻密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和主要影响因子,可为中线工程供水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密度 藻类增殖 驱动因子 相关性分析 结构方程模型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潜力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刘为锋 郭旭宁 +3 位作者 李昕阳 刘婧 侯煜 李云玲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8,共7页
为研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潜力,分析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之间的源汇关系、水源与用户之间的供需关系、水源与计算单元之间的隶属关系以及输水通道上下游、左右岸之间的水量交换关系,建立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优化调度模型,综合考虑... 为研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潜力,分析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之间的源汇关系、水源与用户之间的供需关系、水源与计算单元之间的隶属关系以及输水通道上下游、左右岸之间的水量交换关系,建立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优化调度模型,综合考虑东线工程在变化环境和极端水文事件不确定性增加情况下的调水潜力。设置了3种调水潜力分析情景,分别为沿线湖泊丰枯互补优化调度、抽江水优化调度、沿线湖泊丰枯互补与抽江水联合优化调度,分析东线工程调水潜力。结果表明:3种模式调水潜力不同,联合优化调度模式下多年平均调水潜力最大、抽江水优化调度次之、湖泊丰枯互补优化调度最小;3种模式在极端情况下调水潜力均较小,最大年调水潜力仅为0.2亿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可调水量 优化调度模型 调水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优化调度与区段水源组成分析
8
作者 李昕阳 郭旭宁 +4 位作者 李维雨 王银堂 董甲平 万新宇 刘为锋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178,共8页
针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行成本较高以及水源组成划分不清的问题,构建了优化调度模型,对比分析了现状调度情景与优化调度情景下的供水量与抽江水量,并采用分水源统计方法分析了优化调度情景下各区段不同水文年型的水源组成。结果表明:与... 针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行成本较高以及水源组成划分不清的问题,构建了优化调度模型,对比分析了现状调度情景与优化调度情景下的供水量与抽江水量,并采用分水源统计方法分析了优化调度情景下各区段不同水文年型的水源组成。结果表明:与现状调度情景相比,优化调度情景在特丰水年通过增加利用水源湖泊的蓄水,减少了5.0%的抽江水量,在特枯水年减少了3.6%抽江水量的同时,还能向受水区多供水671.7万m 3;在优化调度情景下,各区段供水水源均以长江水为主,特枯水年各区段均增加了长江水的占比,其中骆马湖—东平湖区段在减少了洪泽湖水和骆马湖水占比的同时增加了下级湖作为供水水源,特丰水年各区段均减少了长江水的占比,增加了洪泽湖水和骆马湖水的占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调度模型 分水源统计方法 水源组成 供水量 抽江水量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工程水质安全保障工作实践与对策建议
9
作者 田巍 陈庆伟 +1 位作者 吴险峰 梁康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8,共12页
围绕水质监测、保护体系、风险防控、应急处置、科技支撑5个方面,综合分析南水北调一期工程通水10年来水质安全保障工作取得的实践经验。在现状基础上对当前水质安全保障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和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围绕提升水质水生态监... 围绕水质监测、保护体系、风险防控、应急处置、科技支撑5个方面,综合分析南水北调一期工程通水10年来水质安全保障工作取得的实践经验。在现状基础上对当前水质安全保障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和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围绕提升水质水生态监测监控能力、推进水质安全保障协同机制建设、加强沿线污染风险源动态管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以及做好水质保护科技支撑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可为保障南水北调及后续工程水质安全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水质安全保障 水质监测 应急处置 污染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渠道综合糙率变化及其应对策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永妍 钮新强 +1 位作者 孙卫军 王磊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5,63,共8页
为辨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道过流能力变化,基于2019—2023年总干渠水位、流量等观测资料,构建了渠道综合糙率率定模型,分析了渠道综合糙率的总体规律及其对总干渠过流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总干渠沿线各段渠道的综合糙率存在差异,总体... 为辨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道过流能力变化,基于2019—2023年总干渠水位、流量等观测资料,构建了渠道综合糙率率定模型,分析了渠道综合糙率的总体规律及其对总干渠过流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总干渠沿线各段渠道的综合糙率存在差异,总体呈现上游大于下游的规律,上游段和下游段渠道综合糙率均值分别为0.0168和0.0157;渠道综合糙率可能随运行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大,采取适当的工程维护或改造措施可降低渠道综合糙率;当总干渠输水流量为设计流量时,渠道综合糙率变化导致中线工程漳河倒虹吸上游约456 km范围渠道超设计水位。为保障工程输水安全,提出了系统开展总干渠过流能力制约机理及挖潜措施研究、适时开展总干渠全线加大流量输水试验、建立渠道综合糙率实时预测系统等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糙率 过流能力 输水安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刘信勇 王超 +3 位作者 肖新宗 张鋆 郭芳 张屹哲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30,共7页
高锰酸盐指数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质管理关注的重要指标。基于总干渠沿线30个监测断面2017~2023年的长序列监测数据,分析陶岔来水和藻类沿程增殖对渠道高锰酸盐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在1.4~3.5 mg/L范围内变化,年... 高锰酸盐指数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质管理关注的重要指标。基于总干渠沿线30个监测断面2017~2023年的长序列监测数据,分析陶岔来水和藻类沿程增殖对渠道高锰酸盐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在1.4~3.5 mg/L范围内变化,年度变化较大。陶岔来水的高锰酸盐指数在1.4~2.4 mg/L之间波动,与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显著相关(多元回归标准化系数为0.902,P<0.001)。陶岔输水流量约在70~400 m^(3)/s之间波动,部分高流量伴随来水高锰酸盐指数升高,但与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相关性不显著。渠道平均藻密度季节变化显著,每年7~9月份达到峰值,与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显著相关(多元回归标准化系数为0.168,P<0.01)。陶岔来水本底浓度是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渠道藻类增殖导致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产生一定的沿程增量。当陶岔高锰酸盐指数高于1.8 mg/L时,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超过2 mg/L断面数量很可能达到半数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总干渠的水质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酸盐指数 藻类增殖 输水流量 本底浓度 总干渠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口门水价与终端水价的关系——以河北省受水区为例
12
作者 马啸 李宁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86-88,106,共4页
水价是影响调水工程良性运营的关键因素,厘清口门水价变化对终端水价的影响之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良性运行十分重要。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价成本费用组成为切入点,通过梳理比较贷款本金、折旧费、原水费、工程维护费等不同因素变化对工... 水价是影响调水工程良性运营的关键因素,厘清口门水价变化对终端水价的影响之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良性运行十分重要。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价成本费用组成为切入点,通过梳理比较贷款本金、折旧费、原水费、工程维护费等不同因素变化对工程水价的影响,开展水价敏感性分析,提出影响中线工程水价的主要因素;以河北省受水区为例,通过合理确定河北省境内南水北调中线配套成本,研究工程口门水价变化对用户终端水价的影响。结合河北省受水区城镇居民水价承受能力分析,提出南水北调中线口门水价可能的调整空间,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水价形成和终端水价定价机制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受水区 工程水价 口门水价 终端水价 水价承受能力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水文化建设内容、意义和策略
13
作者 李志海 董永咏 韩迪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69-272,共4页
采用文献整理、实地考察和多专业分析的方法,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水文化的特点、内容,阐述南水北调工程水文化建设意义,并对南水北调工程水文化建设策略进行了思考。结果表明:南水北调水文化具有历史悠久性、内容博大性、广泛社会性、时代... 采用文献整理、实地考察和多专业分析的方法,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水文化的特点、内容,阐述南水北调工程水文化建设意义,并对南水北调工程水文化建设策略进行了思考。结果表明:南水北调水文化具有历史悠久性、内容博大性、广泛社会性、时代先进性;南水北调工程形成了融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于一体的现代水利建筑宝库。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形成了以“负责、务实、求精、创新”为核心文化价值理念;南水北调水文化是中华水文化的新时代组成部分、延续塑造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融合工程沿线文化形成品牌文化、根据定位加快文化创新、按照国家水网建设培育生态文化、借鉴经验传承精神文化、推进文化制度建设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水文化 建设 内容 意义 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期安全监测优化设计
14
作者 马啸 郝泽嘉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19-222,共4页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通水后,运行期安全监测需求已发生较大变化,建设期安装的安全监测仪器难以满足目前运行管理需要。在梳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监测现状,分析运行期需求基础上,引入安全监测仪器全生命周期(永久、长期、短期)的概念,提...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通水后,运行期安全监测需求已发生较大变化,建设期安装的安全监测仪器难以满足目前运行管理需要。在梳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监测现状,分析运行期需求基础上,引入安全监测仪器全生命周期(永久、长期、短期)的概念,提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期安全监测优化设计原则,并以深挖方渠道工程为例开展优化设计,为长距离调水工程运行期安全监测仪器优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运行期 安全监测 全生命周期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建设思路
15
作者 王新雷 唐磊 +2 位作者 杨旭 刘梅 张明希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94-100,共7页
为解决数字孪生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标准规范不统一、信息监测感知体系建设不完善、区域数据资源共享水平不高、通信网络带宽承载能力有限、水利模型适用范围较窄等问题,提出以“三个安全”为基,围绕水资源配置与调度管理核心任务,在... 为解决数字孪生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标准规范不统一、信息监测感知体系建设不完善、区域数据资源共享水平不高、通信网络带宽承载能力有限、水利模型适用范围较窄等问题,提出以“三个安全”为基,围绕水资源配置与调度管理核心任务,在全线或区间水资源配置与调度、工程运行管理、安全风险监控、应急调度等方面实现“四预”,系统阐述信息化基础设施、数字孪生平台、“1+N”业务应用系统、安全管理体系、标准规范等主要建设内容,为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和跨流域、跨区域水网体系数字孪生建设提供了思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 数字孪生 水资源配置与调度管理 孪生平台 “1+N”业务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涿州站冬季异常低温事件频次分析
16
作者 李景刚 陈晓楠 +1 位作者 赵慧 陈林举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3,共7页
为有效揭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冬季异常低温事件的发生规律,选取中线总干渠明渠段最北端冬季气温相对最低、冰情严重的涿州气象站为例,基于该站1981~2021年冬季日平均气温数据,在采用标准差阈值法对冬季异常低温事件进行定义和等级划分的... 为有效揭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冬季异常低温事件的发生规律,选取中线总干渠明渠段最北端冬季气温相对最低、冰情严重的涿州气象站为例,基于该站1981~2021年冬季日平均气温数据,在采用标准差阈值法对冬季异常低温事件进行定义和等级划分的基础上,对中线工程近年来的冬季异常低温事件频次变化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进入12月份,涿州站日平均气温基本接近0℃,之后逐步降低;在12月下旬至次年的1月中旬,日平均气温达到年度最低,多年平均值基本维持在-4℃上下;而后逐步上升,在2月中旬前后基本恢复至0℃以上。(2) 1981~2021年间,涿州站共发生冬季异常低温事件31次,累计天数251 d,其中1980年代发生次数最多,其次是2000和2010年代,而1990年代发生次数最少,事件发生频次总体呈现下降趋势。(3)在冬季3个月中,1月份发生次数最多,次均发生天数也最长,12月份次之,而2月份发生次数最少,次均发生天数也最短,冬季异常低温事件发生日主要集中在12月下旬至1月上旬及1月中下旬。(4) 1981~2021年,涿州站冬季分别发生一级、二级、三级异常低温事件11,5,15次,其中,一级、三级事件在1月发生次数最多,而二级事件在1月发生次数最少。正式通水至2021年,中线工程共发生冬季异常低温事件3次,且均为三级,对冰期输水影响相对有限。研究成果可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冰期输水调度和冰凌灾害防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低温事件 频次变化 冰期输水 涿州站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档案管理分析
17
作者 陈斌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45,共2页
由于我国国土南北跨度大,且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尤其是水资源分布差异显著,所以在1952年,毛主席在对黄河进行视察时就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这是南水北调伟大构想最初模型,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巨大,建... 由于我国国土南北跨度大,且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尤其是水资源分布差异显著,所以在1952年,毛主席在对黄河进行视察时就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这是南水北调伟大构想最初模型,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巨大,建设周期长,产生的档案资源复杂多样。加强对南水北调工程档案资源的管理,对我国其他工程项目档案的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分布 档案管理 中线工程 南水北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天津段地面沉降现状及危险性评价
18
作者 刘杰 徐东鑫 +1 位作者 徐佳 易长荣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56-162,共7页
为全面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天津段地面沉降现状,收集了2020~2023年天津市水准、GNSS、InSAR数据,采用多源数据融合方法,获取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2020~2023年地面沉降、每公里沉降差异等信息。同时,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地面沉... 为全面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天津段地面沉降现状,收集了2020~2023年天津市水准、GNSS、InSAR数据,采用多源数据融合方法,获取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2020~2023年地面沉降、每公里沉降差异等信息。同时,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地面沉降易发程度和2020~2023年天津市地下水水位变化资料,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各渠段受地面沉降影响的危险性程度进行了科学评价。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地面沉降情况整体稳定,部分渠段每公里地面沉降差异较大;地下水整体呈回升趋势,但部分渠段的部分含水组呈下降趋势。东丽区渠段受地面沉降影响危险性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应对,武清区、北辰区东部和西青区西部渠段受地面沉降影响危险性较高,其他渠段受地面沉降影响危险性程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多源数据融合 地下水 沉降易发程度 危险性评价 天津市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InSAR技术的南水北调中线某膨胀土渠段地表形变规律研究
19
作者 冯党 刘先林 +4 位作者 康静伟 刘文锴 胡青峰 邹根中 王鹏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6-243,共8页
为揭示南水北调中线某膨胀土渠段地表形变规律,基于PS-InSAR技术,利用2020年6月—2021年2月期间覆盖研究区的22景升降轨TerraSAR-X影像数据,采用多轨道时序InSAR方法开展地表变形规律研究。该方法不仅能够对研究区进行面域全方位监测,... 为揭示南水北调中线某膨胀土渠段地表形变规律,基于PS-InSAR技术,利用2020年6月—2021年2月期间覆盖研究区的22景升降轨TerraSAR-X影像数据,采用多轨道时序InSAR方法开展地表变形规律研究。该方法不仅能够对研究区进行面域全方位监测,而且能够揭示监测区域形变的时序特征,有效弥补了传统水准或GNSS监测方法仅能够实现单点监测的不足。获得了2020年6月—2021年2月研究区渠段的二维地表形变演化特征,并对地表形变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提取。结果表明:在监测时间段内研究区渠段年平均沉降形变速率为-25~20 mm/a;其中深挖方渠段呈现抬升趋势,年平均形变速率达20 mm/a,高填方渠段呈现沉降趋势,年平均形变速率达-25 mm/a。结合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可知研究区深挖方渠段呈现抬升的主要原因是膨胀土遇水膨胀;高填方渠段呈现沉降的主要原因是该渠段范围内边坡较陡峭,在膨胀土遇水膨胀和边坡滑移共同作用下,渠道边坡向下滑移起到了主要作用,从而呈现不同的形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 PS-INSAR TERRASAR-X 二维形变 膨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全断面拦藻装置自动调节与应急提升系统设计
20
作者 尚军 赵燕妮 +6 位作者 常志兵 段春建 王晓振 梁建奎 李克华 耿志彪 高大伟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28,87,共6页
全断面拦藻装置是一款集藻类拦截、打捞、处理和转运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装备。为有效应对由于水位壅高对其稳定性和工程安全的影响,设计了一套水位自动调节与应急提升系统。通过壅水水头计算分析,合理确定系统设计应急阈值,并根据全... 全断面拦藻装置是一款集藻类拦截、打捞、处理和转运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装备。为有效应对由于水位壅高对其稳定性和工程安全的影响,设计了一套水位自动调节与应急提升系统。通过壅水水头计算分析,合理确定系统设计应急阈值,并根据全断面拦藻装置的运行工况和运行原则制订了水位自动调节与应急提升系统的运行策略。实际应用表明,所设计水位自动调节与应急提升系统可有效提高全断面拦藻装置的运行效率,改善了装置的有效运行和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为保障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的供水、水质和工程安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断面拦藻装置 藻类异常增殖 水位自动调节 应急提升 系统运行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