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组合生物合成药物的研究进展与趋势 被引量:1
1
作者 邵荣光 王以光 《天津药学》 2004年第6期1-3,共3页
50年来抗生素在人类疾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后的几十年里它们也将是关键的治疗剂。尽管在过去的 2 0年中通过靶向筛选发现了一些微生物药物 ,但是这种筛选方法很难发现新类型药物。组合生物合成可以弥补这种不足 ,通过基因工程方... 50年来抗生素在人类疾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后的几十年里它们也将是关键的治疗剂。尽管在过去的 2 0年中通过靶向筛选发现了一些微生物药物 ,但是这种筛选方法很难发现新类型药物。组合生物合成可以弥补这种不足 ,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改造微生物基因和酶 ,产生新的抗生素 ,发现那些在自然界中不能发现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 组合生物合成 新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味灵芪胶囊体外抗艾滋病毒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兴权 张龙清 +5 位作者 张莅峡 姜二晨 楼金 张丽丽 陈鸿珊 黄尧洲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26-29,共4页
目的检测五味灵芪胶囊对不同艾滋病毒(HIV-1)株复制的抑制活性,与抗HIV-1药物的协同作用以及对CD4+、CD8+淋巴细胞的免疫增强活性。方法从中药复方制剂中分离提取的有效部位制成五味灵芪胶囊,利用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和人T淋巴细胞... 目的检测五味灵芪胶囊对不同艾滋病毒(HIV-1)株复制的抑制活性,与抗HIV-1药物的协同作用以及对CD4+、CD8+淋巴细胞的免疫增强活性。方法从中药复方制剂中分离提取的有效部位制成五味灵芪胶囊,利用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和人T淋巴细胞系(H9和MT2)培养。结果五味灵芪胶囊在人PBMC中对临床分离株HIV-1018a的治疗指数为96,在人T淋巴细胞系H9和MT-2细胞中对HIV-1实验室株HTLV-ⅢB的治疗指数分别为94和181;与西药齐夫多定相比,它对HIV-1018c和慢性感染H9的病毒株抑制作用较弱;它与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和阻止病毒进入的融合蛋白抑制剂有良好的协同抗病毒活性;显著提高PBMC对非特异抗原植物血凝素(PHA)及特异的抗原念珠菌(candidi)的反应能力。结论与西药齐夫多定相比,五味灵芪胶囊抑制病毒能力要弱一些,但它良好的协同抗病毒活性及明显的增强特异性免疫活性使它成为有特色和有价值的抗HIV-1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毒 五味灵芪胶囊 齐夫多定 抑制活性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免疫抑制剂康乐霉素C的开发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南金 白硕可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5-318,共4页
目的 探索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寻找新药。方法 应用分离纯化理论获取新化合物并进行药效学和急性毒性试验及工业化的条件试验。结果 得到了康乐霉素 A(K-A)、康乐霉素 C(K-C)、康乐霉素 D(K-D)、康乐霉素 M(K-M) 4种全新化合物 ,K-C... 目的 探索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寻找新药。方法 应用分离纯化理论获取新化合物并进行药效学和急性毒性试验及工业化的条件试验。结果 得到了康乐霉素 A(K-A)、康乐霉素 C(K-C)、康乐霉素 D(K-D)、康乐霉素 M(K-M) 4种全新化合物 ,K-C进入工业化生产阶段的研究。结论 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寻找新药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乐霉素C 分离 纯化 免疫抑制剂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对衣(支)原体药效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林赴田 宋坤改 刘尚裕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3年第4期155-157,共3页
关键词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 衣原体 支原体 药效学 司帕沙星 妥舒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药效学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林赴田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7年第3期13-16,共4页
自80年代后期以来,化学家和医学家互相配合针对以往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G^+球菌和厌氧菌的活性较弱的缺点,开发成功一系列氟喹诺酮类各有特点的新衍生物,除保留原有抗G^-菌的活性外,对G^+球菌、厌氧菌、衣原体,分枝杆菌等均有良好抗菌作... 自80年代后期以来,化学家和医学家互相配合针对以往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G^+球菌和厌氧菌的活性较弱的缺点,开发成功一系列氟喹诺酮类各有特点的新衍生物,除保留原有抗G^-菌的活性外,对G^+球菌、厌氧菌、衣原体,分枝杆菌等均有良好抗菌作用。有些新衍生物对寄生虫,钩端螺旋体有一定的活性,有些文献报道了新衍生物对动物拓扑异构酶和体内肿瘤起作用的苗头。这一系列新衍生物中,抗细菌药物进展迅速,部分新药处于临床前药理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丙沙星 氟喹诺酮类 抗菌活性 药效学研究 抗菌药 妥舒沙星 脆弱拟杆菌 斯帕沙星 新衍生物 厌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1整合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陈晓芳 刘浚 +1 位作者 金洁 武燕彬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3年第3期106-108,共3页
关键词 HIV-1整合酶抑制剂 分类 咪唑羧酰胺类 二酮酸类 二咖啡因酸酯类 寡聚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红霉素药代动力学研究
7
作者 孙涛 宋坤改 +2 位作者 林赴田 刘忠敏 姜国华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1年第2期93-,共1页
地红霉素是红霉素半合成的衍生物,其抗菌谱和抗菌活性与红霉素相似,主要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部分厌氧菌有较强抗菌活性.本文研究了犬口服不同剂量的血药浓度,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小鼠组织分布以及观察大鼠口服的胆汁、尿中的排泄,测定... 地红霉素是红霉素半合成的衍生物,其抗菌谱和抗菌活性与红霉素相似,主要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部分厌氧菌有较强抗菌活性.本文研究了犬口服不同剂量的血药浓度,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小鼠组织分布以及观察大鼠口服的胆汁、尿中的排泄,测定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临床试用提供依据.用微生物法测定狗口服地红霉素5,10和20mg/kg后0.5、1、2、4、6、8、12和24h的血药浓度,优选数学模型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该药物药代动力学附合无滞后时间的一级吸收和一级消除的一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红霉素 血浆蛋白结合率 药代动力学 药物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加替沙星药代动力学研究
8
作者 宋坤改 孙涛 林赴田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1年第2期92-93,共2页
甲磺酸加替沙星是一种新的6-氟-8-甲氧基喹诺酮类抗菌药.它对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需氧菌,厌氧菌和衣原体有强而广的抗菌活性.其体外抗革兰氏阳性菌和厌氧菌的活性强于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而与司帕沙星和妥舒沙星相似;其抗革兰氏阴性... 甲磺酸加替沙星是一种新的6-氟-8-甲氧基喹诺酮类抗菌药.它对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需氧菌,厌氧菌和衣原体有强而广的抗菌活性.其体外抗革兰氏阳性菌和厌氧菌的活性强于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而与司帕沙星和妥舒沙星相似;其抗革兰氏阴性菌的活性与环丙沙星和司帕沙星相当.本文研究了犬和大鼠口服不同剂量的血药浓度和药代动力学参数以及观察大鼠口服的组织分布和胆汁、尿中的排泄,为临床验证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加替沙星 药代动力学 药物动力学 环丙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9
作者 佟红岩 刘浚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0年第2期17-18,共2页
Ⅱ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导致胰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缺失,表现为高血糖症和胰岛素抗性的疾病,研究发现Ⅱ型糖尿病和胰岛素抗性关系密切,Ⅱ型糖尿病在饮食和运动等生活方式的改变不能控制血糖水平时。需要求助于药物治... Ⅱ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导致胰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缺失,表现为高血糖症和胰岛素抗性的疾病,研究发现Ⅱ型糖尿病和胰岛素抗性关系密切,Ⅱ型糖尿病在饮食和运动等生活方式的改变不能控制血糖水平时。需要求助于药物治疗。传统的磺酰脲类药物和双胍类药物由于易引起低血糖或酸中毒使两类药使用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糖尿病 胰岛素抗性 治疗药物 高血糖症 Β-细胞 控制血糖 磺酰脲类药物 要求 水平 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燕云 刘浚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7年第3期51-51,共1页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因其安全有效,多年来在抗感染治疗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但同时细菌对常用药物也在不断产生耐药性,细菌对β-内酰胺类的耐药机制研究表明,质粒介导或染色体突变使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破坏β-内酰胺环,使抗生素失活,是...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因其安全有效,多年来在抗感染治疗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但同时细菌对常用药物也在不断产生耐药性,细菌对β-内酰胺类的耐药机制研究表明,质粒介导或染色体突变使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破坏β-内酰胺环,使抗生素失活,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机制,解决细菌耐药性的一种策略是,使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抗生素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类 酶抑制剂 青霉烯类 一内酰胺酶 他唑巴坦 青霉素酶 细菌耐药性 头孢菌素酶 β-内酰胺酶 染色体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浚 佟红岩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1年第1期6-9,共4页
糖尿病是相当普遍的新陈代谢疾病,分为Ⅰ型(胰岛素依赖型)和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 ,其中Ⅱ型糖尿病人占患糖尿病总人数的90%以上.Ⅱ型糖尿病和胰岛素抗性关系密切,虽然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损伤是Ⅱ型糖尿病的根本病理,但是胰岛素抗性是... 糖尿病是相当普遍的新陈代谢疾病,分为Ⅰ型(胰岛素依赖型)和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 ,其中Ⅱ型糖尿病人占患糖尿病总人数的90%以上.Ⅱ型糖尿病和胰岛素抗性关系密切,虽然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损伤是Ⅱ型糖尿病的根本病理,但是胰岛素抗性是异致其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胰岛素抗性与Ⅱ型糖尿病人的肥胖有关 ,超重使胰岛素抗性恶化,体重减轻会降低血糖、脂肪水平和血压.胰岛素抗性还影响代谢综合症,又称"X综合症”,包括高血压,脂肪紊乱和冠状、脑及外周血管疾病[1] .Ⅱ型糖尿病在饮食和运动等生活方式的改变不能控制血糖水平时,需要求助于药物治疗 .磺酰脲类药物和双胍类药物用于Ⅱ型糖尿病的治疗已有几十年历史,但磺酰脲类的低血糖和双胍类的酸中毒使两类药使用受限[2,3].近几年Ⅱ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研究取得很大进展[5~7],一些优秀品种先后用于临床.本文依据Ⅱ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对近年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以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糖尿病治疗药物 胰岛素抗性 胰高血糖素 胰高糖素 多肽激素 磺酰脲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帕沙星的药效学研究
12
作者 刘京芳 余兰香 +2 位作者 徐晓雯 母立新 林赴田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8年第4期29-29,共1页
司帕沙星(sparfloxacin-SFIX)对G<sup>+</sup>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MIC范围为0.03~1μg/ml,对G<sup>-</sup>菌的抗菌活性也较强,MIC为0.005~1μg/ml。司帕沙星对38株肺炎链球菌的MIC<sub>50</sub&... 司帕沙星(sparfloxacin-SFIX)对G<sup>+</sup>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MIC范围为0.03~1μg/ml,对G<sup>-</sup>菌的抗菌活性也较强,MIC为0.005~1μg/ml。司帕沙星对38株肺炎链球菌的MIC<sub>50</sub>比CP-FIX,OFIX,NFIX,ENX,EM,强4~32倍,对其它G<sup>+</sup>菌抗菌作用也强于CPFIX,OFIX,NFIX。对绿脓杆菌的MIC<sub>50</sub>和MIC<sub>90</sub>稍低于CPFIX。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肺炎杆菌的MIC<sub>50</sub>和MIC<sub>90</sub>与CPFIX,NFIX接近,但小于OFIX,ENX,GM。对流感杆菌、不动杆菌,淋球菌的抗菌作用明显优于对照药。SFIX对厌氧菌也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其MIC<sub>50</sub>和MIC<sub>90</sub>同灭滴灵接近,但明显强于CPFIX,OFIX,EM。SFIX有良好的杀菌作用,G<sup>+</sup>菌杀菌作用较强,对G<sup>-</sup>菌杀菌作用稍逊于CPFIX,强于OFIX,NFIX。SFIX对金葡菌的杀菌曲线,与OFIX,CPFIX相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帕沙星 药效学 杀菌作用 抗菌活性 抗菌作用 绿脓杆菌 肠杆菌 杀菌曲线 肺炎链球菌 G^+菌
全文增补中
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药效学特点及合成研究
13
作者 王燕云 刘浚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8年第3期28-29,共2页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因其安全有效,多年来在抗感染治疗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但同时细菌对常用药物也在不断产生耐药性,细菌对β-内酰胺类的耐药机制研究表明,质粒介导或染色体突变使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破坏β-内酰胺环,使抗生素失活,是...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因其安全有效,多年来在抗感染治疗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但同时细菌对常用药物也在不断产生耐药性,细菌对β-内酰胺类的耐药机制研究表明,质粒介导或染色体突变使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破坏β-内酰胺环,使抗生素失活,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机制。解决细菌耐药性的一种策略,是使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抗生素合用,如克拉维酸(Clavulanic acid)、舒巴坦(Sulbactam)、他唑巴坦(Tazobactam)、CP71126,已在临床应用获得成功。 青霉烯(BRL-42715(Beecham)是近几年发展的一种新型,强力、广谱β-内酰胺酶抑制剂,于10<sup>-7</sup>mol低浓度下即可抑制青霉素酶和头孢菌素酶99%以上,而克拉维酸和舒巴坦在此浓度只对青霉素酶有效,他唑巴坦则在此浓度下仅抑制青霉素酶20%,头孢菌素酶15%~16%。我们从6-氨基青霉烷酸出发,经溴化、酯化、甲酰化、臭氧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 酶抑制剂 药效学 青霉烯类 他唑巴坦 青霉素酶 头孢菌素酶 舒巴坦 克拉维酸 β-内酰胺类
全文增补中
1-β甲基碳青霉烯的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之三 美洛培南的全合成研究
14
作者 刘浚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8年第4期33-33,共1页
美洛培南(Meropenem,SM-7338)(1)是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1-β甲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它在体外具有广谱抗革兰阳性和阴性菌作用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和厌氧菌,而且对人体的肾脱氢肽酶I(DHP-I)稳定,因而可以单独使用。与亚胺培南相比,其肾及神... 美洛培南(Meropenem,SM-7338)(1)是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1-β甲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它在体外具有广谱抗革兰阳性和阴性菌作用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和厌氧菌,而且对人体的肾脱氢肽酶I(DHP-I)稳定,因而可以单独使用。与亚胺培南相比,其肾及神经毒性低,且增强了抗革兰氏阴性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洛培南 青霉烯 全合成 铜绿假单胞菌 关系研究 双环母核 革兰氏阴性菌 神经毒性 基碳 亚胺培南
全文增补中
1-β甲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
15
作者 刘浚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8年第4期33-34,共2页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类全新结构的β-内酰胺。因其抗菌谱广,抗菌活 性强,并对β-内酰胺酶稳定,因而十分引人瞩目。特别是,1-β甲基取代的碳青霉烯,如美洛培南、百阿培南,不仅增强了其化学稳定性、抗菌活性,并对人体的...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类全新结构的β-内酰胺。因其抗菌谱广,抗菌活 性强,并对β-内酰胺酶稳定,因而十分引人瞩目。特别是,1-β甲基取代的碳青霉烯,如美洛培南、百阿培南,不仅增强了其化学稳定性、抗菌活性,并对人体的肾脱氢肽酶I(DHP-I)稳定,从而引起了对1-β甲基碳青霉烯广泛深入地研究。 Merck实验室于1984年首次合成了1-β甲基碳青霉烯L-646491,以C-1位成功地引入了β-甲基,从此,有关1-β甲基碳青霉烯全合成的报道不断涌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 构效关系 类抗生素 基碳 抗菌活性强 美洛培南 Β-内酰胺酶 化学稳定性 抗菌谱 全合成
全文增补中
呋罗培南中间体4-[(R)-四氢呋喃-2-甲酰硫基]-氮杂环丁-2-酮的合成 被引量:5
16
作者 韩红娜 金洁 刘浚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0-22,共3页
以 (3R ,4R) 3 [(R) 1 叔丁基二甲基硅氧乙基 ] 4 乙酰氧基氮杂环丁 2 酮为原料 ,经取代、金属有机反应、酰化制备了呋罗培南关键中间体 (1) ,总收率为 82 2 %。该法各步反应便于操作 ,以 (R) 四氢呋喃 2 甲酰氯代替了味道极臭... 以 (3R ,4R) 3 [(R) 1 叔丁基二甲基硅氧乙基 ] 4 乙酰氧基氮杂环丁 2 酮为原料 ,经取代、金属有机反应、酰化制备了呋罗培南关键中间体 (1) ,总收率为 82 2 %。该法各步反应便于操作 ,以 (R) 四氢呋喃 2 甲酰氯代替了味道极臭的硫代羧酸 ,便于大量制备该重要中间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罗培南 中间体 四氢呋喃-甲酰硫基-氮杂环丁-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毒药物西多福韦 被引量:4
17
作者 易红 李卓荣 《食品与药品》 CAS 2005年第10A期15-18,共4页
西多福韦为一新型开环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具有强抗疱疹病毒活性,尤其对巨细胞病毒感染疗效突出,被广泛地用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现对西多福韦的制备方法、作用机制、药效学及药动学性质等作一综述。
关键词 西多福韦 抗病毒药 巨细胞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发素(LFS)对诱导半夏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一些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梁琼月 何冰 +4 位作者 周凤珏 解云英 陈汝贤 许鸿章 许鸿源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1期9-11,共3页
目的探索LFS高效优质诱导半夏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机制。方法以半夏无菌苗叶柄切段作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比较MS+BA2,0+NAA0.1(CK)和MS+LFS0.3在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和发育过程中一些生化指标的变化差异。结果 (1)LFS显著提高体细胞胚胎... 目的探索LFS高效优质诱导半夏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机制。方法以半夏无菌苗叶柄切段作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比较MS+BA2,0+NAA0.1(CK)和MS+LFS0.3在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和发育过程中一些生化指标的变化差异。结果 (1)LFS显著提高体细胞胚胎发生发育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淀粉等的含量,为增殖更多更壮的体胚提供物质保障。(2)LFS还显著提高SOD、POD和PPO三种抗氧化酶的活性,以利及时清除旺盛代谢产生的自由基,为体细胞胚胎的发生发育创造良好的内环境。结论 LFS能高效优质地诱导半夏体胚的发生发育,与其显著提高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及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灵发素 体细胞胚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喹诺酮类抗菌剂帕珠沙星 被引量:17
19
作者 石和鹏 刘浚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3年第4期159-160,共2页
关键词 氟喹诺酮类抗菌剂 帕珠沙星 不良反应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霉烯类抗生素呋罗培南的合成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红娜 刘浚 +1 位作者 胡来兴 武燕彬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0年第2期33-33,共1页
呋罗培南是日本三和友公司于1997年开发上市的广谱抗生素药物。该药是一种非典型β-内酰胺青霉烯,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特别对金葡萄,耐青霉索的肺炎球菌,粪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与脆弱类杆菌等厌氧菌的抗菌活性明显高于现有头孢菌... 呋罗培南是日本三和友公司于1997年开发上市的广谱抗生素药物。该药是一种非典型β-内酰胺青霉烯,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特别对金葡萄,耐青霉索的肺炎球菌,粪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与脆弱类杆菌等厌氧菌的抗菌活性明显高于现有头孢菌素,抗革兰氏阴性菌活性与口服头孢菌素相似,对各种β-内酰胺酶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菌素 抗生素 肺炎球菌 脆弱类杆菌 抗菌活性 口服 革兰氏阳性菌 公司 上市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