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形势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水源来水演变规律及适应性对策 被引量:3
1
作者 刘为锋 李云玲 +6 位作者 卢庆文 李昕阳 刘婧 刘奇 陈娟 王永强 郭旭宁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2,192,共9页
基于1980—2020年长系列水文资料,采用多种经典统计方法分析了新形势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区长江下游、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下级湖主要水源来水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除洪泽湖汛期和南四湖下级湖非汛期径流量呈下降趋势、南四湖下... 基于1980—2020年长系列水文资料,采用多种经典统计方法分析了新形势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区长江下游、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下级湖主要水源来水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除洪泽湖汛期和南四湖下级湖非汛期径流量呈下降趋势、南四湖下级湖年径流量无明显变化趋势外,各水源其他时段径流量均呈上升趋势;骆马湖年、汛期径流量在1999年发生显著突变,南四湖下级湖非汛期径流量在2005年发生显著突变;大通站、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下级湖年径流分别存在14、16、10、13 a的主周期,根据周期规律预测,近期大通站、骆马湖将可能处于径流量偏多期,洪泽湖、南四湖下级湖将可能处于径流量偏少期;相邻水源径流滑动相关系数年际变化大,各相邻水源平均丰枯同步率和异步率分别为41.8%和21.4%。针对主要水源来水演变规律,提出充分利用预报信息调整调水计划、进行水量补偿及库容补偿联合优化调度、探索极端枯水条件下的可调水量潜力等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径流 时间序列分析 调水潜力 丰枯遭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潜力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刘为锋 郭旭宁 +3 位作者 李昕阳 刘婧 侯煜 李云玲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8,共7页
为研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潜力,分析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之间的源汇关系、水源与用户之间的供需关系、水源与计算单元之间的隶属关系以及输水通道上下游、左右岸之间的水量交换关系,建立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优化调度模型,综合考虑... 为研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潜力,分析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之间的源汇关系、水源与用户之间的供需关系、水源与计算单元之间的隶属关系以及输水通道上下游、左右岸之间的水量交换关系,建立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优化调度模型,综合考虑东线工程在变化环境和极端水文事件不确定性增加情况下的调水潜力。设置了3种调水潜力分析情景,分别为沿线湖泊丰枯互补优化调度、抽江水优化调度、沿线湖泊丰枯互补与抽江水联合优化调度,分析东线工程调水潜力。结果表明:3种模式调水潜力不同,联合优化调度模式下多年平均调水潜力最大、抽江水优化调度次之、湖泊丰枯互补优化调度最小;3种模式在极端情况下调水潜力均较小,最大年调水潜力仅为0.2亿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可调水量 优化调度模型 调水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区径流丰枯遭遇及转移规律
3
作者 叶津辰 陈娟 +4 位作者 付茹萍 郭旭宁 李云玲 邵文伟 钟平安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59-1067,共9页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涉及长江(大通站)和五大湖(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下级湖、南四湖上级湖、东平湖)等水源,研究东线工程水源区径流丰枯遭遇对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资源优化调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大通站与五大湖长系列逐月径流资料,采...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涉及长江(大通站)和五大湖(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下级湖、南四湖上级湖、东平湖)等水源,研究东线工程水源区径流丰枯遭遇对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资源优化调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大通站与五大湖长系列逐月径流资料,采用Copula函数和马尔可夫链方法,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水源间的径流丰枯遭遇及转移规律。结果表明:大通站与五大湖径流丰枯异步概率大于0.60,利于实现长江向淮河、黄河流域调水;五大湖相邻湖泊间利于调水概率为0.28~0.37,利于实现湖泊间水量的相互补充。基于五大湖径流丰枯自转移和互转移规律成果,五大湖存在相机补水的互调节机制;以洪泽湖与骆马湖为主,两湖之间的水资源互补表现出灵活性,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计划可据此适时调整。研究成果可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水时机确定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径流丰枯遭遇 径流转移规律 COPULA函数 马尔可夫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优化调度与区段水源组成分析
4
作者 李昕阳 郭旭宁 +4 位作者 李维雨 王银堂 董甲平 万新宇 刘为锋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178,共8页
针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行成本较高以及水源组成划分不清的问题,构建了优化调度模型,对比分析了现状调度情景与优化调度情景下的供水量与抽江水量,并采用分水源统计方法分析了优化调度情景下各区段不同水文年型的水源组成。结果表明:与... 针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行成本较高以及水源组成划分不清的问题,构建了优化调度模型,对比分析了现状调度情景与优化调度情景下的供水量与抽江水量,并采用分水源统计方法分析了优化调度情景下各区段不同水文年型的水源组成。结果表明:与现状调度情景相比,优化调度情景在特丰水年通过增加利用水源湖泊的蓄水,减少了5.0%的抽江水量,在特枯水年减少了3.6%抽江水量的同时,还能向受水区多供水671.7万m 3;在优化调度情景下,各区段供水水源均以长江水为主,特枯水年各区段均增加了长江水的占比,其中骆马湖—东平湖区段在减少了洪泽湖水和骆马湖水占比的同时增加了下级湖作为供水水源,特丰水年各区段均减少了长江水的占比,增加了洪泽湖水和骆马湖水的占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调度模型 分水源统计方法 水源组成 供水量 抽江水量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建设思路
5
作者 王新雷 唐磊 +2 位作者 杨旭 刘梅 张明希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94-100,共7页
为解决数字孪生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标准规范不统一、信息监测感知体系建设不完善、区域数据资源共享水平不高、通信网络带宽承载能力有限、水利模型适用范围较窄等问题,提出以“三个安全”为基,围绕水资源配置与调度管理核心任务,在... 为解决数字孪生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标准规范不统一、信息监测感知体系建设不完善、区域数据资源共享水平不高、通信网络带宽承载能力有限、水利模型适用范围较窄等问题,提出以“三个安全”为基,围绕水资源配置与调度管理核心任务,在全线或区间水资源配置与调度、工程运行管理、安全风险监控、应急调度等方面实现“四预”,系统阐述信息化基础设施、数字孪生平台、“1+N”业务应用系统、安全管理体系、标准规范等主要建设内容,为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和跨流域、跨区域水网体系数字孪生建设提供了思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 数字孪生 水资源配置与调度管理 孪生平台 “1+N”业务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受水区生态环境效益演变 被引量:7
6
作者 高媛媛 杨亚锋 +2 位作者 杨荣雪 刘艺欣 王红瑞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6-574,共9页
研究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受水区生态环境效益的演变态势,对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建设、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以及促进工程综合效益发挥有决策参考作用。以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东线一期工程在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饮水安全... 研究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受水区生态环境效益的演变态势,对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建设、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以及促进工程综合效益发挥有决策参考作用。以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东线一期工程在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和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等方面的作用,进而结合层次分析法,从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2个方面,筛选构建东线一期工程受水区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工程年供水量、水质改善度、生态补水量、地下水压采量、地下水水位、水域面积、绿地面积和涵养水源等,并采用VlseKriterijumska Optimizacija I Kompromisno Resenje(VIKOR)多准则妥协解排序方法对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即2013-2022年受水区生态环境效益演变态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的10年以来,受水区的生态环境整体复苏效果明显,近3年排序值保持在0.8以上;受降水偏枯进而影响地下水开采量和地下水水位等因素影响,2019年间接生态环境效益下降29.2%,之后迅速恢复并保持稳定。在分析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演变的基础上,从工程提质增效、提高工程水质状况以及完善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东线一期工程进一步促进受水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策略和建议,以期为东线工程及受水区生态环境保护及高质量发展相关研究、决策制定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 生态环境效益 指标体系 VIK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受水区供需现状及预测
7
作者 王冠 陈绍军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49-55,共7页
以山东省受水区为研究对象,收集近年来的水资源供需数据,采用定量分析与模型预测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供需矛盾及其未来趋势。研究表明:山东省受水区水资源严重短缺,人均综合用水量244m^(3),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8.2%,大部分城市的人均综合... 以山东省受水区为研究对象,收集近年来的水资源供需数据,采用定量分析与模型预测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供需矛盾及其未来趋势。研究表明:山东省受水区水资源严重短缺,人均综合用水量244m^(3),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8.2%,大部分城市的人均综合用水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当地水、外调水、地下水是山东省受水区的主力水源,占比约为总供水量的30%,且大部分城市用水依赖外调水和地下水。根据供需预测,预计到2035年,山东省受水区总需水量将达到216.6亿m^(3),而可供水量将减少至178.75亿m^(3),缺水量将从25.28亿m^(3)增加至37.85亿m^(3)。水资源短缺问题日趋显现,呕需采取有效措施以应对未来日益严峻的水资源供需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山东省受水区 水资源 供需平衡 缺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工程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的作用
8
作者 李庆中 侯霖桐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57-160,共4页
大运河是古代开凿的以漕运为主要功能的人工运河,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留给世人许多珍贵的物资和精神财富。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为主要目的的最宏伟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构筑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大动脉。南水北调工... 大运河是古代开凿的以漕运为主要功能的人工运河,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留给世人许多珍贵的物资和精神财富。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为主要目的的最宏伟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构筑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大动脉。南水北调工程和大运河都是以水为主元素的中华民族智慧结晶,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主要从工程和文化视角,分析南水北调工程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保护 传承 利用 大运河文化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滦河流域水库群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时空变化
9
作者 徐翔宇 李心雨 +3 位作者 李慧 梁佰军 何立群 王冠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59-164,共6页
以2001年、2007年、2013年、2019年4期土地利用格局为依据,应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分析滦河流域4期土地利用格局及动态特征,采用生态风险评价IER模型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揭示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及转移特征。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显示,景... 以2001年、2007年、2013年、2019年4期土地利用格局为依据,应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分析滦河流域4期土地利用格局及动态特征,采用生态风险评价IER模型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揭示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及转移特征。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显示,景观类型的边界形状愈发复杂,聚集程度逐渐增强,团聚程度和延展趋势逐年上升,部分用地连通性有所提高,景观多样性变化较大。滦河流域整体风险呈多核分布:高风险区集中在水库出口;较高风险区沿河分布;中风险区主要位于较高风险区的外围。主要风险转移类型为“较高风险区转为中风险区”和“中风险区转为低风险区”。研究结果为优化流域景观格局、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滦河流域 水库群 景观格局分析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补偿调度研究
10
作者 刘为锋 郭旭宁 +5 位作者 李云玲 李洁玉 刘奇 张元教 朱非林 李昕阳 《中国工程科学》 2025年第5期236-248,共13页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是国家水网主骨架大动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联合调度有助于缓解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提高区域供水安全水平。本文着眼充分发挥多工程系统的协同效应以破解单一工程调蓄能力不足的瓶颈,剖析了南水北调东线...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是国家水网主骨架大动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联合调度有助于缓解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提高区域供水安全水平。本文着眼充分发挥多工程系统的协同效应以破解单一工程调蓄能力不足的瓶颈,剖析了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补偿调度的基本背景,合理概化了工程系统并构建了补偿调度模型;对比分析了仅用长江水、水量补偿、库容补偿、水量和库容联合补偿4类调度方式的受水区缺水量及调水成本,揭示了不同水文年型下水量补偿与库容补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来水越丰,水量补偿作用越显著;来水越枯,库容补偿作用越显著;水量补偿、水量和库容联合补偿的平均提水电费低且缺水量小;与水量补偿调度相比,联合补偿在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每减少1×10^(8)m^(3)缺水量,提水电费分别增加1763万元、1425万元、901万元;丰水年采用水量补偿调度、枯水年采用水量和库容联合补偿调度,是经济性更优的选择。相关结论可为国家水网骨干工程联合调度提供基础认识,为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提供工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沿线湖泊 水量补偿 库容补偿 补偿调度 国家水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牟汶河流域“水资源-水环境-经济社会”耦合系统综合评价
11
作者 李一阳 杨荣雪 +3 位作者 刘璇 王红瑞 张力 李晓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5-487,共13页
水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统筹协调流域的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生态环境,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对牟汶河流域的水资源-水环境-经济社会耦合系统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促进牟汶河流域水资源、水环... 水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统筹协调流域的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生态环境,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对牟汶河流域的水资源-水环境-经济社会耦合系统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促进牟汶河流域水资源、水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牟汶河流域发展规划决策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构建多维度耦合评价体系,综合运用Moran’s I指数与PSO-SVR模型,分别揭示牟汶河流域2025、2030、2035年水资源-水环境-经济社会WEE系统的交互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时间尺度牟汶河流域水资源指数总体趋势较平稳,变化趋势呈现“高度协调(2012年前)→中度协调(2013-2016年)→低度协调(2017年)→中度协调(2019-2020年)”的衰退特征;2)空间格局上,水资源、水环境、经济社会子系统指数较高的地区集中在城镇密集发展区,耦合系统协调度总体在2015年处于较高水平,2020年各地区均有所下降;3)障碍度分析结果显示化肥施用强度为主要影响因素,障碍度较大的因子主要集中在水环境子系统;4)情景预测的结果表明2035年水资源指数将提升至0.689,而水环境系统需经历U型发展趋势.研究结果不仅为牟汶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直接技术支撑,更对绿色流域系统治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协调模型 空间自相关 PSO-SVR预测 障碍度分析 绿色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TOPSIS法的平原河网水动力水质补水方案优选
12
作者 贺蔚 章雪彤 +4 位作者 何文浩 王龙飞 赵文龙 苏莹 高士强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7-716,共10页
平原河网水环境备受关注,常采用生态补水来改善。前期已开展较多复杂交汇平原河网的水动力-水质数值模拟研究,有待进一步提出补水优化的定量评价方法。因此,本文以浙江海宁市中心城区河网为研究对象,构建一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模拟了... 平原河网水环境备受关注,常采用生态补水来改善。前期已开展较多复杂交汇平原河网的水动力-水质数值模拟研究,有待进一步提出补水优化的定量评价方法。因此,本文以浙江海宁市中心城区河网为研究对象,构建一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模拟了9种闸泵组合方案的补水效果;提出了耦合AHP-CRITIC-改进TOPSIS方法的综合评价体系,对不同补水方案进行定量优化评价。结果表明,方案6(开启长山河东泵站和硖石市河泵站补水,关闭中间闸,并以麻泾港南闸和袁硖河闸排水)综合效果最佳,生态流速、NH_(3)-N达标率分别达48.1%和94.9%。改进TOPSIS方法可有效降低指标相关性带来的信息冗余,增强方案优选的区分度,方案6相对贴近度最高(0.732),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所提出的方法有助于提升平原河网补水方案优选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可为流域水环境治理与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改善 平原河网 综合评价方法 AHP-CRITIC 改进TOPSIS 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苇基外源碳输入对土壤性质及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13
作者 刘玲 苏莹 +3 位作者 王洪杰 王雨行 何畅 王尚玮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1-261,共11页
[目的]探究外加芦苇基碳源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为芦苇资源化材料在土壤改良中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芦苇基好氧堆肥产品(生物炭调理堆肥T_(1);底泥、生物炭调理堆肥T 2)、秸秆(RS)和生物炭(RB)作为外源碳材料进... [目的]探究外加芦苇基碳源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为芦苇资源化材料在土壤改良中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芦苇基好氧堆肥产品(生物炭调理堆肥T_(1);底泥、生物炭调理堆肥T 2)、秸秆(RS)和生物炭(RB)作为外源碳材料进行60 d土壤培养试验,分析不同外源碳及不同添加量(5%,10%,15%)对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结果]不同外源碳影响土壤养分含量,添加外源碳试验组培养初期土壤有机碳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28.0%~64.2%(p<0.05);培养末期添加生物炭和堆肥试验组土壤有机碳含量较初始阶段显著降低了15.5%~23.5%,土壤全氮降低了20.0%~69.1%。外源碳添加提高了土壤β-葡萄糖苷酶、脱氢酶含量,生物炭和堆肥影响最显著,土壤β-葡萄糖苷酶、脱氢酶与土壤容重、有机碳、全氮含量表现为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外源碳添加土壤培养试验期间有机碳累积矿化量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添加秸秆、生物炭试验组土壤有机碳矿化量为652.9~758.2 mg/kg,显著高于对照组(532.8 mg/kg)和堆肥T 2试验组(598.3~623.7 mg/kg),且外源碳添加量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影响显著。[结论]芦苇基外源碳输入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显著提高酶活性;芦苇秸秆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激发效应显著高于生物炭和堆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秸秆 生物炭 堆肥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酶 有机碳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证据推理的TBM隧洞施工安全风险评价 被引量:6
14
作者 滕海波 陈紫涵 +2 位作者 张妍 许泽帆 李敏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38,共7页
为确定TBM隧洞施工安全状态及关键影响因素,结合TBM隧洞施工特点,构建了TBM隧洞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二元语义的组合赋权法,引入多级相交情况下的模糊正态分布作为模糊评价等级的隶属度函数分布,构建了TBM隧洞施工安全... 为确定TBM隧洞施工安全状态及关键影响因素,结合TBM隧洞施工特点,构建了TBM隧洞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二元语义的组合赋权法,引入多级相交情况下的模糊正态分布作为模糊评价等级的隶属度函数分布,构建了TBM隧洞施工安全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并以南水北调安阳市西部调水工程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工安全风险水平处于中等风险,其中安全事故风险为较低风险;技术风险、设备风险、管理风险和自然风险为中等风险;地质风险为较高风险,应重点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M 隧洞施工安全 权重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多目标的冲击式水轮机喷射机构参数优化
15
作者 黄金伟 葛新峰 +2 位作者 孟涵 姚辉勇 李典基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64-71,共8页
通过UG对冲击式水轮机喷射机构进行建模,基于Fluent对冲击式水轮机喷射机构进行三维数模计算并分析,采用多目标正交试验法对冲击式水轮机喷射机构进行优化,以喷针角度、喷嘴角度及喷管角度3个设计参数作为影响水轮机喷射机构的因素构建... 通过UG对冲击式水轮机喷射机构进行建模,基于Fluent对冲击式水轮机喷射机构进行三维数模计算并分析,采用多目标正交试验法对冲击式水轮机喷射机构进行优化,以喷针角度、喷嘴角度及喷管角度3个设计参数作为影响水轮机喷射机构的因素构建正交试验表,探究对冲击式水轮机喷射机构效率、气含率峰值、含气量面积值以及端动能这4个评判指标的影响,通过直观分析和极差分析结合的方法确定喷针(60°)喷嘴(80°)喷管(55°)的最优组合方案,同时采用综合频率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组合方案的效率提高了11.6%、端动能降低了24.7%、气含率峰值降低了32.5%、含气量面积值提高了4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式水轮机 喷射机构 数模计算 正交试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制度对设施番茄生长的影响
16
作者 高定能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12期11-13,72,共4页
该试验选取蒸发皿、气象站、土壤水分、经验灌溉四种不同的灌水取值方法开展设施番茄膜下滴灌试验,综合研究表明:基于蒸发皿蒸发量、气象数据、土壤水分以及经验灌溉所确定灌水量的不同处理全生育期耗水量分别为143.41、154.11、114.34... 该试验选取蒸发皿、气象站、土壤水分、经验灌溉四种不同的灌水取值方法开展设施番茄膜下滴灌试验,综合研究表明:基于蒸发皿蒸发量、气象数据、土壤水分以及经验灌溉所确定灌水量的不同处理全生育期耗水量分别为143.41、154.11、114.34、195.86 mm;番茄产量分别为40842.89、19683.78、33191.33、17128 kg/hm^(2)。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28.48、12.77、29.03、8.75 kg/m^(3)。用TOPSIS综合评价法对有关指标进行评价得出,土壤水分处理水分利用效率高,耗水量小,产量较高,相对节水39.79%以上,对应的灌溉制度为试验的最优灌溉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番茄 膜下滴灌 灌溉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主要子流域径流及其同旱概率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昌明 王冠 +1 位作者 王恺文 罗秋雨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44,共4页
干旱加剧黄河水资源短缺情势、影响黄河径流量的稳定、威胁流域水资源安全,使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为了给应对黄河流域性干旱提供参考,针对多子流域同旱这一极端干旱灾害,基于黄河15个子流域1956—2016年实... 干旱加剧黄河水资源短缺情势、影响黄河径流量的稳定、威胁流域水资源安全,使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为了给应对黄河流域性干旱提供参考,针对多子流域同旱这一极端干旱灾害,基于黄河15个子流域1956—2016年实测年径流量数据,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分析年径流量序列变化的显著程度,采用藤Copula函数分析不同子流域发生同旱的概率,研究了多子流域同旱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1956—2016年黄河各子流域实测年径流量普遍呈减少趋势,其中多年平均径流量较大的洮河、伊洛河等子流域年径流量减少趋势显著;(2)黄河各子流域年径流量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按同旱年数计算的同旱频率可能会低估大范围同旱的概率;(3)2个及以上多子流域发生同旱的概率,1956—2016年为37%,1956—1989年为23%,1990—2016年为59%,1990年后多子流域同旱的概率显著增大,意味着黄河流域遭受大范围同旱灾害的形势变得严峻。为保障黄河水资源安全和流域可持续发展,应合理规划和利用河川径流,加强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推动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和发展,提升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干旱 子流域 同旱概率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水隧洞盾构法施工风险源辨识与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强 李子阳 +1 位作者 许林军 王彦领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1-125,共5页
引水隧洞所处地质环境多变,加之盾构施工是一个复杂的施工过程,其风险概率高,风险难以预测,并且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人身伤害不可估量。寻找引水隧洞盾构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源并进行分析,有助于保障隧洞工程安全施工。针对某引水隧洞... 引水隧洞所处地质环境多变,加之盾构施工是一个复杂的施工过程,其风险概率高,风险难以预测,并且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人身伤害不可估量。寻找引水隧洞盾构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源并进行分析,有助于保障隧洞工程安全施工。针对某引水隧洞,利用WBS-RBS法构建风险矩阵,进行隧洞盾构施工风险源辨识,然后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隧洞各风险因素的权重,得出各个风险因素对隧洞盾构施工进度的影响程度,根据影响程度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使隧洞盾构施工安全管理从事后补救变为事前预防,降低了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隧洞盾构施工安全管理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施工 WBS-RBS法 风险源辨识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