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浮游藻类对高锰酸盐指数的影响
1
作者 王超 毕磊 +5 位作者 赵伦 陈希 袁思光 唐文忠 张鋆 张屹哲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4-292,共9页
高锰酸盐指数和藻类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质管理关注的重要指标。渠道监测结果表明,高锰酸盐指数与藻密度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阈值效应。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和藻密度均沿程上升,藻密度每年7-9月达到峰值,与高锰酸盐指数超2 mg/L断面... 高锰酸盐指数和藻类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质管理关注的重要指标。渠道监测结果表明,高锰酸盐指数与藻密度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阈值效应。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和藻密度均沿程上升,藻密度每年7-9月达到峰值,与高锰酸盐指数超2 mg/L断面数量季节变化基本同步;藻密度大于1000万L^(-1)时与高锰酸盐指数相关性增强,藻密度小于等于1000万L^(-1)时相关性减弱。结果表明:藻类生长对数期高锰酸盐指数快速增加,藻类生长稳定期和衰退期藻密度与高锰酸盐指数相关性减弱。总干渠过流时间与藻类的生长周期基本对应,藻类培养试验得到高锰酸盐指数释放率为0.017 mg/106,藻类对渠道高锰酸盐指数增量的平均贡献在50%以上。研究表明浮游藻类是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可为渠道藻类防控阈值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中线总干渠 高锰酸盐指数 浮游藻类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西黑山沉积物营养盐释放速率
2
作者 蔡晓彤 刘凯 +3 位作者 刘晓波 董飞 黄爱平 白冰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311,共9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分水段、退水闸等缓流区域容易淤积沉积物,存在较大的沉积物营养盐释放风险。选取总干渠的典型缓流区域−西黑山进水闸上游段,采用表层沉积物培养法探明其释放速率,揭示不同环境因子对释放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分水段、退水闸等缓流区域容易淤积沉积物,存在较大的沉积物营养盐释放风险。选取总干渠的典型缓流区域−西黑山进水闸上游段,采用表层沉积物培养法探明其释放速率,揭示不同环境因子对释放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西黑山进水闸上游段沉积物污染较为严重,其总氮的污染指数为4.68,总磷的污染指数为0.55,综合污染指数为3.79;西黑山进水闸上游段沉积物总磷、总氮、氨氮、硝氮、高锰酸盐指数的释放速率分别为3.77、119.81、312.53、27.93、135.16 mg/(m^(2)·d);温度越高,则总磷、总氮、氨氮、硝氮、高锰酸盐指数释放速率越大,26℃下沉积物的释放速率为7℃下的2.41~442.04倍;pH中性不利于沉积物污染物的释放,酸性或碱性则均会导致释放速率增加,pH为9的沉积物释放速率为pH为7的1.52~9.33倍。研究成果可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沉积物污染评估提供依据,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营养盐 环境因子 内源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藻密度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3
作者 张鋆 肖新宗 +3 位作者 王超 张屹哲 习刚正 贾海燕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3,57,共8页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人工生态系统,藻类增殖是工程运行管理关注的重点。基于2022年总干渠8个典型断面的水质和浮游藻类的监测数据,使用相关性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究渠道藻密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中...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人工生态系统,藻类增殖是工程运行管理关注的重点。基于2022年总干渠8个典型断面的水质和浮游藻类的监测数据,使用相关性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究渠道藻密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中线总干渠藻密度沿程呈上升趋势,夏季藻密度最高,达1600万个/L;渠道藻密度与NH 3-N(p<0.001)、流量(p<0.001)和高锰酸盐指数(p<0.001)等显著相关;各环境驱动因子对藻密度的影响程度依次为理化因子(0.540)>营养盐因子(0.345)>水文因子(0.227),空间因子和水文因子对藻密度产生间接影响。研究揭示了中线总干渠藻密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和主要影响因子,可为中线工程供水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密度 藻类增殖 驱动因子 相关性分析 结构方程模型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档案管理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斌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45,共2页
由于我国国土南北跨度大,且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尤其是水资源分布差异显著,所以在1952年,毛主席在对黄河进行视察时就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这是南水北调伟大构想最初模型,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巨大,建... 由于我国国土南北跨度大,且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尤其是水资源分布差异显著,所以在1952年,毛主席在对黄河进行视察时就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这是南水北调伟大构想最初模型,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巨大,建设周期长,产生的档案资源复杂多样。加强对南水北调工程档案资源的管理,对我国其他工程项目档案的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分布 档案管理 中线工程 南水北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刘信勇 王超 +3 位作者 肖新宗 张鋆 郭芳 张屹哲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30,共7页
高锰酸盐指数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质管理关注的重要指标。基于总干渠沿线30个监测断面2017~2023年的长序列监测数据,分析陶岔来水和藻类沿程增殖对渠道高锰酸盐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在1.4~3.5 mg/L范围内变化,年... 高锰酸盐指数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质管理关注的重要指标。基于总干渠沿线30个监测断面2017~2023年的长序列监测数据,分析陶岔来水和藻类沿程增殖对渠道高锰酸盐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在1.4~3.5 mg/L范围内变化,年度变化较大。陶岔来水的高锰酸盐指数在1.4~2.4 mg/L之间波动,与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显著相关(多元回归标准化系数为0.902,P<0.001)。陶岔输水流量约在70~400 m^(3)/s之间波动,部分高流量伴随来水高锰酸盐指数升高,但与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相关性不显著。渠道平均藻密度季节变化显著,每年7~9月份达到峰值,与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显著相关(多元回归标准化系数为0.168,P<0.01)。陶岔来水本底浓度是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渠道藻类增殖导致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产生一定的沿程增量。当陶岔高锰酸盐指数高于1.8 mg/L时,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超过2 mg/L断面数量很可能达到半数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总干渠的水质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酸盐指数 藻类增殖 输水流量 本底浓度 总干渠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渠道综合糙率变化及其应对策略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永妍 钮新强 +1 位作者 孙卫军 王磊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5,63,共8页
为辨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道过流能力变化,基于2019—2023年总干渠水位、流量等观测资料,构建了渠道综合糙率率定模型,分析了渠道综合糙率的总体规律及其对总干渠过流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总干渠沿线各段渠道的综合糙率存在差异,总体... 为辨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道过流能力变化,基于2019—2023年总干渠水位、流量等观测资料,构建了渠道综合糙率率定模型,分析了渠道综合糙率的总体规律及其对总干渠过流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总干渠沿线各段渠道的综合糙率存在差异,总体呈现上游大于下游的规律,上游段和下游段渠道综合糙率均值分别为0.0168和0.0157;渠道综合糙率可能随运行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大,采取适当的工程维护或改造措施可降低渠道综合糙率;当总干渠输水流量为设计流量时,渠道综合糙率变化导致中线工程漳河倒虹吸上游约456 km范围渠道超设计水位。为保障工程输水安全,提出了系统开展总干渠过流能力制约机理及挖潜措施研究、适时开展总干渠全线加大流量输水试验、建立渠道综合糙率实时预测系统等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糙率 过流能力 输水安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口门水价与终端水价的关系——以河北省受水区为例
7
作者 马啸 李宁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86-88,106,共4页
水价是影响调水工程良性运营的关键因素,厘清口门水价变化对终端水价的影响之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良性运行十分重要。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价成本费用组成为切入点,通过梳理比较贷款本金、折旧费、原水费、工程维护费等不同因素变化对工... 水价是影响调水工程良性运营的关键因素,厘清口门水价变化对终端水价的影响之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良性运行十分重要。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价成本费用组成为切入点,通过梳理比较贷款本金、折旧费、原水费、工程维护费等不同因素变化对工程水价的影响,开展水价敏感性分析,提出影响中线工程水价的主要因素;以河北省受水区为例,通过合理确定河北省境内南水北调中线配套成本,研究工程口门水价变化对用户终端水价的影响。结合河北省受水区城镇居民水价承受能力分析,提出南水北调中线口门水价可能的调整空间,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水价形成和终端水价定价机制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受水区 工程水价 口门水价 终端水价 水价承受能力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期安全监测优化设计
8
作者 马啸 郝泽嘉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19-222,共4页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通水后,运行期安全监测需求已发生较大变化,建设期安装的安全监测仪器难以满足目前运行管理需要。在梳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监测现状,分析运行期需求基础上,引入安全监测仪器全生命周期(永久、长期、短期)的概念,提...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通水后,运行期安全监测需求已发生较大变化,建设期安装的安全监测仪器难以满足目前运行管理需要。在梳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监测现状,分析运行期需求基础上,引入安全监测仪器全生命周期(永久、长期、短期)的概念,提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期安全监测优化设计原则,并以深挖方渠道工程为例开展优化设计,为长距离调水工程运行期安全监测仪器优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运行期 安全监测 全生命周期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涿州站冬季异常低温事件频次分析
9
作者 李景刚 陈晓楠 +1 位作者 赵慧 陈林举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3,共7页
为有效揭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冬季异常低温事件的发生规律,选取中线总干渠明渠段最北端冬季气温相对最低、冰情严重的涿州气象站为例,基于该站1981~2021年冬季日平均气温数据,在采用标准差阈值法对冬季异常低温事件进行定义和等级划分的... 为有效揭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冬季异常低温事件的发生规律,选取中线总干渠明渠段最北端冬季气温相对最低、冰情严重的涿州气象站为例,基于该站1981~2021年冬季日平均气温数据,在采用标准差阈值法对冬季异常低温事件进行定义和等级划分的基础上,对中线工程近年来的冬季异常低温事件频次变化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进入12月份,涿州站日平均气温基本接近0℃,之后逐步降低;在12月下旬至次年的1月中旬,日平均气温达到年度最低,多年平均值基本维持在-4℃上下;而后逐步上升,在2月中旬前后基本恢复至0℃以上。(2) 1981~2021年间,涿州站共发生冬季异常低温事件31次,累计天数251 d,其中1980年代发生次数最多,其次是2000和2010年代,而1990年代发生次数最少,事件发生频次总体呈现下降趋势。(3)在冬季3个月中,1月份发生次数最多,次均发生天数也最长,12月份次之,而2月份发生次数最少,次均发生天数也最短,冬季异常低温事件发生日主要集中在12月下旬至1月上旬及1月中下旬。(4) 1981~2021年,涿州站冬季分别发生一级、二级、三级异常低温事件11,5,15次,其中,一级、三级事件在1月发生次数最多,而二级事件在1月发生次数最少。正式通水至2021年,中线工程共发生冬季异常低温事件3次,且均为三级,对冰期输水影响相对有限。研究成果可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冰期输水调度和冰凌灾害防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低温事件 频次变化 冰期输水 涿州站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天津段地面沉降现状及危险性评价
10
作者 刘杰 徐东鑫 +1 位作者 徐佳 易长荣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56-162,共7页
为全面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天津段地面沉降现状,收集了2020~2023年天津市水准、GNSS、InSAR数据,采用多源数据融合方法,获取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2020~2023年地面沉降、每公里沉降差异等信息。同时,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地面沉... 为全面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天津段地面沉降现状,收集了2020~2023年天津市水准、GNSS、InSAR数据,采用多源数据融合方法,获取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2020~2023年地面沉降、每公里沉降差异等信息。同时,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地面沉降易发程度和2020~2023年天津市地下水水位变化资料,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各渠段受地面沉降影响的危险性程度进行了科学评价。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地面沉降情况整体稳定,部分渠段每公里地面沉降差异较大;地下水整体呈回升趋势,但部分渠段的部分含水组呈下降趋势。东丽区渠段受地面沉降影响危险性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应对,武清区、北辰区东部和西青区西部渠段受地面沉降影响危险性较高,其他渠段受地面沉降影响危险性程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多源数据融合 地下水 沉降易发程度 危险性评价 天津市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InSAR技术的南水北调中线某膨胀土渠段地表形变规律研究
11
作者 冯党 刘先林 +4 位作者 康静伟 刘文锴 胡青峰 邹根中 王鹏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6-243,共8页
为揭示南水北调中线某膨胀土渠段地表形变规律,基于PS-InSAR技术,利用2020年6月—2021年2月期间覆盖研究区的22景升降轨TerraSAR-X影像数据,采用多轨道时序InSAR方法开展地表变形规律研究。该方法不仅能够对研究区进行面域全方位监测,... 为揭示南水北调中线某膨胀土渠段地表形变规律,基于PS-InSAR技术,利用2020年6月—2021年2月期间覆盖研究区的22景升降轨TerraSAR-X影像数据,采用多轨道时序InSAR方法开展地表变形规律研究。该方法不仅能够对研究区进行面域全方位监测,而且能够揭示监测区域形变的时序特征,有效弥补了传统水准或GNSS监测方法仅能够实现单点监测的不足。获得了2020年6月—2021年2月研究区渠段的二维地表形变演化特征,并对地表形变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提取。结果表明:在监测时间段内研究区渠段年平均沉降形变速率为-25~20 mm/a;其中深挖方渠段呈现抬升趋势,年平均形变速率达20 mm/a,高填方渠段呈现沉降趋势,年平均形变速率达-25 mm/a。结合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可知研究区深挖方渠段呈现抬升的主要原因是膨胀土遇水膨胀;高填方渠段呈现沉降的主要原因是该渠段范围内边坡较陡峭,在膨胀土遇水膨胀和边坡滑移共同作用下,渠道边坡向下滑移起到了主要作用,从而呈现不同的形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 PS-INSAR TERRASAR-X 二维形变 膨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工程早期档案的数据化开发及叙事方法
12
作者 马林青 胡兴华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47,共2页
中国自古以来有“治水即治国”的治水智慧和实践经验,水脉即命脉,水脉即国脉。南水北调工程旨在破解我国“北缺南丰”的水资源结构性矛盾,是全球覆盖区域最广、调水量最大、工程实施难度最高的调水工程,曾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国之大事... 中国自古以来有“治水即治国”的治水智慧和实践经验,水脉即命脉,水脉即国脉。南水北调工程旨在破解我国“北缺南丰”的水资源结构性矛盾,是全球覆盖区域最广、调水量最大、工程实施难度最高的调水工程,曾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国之大事、世纪工程、民心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调水工程 调水量 数据化 全球覆盖 民心工程 结构性矛盾 叙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建筑物整流累积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晓楠 白一墨 +4 位作者 胡羽蝶 曾诚 夏悦玥 尹雨然 王玲玲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65,98,共6页
为分析输水建筑物整流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能力的影响,以陶岔渠首闸至十二里河渡槽渠段为例,建立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模型,其中渠道段采用一维模型,4个输水建筑物段(刁河渡槽、湍河渡槽、严陵河渡槽和淇河倒虹吸)采用二维模型,利用多年... 为分析输水建筑物整流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能力的影响,以陶岔渠首闸至十二里河渡槽渠段为例,建立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模型,其中渠道段采用一维模型,4个输水建筑物段(刁河渡槽、湍河渡槽、严陵河渡槽和淇河倒虹吸)采用二维模型,利用多年实测数据对耦合模型进行率定。分别对无整流方案和15种整流方案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不同整流方案对上下游的影响,进而确定水头损失最小的整流方案。结果表明:单体整流影响范围为建筑物上下游3~5 km,多个建筑物整流的累积效果小于单个建筑物整流效果的线性叠加;对渠段中间2个输水建筑物(湍河渡槽、严陵河渡槽)进行整流的效果优于对上下游2个输水建筑物(刁河渡槽、淇河倒虹吸)进行整流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水建筑物 整流 累积效应 数值模拟 一二维耦合模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情数据智能清洗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晓楠 顾起豪 +2 位作者 张召 靳燕国 顾沁扬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6-444,共9页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位、流量等实时水情数据受外界扰动、测量系统误差等因素影响而产生的病态水情数据将造成调度模型计算失真,甚至导致计算失败。为此,针对上下游流量数据空间上的逻辑错误和水位数据时间序列的跳变,分别建立基于粒...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位、流量等实时水情数据受外界扰动、测量系统误差等因素影响而产生的病态水情数据将造成调度模型计算失真,甚至导致计算失败。为此,针对上下游流量数据空间上的逻辑错误和水位数据时间序列的跳变,分别建立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水量平衡模型和指数加权滑动平均模型,对病态水情数据在空间、时间上实施横向、纵向清洗处理。以穿黄节制闸至漳河节制闸间的渠段为典型研究区间,利用模型自动识别流量倒挂点,并对该渠段涉及的12座节制闸、26处分水点的流量数据进行统一修正,实现了上下游逻辑上的合理性。同时,选取研究渠段内的闫河节制闸为代表,在48 h内运行基本稳定状态下,对每2 h的闸前水位数据序列进行分析,自动识别出跳变数据并进行合理修正。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可自动识别病态水情数据并进行智能清洗,处理后的数据能够较好地满足输水调度分析决策的需要,因此该模型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 数据清洗 输水调度 粒子群优化算法 指数加权滑动平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准化温度指数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地区冷暖冬评估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晓楠 李天毅 +1 位作者 郭新蕾 李景刚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0-820,共11页
选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邯郸、正定、涿州为代表地区,利用1979-2021年冬季逐日气温数据,分析各代表区气温序列统计频率分布与理论概率分布的拟合情况,提出标准化温度指数(standardized temperature index,STI),并据此建立新的冬季冷... 选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邯郸、正定、涿州为代表地区,利用1979-2021年冬季逐日气温数据,分析各代表区气温序列统计频率分布与理论概率分布的拟合情况,提出标准化温度指数(standardized temperature index,STI),并据此建立新的冬季冷暖量化评估模型。结果表明:STI方法与国标法的冬季冷暖评估结果基本一致,但在各代表区强冷冬和强暖冬划定上,STI评估得出的年份数量均少于国标法;各代表区以1月份气温计算得出的冷暖等级阈值对应的气温值均明显低于按整个冬季3个月计算结果。工程所在纬度越高,冬季冷暖等级阈值对应的气温值越低;根据STI评估结果,邯郸、正定、涿州发生强冷冬概率分别为7.14%、9.52%和4.76%,发生弱冷冬及以上的概率分别为38.09%、40.48%和38.09%,发生平冬的概率分别为21.43%、28.57%和21.43%,发生弱暖冬及以上的概率分别为40.48%、30.95%和40.48%,发生强暖冬的概率分别为4.76%、7.14%和2.38%。研究成果与基于正态分布的国标法相比,考虑了气温序列的偏态性概率分布特征,对相对冷暖的判别更科学,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 标准化温度指数 冰期输水 冬季冷暖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污染物降解及自净能力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肖新宗 郭芳 +2 位作者 贾庆林 刘信勇 王超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56,共8页
自净过程是影响河湖水体水质变化的重要因素,污染物降解系数是决定水体自净能力的关键参数。定量分析长距离输水过程中渠道本身的自净作用,对于认识总干渠水质变化过程,区分其他外源因素对水质变化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以高锰酸盐指... 自净过程是影响河湖水体水质变化的重要因素,污染物降解系数是决定水体自净能力的关键参数。定量分析长距离输水过程中渠道本身的自净作用,对于认识总干渠水质变化过程,区分其他外源因素对水质变化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以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实验模拟的方法测定了南水北调中线输水总干渠典型断面的污染物降解系数,并将模拟的自净衰减过程与水质实际变化过程进行对比。结果显示:①总干渠污染物降解系数k相对天然河流处于较低水平,陶岔断面k_(COD_(Mn))为0.055 d^(-1),k_(NH_(3)-N)为0.003 d^(-1),郑湾断面k_(COD_(Mn))为0.049 d^(-1),k_(NH_(3)-N)为0.003 d^(-1),大安舍断面k_(COD_(Mn))为0.032 d^(-1),k_(NH_(3)-N)为0.009 d^(-1);考虑到高锰酸盐指数实际组分复杂,渠道降解系数较模拟结果可能更低。②模拟的自净衰减过程受温度、流速的影响较大,不同条件下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将从1.8 mg/L下降至0.228~1.042 mg/L,氨氮浓度将从0.034 mg/L下降至0.026~0.030 mg/L。由于存在藻源性、大气沉降和坡面径流等外源输入增量,总干渠沿程实测高锰酸盐指数介于1.8~2.4 mg/L之间(2019年),基本维持稳定;氨氮浓度介于0.029~0.096 mg/L之间(2019年),有升高趋势。理想条件下,自净作用最大能够消减高锰酸盐指数增量的81.81%,消减氨氮增量的30.37%。研究成果可为深入认识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输水过程中水质沿程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降解 自净过程 高锰酸盐指数 氨氮 降解系数 模拟实验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冰期充水控冰调度方式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卫军 管光华 +2 位作者 熊发京 郭兴涛 吴永妍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0-210,219,共12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明渠输水为主要的输水形式,沿线距离长、跨度大,渠道首尾气候差异较大。严寒低温会使得渠道内出现冰凌现象,给渠道的运行调度带来极大的挑战。而西黑山节制闸附近的雄安调蓄库的底层温水向渠道充水以提升渠道水温,给...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明渠输水为主要的输水形式,沿线距离长、跨度大,渠道首尾气候差异较大。严寒低温会使得渠道内出现冰凌现象,给渠道的运行调度带来极大的挑战。而西黑山节制闸附近的雄安调蓄库的底层温水向渠道充水以提升渠道水温,给渠道冰情调控带来了新的思路。通过建立考虑旁侧温水入流的一维渠道冰水力学仿真模型,对温水入渠后渠道内的水温和冰情变化情况进行仿真研究。以京石段干渠为原型构建渠道模型,通过设置不同入流比例、入流温度、混合水量、入流时间工况,探索不同温水入流条件下渠道内的水温和冰盖厚度的沿程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采用离线水库充蓄缓解渠道冰情的思路基本可行,但调蓄库的来流对总干渠水温的影响主要在下游20km渠道内,越靠近下游的渠池受到的影响越小,且水温升高的滞后时间越长。②水库来流占比越高,对渠池的水温影响越显著。③水库来流温度越高,下游渠池水温的提升效果越明显,且冰盖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但未能明显减小结冰范围。④混合流量越大,水温降低的速度越慢,出现冰盖的断面的越靠近下游。⑤实际调度时应结合气象预报,在冬季降温之前开始向渠道掺入温水,并持续整个低温期,以达到最好的冰情缓解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后续输水除冰方案的确定提供数据支持,为工程的可行性作合理参考,亦可对其他类似温度掺混问题计算模拟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期输水 充水控冰 南水北调中线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项目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研究——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档案信息化平台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兴华 王浩宇 +1 位作者 陈斌 代林序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6-57,共2页
南水北调工程作为国家重大基础建设项目,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电子文件,其类型丰富、格式多样、形成主体众多,是记录和反映国家水利事业发展过程的重要成果,因此迫切需要开展有效的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和电子档案开发利用工作。中... 南水北调工程作为国家重大基础建设项目,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电子文件,其类型丰富、格式多样、形成主体众多,是记录和反映国家水利事业发展过程的重要成果,因此迫切需要开展有效的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和电子档案开发利用工作。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线公司”)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虚拟化平台”,开展水利行业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建设方案研究,并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电子文件与档案一体化管理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建设项目 水利事业发展 档案开发利用 电子文件 水利行业 档案信息化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电子档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水文化建设内容、意义和策略
19
作者 李志海 董永咏 韩迪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69-272,共4页
采用文献整理、实地考察和多专业分析的方法,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水文化的特点、内容,阐述南水北调工程水文化建设意义,并对南水北调工程水文化建设策略进行了思考。结果表明:南水北调水文化具有历史悠久性、内容博大性、广泛社会性、时代... 采用文献整理、实地考察和多专业分析的方法,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水文化的特点、内容,阐述南水北调工程水文化建设意义,并对南水北调工程水文化建设策略进行了思考。结果表明:南水北调水文化具有历史悠久性、内容博大性、广泛社会性、时代先进性;南水北调工程形成了融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于一体的现代水利建筑宝库。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形成了以“负责、务实、求精、创新”为核心文化价值理念;南水北调水文化是中华水文化的新时代组成部分、延续塑造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融合工程沿线文化形成品牌文化、根据定位加快文化创新、按照国家水网建设培育生态文化、借鉴经验传承精神文化、推进文化制度建设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水文化 建设 内容 意义 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全断面拦藻装置自动调节与应急提升系统设计
20
作者 尚军 赵燕妮 +6 位作者 常志兵 段春建 王晓振 梁建奎 李克华 耿志彪 高大伟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28,87,共6页
全断面拦藻装置是一款集藻类拦截、打捞、处理和转运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装备。为有效应对由于水位壅高对其稳定性和工程安全的影响,设计了一套水位自动调节与应急提升系统。通过壅水水头计算分析,合理确定系统设计应急阈值,并根据全... 全断面拦藻装置是一款集藻类拦截、打捞、处理和转运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装备。为有效应对由于水位壅高对其稳定性和工程安全的影响,设计了一套水位自动调节与应急提升系统。通过壅水水头计算分析,合理确定系统设计应急阈值,并根据全断面拦藻装置的运行工况和运行原则制订了水位自动调节与应急提升系统的运行策略。实际应用表明,所设计水位自动调节与应急提升系统可有效提高全断面拦藻装置的运行效率,改善了装置的有效运行和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为保障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的供水、水质和工程安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断面拦藻装置 藻类异常增殖 水位自动调节 应急提升 系统运行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