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发冠心病患者甲烯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的C677T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许海燕 陈在嘉 +4 位作者 汤健 朱大明 张晨晖 杨跃进 陈纪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代谢过程的关键酶之一——甲烯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患者的MTHFR基因C677T位碱基突变。结果67例患...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代谢过程的关键酶之一——甲烯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患者的MTHFR基因C677T位碱基突变。结果67例患者中T纯合基因型占34.3%(23/67)、杂合基因型占43.3%(29/67),C纯合基因型占22.4%(15/67);T等位基因频率为55.9%(75/134),C等位基因频率为44.1%(59/13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THFR基因C677T点突变可能是中国人早发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甲烯四氢叶酸 还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激活tyrosine kinase/PI3K/PLCγ增加血管内皮细胞[Mg^2+]i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洪炳哲 王丽萍 +5 位作者 高立建 谢同杰 朴海南 李婉秋 刘学田 李胜范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growth factor,bFGF)对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内游离镁离子浓度([Mg2+]i)的调节机制研究。方法我们采用荧光指示剂mag-fura-2,运用PTi阳...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growth factor,bFGF)对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内游离镁离子浓度([Mg2+]i)的调节机制研究。方法我们采用荧光指示剂mag-fura-2,运用PTi阳离子测定系统动态测HUVECs的[Mg2+]i。结果经酪氨酸激酶阻断剂(tyrphostin A23和genistein)、3-磷脂酰肌醇激酶阻断剂(wortmannin和LY294002)、磷脂酶Cγ阻断剂(U73122)预处理,能阻断bF-GF诱导的[Mg2+]i增加。但经磷脂酶Cγ阻断剂无活性的类似物(U73343)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阻断剂(SB202190和PD98059)预处理,不能阻断bFGF诱导的[Mg2+]i增加。结论bFGF通过酪氨酸激酶/3-磷脂酰肌醇激酶/磷脂酶Cγ信号传递途径使细胞内的Mg2+库释放Mg2+,从而增加HUVECs的[Mg2+]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酪氨酸激酶 3-磷脂酰肌醇激酶 磷脂酶C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卡维地洛、缬沙坦对兔急性心肌梗死晚期再灌注微血管内皮功能及完整性保护作用的对比 被引量:32
3
作者 杨跃进 张健 +8 位作者 吴永健 唐熠达 陈羲 阮英茆 尤士杰 刘坤申 陈纪林 高润霖 陈在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66-1369,共4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卡维地洛、缬沙坦对兔急性心肌梗死(AMI)晚期再灌注微血管内皮功能及完整性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大耳白兔48只,随机分成以下6组:假手术组、缺血(即AMI)再灌注(I-R)对照组以及通心络、卡维地洛、缬沙坦和抵克力得+阿... 目的:探讨通心络、卡维地洛、缬沙坦对兔急性心肌梗死(AMI)晚期再灌注微血管内皮功能及完整性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大耳白兔48只,随机分成以下6组:假手术组、缺血(即AMI)再灌注(I-R)对照组以及通心络、卡维地洛、缬沙坦和抵克力得+阿斯匹林防治组,每组8只。各组灌药3d后行冠状动脉结扎2h,再松解2h。分别测定AMI前、后和再灌注后血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测定再灌注后血循环内皮细胞数(CEC)、梗死面积和心肌灶性出血发生率。结果:①AMI前,通心络组的NO2-/NO3-显著高于其它各组(均P<0.01),而ET则均无显著差异。AMI后和再灌注后2h,各组NO2-/NO3-比AMI前均显著降低(P<0.05,P<0.01),ET均显著增高(P<0.05,P<0.01);但与I-R组相比,NO2-/NO3-在通心络组仍显著为高(均P<0.01),且均显著高于其它治疗组(P<0.05,P<0.01);而ET在通心络和缬沙坦组均显著为低(P<0.05,P<0.01),但比其它治疗组均无显著差异。②I-R组的CEC计数比假手术组显著增高(均P<0.01);但与I-R组相比,CEC计数在通心络组显著降低(P<0.05),在抵克力得组则显著升高(P<0.05)。③I-R组的MI面积为24.9%,各治疗组均显著低于I-R组(均P<0.01)。④心肌灶性出血发生率I-R组为62.5%,在通心络和缬沙坦组则显著隆至12.5%和25%(P<0.05,P<0.01)。⑤AMI再灌注后2h,血NO2-/NO3-和ET水平分别与MI面积呈显著负相关和正相关(NO2-/NO3-:r=-0.884,P<0.01;ET:r=0.946,P<0.01)。结论:①兔AMI晚期再灌注时,心肌微血管内皮功能及完整性明显受损,伴MI面积增大和心肌灶性出血增加;②通心络和缬沙坦一样对AMI晚期再灌注时心肌微血管内皮功能及完整性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通心络作用可能更优,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再灌注损伤 血管内皮 通心络 卡维地洛 缬沙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1激活tyrosine kinase/PI3K增加血管内皮细胞[Mg^2+]i 被引量:3
4
作者 谢同杰 洪炳哲 +5 位作者 李胜范 王丽萍 朴海南 高立建 刘学田 陈毓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65-1669,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内游离镁离子浓度([Mg2+]i)的调节机制。方法:我们采用荧光指示剂mag-fura-2,运用PTi阳离子测定系统动态测HUVECs的[Mg2+]i。结果:Ang-1诱导的[Mg2+]i增加与细胞外Mg2+浓度无关...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内游离镁离子浓度([Mg2+]i)的调节机制。方法:我们采用荧光指示剂mag-fura-2,运用PTi阳离子测定系统动态测HUVECs的[Mg2+]i。结果:Ang-1诱导的[Mg2+]i增加与细胞外Mg2+浓度无关。Ang-1诱导的[Mg2+]i增加与细胞内Ca2+浓度无关。经酪氨酸激酶阻断剂(tyrphostin A23和genistein),磷脂酰3激酶阻断剂(wortmannin和LY294002)预处理,均显著阻断Ang-1诱导的[Mg2+]i增加。但经活化丝裂原激活激酶阻断剂(SB202190和PD98059)预处理,不能阻断Ang-1诱导的[Mg2+]i增加。结论:Ang-1通过酪氨酸激酶/磷脂酰3激酶信号传递途径使细胞内的Mg2+库释放Mg2+,从而增加HUVECs的[Mg2+]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1 酪氨酸激酶 1-磷脂酰肌醇3-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剂量卡维地洛防治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左室重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唐熠达 杨跃进 +6 位作者 张沛 阮英茆 孙瑞成 李永利 田毅 周燕文 高润霖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334-337,共4页
目的 探讨微小剂量卡维地洛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 (AMI)左室重构的防治作用。方法 采用Olivetti的方法对 130只雌性SD大鼠致AMI,随机分成AMI和卡维地洛微小剂量组。另设假手术对照组。给药 4周后行血流动力学测定和病理分析。结果 AMI... 目的 探讨微小剂量卡维地洛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 (AMI)左室重构的防治作用。方法 采用Olivetti的方法对 130只雌性SD大鼠致AMI,随机分成AMI和卡维地洛微小剂量组。另设假手术对照组。给药 4周后行血流动力学测定和病理分析。结果 AMI组与假手术组相比 ,左室舒张末压 (LVEDP)、容积 (LVV)、重量 (LVW )均显著增加(P均 <0 .0 0 1) ,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 (±dp/dp)及其校正值 (±dp/dt/LVSP)均显著降低 (P <0 .0 1~0 .0 0 1)。卡维地洛组与AMI组相比 ,LVEDP、LVV和LVW均显著降低 (P均 <0 .0 1) ,±dp/dt及±dp/dt/LVSP均显著增加 (P <0 .0 5 ~ 0 .0 1)。结论 卡维地洛微小剂量即能有效防止大鼠AMI左室重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维地洛 心肌梗塞 左室重构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吴永健 杨伟宪 +5 位作者 杨跃进 公方升 王刚 姚康宝 陈纪林 陈在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53-155,共3页
目的 了解现阶段我国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临床情况 ,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及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过去 10年所有 75岁以上AMI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结果 过去 10年 7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占同期所有住院AMI患... 目的 了解现阶段我国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临床情况 ,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及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过去 10年所有 75岁以上AMI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结果 过去 10年 7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占同期所有住院AMI患者的 8.9% ,其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 5 6 .1%、34 .4%、12 .3%和 7.9%。 6 3.1%的患者既往有心绞痛病史 ,2 4.3%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分别为 38%、5 3.7%和 11.3% ,病死率为 13.3% ,明显高于同期所有AMI患者总的死亡率(5 .8% )。在透壁性AMI患者中只有 8%接受了再灌注治疗。结论 高血压和吸烟为老年AMI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 ,病死率仍居高不下 ,除与年龄因素有关外 ,还可能与这些老年患者中使用溶栓治疗较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急性心肌梗塞 溶栓治疗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力霉素、氯沙坦及其合用对大鼠急性心肌梗塞后非梗塞区心肌金属蛋白酶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表达及胶原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沛 杨跃进 +4 位作者 陈曦 阮英茆 周燕文 田毅 陈在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3-61,共9页
目的对比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抑制剂强力霉素、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阻断剂氯沙坦及其合用对急性心肌梗塞(AMI)大鼠左室非梗塞区心肌MMP-8和13、MMP组织抑制因子(TIMP)-1和2的表达及胶原重构影响。方法对431只雌性SD大鼠行冠状动脉前降支... 目的对比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抑制剂强力霉素、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阻断剂氯沙坦及其合用对急性心肌梗塞(AMI)大鼠左室非梗塞区心肌MMP-8和13、MMP组织抑制因子(TIMP)-1和2的表达及胶原重构影响。方法对431只雌性SD大鼠行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致AMI,然后将术后24h存活的254只随机分入下列各组:(1)AMI对照组(n=64);(2)强力霉素组(30mg·kg-1·d-1,n=63);(3)氯沙坦组(10mg·kg-1·d-1,n=62);(4)强力霉素(30mg·kg-1·d-1)和氯沙坦(10mg·kg-1·d-1)合用组(n=65),并开始给药治疗;同时另设假手术组(n=30)。依疗程不同,将上述各组再均分为1、2和4周3个亚组。以RT-PCR和Westernblot法测定非梗塞区两种MMP和TIMP的mRNA和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非梗塞区Ⅰ/Ⅲ型胶原含量(CVF)。结果AMI对照及3治疗组各亚组间梗塞面积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与假手术组相比,AMI对照组的MMP-8和13蛋白表达在各时间亚组均显著增高(P均<0.05),mRNA表达则在1和4周亚组显著增高(P均<0.05);TIMP-1mRNA和蛋白表达仅在1周亚组显著增高(P均<0.05);TIMP-2mRNA表达在各时间点亚组均显著增高(P均<0.05),而蛋白表达仅在2和4周亚组均显著增高(P均<0.05);同时非梗塞区Ⅰ/Ⅲ型CVF在各时间亚组也均显著升高(P<0.05~0.001)。与AMI对照组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基质金属蛋白酶 胶原 强力霉素 氯沙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炎症标志物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文兰 乔树宾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7年第3期220-223,共4页
目的炎症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并影响其临床进展,ACS 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升高,这些炎症标志物对 ACS 的诊断、治疗、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 炎症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维地洛与倍他乐克防治大鼠AMI左室重构作用的比较
9
作者 唐熠达 杨跃进 +7 位作者 张沛 阮英卯 逯淑琴 孙瑞成 王配合 高润霖 陈纪林 陈在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76-480,共5页
目的对比卡维地洛及倍他乐克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左室重构LVRM的防治作用。方法105只AMI术后成活的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AMI对照n=35、卡维地洛1mg/kg·dn=35和倍他乐克2mg/kg·dn=35三组。另设假... 目的对比卡维地洛及倍他乐克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左室重构LVRM的防治作用。方法105只AMI术后成活的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AMI对照n=35、卡维地洛1mg/kg·dn=35和倍他乐克2mg/kg·dn=35三组。另设假手术组。给药4周后行血流动力学测定和病理分析。去除死亡及梗死面积<35%或>55%者,最终46只大鼠资料完整,在以上各组分别为11,12,11和12只。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AMI组的左室舒张末压LVEDP、容积LVV、重量LVW显著增加P<0.05~0.001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及其校正值±dp/dt/LVSP显著降低P<0.01~0.001。与AMI组相比,卡维地洛和倍他乐克组的LVEDP及LVV均显著降低P均<0.001,±dp/dt及±dp/dt/LVSP均显著升高P<0.05~0.001,而LVW和RVW仅在卡维地洛组显著减轻P均<0.05~0.01。结论1、卡维地洛能有效抑制大鼠AMI左室重构并改善血流动力学和左室功能,2、倍他乐克与卡维地洛的作用相似,但对心室肥厚似无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维地洛 倍他乐克 急性心肌梗死 左室重构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