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馈入功率恢复因子的南方电网多回直流分层协调控制策略 被引量:15
1
作者 冯明 李兴源 +3 位作者 洪潮 李妮 王超 覃波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822-2829,共8页
为提升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的暂态稳定性,设计了针对多回直流的分层协调控制策略。首先,分析了直流低压限流单元控制对系统恢复特性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然后,分析了影响多回直流协调恢复性能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多馈入... 为提升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的暂态稳定性,设计了针对多回直流的分层协调控制策略。首先,分析了直流低压限流单元控制对系统恢复特性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然后,分析了影响多回直流协调恢复性能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多馈入功率恢复因子为评价指标的多回直流协调恢复措施;最后,在南方电网的仿真模型中验证了所提出的分层协调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的暂态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多馈入直流系统 低压限流单元 协调控制 电压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TDS的有源配电网暂态实时仿真与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于力 许爱东 +3 位作者 郭晓斌 雷金勇 李鹏 王智颖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25,共8页
有源配电网是智能电网中集成、管理分布式发电及储能设备、需求侧响应资源的重要平台,包括各种智能终端、控制及保护装置的研发与测试将对实时仿真提出更高要求。考虑有源配电网实时仿真的建模需求,文中基于实时仿真平台RTDS完成了含光... 有源配电网是智能电网中集成、管理分布式发电及储能设备、需求侧响应资源的重要平台,包括各种智能终端、控制及保护装置的研发与测试将对实时仿真提出更高要求。考虑有源配电网实时仿真的建模需求,文中基于实时仿真平台RTDS完成了含光伏、燃料电池等分布式电源的有源配电网暂态实时仿真建模,并给出了电力电子装置、分布式电源及控制器等特殊模型的实时仿真算法。研究了有源配电网在环境条件变化、系统故障及功率指令变化等各种场景下的动态过程,通过与离线仿真软件PSCAD/EMTDC的对比,验证了实时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对系统资源消耗等分析,更为后续硬件在回路仿真(HIL)等研究中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配电网 分布式电源 实时仿真 电磁暂态仿真 实时数字仿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电网电压序列优化配置 被引量:10
3
作者 彭冬 吴俊玲 +5 位作者 梁才浩 张东霞 卜广全 胡玉峰 吴小辰 荆勇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3-118,共6页
总结了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城市电网电压序列的现状及发展历程,分析了影响电压序列配置的主要因素,建立了4类典型区域的电网模型,分析了8种可行的电压序列配置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并比较了不同电压序列及网络配置方案的供电可靠性,提出... 总结了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城市电网电压序列的现状及发展历程,分析了影响电压序列配置的主要因素,建立了4类典型区域的电网模型,分析了8种可行的电压序列配置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并比较了不同电压序列及网络配置方案的供电可靠性,提出了在电压序列优化配置实际工作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序列 20kV电压等级 优化配置 城市电网 负荷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激励型需求响应的微电网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44
4
作者 周保荣 黄廷城 张勇军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70-78,共9页
鉴于激励型需求响应能够引导用户调整用电行为、主动参与负荷削减,而微电网中的分布式电源及储能能为实施激励型需求响应提供响应时间,文中对计及激励型需求响应的微电网可靠性进行了重点研究。首先分析了激励型需求响应的机理及其对供... 鉴于激励型需求响应能够引导用户调整用电行为、主动参与负荷削减,而微电网中的分布式电源及储能能为实施激励型需求响应提供响应时间,文中对计及激励型需求响应的微电网可靠性进行了重点研究。首先分析了激励型需求响应的机理及其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接着对激励型需求响应用户进行综合评估,建立了需求响应的调度模型。然后以用户收益最大为目标建立用户侧的响应模型,并提出了计及激励型需求响应的微电网负荷削减策略。最后基于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对改进的RBTS Bus6测试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估和经济性分析。算例结果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证明了激励型需求响应能有效提高微电网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励型需求响应 微电网(微网) 可靠性 负荷削减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方式下省地电网无功电压实时趋优控制方法 被引量:8
5
作者 周保荣 羿应棋 +1 位作者 张勇军 黄廷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6-133,共8页
针对大方式下省地两级电网的无功电压调控需求难以同时兼顾的问题,指出了省地电网无功电压调控失配的一种表现形式——220kV变压器中压侧电压调控失配,提出了一种新的失配风险评估模型,增加了变压器中压侧电压调控失配的判据。据此制定... 针对大方式下省地两级电网的无功电压调控需求难以同时兼顾的问题,指出了省地电网无功电压调控失配的一种表现形式——220kV变压器中压侧电压调控失配,提出了一种新的失配风险评估模型,增加了变压器中压侧电压调控失配的判据。据此制定了相应去失配策略,避免了因地调无功电压调控手段配合不当而导致的变压器中压侧电压调控失配问题。进而提出了省地电网无功电压实时趋优控制方法,以兼顾省地电网无功电压调控需求为控制目标,以关口无功、关口电压和变压器中压侧电压为控制特征参数,在不依赖于全网精确严格的优化计算的前提下,实现省地两级电网无功电压调控状态的实时趋优。应用到某区域电网的仿真结果表明,所述方法不仅能够实现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的统一,而且具备控制实时性和可靠性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电压控制 调控失配 关口无功 趋优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mplex算法的高压直流输电分段变速率VDCOL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冯明 李兴源 +2 位作者 李妮 王超 洪潮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2-167,共6页
为了改善高压直流系统的故障后的恢复性能,在研究低压限流单元(voltage dependent current order limiter,VDCOL)对直流系统无功功率消耗和电压稳定性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分段变速率低压限流单元(piecewise-variable-rate VDCOL,PVR... 为了改善高压直流系统的故障后的恢复性能,在研究低压限流单元(voltage dependent current order limiter,VDCOL)对直流系统无功功率消耗和电压稳定性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分段变速率低压限流单元(piecewise-variable-rate VDCOL,PVR-VDCOL)的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将电压下降或恢复过程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并在每个阶段根据电压水平的不同而设置不同的功率恢复速率。推导了控制器初值的计算公式,制定了利用Simplex算法优化控制器参数的流程,并重点分析了分段数目对控制器性能的影响及其确定方法。在PSCAD/EMTDC中对提出的PVR-VDCOL和传统线性VDCOL的控制效果进行了对比仿真,并对不同分段数目下的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PVR-VDCOL能够有效改善直流系统的恢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低压限流单元 电压稳定 Simplex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控制对逆变器无功调节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妮 李兴源 +2 位作者 冯明 洪潮 王超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1-76,82,共7页
为了改善直流逆变站的无功功率特性,合理利用直流系统本身的无功调节特性来提升弱受端系统的电压稳定性,对直流控制方式与逆变器无功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基于弱受端直流系统模型,首先根据直流系统Ud-Id特性曲线分析得... 为了改善直流逆变站的无功功率特性,合理利用直流系统本身的无功调节特性来提升弱受端系统的电压稳定性,对直流控制方式与逆变器无功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基于弱受端直流系统模型,首先根据直流系统Ud-Id特性曲线分析得到直流系统各种可能的控制模式下的无功特性,以及各控制模式对无功功率的调节能力;然后分析了熄弧角裕度、VDCOL参数、控制器调节速度这3种因素对逆变器无功调节的影响,并根据仿真结果总结了它们的调节规律及作用范围。对弱受端直流系统无功调节策略的确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控制 无功特性 弱受端系统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涂敷料对XLPE和SIR复合绝缘界面空间电荷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8
作者 王霞 朱有玉 +3 位作者 张宇巍 廖一帆 张福增 王国利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382-2387,共6页
电缆附件绝缘用硅橡胶(SIR)易吸收涂覆在附件与电缆绝缘界面的硅脂发生溶胀,从而影响界面电荷特性。硅脂为硅油二次加工产品,为研究溶胀效应对SIR和交联聚乙烯(XLPE)/SIR界面空间电荷分布的影响,采用硅油作为溶胀剂,利用电声脉冲法(PEA... 电缆附件绝缘用硅橡胶(SIR)易吸收涂覆在附件与电缆绝缘界面的硅脂发生溶胀,从而影响界面电荷特性。硅脂为硅油二次加工产品,为研究溶胀效应对SIR和交联聚乙烯(XLPE)/SIR界面空间电荷分布的影响,采用硅油作为溶胀剂,利用电声脉冲法(PEA)分别测量了硅油溶胀前后的SIR试样和界面涂覆硅油前后XLPE/SIR试样的空间电荷分布,同时还测量了单层XLPE、硅油溶胀前后SIR试样的体积电阻率。研究结果表明:经硅油溶胀后,SIR电阻率降低了约一个数量级;空间电荷测量时,SIR正电荷峰在低场强(6 MV/m)下出现向橡胶体内移位的现象,且溶胀后SIR的正电荷峰移位更明显,但随着场强升高,正电荷峰逐渐回移至原位;溶胀后的SIR在低场强下,负电极侧出现明显的空间电荷注入现象,同时在高场强下负电极侧的异极性电荷积累量较未溶胀时增多;复合界面空间电荷测量中,相比无涂覆情况,复合绝缘界面积累的正电荷量增多,且在30 MV/m的场强下,电荷峰极性显示为正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乙烯 硅橡胶 界面 硅油 溶胀效应 空间电荷 体积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多馈入直流系统电压无功特性的直流控制策略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妮 李兴源 +2 位作者 冯明 肖俊 洪潮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31,共7页
为了改善多馈入直流系统受端交流系统的电压无功综合特性,在直流系统逆变侧引入了定交流电压控制;然后,使用新型指标——电压稳定耦合因子来衡量直流输电子系统换流母线间的影响,并指导该控制方式在多馈入系统中的设置方案;同时,提出了... 为了改善多馈入直流系统受端交流系统的电压无功综合特性,在直流系统逆变侧引入了定交流电压控制;然后,使用新型指标——电压稳定耦合因子来衡量直流输电子系统换流母线间的影响,并指导该控制方式在多馈入系统中的设置方案;同时,提出了一种平滑切换逻辑控制器,以实现直流系统在定交流电压控制和其他控制策略之间的平滑切换。针对三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的电磁暂态仿真结果说明,当受端交流系统发生严重故障时,该控制策略相比常规的定熄弧角控制,能够有效改善弱交流系统电压稳定性及直流系统间的不利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馈入直流系统 无功补偿 定交流电压控制 电压稳定耦合因子 直流输电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优时间步长模型的输电导线雾凇覆冰预测 被引量:26
10
作者 蒋兴良 姜方义 +2 位作者 汪泉霖 罗兵 韩兴波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4408-4418,共11页
输电导线覆冰是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研究大气环境参数对导线覆冰过程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准确预测具有重要意义。考虑直接影响覆冰预测准确度和计算时间开销的计算时间步长ts,研究并提出覆冰预测最优时间步长模型... 输电导线覆冰是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研究大气环境参数对导线覆冰过程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准确预测具有重要意义。考虑直接影响覆冰预测准确度和计算时间开销的计算时间步长ts,研究并提出覆冰预测最优时间步长模型,针对雾凇覆冰情形,在每步预测计算中重新确定时变环境参数,对重构网格贴体加密,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基于RNG方法的k-ε湍流模型得到气流流场,采用拉格朗日方法在气流流场基础上得到过冷却水滴运动轨迹,通过后处理获得导线雾凇覆冰质量与冰形。研究导线在不同风速、大气温度、液态水含量、水滴中值体积直径以及导线直径等因素下的雾凇覆冰质量与冰形,总结了各因素对导线雾凇覆冰的影响规律。为验证所建雾凇覆冰预测模型,在重庆大学雪峰山自然覆冰试验基地进行了自然雾凇覆冰试验。试验得到的覆冰质量及冰形均与文中预测结果吻合度较好,证明了该预测模型准确、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线 雾凇覆冰 最优时间步长 冰形 覆冰量 时变参数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相继换相失败的协调恢复控制策略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超 李兴源 +3 位作者 冯明 黄睿 李妮 洪潮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9-24,共6页
针对多馈入直流系统容易出现的相继换相失败的问题,提出一种渐进恢复控制策略。为了确定各直流系统的恢复顺序,提出多馈入无功运行有效短路比(QMOESCR)指标,用来衡量直流系统受端电网强度和直流系统之间耦合程度的大小,并以此作为协调... 针对多馈入直流系统容易出现的相继换相失败的问题,提出一种渐进恢复控制策略。为了确定各直流系统的恢复顺序,提出多馈入无功运行有效短路比(QMOESCR)指标,用来衡量直流系统受端电网强度和直流系统之间耦合程度的大小,并以此作为协调安排各直流系统故障后功率恢复速率的依据。然后,从改善交直流互联系统故障恢复特性的角度出发,对多回直流系统进行有序恢复,降低多回直流系统恢复过程中的无功需求,从而避免多回直流系统出现的相继换相失败,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分别对简单三馈入直流系统的电磁暂态仿真和南方电网机电暂态仿真的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渐进协调恢复策略是有效的、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 换相失败 短路比 多回协调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雾条件下加压方法对绝缘子污秽闪络电压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廖一帆 杨宇轩 +5 位作者 张福增 何正浩 曾向君 罗兵 涂志飞 王琳媛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20,共6页
盐雾污秽闪络试验模拟污秽绝缘子在盐雾环境下的闪络,绝缘子周围空间存在大量高导电率雾滴,与蒸汽雾环境有所不同。盐雾环境下,不同加压方式对闪络试验结果的影响与蒸汽雾环境存在一定差别。因此,文中分别采用均匀升压法和恒压升降法对... 盐雾污秽闪络试验模拟污秽绝缘子在盐雾环境下的闪络,绝缘子周围空间存在大量高导电率雾滴,与蒸汽雾环境有所不同。盐雾环境下,不同加压方式对闪络试验结果的影响与蒸汽雾环境存在一定差别。因此,文中分别采用均匀升压法和恒压升降法对污秽绝缘子在盐雾环境下的污秽闪络进行模拟,得到绝缘子在2种加压方式下变盐密条件下的闪络电压,并比较曲线拟合结果。结果表明:交流人工盐雾污秽闪络试验中,通过均匀升压法得到的闪络电压高于恒压升降法,2种升压方法的闪络电压差值百分比为14%~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绝缘子 盐雾 闪络电压 恒压升降法 均匀升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同步谐振的机—电联合仿真方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传宇 谢小荣 +3 位作者 刘超 刘华坤 蒋东翔 李广凯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03-108,共6页
为了克服传统次同步谐振机电耦合仿真中仅采用简化的集中质块轴系模型而不能获取机组轴系细节扭矩动态的缺陷,设计了基于PSCAD和ANSYS软件的机—电联合仿真方法,建立了新的耦合机制,通过数据通信实现了两个软件间转速和转矩等接口信息... 为了克服传统次同步谐振机电耦合仿真中仅采用简化的集中质块轴系模型而不能获取机组轴系细节扭矩动态的缺陷,设计了基于PSCAD和ANSYS软件的机—电联合仿真方法,建立了新的耦合机制,通过数据通信实现了两个软件间转速和转矩等接口信息的交换,从而可用复杂的连续质块模型替代原有的简化质块模型,使机电耦合动态分析更加完整和严谨,进而为深入的疲劳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对印度某电厂机组出现的次同步谐振问题进行了实例分析,获得了轴系特定轴段的动态扭矩响应,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联合仿真 次同步谐振 轴系模型 扭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子图同构算法的实时数字仿真系统模块划分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建设 钟庆 +2 位作者 武志刚 林凌雪 张尧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3-56,84,共5页
实时数字仿真(RTDS)是目前电力系统分析和研究的重要手段和前沿技术,目前面临的建模难题是大规模电网的模块划分和RTDS系统硬件单元Rack分配问题,合理的模块划分能提高实时仿真效率。文中提出基于子图同构算法的南方电网实时仿真系统的... 实时数字仿真(RTDS)是目前电力系统分析和研究的重要手段和前沿技术,目前面临的建模难题是大规模电网的模块划分和RTDS系统硬件单元Rack分配问题,合理的模块划分能提高实时仿真效率。文中提出基于子图同构算法的南方电网实时仿真系统的模块划分方法,将模块划分和Rack分配问题转化为在Rack的关联结构中寻找模块电气联络的子图同构问题。采用子图同构算法搜索可行的Rack分配方案,获得Rack的最优分配方案。计算结果表明了该算法获得的Rack分配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数字仿真 模块划分 子图同构 大规模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线路保护中动态稳定破坏检测元件的实现 被引量:4
15
作者 毛鹏 段玉倩 +1 位作者 许扬 李小滨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6-89,共4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系统动态稳定破坏检测方法,通过构建正序能量函数检测动态稳定破坏导致系统起振过程中测量电流形成的喇叭口形状的变化趋势,来识别系统是否失稳。此检测元件根据起振快慢具有一定的反时限特性,且实现简单、可靠。经过大...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系统动态稳定破坏检测方法,通过构建正序能量函数检测动态稳定破坏导致系统起振过程中测量电流形成的喇叭口形状的变化趋势,来识别系统是否失稳。此检测元件根据起振快慢具有一定的反时限特性,且实现简单、可靠。经过大量RTDS测试表明,所提出的失稳检测元件能够确保可靠识别出系统失稳,在实现保护有效闭锁的基础上,提高了高压线路保护装置的动作性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路保护 振荡闭锁 动态稳定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等值和频率扫描的复杂大系统多串补SSR风险快速评估 被引量:2
16
作者 穆子龙 张默霓 +4 位作者 张金 李兴源 王渝红 杨煜 黎小林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5-160,共6页
针对含多个串补的大规模交直流输电系统,为了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对其发生次同步谐振(SSR)的风险进行快速有效的评估。以2009年南方电网迎峰度夏阶段的实际情况为例,将计及电阻的两点等值法和频率扫描法相结合,实现了对复杂大电... 针对含多个串补的大规模交直流输电系统,为了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对其发生次同步谐振(SSR)的风险进行快速有效的评估。以2009年南方电网迎峰度夏阶段的实际情况为例,将计及电阻的两点等值法和频率扫描法相结合,实现了对复杂大电网多个串补SSR风险的快速评估,然后针对有发生SSR风险的汽轮机组采用PSCAD/EMTDC程序搭建详细的电磁暂态模型(包括轴系模型),并进行了故障仿真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快速评估方法效果很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谐振(SSR) 串补 SSR风险快速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压微网系统动态时域仿真与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于力 李鹏 +3 位作者 许爱东 董旭柱 孙充勃 宋关羽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8-35,共8页
暂态仿真和稳定性仿真在传统电力系统分析时几乎很少同时用于解决同一问题,而在微网以及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中二者的应用出现了交集,如何合理地选择这两种仿真方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详细阐述了暂态仿真和稳定性仿真的一致... 暂态仿真和稳定性仿真在传统电力系统分析时几乎很少同时用于解决同一问题,而在微网以及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中二者的应用出现了交集,如何合理地选择这两种仿真方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详细阐述了暂态仿真和稳定性仿真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对微网中各种分布式电源和储能系统进行建模,采用Matlab/Sim Power Systems作为暂态仿真工具,DIg SILENT作为稳定性仿真工具,在统一的微网算例上进行了大量的仿真测试。通过对仿真结果的比较分析,说明了二者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同时也给出了其各自的适用范围,对于理解微网内部的各种动态过程和选择合理的仿真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电源 储能 微网 暂态仿真 稳定性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内部温度为判据的硅橡胶平板表面稳态温度计算模型与试验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阳林 杨政霖 +3 位作者 郝艳捧 王婷婷 罗兵 肖微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8-103,共6页
为了通过内置温度传感器实现复合绝缘子护套表面放电的检测,以硅橡胶平板为研究对象建立热路模型,实现以内部温度为判据的硅橡胶平板上表面温度的间接计算。首先依据传热学理论对硅橡胶平板建立热路模型,考虑到外界大气对流过程中非线... 为了通过内置温度传感器实现复合绝缘子护套表面放电的检测,以硅橡胶平板为研究对象建立热路模型,实现以内部温度为判据的硅橡胶平板上表面温度的间接计算。首先依据传热学理论对硅橡胶平板建立热路模型,考虑到外界大气对流过程中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引入空气对流指数n对模型进行修正,并提出对流换热系数h的求解方法;然后模拟硅橡胶平板表面的发热情况开展温升试验,测量硅橡胶平板表面和内侧的温度数据,并将上表面的测量值与模型计算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本研究提出的计算模型,以内部温度为数据计算得到硅橡胶平板表面稳态温度的相对误差在10%以内,满足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平板 热路模型 温度计算 温升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秽绝缘子安装并联间隙的雷电击穿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廖一帆 胡传良 +4 位作者 唐军 杨帆 陈智豪 周宇 陆展辉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17-1122,共6页
为了分析不同盐密值下污秽绝缘子并联间隙的雷电冲击击穿特性,以SC-210瓷横担绝缘子为例进行雷电冲击试验,通过对比清洁和污秽绝缘子的电场仿真结果,对试验时多次发生沿绝缘子表面闪络的现象进行了分析.试验和分析表明:安装并联间隙的SC... 为了分析不同盐密值下污秽绝缘子并联间隙的雷电冲击击穿特性,以SC-210瓷横担绝缘子为例进行雷电冲击试验,通过对比清洁和污秽绝缘子的电场仿真结果,对试验时多次发生沿绝缘子表面闪络的现象进行了分析.试验和分析表明:安装并联间隙的SC-210瓷横担,其雷电冲击击穿电压U50%随盐密值增加而降低,更容易趋于饱和;污秽绝缘子与防雷间隙的雷电冲击伏秒特性曲线逐渐相交,试验时多次发生沿绝缘子表面闪络的现象.研究结果建议在进行并联间隙与绝缘子串的绝缘配合整定时,应考虑绝缘子表面污秽对闪络/击穿部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雷 并联间隙 污秽 雷电冲击闪络 伏秒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射流阵列辅助薄膜沉积对环氧树脂表面电气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20
作者 马翊洋 章程 +3 位作者 孔飞 王婷婷 陈根永 邵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089-3096,共8页
直流电场下的绝缘材料表面电荷积聚现象对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造成威胁。为了加快环氧树脂(ER)表面电荷的消散,文中采用纳秒脉冲电源激励的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APPJ)阵列,对环氧树脂表面进行扫描处理,沉积SiOx薄膜,之后利用傅里叶变... 直流电场下的绝缘材料表面电荷积聚现象对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造成威胁。为了加快环氧树脂(ER)表面电荷的消散,文中采用纳秒脉冲电源激励的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APPJ)阵列,对环氧树脂表面进行扫描处理,沉积SiOx薄膜,之后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阻计、表面电位测试系统等装置对改性前后的样品表面理化特性进行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射流阵列扫描沉积在环氧树脂表面引入了Si—O—Si、Si—OH和OH等基团,并且形成的薄膜使材料表面粗糙度降低。改性后的环氧树脂表面电导率提升2~3个数量级,使表面电荷初始积聚量减少,消散速度加快,陷阱能级的深度与密度均有所降低,闪络电压由未处理时的-6.5 kV提升至扫描沉积4次时的-9.3 kV。相对于单管射流改性,射流阵列可产生更大面积的低温等离子体,具有更高的处理效率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阵列 SIOX薄膜 表面电荷 环氧树脂 闪络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