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程度对男性吸烟行为的群体效应和个体效应: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多中心协作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吕敏 武阳丰 +2 位作者 李莹 赵连成 杨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4-358,共5页
目的探讨文化程度在中国男性吸烟行为发生过程中的群体效应及个体效应。方法通过标准化问卷对我国不同地区15个人群,共计7415名35~59岁男性调查其文化程度和吸烟行为状况。将研究人群分为两类:Ⅰ类人群大专以上学历平均占25.8%,Ⅱ类人... 目的探讨文化程度在中国男性吸烟行为发生过程中的群体效应及个体效应。方法通过标准化问卷对我国不同地区15个人群,共计7415名35~59岁男性调查其文化程度和吸烟行为状况。将研究人群分为两类:Ⅰ类人群大专以上学历平均占25.8%,Ⅱ类人群大专以上学历占2.0%。分析文化程度在人群内和两类人群间对吸烟行为的影响。结果(1)在Ⅰ类人群中,曾吸烟率、现吸烟率、深吸烟率、因病戒烟者所占比例和吸烟量分别为66.2%、56.4%、34.4%、47.8%、17.2支/d,均显著低于Ⅱ类人群的75.8%、64.4%、40.3%、58.4%、20.4支/d。(2)同Ⅰ类人群大专以上学历组相比,Ι类男性高中学历组吸烟危险为1.8(95%CI:1.5~2.1),初中及以下学历组为2.0(95%CI:1.7~2.5);Ⅱ类男性大专以上学历组吸烟危险为1.4(95%CI:0.9~2.1),高中学历组为1.7(95%CI:1.4~2.1),初中及以下学历组为2.4(95%CI:2.1~2.8)。结论个体文化程度和群体文化水平共同影响吸烟行为发生。发展教育对控烟工作具有积极意义,提高群体受教育水平和通过健康促进创造群体抗烟环境应是今后控烟工作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程度 吸烟行为 群体效应 个体效应 中国 心血管病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房山社区心血管病综合防治对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甘文奇 顾东风 +5 位作者 徐希胜 段秀芳 谢宝元 黄广勇 陈纪春 吴锡桂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28-431,共4页
目的探索在我国农村社区人群中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措施。方法从1991年开始,在北京房山农村社区的5个乡12万人口中,采取全人群与高危人群相结合的防治策略,以健康教育和积极控制高血压为主要手段,开展农村社区心血管病综合... 目的探索在我国农村社区人群中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措施。方法从1991年开始,在北京房山农村社区的5个乡12万人口中,采取全人群与高危人群相结合的防治策略,以健康教育和积极控制高血压为主要手段,开展农村社区心血管病综合防治研究。结果1992~1999年房山农村社区脑卒中平均发病率,干预区为235.23/10万,一般干预区为289.22/10万,平均死亡率干预区为80.63/10万,一般干预区为98.01/10万,干预区脑卒中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比一般干预区低18.67%P<0.01和17.73%P<0.01;与一般干预区相比,干预区人群脑卒中发病率净下降126.13/10万P<0.01。1999年与1992年相比,干预区和一般干预区脑卒中发病率分别上升11.63%和75.27%,脑卒中死亡率分别下降46.80%和22.82%。结论房山农村社区心血管病综合防治对控制人群脑卒中的发病和死亡有明显作用,但脑卒中发病率上升的趋势还未得到根本遏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发病率 死亡率 心血管病 综合防治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多重危险因素干预策略看心血管病防治观念的更新 被引量:19
3
作者 周北凡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47-149,共3页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干预性研究 防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心血管病的社区管理 被引量:2
4
作者 吴锡桂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70-172,共3页
关键词 老年人 心血管病 社区管理 预防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目前的临床试验看维生素E对心血管病的二级预防作用
5
作者 隋辉 王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418-420,共3页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维生素E 抗氧化剂 临床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病患者术后运送中AH-1型急救呼吸器应用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卿恩明 常勇男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5年第9期558-559,共2页
心血管病患者术后运送中AH-1型急救呼吸器应用的临床观察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卿恩明,常勇男心血管病患者术后从手术室运送到ICU或病房途中的呼吸支持很重要。最近,... 心血管病患者术后运送中AH-1型急救呼吸器应用的临床观察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卿恩明,常勇男心血管病患者术后从手术室运送到ICU或病房途中的呼吸支持很重要。最近,我们将国产AH-1型急救呼吸器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血管疾病 手术后 呼吸器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系统简介 被引量:8
7
作者 汪炜健 张浩 李立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559-560,共2页
关键词 心血管外科 手术危险因素 评分系统 欧洲 高危病人 麻醉科医师 现代医学 术前评估 评估体系 围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托普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血管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琪 丁金凤 +2 位作者 赵秀文 任兵 刘冬青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5年第4期219-221,共3页
为研究卡托普利(CAP)对心血管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5周龄雄性卒中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随机分为实验组(n=12)及对照组(n=8),分别于食管内喂饲CAP(60mg·kg-1/d)或蒸馏水... 为研究卡托普利(CAP)对心血管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5周龄雄性卒中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随机分为实验组(n=12)及对照组(n=8),分别于食管内喂饲CAP(60mg·kg-1/d)或蒸馏水,每日1次,持续8周。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心肌和主动脉平滑肌(ASM)的肾素浓度(RC)和AngⅡ含量。结果显示,实验组血压不升高,心室重/体重比值也低于对照组;心肌和ASM的RC比对照组高;而AngⅡ被明显抑制,分别为7.02±0.96比13.40±5.39(P<0.01)和24.80±4.93比33.65±8.89pg/mg蛋白(P<0.02)。这说明,CAP长期治疗可明显阻止SHRsp的血压上升及心肌肥厚的发生,降低心肌和ASM中AngⅡ含量,提示在这种模型,CAP降压及抗心肌肥厚的重要机制之一是阻断心血管组织局部AngⅡ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托普利 高血压 心血管组织 肾素 血管紧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心血管外科手术基本技术 被引量:7
9
作者 孙寒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374-375,共2页
关键词 心血管外科手术 小切口手术 切口类型 体外循环 手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心血管系统放射学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10
作者 蒋世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9期818-819,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心血管系统放射学 介入治疗 X线 心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描记术在心血管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爱霞 李立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37-238,共2页
关键词 血栓弹力描记术 心血管麻醉 心血管外科 监测技术 大量出血 常用参数 肝移植 手术中 ICU TE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付氧酶基因192Gln/Arg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丽天 于岱承 +2 位作者 李丽 王兴宇 刘力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4-256,共3页
目的了解付氧酶基因(PON1)192Gln/Arg多态性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并探讨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在104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组)和960例无脑血管病(对照组,均无冠心病)人群中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分子... 目的了解付氧酶基因(PON1)192Gln/Arg多态性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并探讨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在104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组)和960例无脑血管病(对照组,均无冠心病)人群中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基因型,将缺血性脑血管病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进行χ2检验.结果中国人192Arg等位基因频率为O.60.缺血性脑血管病组192ArgArg基因型与192Arg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调整了性别和年龄后,相对于PON1 192GlnGln纯合子,192ArgArg纯合子患缺血性脑血管病的OR=1.3699,95%CI:1.044~1.797(P=0.023),与是否存在糖尿病无关.结论中国人群PON1 192Ar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白种人,192ArgArg基因型与中国人缺血性脑血管病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付氧酶基因 多态现象(遗传学) 基因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流量梯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1年的结局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小涵 郭颖 +10 位作者 钟优 王翔 孟旭阳 李辉 张闻多 吴延庆 罗建方 刘先宝 吴永健 汪芳 张慧平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4-262,共9页
目的比较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的经典型低流量低压差主动脉瓣狭窄(cLFLG-AS)、正常流量低压差主动脉瓣狭窄(NFLG-AS)与高压差主动脉瓣狭窄(HG-A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1年结局。方法前瞻性、全国性、多中心China-DVD队列研究... 目的比较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的经典型低流量低压差主动脉瓣狭窄(cLFLG-AS)、正常流量低压差主动脉瓣狭窄(NFLG-AS)与高压差主动脉瓣狭窄(HG-A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1年结局。方法前瞻性、全国性、多中心China-DVD队列研究的事后分析。连续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共5家心脏瓣膜中心接受TAVR治疗的858例重度AS患者,其中男性462例,占比53.8%。根据术前超声心动图参数将所有主动脉瓣口面积(AVA)<1 cm 2的重度AS患者分为3组:(1)HG-AS组(683例):主动脉瓣跨瓣平均压差(MG)≥40 mmHg;(2)cLFLG-AS组(76例):MG<40 mmHg,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且每搏输出量指数(stroke volume index,SVI)<35 ml/m 2;(3)NFLG-AS组(99例):MG<40 mmHg,LVEF≥50%且SVI≥35 ml/m 2。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Kalpan-Meier生存分析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接受TAVR治疗后不同流量梯度AS患者的特征及1年结局。结果与NFLG-AS组相比,cLFLG-AS组患者的左心室明显扩大[左心室舒张末内径:58.5(52.8,65.0)mm比46.0(43.0,50.0)mm],入院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Ⅲ/Ⅳ级(85.5%比66.7%)和合并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56.6%比16.2%)的比例更高(均为P<0.05)。与HG-AS相比,左心室扩大与cLFLG-AS独立相关(OR=1.073,95%CI:1.035~1.112,P<0.001),而高血压(OR=1.871,95%CI:1.175~2.979,P=0.008)、较小的左心室(OR=0.945,95%CI:0.916~0.975,P<0.001)与NFLG-AS独立相关;与cLFLG-AS相比,较小的左心室与NFLG-AS独立相关(OR=0.869,95%CI:0.814~0.927,P<0.001)。NFLG-AS患者TAVR术后1年全因死亡率显著高于HG-AS(HR=3.163,95%CI:1.204~8.314,P=0.019)。结论在TAVR患者中,左心室扩大在cLFLG-AS患者中更显著;与常见的HG-AS患者相比,NFLG-AS患者的预后则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高压差 低流量低压差 正常流量低压差 1年全因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卡维地洛、缬沙坦对兔急性心肌梗死晚期再灌注微血管内皮功能及完整性保护作用的对比 被引量:32
14
作者 杨跃进 张健 +8 位作者 吴永健 唐熠达 陈羲 阮英茆 尤士杰 刘坤申 陈纪林 高润霖 陈在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66-1369,共4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卡维地洛、缬沙坦对兔急性心肌梗死(AMI)晚期再灌注微血管内皮功能及完整性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大耳白兔48只,随机分成以下6组:假手术组、缺血(即AMI)再灌注(I-R)对照组以及通心络、卡维地洛、缬沙坦和抵克力得+阿... 目的:探讨通心络、卡维地洛、缬沙坦对兔急性心肌梗死(AMI)晚期再灌注微血管内皮功能及完整性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大耳白兔48只,随机分成以下6组:假手术组、缺血(即AMI)再灌注(I-R)对照组以及通心络、卡维地洛、缬沙坦和抵克力得+阿斯匹林防治组,每组8只。各组灌药3d后行冠状动脉结扎2h,再松解2h。分别测定AMI前、后和再灌注后血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测定再灌注后血循环内皮细胞数(CEC)、梗死面积和心肌灶性出血发生率。结果:①AMI前,通心络组的NO2-/NO3-显著高于其它各组(均P<0.01),而ET则均无显著差异。AMI后和再灌注后2h,各组NO2-/NO3-比AMI前均显著降低(P<0.05,P<0.01),ET均显著增高(P<0.05,P<0.01);但与I-R组相比,NO2-/NO3-在通心络组仍显著为高(均P<0.01),且均显著高于其它治疗组(P<0.05,P<0.01);而ET在通心络和缬沙坦组均显著为低(P<0.05,P<0.01),但比其它治疗组均无显著差异。②I-R组的CEC计数比假手术组显著增高(均P<0.01);但与I-R组相比,CEC计数在通心络组显著降低(P<0.05),在抵克力得组则显著升高(P<0.05)。③I-R组的MI面积为24.9%,各治疗组均显著低于I-R组(均P<0.01)。④心肌灶性出血发生率I-R组为62.5%,在通心络和缬沙坦组则显著隆至12.5%和25%(P<0.05,P<0.01)。⑤AMI再灌注后2h,血NO2-/NO3-和ET水平分别与MI面积呈显著负相关和正相关(NO2-/NO3-:r=-0.884,P<0.01;ET:r=0.946,P<0.01)。结论:①兔AMI晚期再灌注时,心肌微血管内皮功能及完整性明显受损,伴MI面积增大和心肌灶性出血增加;②通心络和缬沙坦一样对AMI晚期再灌注时心肌微血管内皮功能及完整性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通心络作用可能更优,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再灌注损伤 血管内皮 通心络 卡维地洛 缬沙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纤酶、764-3和肝素对血管成形术后平滑肌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祁哲 高润霖 +8 位作者 黄文英 赵红 唐承君 李永利 宋来凤 常文兰 李晓惠 徐义枢 陈在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4期232-235,共4页
目的:探讨腔内血管成形术(TA)后再狭窄的预防。方法:将形成实验性粥样硬化狭窄的46支兔髂动脉随机分为4组:去纤酶组(0.3IU·kg-1/d,静脉注射×7日,n=10),764-3组(20mg·kg ̄(... 目的:探讨腔内血管成形术(TA)后再狭窄的预防。方法:将形成实验性粥样硬化狭窄的46支兔髂动脉随机分为4组:去纤酶组(0.3IU·kg-1/d,静脉注射×7日,n=10),764-3组(20mg·kg ̄(-1)/d,肌肉注射×30日,n=12),肝素组(700IU·kg ̄(-1)/d,皮下注射×30日,n=12)和对照组(n=12)。TA后30天进行血管造影和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①去纤酶组髂动脉内膜厚度(0.13±0.03mm)显著小于764-3组(0.26±0.13mm)、肝素组(0.29±0.18mm)和对照组(0.34±0.13mm),P均<0.05。②TA后再狭窄率去纤酶组(0%)和764-3组(33%)显著低于肝素组(67%)和对照组(83%),P均<0.05.③去纤酶组和764-3组内膜合成型平滑肌细胞较肝素组和对照组少。结论:去纤酶和764-3有抑制TA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减轻内膜增厚,降低再狭窄发生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纤酶 764-3 肝素 血管成形术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激活tyrosine kinase/PI3K/PLCγ增加血管内皮细胞[Mg^2+]i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洪炳哲 王丽萍 +5 位作者 高立建 谢同杰 朴海南 李婉秋 刘学田 李胜范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growth factor,bFGF)对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内游离镁离子浓度([Mg2+]i)的调节机制研究。方法我们采用荧光指示剂mag-fura-2,运用PTi阳...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growth factor,bFGF)对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内游离镁离子浓度([Mg2+]i)的调节机制研究。方法我们采用荧光指示剂mag-fura-2,运用PTi阳离子测定系统动态测HUVECs的[Mg2+]i。结果经酪氨酸激酶阻断剂(tyrphostin A23和genistein)、3-磷脂酰肌醇激酶阻断剂(wortmannin和LY294002)、磷脂酶Cγ阻断剂(U73122)预处理,能阻断bF-GF诱导的[Mg2+]i增加。但经磷脂酶Cγ阻断剂无活性的类似物(U73343)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阻断剂(SB202190和PD98059)预处理,不能阻断bFGF诱导的[Mg2+]i增加。结论bFGF通过酪氨酸激酶/3-磷脂酰肌醇激酶/磷脂酶Cγ信号传递途径使细胞内的Mg2+库释放Mg2+,从而增加HUVECs的[Mg2+]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酪氨酸激酶 3-磷脂酰肌醇激酶 磷脂酶C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对大鼠心肌肌浆网Ca^(2+),Mg^(2+)-ATPase基因转录调节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崔兆强 陈曦 +1 位作者 陈兰英 刘力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284-288,共5页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心肌肌浆网Ca2+,Mg2+-ATPase基因(SERCA2a)转录调节的影响,评价DMP811对此效应的干预作用.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组1:生理盐水输注;组2:A...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心肌肌浆网Ca2+,Mg2+-ATPase基因(SERCA2a)转录调节的影响,评价DMP811对此效应的干预作用.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组1:生理盐水输注;组2:AngⅡ输注+DMP811管饲(3mg·d-1·kg-1);组3:AngⅡ输注(200ng·min-1·kg-1.1周后称其体重,取心脏并称重,提取心脏总RNA后采用Northernblot的方法检测SER-CA2a的转录水平,采用RT-PCR检测AngⅡ1型受体(AT1)mRNA水平.实验后,组3心重(CW)、心重/体重(C/B)、AT1受体转录水平均高于组1(分别增加4.7±0.4%,4.9±0.9%和24.7±3.5%;P<0.01),而SERCA2a基因转录水平显著低于组1(降低20.1±3.0%,P<0.01),并且SERCA2amRNA水平与AT1受体mRNA水平呈负相关(r=-0.74,P<0.01).AngⅡ导致的上述改变能被DMP811完全阻断.AngⅡ通过其Ⅰ型受体的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ATP酶 基因转录 心肌 肌浆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和血管造影检测动脉导管未闭最小直径和类型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庆桥 蒋世良 +9 位作者 黄连军 赵世华 徐仲英 凌坚 郑宏 谢若兰 张戈军 金敬琳 张岩 戴汝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10期975-977,共3页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检测动脉导管未闭 (PDA)最小直径和类型的价值。方法 收集既有超声心动图又有血管造影测量PDA直径的患者 2 62例 ,既有超声心动图又有血管造影PDA类型的患者 55例 ,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结果 超声心动图测量...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检测动脉导管未闭 (PDA)最小直径和类型的价值。方法 收集既有超声心动图又有血管造影测量PDA直径的患者 2 62例 ,既有超声心动图又有血管造影PDA类型的患者 55例 ,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结果 超声心动图测量PDA最小直径显著高于血管造影 (P <0 .0 1 )。除 5例漏斗型和 6例管型PDA超声心动图与血管造影所见一致外 ,其余 44例 (80 % )PDA类型超声心动图所见均与血管造影不一致。结论 选择经导管PDA封堵术适应证、封堵方法和封堵器型号目前应以血管造影为标准 ,超声心动图可起初步筛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超声心动描记术 血管造影术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氮保存同种异体血管(动脉)移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萧明第 李晓露 +5 位作者 金树红 孙立忠 宋云虎 罗国华 孟兆茹 赵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4期239-242,共4页
目的:通过对经液氮保存的犬同种异体血管体内移植后活性、内皮细胞覆盖及通畅情况的研究,探讨该种血管作为血管材料替代物的优越性。方法:取犬新鲜动脉,经抗生素灭菌后,保存于液氮中8~29周后,用于同种异体移植22例,同时分... 目的:通过对经液氮保存的犬同种异体血管体内移植后活性、内皮细胞覆盖及通畅情况的研究,探讨该种血管作为血管材料替代物的优越性。方法:取犬新鲜动脉,经抗生素灭菌后,保存于液氮中8~29周后,用于同种异体移植22例,同时分别对冷冻前的血管、复苏血管、移植后的同种异体血管进行组织培养和病理分析,观察低温对血管壁结构、功能和血管活性的影响及经低温保存后供体血管在受体内1~53周的情况。结果:低温保存的血管,其管壁基本完整。体内移植后累积通畅率为77.3%,其中68.2%的移植血管有内皮细胞覆盖。血管栓塞率为13.6%。体外培养发现移植后有86.4%的血管有活性。结论:经液氮保存的同种异体血管,保存了血管的活性,移植后内皮细胞重新覆盖,减少了血栓形成,该方法保存的血管为一种较为理想的血管材料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氮 冷冻 同种异体 血管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1激活tyrosine kinase/PI3K增加血管内皮细胞[Mg^2+]i 被引量:3
20
作者 谢同杰 洪炳哲 +5 位作者 李胜范 王丽萍 朴海南 高立建 刘学田 陈毓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65-1669,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内游离镁离子浓度([Mg2+]i)的调节机制。方法:我们采用荧光指示剂mag-fura-2,运用PTi阳离子测定系统动态测HUVECs的[Mg2+]i。结果:Ang-1诱导的[Mg2+]i增加与细胞外Mg2+浓度无关...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内游离镁离子浓度([Mg2+]i)的调节机制。方法:我们采用荧光指示剂mag-fura-2,运用PTi阳离子测定系统动态测HUVECs的[Mg2+]i。结果:Ang-1诱导的[Mg2+]i增加与细胞外Mg2+浓度无关。Ang-1诱导的[Mg2+]i增加与细胞内Ca2+浓度无关。经酪氨酸激酶阻断剂(tyrphostin A23和genistein),磷脂酰3激酶阻断剂(wortmannin和LY294002)预处理,均显著阻断Ang-1诱导的[Mg2+]i增加。但经活化丝裂原激活激酶阻断剂(SB202190和PD98059)预处理,不能阻断Ang-1诱导的[Mg2+]i增加。结论:Ang-1通过酪氨酸激酶/磷脂酰3激酶信号传递途径使细胞内的Mg2+库释放Mg2+,从而增加HUVECs的[Mg2+]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1 酪氨酸激酶 1-磷脂酰肌醇3-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