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水化学的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水与地下水水力联系指标识别
1
作者 韩晓东 贾兵营 +1 位作者 何康 陈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190-196,共7页
从一般水化学角度研究了南水北调中线源头地表水、干渠水及其周边地下水的差异。结果发现,钠离子在地下水与干渠水和源头地表水中的浓度差异最为明显,其次是总溶解固体(TDS)浓度,其他主要离子以及pH差异均不明显,说明钠离子浓度可作为... 从一般水化学角度研究了南水北调中线源头地表水、干渠水及其周边地下水的差异。结果发现,钠离子在地下水与干渠水和源头地表水中的浓度差异最为明显,其次是总溶解固体(TDS)浓度,其他主要离子以及pH差异均不明显,说明钠离子浓度可作为识别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水及其周边地下水水力联系的备选指标。利用聚类分析和水化学类型的相似性,剔除了与干渠水可能存在水力联系的地下水样钠离子浓度,初步确定南水北调中线沿线与干渠水没有水力联系的地下水钠离子浓度大于9.8 mg/L,且该数值是干渠水钠离子浓度的1.6倍以上。因此,可将钠离子浓度及其参考范围用于快速判断南水北调干渠周边地下水与干渠水是否存在水力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干渠 水化学 地下水 水力联系 钠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InSAR技术的南水北调中线某膨胀土渠段地表形变规律研究
2
作者 冯党 刘先林 +4 位作者 康静伟 刘文锴 胡青峰 邹根中 王鹏 《金属矿山》 2025年第8期236-243,共8页
为揭示南水北调中线某膨胀土渠段地表形变规律,基于PS-InSAR技术,利用2020年6月—2021年2月期间覆盖研究区的22景升降轨TerraSAR-X影像数据,采用多轨道时序InSAR方法开展地表变形规律研究。该方法不仅能够对研究区进行面域全方位监测,... 为揭示南水北调中线某膨胀土渠段地表形变规律,基于PS-InSAR技术,利用2020年6月—2021年2月期间覆盖研究区的22景升降轨TerraSAR-X影像数据,采用多轨道时序InSAR方法开展地表变形规律研究。该方法不仅能够对研究区进行面域全方位监测,而且能够揭示监测区域形变的时序特征,有效弥补了传统水准或GNSS监测方法仅能够实现单点监测的不足。获得了2020年6月—2021年2月研究区渠段的二维地表形变演化特征,并对地表形变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提取。结果表明:在监测时间段内研究区渠段年平均沉降形变速率为-25~20 mm/a;其中深挖方渠段呈现抬升趋势,年平均形变速率达20 mm/a,高填方渠段呈现沉降趋势,年平均形变速率达-25 mm/a。结合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可知研究区深挖方渠段呈现抬升的主要原因是膨胀土遇水膨胀;高填方渠段呈现沉降的主要原因是该渠段范围内边坡较陡峭,在膨胀土遇水膨胀和边坡滑移共同作用下,渠道边坡向下滑移起到了主要作用,从而呈现不同的形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 PS-InSAR TerraSAR-X 二维形变 膨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压流改造方案对渡槽过流能力提升的影响
3
作者 李屾 杨康华 +1 位作者 刘培 薛海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2-111,共10页
南水北调工程作为我国水资源调配的重大水利工程,对优化我国水资源时空配置有着战略性意义。随着中线工程加大流量输水工作的顺利完成,大流量输水期间渡槽段出现了波浪交替回涌的复杂流态,不仅干扰输水工作的正常进行,而且对渡槽结构的... 南水北调工程作为我国水资源调配的重大水利工程,对优化我国水资源时空配置有着战略性意义。随着中线工程加大流量输水工作的顺利完成,大流量输水期间渡槽段出现了波浪交替回涌的复杂流态,不仅干扰输水工作的正常进行,而且对渡槽结构的安全产生隐患。为此,研究渡槽复杂波浪流态的产生机理,提出波浪消减方案,对提升渡槽的过流能力和水流稳定性具有重要工程价值。采用现场观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探究波浪回涌的机理,为了抑制波浪并提升流量,提出针对某渡槽的有压流改造方案,并用4座不同形式的渡槽来验证方案的普适性。结果表明:有压流改造方案对某渡槽波浪交替回涌现象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渡槽过流能力最高可提升31.0%;通过有压流改造方案,4座不同形式渡槽的过流能力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提升,这对提升渡槽的过流能力和水流稳定性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流能力提升 有压流改造方案 波浪回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作用下高压实膨胀土及改性土裂隙演化规律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庚 于怀昌 +3 位作者 张中印 梁艳坤 王闯 吕寒雪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70-377,共8页
干湿循环作用下膨胀土裂隙发育是影响南水北调工程渠坡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为研究不同干湿循环作用下高压实膨胀土及水泥改性土的裂隙演化规律及机理,分别对为20 mm和40 mm高度的渠坡膨胀土及水泥改性土的环刀试样进行了7次室内干湿循... 干湿循环作用下膨胀土裂隙发育是影响南水北调工程渠坡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为研究不同干湿循环作用下高压实膨胀土及水泥改性土的裂隙演化规律及机理,分别对为20 mm和40 mm高度的渠坡膨胀土及水泥改性土的环刀试样进行了7次室内干湿循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高压实膨胀土试样的最终裂隙率和分形维数不断增大并趋于稳定,达到一定的循环次数后,试样高度对裂隙率的影响减弱,而对分形维数的影响增大。(2)高压实水泥改性土在经历7次干湿循环后,试样表面没有出现裂隙,表明水泥可以有效的抑制膨胀土裂隙的发育。(3)在第2~3次干湿循环过程中,试样表面裂隙出现了自愈合现象。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膨胀土试样裂隙起裂时间提前,试样出现了不可逆转的损伤,自愈合现象消失。试样高度越高,试样裂隙的起裂时间越长。(4)由于高压实膨胀土团聚体失水收缩使得其空隙空间增加,加速了水分子的逃逸,导致高压实膨胀土和改性土的失水速率可分为3个阶段:加速率阶段、常速率阶段、减速率阶段。(5)在加速率和常速率阶段,试样高度对失水速率几乎没有影响。在减速率阶段,与40 mm高度试样相比,20 mm高度试样的失水速率降低的更快,进入减速率阶段的时间更早。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试样失水速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循环 高压实膨胀土 改性土 裂隙 演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土高填方渠堤沉降变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学友 于怀昌 +1 位作者 孙统领 王闯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86-391,共6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膨胀土高填方渠堤的工后稳定性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如果渠堤工后沉降大,易导致衬砌面板结构内力变化,影响渠道的运行安全。针对南水北调中线某膨胀土高填方渠堤工后沉降明显的问题,通过该段渠堤现场表面变形、内部变形、...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膨胀土高填方渠堤的工后稳定性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如果渠堤工后沉降大,易导致衬砌面板结构内力变化,影响渠道的运行安全。针对南水北调中线某膨胀土高填方渠堤工后沉降明显的问题,通过该段渠堤现场表面变形、内部变形、地下水位和降雨量监测数据的分析,对其沉降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填方渠堤中渠基膨胀土的垂直表面位移受降雨影响显著,其导致高填方渠堤沉降变形随时间的变化可分为缓降段、陡降段、回弹-稳定-陡降段和回弹段4个阶段;填方高度对渠堤的表面变形和内部变形均存在显著影响,渠堤沉降量随着填方高度的减小而逐渐减小,同时,渠堤内部变形主要集中在孔口以下6~7 m的深度范围内,且指向渠外方向累计水平位移量较大于指向渠内方向的累计水平位移量;结合测压管水位、垂直位移测点及降雨量的变化规律,得到了该段渠基土的表面变形与测压管水位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地下水位变化是导致区域地表变形的主要因素。研究成果对膨胀土高填方渠堤工后沉降防治具有科学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高填方渠堤 现场监测 沉降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量对膨胀土高填方渠堤土体剪切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冯党 王闯 +2 位作者 常兆广 贾旺 刘达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157,164,共7页
通过不同含水量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高填方渠堤的改性土、膨胀土和渠基土的直剪试验,研究含水量对3种土体剪应力-剪切位移以及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3种土体的基质吸力随着含水量增加而显著减小;当含水量较低时,剪应力-剪切位移... 通过不同含水量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高填方渠堤的改性土、膨胀土和渠基土的直剪试验,研究含水量对3种土体剪应力-剪切位移以及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3种土体的基质吸力随着含水量增加而显著减小;当含水量较低时,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呈剪切软化型;而随含水量的增加,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转化为剪切硬化型。不同土体的抗剪强度随含水量增加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且含水量达到土体的塑性含水量以后,抗剪强度降低较小。含水量对改性土、回填膨胀土和渠基土的黏聚力及内摩擦角存在着显著影响,黏聚力与含水量满足二次多项式关系;土体的内摩擦角随着土体含水量的增加呈现出非线性减小的变化规律,且渠堤改性土内摩擦角随含水量的降低幅度较渠堤膨胀土和渠基土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填方渠堤 含水量 抗剪强度 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 直剪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和局部渗水对膨胀土渠堤稳定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解林 张中印 +1 位作者 艾东 吕士展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199,共8页
为探究膨胀土渠堤表面风干、地下水位升高和侧坡渗水等因素对其稳定性的影响,防控由此引发的现场灾害,开展了填方渠坡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南水北调渠堤膨胀土含水量波动对渠坡变形和裂缝发育规律的影响,分析了边坡变形值、裂缝长度宽度... 为探究膨胀土渠堤表面风干、地下水位升高和侧坡渗水等因素对其稳定性的影响,防控由此引发的现场灾害,开展了填方渠坡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南水北调渠堤膨胀土含水量波动对渠坡变形和裂缝发育规律的影响,分析了边坡变形值、裂缝长度宽度与含水率、时间和渗水位置的关系,揭示了膨胀土含水量波动的致灾过程和时空发育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旱季坡面水分蒸发导致渠坡表层200 mm深度内首先产生垂直坡表面的“V”形簇状纵向裂缝,后逐渐水平发育,坡面最大沉降值为4 mm,15 d后沉降趋于稳定;(2)雨季渠堤下部地基水位抬升使渠堤底部膨胀土发生显著膨胀,渠堤整体抬升3.32 mm;(3)在渠堤侧坡渗水中心点附近土体含水量上升8%以上,坝堤内自由水沿纵横向不均匀扩散而引起土体各向不均匀膨胀变形,并在右坡坡脚处产生长400 mm、宽14 mm的宽大裂缝;(4)基于膨胀系数的地基变形计算公式可以较好地预测渠坡浸水后各位置的变形量,有助于依据土体含水量判别各点的变形状态,为渠堤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渠堤 模型试验 含水量 渠坡变形 裂隙发育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V技术的非饱和膨胀土径向劈裂试验研究
8
作者 马世茂 于怀昌 +3 位作者 孙统领 张俊然 王闯 王子睿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78-385,共8页
非饱和膨胀土的径向劈裂强度与裂隙扩展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分析不同含水率下非饱和膨胀土的裂隙演化机制,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膨胀土渠段的工程灾害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联合运用WP4C仪、压力板和PIV(Particle image ve... 非饱和膨胀土的径向劈裂强度与裂隙扩展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分析不同含水率下非饱和膨胀土的裂隙演化机制,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膨胀土渠段的工程灾害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联合运用WP4C仪、压力板和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劈裂试验系统,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邓州段某高填方渠堤非饱和膨胀土进行了一系列的持水特性试验和劈裂试验,结合持水特征曲线,揭示了不同含水率膨胀土的劈裂强度、裂隙演化过程、位移矢量场的变化规律及其内在机理。试验表明:(1)膨胀土的含水率和饱和度均随吸力的增大而减小。在低吸力范围内膨胀土试样含水率和饱和度随吸力的增加而减小趋势缓慢;在高吸力范围内,含水率和饱和度与吸力基本呈线性关系,随吸力的增加,试样的含水率和饱和度显著减小。(2)含水率对膨胀土的劈裂强度具有显著影响。随含水率的增加,试样的劈裂峰值荷载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劈裂峰值荷载在含水率为3%~12%范围内持续增加,而在12%~24%范围内持续减小;上述试验现象与不同含水率膨胀土试样具有不同的颗粒间液桥作用有密切的内在联系。(3)不同含水率下膨胀土劈裂试验荷载-位移曲线均可分为荷载接触阶段、荷载线性增加阶段、张拉破坏阶段和残余阶段。膨胀土劈裂试验不同阶段的裂隙、位移矢量场的变化规律与荷载-位移曲线变化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V技术 膨胀土 劈裂 含水率 持水特性 位移矢量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分解和支持向量机的月径流预测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甘容 马超鑫 +3 位作者 高勇 郭林 侯晓丽 路学永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39,共8页
针对径流序列的非线性和非平稳性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回归的季节趋势分解(STL)和变分模态分解(VMD)组合的二次分解,结合支持向量机(SVM)的月径流预测模型STL-VMD-SVM。该模型利用STL将原始径流序列分解为不同频率的季节项、趋势项... 针对径流序列的非线性和非平稳性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回归的季节趋势分解(STL)和变分模态分解(VMD)组合的二次分解,结合支持向量机(SVM)的月径流预测模型STL-VMD-SVM。该模型利用STL将原始径流序列分解为不同频率的季节项、趋势项和残差项,并通过VMD将残差项分解为IMF s。建立SVM模型预测季节项、趋势项和IMF s,所有IMF s的预测值之和为残差项的预测值,季节项、趋势项和残差项之积为原始径流序列的最终预测值。基于伊洛河流域黑石关站及黄河干流高村站的月径流时间序列进行了实例应用及普适性评价,并与BP神经网络模型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LSTM)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于伊洛河黑石关站径流预测,所提模型验证期的NSE、MAPE、RMSE、R分别为0.977,13.705%,0.327,0.991,其预测精度均优于单一模型和一次分解模型,STL-VMD二次分解可以有效提高模型预测精度;在黄河干流高村站径流预测中验证期的NSE、MAPE、RMSE、R分别为0.979,8.509%,3.263,0.989,也达到了很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径流预测 二次分解 STL VMD SVM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伞型锚-注浆体协同锚固作用的试验研究
10
作者 王西苑 康静伟 +2 位作者 罗小斌 何宜霖 熊勇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1-157,共7页
伞型锚可用于对土质边坡进行快速锚固,张拉后通过注浆即可对锚杆做防腐处理,同时通过研究伞型锚-注浆体的变形受力特性,还可实现二者锚固作用的叠加,有助于锚固体系加固效果的充分发挥,这方面的相关研究目前还较少。为了研究伞型锚-注... 伞型锚可用于对土质边坡进行快速锚固,张拉后通过注浆即可对锚杆做防腐处理,同时通过研究伞型锚-注浆体的变形受力特性,还可实现二者锚固作用的叠加,有助于锚固体系加固效果的充分发挥,这方面的相关研究目前还较少。为了研究伞型锚-注浆体协同锚固作用的控制方法,在土坡中开展了不同有效长度常规注浆锚杆、非注浆伞型锚和注浆伞型锚的拉拔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注浆锚杆在浆-土界面剪切破坏条件下的极限锚固力随注浆体长度增加呈现近似线性增长趋势;不注浆条件下深埋伞型锚锚固力随位移增加呈现先快速增长、后趋向于稳定的变化特征;注浆条件下,通过将注浆体与伞型锚锚杆隔离,将注浆体受力模式由受拉转变为受压,并采用循环张拉消除伞型锚锚固力增长过程中产生的塑性位移,实现了注浆体与伞型锚的位移协调,通过现场破坏试验验证了伞型锚与注浆体锚固力叠加协同控制方法的有效性。通过对伞型锚与注浆体锚固作用的协同控制,可进一步提高伞型锚在边坡永久加固修复工程应用中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伞型锚 注浆体 锚固作用 极限锚固力 协同控制 永久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岔电站机组停机检修发电量损失计算与分析
11
作者 杨康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72-75,共4页
陶岔电站自2018年7月投入运行以来,总累计发电量约12.6亿kW·h,发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但在实际运行中需要进行机组停机检修,会对发电效益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计算机组检修期间损失的发电量,绘制相应趋势图,分析机组检修期间发电量... 陶岔电站自2018年7月投入运行以来,总累计发电量约12.6亿kW·h,发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但在实际运行中需要进行机组停机检修,会对发电效益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计算机组检修期间损失的发电量,绘制相应趋势图,分析机组检修期间发电量损失与上游库水位和入渠流量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出有利的机组检修时机,可提高机组发电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量损失计算 机组出力计算 水轮机效率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征区域最近点迭代地表移动分析算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来良 康洪跃 +1 位作者 杜庄 张志斌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2-150,共9页
为了获取人员难以到达的陡坡、悬崖等危险地形的地表移动和变形值,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其进行精细测量,结合点云特征区域提取和最近点迭代(Iteration Closest Points,ICP)算法,对点云分析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特征区域最近点迭... 为了获取人员难以到达的陡坡、悬崖等危险地形的地表移动和变形值,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其进行精细测量,结合点云特征区域提取和最近点迭代(Iteration Closest Points,ICP)算法,对点云分析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特征区域最近点迭代地表移动分析算法(Surface Movement Analysis Algorithm Based on Feature Region Iteration Closest Points,FRICP)。该算法通过点云滤波处理,实现地面点和植被点有效分离;在此基础上,将法向量和植被高程信息相结合,提取点云中的特征点;再对同一区域地面特征点进行聚类分析,形成特征区域;然后建立球形搜索区域及特征度量指标,匹配多期同名特征区域;最后使用ICP算法对同一地点不同时期的观测点云进行计算,利用获得的坐标变换参数求取地表移动值。采用某矿开采沉陷区山坡移动监测数据进行了算法验证,结果表明:FRICP算法可以准确获取山地边坡的移动和变形值,与人工精确判读结果相比,三维坐标最大偏差为12 mm,最小偏差为3 mm。FRICP算法可同时计算地表下沉和水平移动值,为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分析山地边坡地表移动提供了新思路,可为山区开采沉陷监测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 特征区域 点云聚类 特征提取 ICP算法 变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桩加固长大缓倾裂隙土边坡模型试验 被引量:10
13
作者 马鹏杰 芮瑞 +4 位作者 曹先振 夏荣基 王曦 丁锐恒 孙天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95-1707,共13页
南水北调工程中大量膨胀土边坡因其内部的长大缓倾裂隙而发生滑动,其抢险与加固工程中微型桩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研究微型桩加固长大缓倾裂隙土边坡的加固机制及其参数影响,对此类工程的微型桩加固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微型桩加固膨... 南水北调工程中大量膨胀土边坡因其内部的长大缓倾裂隙而发生滑动,其抢险与加固工程中微型桩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研究微型桩加固长大缓倾裂隙土边坡的加固机制及其参数影响,对此类工程的微型桩加固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微型桩加固膨胀土边坡的实际工程为背景,采取对边坡滑体沿裂隙面平行方向施加推力的方式,开展了不同缓倾裂隙面角度的未加桩边坡推移破坏试验,并以桩长、排间距和桩位为影响参数,进行了微型桩加固长大缓倾裂隙土边坡的参数影响模型试验,对边坡的位移特征以及微型桩的受力特性与加固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微型桩对于缓倾裂隙边坡具有较好的抗滑加固效果,能够将抗滑阻力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微型桩能提供的抗滑阻力随桩长(锚固比)增加而增加,但提升效率随桩长增加而减小。建议布置在边坡上1/3处的微型桩锚固比取值为0.5,布置在边坡下1/3处的微型桩锚固比取值不小于0.65。桩身弯矩与剪力均呈反S形分布,最大值均位于裂隙面附近。双排桩使得边坡抵抗破坏的韧性增强,当排距为200 mm(10倍桩径)时,前后排桩协调较好,均能较为充分地发挥抗滑作用,对边坡抗滑推力提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桩 缓倾裂隙 土质边坡 相似模型试验 受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渠坡非饱和膨胀土含水率与强度关系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斌 郝继锋 +5 位作者 鞠远江 宋博 章博 罗小斌 王泽智 吕宁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9-136,共8页
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段渠坡土主要为膨胀土,渠坡膨胀土含水率的变化会影响坡体稳定性。为了探究含水率变化对渠坡稳定性影响的具体特征,对采集自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段的渠坡膨胀土进行了滴定直剪试验,获得了渠坡膨胀土抗剪强度指标与含水率... 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段渠坡土主要为膨胀土,渠坡膨胀土含水率的变化会影响坡体稳定性。为了探究含水率变化对渠坡稳定性影响的具体特征,对采集自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段的渠坡膨胀土进行了滴定直剪试验,获得了渠坡膨胀土抗剪强度指标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试验结果表明:抗剪强度随含水率增加而明显衰减,衰减过程先快后慢;试样初始含水率越低,黏聚力下降越慢,内摩擦角下降越快,不同初始含水率试样的抗剪强度均在增湿至30%左右时产生拐点,此时衰减速率降低并趋于稳定。设计进行了土-水特征曲线法和瞬时剖面法导水率测试试验,获得了非饱和渠坡膨胀土导水率随含水率变化的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含水率越低,导水率越小,导水率变化速率越快;反之,导水率变化速率越慢,土体含水率趋于稳定。研究成果可用于膨胀土渠坡稳定性与坡体地下水位关系的定量分析,应用在实际工程中可以更有效地获取渠坡非饱和土体中含水率和抗剪强度的分布特征,并获得含水率和抗剪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引入土体空间动态抗剪强度分析,建立更准确的膨胀土渠坡稳定性评价模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膨胀土 滴定直剪试验 土水特征曲线 导水率 动态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裂隙发育型膨胀土边坡变形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庚 宋书学 +1 位作者 陈雪兵 熊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5-181,共7页
深层原生裂隙在膨胀土地层中普遍存在,沿裂隙面的深层滑动是膨胀土边坡失稳的重要模式。为掌握深层裂隙性失稳模式下膨胀土高边坡的变形演化特征,开展了高边坡开挖卸荷的现场原型试验。由试验测得了从稳定发展至破坏过程中边坡的水平位... 深层原生裂隙在膨胀土地层中普遍存在,沿裂隙面的深层滑动是膨胀土边坡失稳的重要模式。为掌握深层裂隙性失稳模式下膨胀土高边坡的变形演化特征,开展了高边坡开挖卸荷的现场原型试验。由试验测得了从稳定发展至破坏过程中边坡的水平位移,获得了滑裂面几何形态,进而推导了深层裂隙性失稳模式的力学机制;采用位移速率幂指数作为边坡变形演化趋势的量化参数,分析了开挖速率及降雨对边坡变形状态的影响;按变形发展快慢趋势,将边坡变形划分为缓慢稳定、缓慢失稳、短时失稳和快速失稳4种状态类别,并提出定量判别阈值;根据不同变形状态下边坡的位移速率及其幂指数的分布规律,提出了适用于膨胀土深层裂隙性滑坡的预警方法。所得成果为膨胀土边坡变形控制和滑坡预警提供了理论和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高边坡 深层裂隙 力学机制 变形演化特征 原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水工程弧形闸门振动测试分析及除振措施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俊杰 刘圣凡 +1 位作者 董玉增 杨康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24-228,共5页
随着多项调水工程陆续开工,对调水工程节制弧形闸门安全研究也变得重要。通过弧形闸门振动原因对比分析发现调水工程弧形闸门发生振动的概率不比高坝弧形闸门低;以实际案例对调水工程弧形闸门进行了振动原型观测及除振措施探索。通过振... 随着多项调水工程陆续开工,对调水工程节制弧形闸门安全研究也变得重要。通过弧形闸门振动原因对比分析发现调水工程弧形闸门发生振动的概率不比高坝弧形闸门低;以实际案例对调水工程弧形闸门进行了振动原型观测及除振措施探索。通过振动位移、振动位移(振幅)和频率关系、振动应力多参数综合分析该闸门振动在安全范围内;通过对振动成因分析提出了运行工况下微调闸门一侧油缸的应急除振措施,闸门振动量级明显减小,振动加速度最大可减小621%。闸门除振分析思路及应急除振措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水工程 弧形闸门 振动 除振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土裂缝灌浆效果可视化定量评价方法
17
作者 周学友 张敏 +3 位作者 常兆广 翟晓平 丁浩桢 王新志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8-114,122,共8页
膨胀土裂缝灌浆效果评价是工程界的一大难题。采用微米CT扫描对膨胀土试样裂缝的灌浆充填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分析,提出采用整体孔隙率、逐层面孔隙率、孔隙等效直径与灌入指数等指标对膨胀土裂缝灌浆充填效果进行定量综合分析。采用... 膨胀土裂缝灌浆效果评价是工程界的一大难题。采用微米CT扫描对膨胀土试样裂缝的灌浆充填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分析,提出采用整体孔隙率、逐层面孔隙率、孔隙等效直径与灌入指数等指标对膨胀土裂缝灌浆充填效果进行定量综合分析。采用超细水泥和膨胀土配置4种浆液对膨胀土裂缝进行灌浆试验,在灌浆前、后对试样进行CT扫描获取内部切片图像后再进行三维重建和后处理分析。采用整体孔隙率、逐层面孔隙率、孔隙等效直径和灌入指数定量分析了膨胀土裂缝灌浆效果和最小可灌入裂缝宽度。结果表明:浆液的可灌性随水固比增大而提高;灌入水固比为1.2的浆液可使膨胀土试样的整体孔隙率降低幅度可达到99%以上,其中超细水泥含量50%的浆液可灌入的最小裂缝宽度为0.6 mm。该方法可为定量评估各类浆液在膨胀土裂缝中的灌浆充填效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CT扫描 孔隙率 灌浆材料 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